第五十四章 朝堂風雲起,布局謀新篇
朱祁鈺,哦不,如今這身體裏住著的是來自現代的楊英豪,經過這段時日的適應,他已經越發融入這大明朝的生活,可心中那想要改變命運的念頭,卻是一日比一日強烈。
清晨的陽光灑在王府的庭院之中,朱祁鈺早早便起身,在書房中對著那堆積如山的書卷沉思著。他深知,想要改變既定的結局,必須要從這朝堂的局勢入手,如今的大明,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湧動。
“殿下,今日早朝可要備轎了。”貼身的小廝在門外輕聲提醒著。
“嗯,知曉了,這便出發。”朱祁鈺整了整衣衫,穩步走出書房。
來到朝堂之上,眾臣分列兩旁,朱祁鈺的目光一一掃過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麵孔。他看到了於謙,那位在曆史上有著赫赫威名,一心為國的忠臣,此刻正一臉嚴肅地站在文官隊列之中。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太監那尖細的聲音在朝堂上響起。
朱祁鈺微微皺眉,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兒臣有本要奏。”
朱瞻基坐在龍椅之上,看著自己這個平日裏有些隨性的兒子今日如此鄭重,心中也起了幾分好奇,“鈺兒,所奏何事,說來便是。”
“父皇,如今我大明雖四海升平,可邊防之事卻不可懈怠。兒臣聽聞北方瓦剌近些時日常有異動,屢屢在邊境侵擾我大明百姓,兒臣以為當增派兵力,加固邊防,同時派能臣前去安撫邊民,以防患於未然啊。”朱祁鈺言辭懇切地說道。
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不少大臣都暗自點頭,覺得朱祁鈺所言有理,可也有部分大臣覺得此舉勞民傷財,多此一舉。
“殿下此言差矣,那瓦剌不過是小打小鬧,我大明天威在此,他們豈敢真的造次,若貿然增兵,隻會讓百姓負擔加重,恐生怨言啊。”一位老臣站出來反駁道。
朱祁鈺看向那人,正是禮部的一位侍郎,平日裏就喜歡唱反調,他不慌不忙地說道:“大人此言差矣,正所謂未雨綢繆,若等那瓦剌真的大兵壓境,我大明百姓受苦不說,到那時再去應對,恐怕損失更為慘重。況且加固邊防,也是為了長久的安寧,邊民能安心生活,才更能彰顯我大明之仁德啊。”
於謙這時也站了出來,“陛下,臣以為殿下所言極是,邊防之事關乎我大明之根本,不可輕視,當早做準備才好。”
有了於謙的支持,朱祁鈺心中一喜,朱瞻基坐在上方,思索片刻後說道:“鈺兒所慮甚是,此事便交於兵部去商議,擬個章程出來,切不可馬虎。”
“父皇聖明。”朱祁鈺恭敬地行禮退下。
下了朝後,朱祁鈺特意走到於謙身邊,“於大人,今日多謝大人支持了。”
於謙微微一笑,“殿下心係大明,所奏之事本就是為了江山社稷著想,臣不過是實話實說罷了。隻是殿下,如今這朝堂之上,各方勢力錯綜複雜,殿下往後行事還需多加小心啊。”
“多謝於大人提醒,本王知曉了,隻是這朝堂想要清明,還需我等共同努力啊。”朱祁鈺感慨地說道。
兩人正說著,突然一名小太監匆匆跑來,“殿下,陛下宣您去禦書房呢。”
朱祁鈺心中疑惑,卻也不敢耽擱,趕忙朝著禦書房走去。
到了禦書房,朱瞻基正站在一幅地圖前,見朱祁鈺來了,指了指地圖說道:“鈺兒,你今日朝堂上所言邊防之事,朕覺得你考慮得很是周全,朕想著,你可願去那邊防走上一遭,實地看看情況,也好迴來給朕個更詳盡的法子。”
朱祁鈺一愣,他沒想到朱瞻基會有這樣的安排,可轉念一想,這未嚐不是一個機會,去了邊防,便能更好地掌握局勢,也能在軍中培養自己的勢力,為日後做打算。
“父皇,兒臣願意前往,定當不負父皇所托。”朱祁鈺堅定地說道。
“好,朕便知道你不會推脫,朕會安排些得力的人手隨你一同前去,你且迴去準備準備,三日後便出發吧。”朱瞻基滿意地點點頭。
朱祁鈺迴到王府,便開始著手準備起出行之事。他先是叫來自己的心腹,吩咐他們去收集邊防各地的詳細資料,又讓人準備好一路上所需的物資等。
“殿下,此次去邊防,路途遙遠,又多有兇險,您可要多帶些護衛啊。”心腹擔憂地說道。
“嗯,這是自然,你去挑選些王府中最精銳的侍衛,務必保證此次出行的安全。還有,把咱們之前訓練的那支新軍裏可靠的人也帶上一些,這次也是個曆練他們的好機會。”朱祁鈺說道。
這幾日,王府裏上下都忙得不可開交,朱祁鈺也沒閑著,他又去拜訪了幾位朝中的重臣,向他們請教邊防的諸多事宜,眾人見朱祁鈺如此用心,對他也越發看重。
終於,到了出發的日子,京城的城門外,送行的隊伍排了很長。朱祁鈺一身戎裝,騎在高頭大馬上,顯得英姿颯爽。
“殿下,一路保重啊。”於謙等大臣拱手說道。
“諸位大人放心,本王定會平安歸來,也定會為大明帶迴好消息。”朱祁鈺拱手迴禮,隨後一揮馬鞭,帶著隊伍朝著北方而去。
一路上,朱祁鈺看著沿途的風景,心中卻在思索著到了邊防後的種種計劃。他們先是經過了幾個繁華的城鎮,朱祁鈺都會停下來,去了解當地的民生情況,聽到百姓們說起那瓦剌時不時的侵擾,心中更是堅定了要好好整頓邊防的決心。
行了數日,漸漸靠近了邊境地區,這裏的氣氛明顯變得緊張起來,隨處可見巡邏的士兵,百姓們的臉上也多了幾分擔憂。
“殿下,前方就是咱們的一處重要關隘了,不過近些時日,瓦剌時常派人來騷擾,這關隘的守軍壓力不小啊。”隨行的將領匯報道。
朱祁鈺眉頭緊皺,“加快速度,咱們先去看看情況。”
到了關隘之處,隻見那城牆之上布滿了傷痕,顯然經曆過多次戰鬥,守軍們見朱祁鈺等人到來,趕忙行禮。
“你們這段時日辛苦了,本王今日來,就是要和你們一起守好這大明的邊境,那瓦剌若是再來侵擾,定要讓他們有來無迴。”朱祁鈺大聲地對守軍們說道,守軍們聽了,士氣大振,高唿著“殿下千歲,大明萬歲”。
朱祁鈺登上城牆,仔細觀察著周邊的地形,心中開始謀劃起防禦和反擊的策略。他深知,這一趟邊防之行,將是改變他命運,也是改變大明命運的重要契機,而他,必須要牢牢抓住……
接下來的日子裏,朱祁鈺在邊防不斷地走訪各個軍營,與將士們同吃同住,了解他們的需求,同時根據實際的地形和敵軍的情況,製定出了一套新的邊防作戰方案。他還親自組織將士們進行演練,讓原本有些鬆散的邊防軍隊漸漸變得紀律嚴明,戰鬥力也提升了許多。
而在京城之中,朱祁鈺在邊防的一舉一動也不斷傳了迴來,朱瞻基聽聞後,對這個兒子越發滿意,覺得他真的長大了,有了擔當,而朝堂上的各方勢力,也都在重新審視著這位小王爺,有人開始忌憚,有人則想著拉攏,一場圍繞著朱祁鈺的風雲,正在悄然展開……
朱祁鈺,哦不,如今這身體裏住著的是來自現代的楊英豪,經過這段時日的適應,他已經越發融入這大明朝的生活,可心中那想要改變命運的念頭,卻是一日比一日強烈。
清晨的陽光灑在王府的庭院之中,朱祁鈺早早便起身,在書房中對著那堆積如山的書卷沉思著。他深知,想要改變既定的結局,必須要從這朝堂的局勢入手,如今的大明,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湧動。
“殿下,今日早朝可要備轎了。”貼身的小廝在門外輕聲提醒著。
“嗯,知曉了,這便出發。”朱祁鈺整了整衣衫,穩步走出書房。
來到朝堂之上,眾臣分列兩旁,朱祁鈺的目光一一掃過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麵孔。他看到了於謙,那位在曆史上有著赫赫威名,一心為國的忠臣,此刻正一臉嚴肅地站在文官隊列之中。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太監那尖細的聲音在朝堂上響起。
朱祁鈺微微皺眉,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兒臣有本要奏。”
朱瞻基坐在龍椅之上,看著自己這個平日裏有些隨性的兒子今日如此鄭重,心中也起了幾分好奇,“鈺兒,所奏何事,說來便是。”
“父皇,如今我大明雖四海升平,可邊防之事卻不可懈怠。兒臣聽聞北方瓦剌近些時日常有異動,屢屢在邊境侵擾我大明百姓,兒臣以為當增派兵力,加固邊防,同時派能臣前去安撫邊民,以防患於未然啊。”朱祁鈺言辭懇切地說道。
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不少大臣都暗自點頭,覺得朱祁鈺所言有理,可也有部分大臣覺得此舉勞民傷財,多此一舉。
“殿下此言差矣,那瓦剌不過是小打小鬧,我大明天威在此,他們豈敢真的造次,若貿然增兵,隻會讓百姓負擔加重,恐生怨言啊。”一位老臣站出來反駁道。
朱祁鈺看向那人,正是禮部的一位侍郎,平日裏就喜歡唱反調,他不慌不忙地說道:“大人此言差矣,正所謂未雨綢繆,若等那瓦剌真的大兵壓境,我大明百姓受苦不說,到那時再去應對,恐怕損失更為慘重。況且加固邊防,也是為了長久的安寧,邊民能安心生活,才更能彰顯我大明之仁德啊。”
於謙這時也站了出來,“陛下,臣以為殿下所言極是,邊防之事關乎我大明之根本,不可輕視,當早做準備才好。”
有了於謙的支持,朱祁鈺心中一喜,朱瞻基坐在上方,思索片刻後說道:“鈺兒所慮甚是,此事便交於兵部去商議,擬個章程出來,切不可馬虎。”
“父皇聖明。”朱祁鈺恭敬地行禮退下。
下了朝後,朱祁鈺特意走到於謙身邊,“於大人,今日多謝大人支持了。”
於謙微微一笑,“殿下心係大明,所奏之事本就是為了江山社稷著想,臣不過是實話實說罷了。隻是殿下,如今這朝堂之上,各方勢力錯綜複雜,殿下往後行事還需多加小心啊。”
“多謝於大人提醒,本王知曉了,隻是這朝堂想要清明,還需我等共同努力啊。”朱祁鈺感慨地說道。
兩人正說著,突然一名小太監匆匆跑來,“殿下,陛下宣您去禦書房呢。”
朱祁鈺心中疑惑,卻也不敢耽擱,趕忙朝著禦書房走去。
到了禦書房,朱瞻基正站在一幅地圖前,見朱祁鈺來了,指了指地圖說道:“鈺兒,你今日朝堂上所言邊防之事,朕覺得你考慮得很是周全,朕想著,你可願去那邊防走上一遭,實地看看情況,也好迴來給朕個更詳盡的法子。”
朱祁鈺一愣,他沒想到朱瞻基會有這樣的安排,可轉念一想,這未嚐不是一個機會,去了邊防,便能更好地掌握局勢,也能在軍中培養自己的勢力,為日後做打算。
“父皇,兒臣願意前往,定當不負父皇所托。”朱祁鈺堅定地說道。
“好,朕便知道你不會推脫,朕會安排些得力的人手隨你一同前去,你且迴去準備準備,三日後便出發吧。”朱瞻基滿意地點點頭。
朱祁鈺迴到王府,便開始著手準備起出行之事。他先是叫來自己的心腹,吩咐他們去收集邊防各地的詳細資料,又讓人準備好一路上所需的物資等。
“殿下,此次去邊防,路途遙遠,又多有兇險,您可要多帶些護衛啊。”心腹擔憂地說道。
“嗯,這是自然,你去挑選些王府中最精銳的侍衛,務必保證此次出行的安全。還有,把咱們之前訓練的那支新軍裏可靠的人也帶上一些,這次也是個曆練他們的好機會。”朱祁鈺說道。
這幾日,王府裏上下都忙得不可開交,朱祁鈺也沒閑著,他又去拜訪了幾位朝中的重臣,向他們請教邊防的諸多事宜,眾人見朱祁鈺如此用心,對他也越發看重。
終於,到了出發的日子,京城的城門外,送行的隊伍排了很長。朱祁鈺一身戎裝,騎在高頭大馬上,顯得英姿颯爽。
“殿下,一路保重啊。”於謙等大臣拱手說道。
“諸位大人放心,本王定會平安歸來,也定會為大明帶迴好消息。”朱祁鈺拱手迴禮,隨後一揮馬鞭,帶著隊伍朝著北方而去。
一路上,朱祁鈺看著沿途的風景,心中卻在思索著到了邊防後的種種計劃。他們先是經過了幾個繁華的城鎮,朱祁鈺都會停下來,去了解當地的民生情況,聽到百姓們說起那瓦剌時不時的侵擾,心中更是堅定了要好好整頓邊防的決心。
行了數日,漸漸靠近了邊境地區,這裏的氣氛明顯變得緊張起來,隨處可見巡邏的士兵,百姓們的臉上也多了幾分擔憂。
“殿下,前方就是咱們的一處重要關隘了,不過近些時日,瓦剌時常派人來騷擾,這關隘的守軍壓力不小啊。”隨行的將領匯報道。
朱祁鈺眉頭緊皺,“加快速度,咱們先去看看情況。”
到了關隘之處,隻見那城牆之上布滿了傷痕,顯然經曆過多次戰鬥,守軍們見朱祁鈺等人到來,趕忙行禮。
“你們這段時日辛苦了,本王今日來,就是要和你們一起守好這大明的邊境,那瓦剌若是再來侵擾,定要讓他們有來無迴。”朱祁鈺大聲地對守軍們說道,守軍們聽了,士氣大振,高唿著“殿下千歲,大明萬歲”。
朱祁鈺登上城牆,仔細觀察著周邊的地形,心中開始謀劃起防禦和反擊的策略。他深知,這一趟邊防之行,將是改變他命運,也是改變大明命運的重要契機,而他,必須要牢牢抓住……
接下來的日子裏,朱祁鈺在邊防不斷地走訪各個軍營,與將士們同吃同住,了解他們的需求,同時根據實際的地形和敵軍的情況,製定出了一套新的邊防作戰方案。他還親自組織將士們進行演練,讓原本有些鬆散的邊防軍隊漸漸變得紀律嚴明,戰鬥力也提升了許多。
而在京城之中,朱祁鈺在邊防的一舉一動也不斷傳了迴來,朱瞻基聽聞後,對這個兒子越發滿意,覺得他真的長大了,有了擔當,而朝堂上的各方勢力,也都在重新審視著這位小王爺,有人開始忌憚,有人則想著拉攏,一場圍繞著朱祁鈺的風雲,正在悄然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