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彌的使者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邵明珠的軍營。剛踏入營門的那一刻,他便被眼前的景象驚得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張,半天合不攏。
隻見軍營內一切都井井有條,營帳排列得整整齊齊,如同棋盤上的棋子,錯落有致。道路寬敞筆直,沒有絲毫的雜亂和擁堵。
再看那擺放武器的地方,各類兵器分門別類,整整齊齊地碼放著。長槍如林,刀劍生輝,弓弩排列有序,在陽光下閃耀著令人膽寒的光芒。
使者的目光移向軍營的角落,就連衛生狀況都讓他大為震驚。地麵幹淨得幾乎一塵不染,沒有半點垃圾和雜物。營帳之間的空地也被打掃得幹幹淨淨,沒有任何異味。
巡邏的士兵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過,那節奏一致的腳步聲仿佛是同一顆心髒在跳動。他們身姿挺拔,目光堅定,步伐有力,每一步都踏出了軍人的威嚴和紀律。
使者細細觀察著這些士兵的麵容,發現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自信,那是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力量。他們的臉色健康紅潤,神采奕奕,與自己軍中那些麵黃肌瘦、神情疲憊的士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最讓他感到震撼的,是晉軍人人披甲的景象。那甲胄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每一片甲葉都折射出冰冷的光澤。再看他們手中的武器,刀槍劍戟,無一不是精鐵煉製,鋒利的刃口閃爍著寒光,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打造的精品。
使者在心中暗自感歎:“這樣精良的裝備,比我們最精銳的部隊都要好太多了!”他想起高粱那潰敗的慘狀,不禁搖了搖頭,喃喃自語道:“高粱敗得不冤啊,麵對如此精銳之師,怎能不敗?”
他繼續在軍營中走著,所見所聞都讓他對這支晉軍的強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每一處細節都展現出這支部隊的訓練有素和強大實力,讓他的心中充滿了敬畏和驚歎。
使者在士兵的引領下,終於來到了邵明珠所在的營帳。當他踏入營帳,目光落在邵明珠身上的瞬間,整個人都不禁為之一愣,眼中滿是驚訝之色。
隻見眼前的這位侯爺竟是如此年輕,他麵容俊朗,猶如精心雕琢的璞玉,每一處線條都恰到好處。劍眉星目,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藏著無盡的智慧與勇氣。鼻梁挺直,嘴唇微微上揚,帶著一抹若有若無的微笑,讓人如沐春風。
邵明珠身姿挺拔,端坐於主位之上,卻毫無倨傲之態。他身著精致的鎧甲,卻更襯托出其不凡的氣質,猶如鬆柏之立山巔,傲然挺立。
使者情不自禁地開口誇讚道:“侯爺當真年輕有為,如此俊朗英姿,真不愧是英雄出少年啊!”
邵明珠聞言,微笑著起身相迎,親自為使者搬來座椅,溫和地說道:“使者過獎了,快快請坐。”
使者受寵若驚,趕忙道謝入座。
邵明珠又親自為使者倒上一杯茶,雙手遞過去,說道:“一路奔波,使者辛苦了,請先喝杯茶潤潤喉。”
這一係列舉動讓王彌的使者極為驚訝,心中不禁想到:“這便是謙謙君子吧!麵對敵軍使者,竟也能如此以禮相待,足見其良好的教養。”
待使者稍作休息,邵明珠才緩緩開口說道:“使者此來,想必是有要事相商,那咱們便開門見山吧。”他的語氣平和,目光真誠,讓使者在這緊張的氛圍中,也感受到了一絲難得的尊重與友善。
使者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然後看向邵明珠,問道:“侯爺,小人前來是受我們大將軍所托,我們大將軍想問問侯爺究竟是何用意。為何對我軍手下留情。”
邵明珠神態自若,目光平靜而深邃,緩緩說道:“王彌果然是個聰明人,那既然如此,本侯便說了。讓王彌撤圍許昌,退至陳留。本侯這次來不是針對他的。”
使者一聽,臉色驟變,當即拒絕道:“這不可能,哪有吃進嘴裏再吐出來的道理。”
邵明珠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他不緊不慢地說道:“你先別急著拒絕。你迴去告訴王彌,太傅要帶大軍來許昌了,你覺得他王彌有實力跟太傅叫板嗎?太傅手裏可是十萬晉軍的精銳。本侯這次來就是給太傅當先鋒的,順便讓本侯跟王彌談談,雙方沒有必要相互損耗。”
邵明珠站起身來,雙手背在身後,繼續說道:“你們這次搶也搶了,人口也擄掠的差不多了,現在兗州,豫州都在鬧糧荒,十室九空。你們搶完就走還不用收拾爛攤子,多好!而且王彌的軍隊有實力跟太傅一較高下嗎?你們別看人數眾多,其實都是烏合之眾,精銳就那麽一點,還在本侯手裏損失了不少。而且他王彌人數上也不占優勢啊,太傅手裏可是晉朝的十萬精銳,他沒有本錢跟太傅硬碰硬!”
邵明珠的話語擲地有聲,在營帳內迴蕩。使者聽完,臉上的表情陰晴不定,陷入了沉思。邵明珠也不再急切地說話,而是悠然地坐迴椅子上,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靜靜地看著使者。
營帳內一時間陷入了沉默,隻有偶爾傳來外麵士兵操練的聲音。使者的額頭漸漸冒出了汗珠,他心裏清楚,邵明珠所說的並非虛言。王彌的軍隊雖然看似龐大,但真正能戰之兵有限,麵對朝廷的十萬精銳,確實勝算渺茫。
過了好一會兒,使者終於打破了沉默,他抬頭看向邵明珠,說道:“好,我會把侯爺的話原封不動的轉告我們大將軍,侯爺還有什麽想說的嗎?”
邵明珠放下茶杯,目光堅定地說道:“告訴王彌,他有三日的時間考慮,本侯帶著大軍三日後到許昌。如果王將軍考慮好了,就等我到許昌之日象征性的跟本侯打兩下,做個樣子。這樣本侯迴去也好交差。然後你再告訴王彌,這也是太傅讓我給他帶的話,等太傅到許昌,王彌離開陳留,撤到兗州跟青州的交界,太傅便不會與他計較。他王彌還要留點實力來對抗石勒,如果跟太傅叫板,隻怕是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啊。見好就收這才是王道!”
使者聽完,不敢再有絲毫怠慢,趕忙站起身來,對著邵明珠恭敬地行禮說道:“侯爺的話小人會如實傳達。”說完,便匆匆轉身離去。
使者離開營帳後,心情格外沉重。他深知此次迴去所傳達的消息對於王彌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抉擇。但他也明白,邵明珠所言句句在理,王彌若不審時度勢,後果不堪設想。
而營帳內的邵明珠,望著使者離去的方向,心中也在思考著這場局勢的發展。他知道,這是一場關乎眾多人命運的博弈,而他必須要為自己的軍隊,為自己的利益,也為陛下找到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
隻見軍營內一切都井井有條,營帳排列得整整齊齊,如同棋盤上的棋子,錯落有致。道路寬敞筆直,沒有絲毫的雜亂和擁堵。
再看那擺放武器的地方,各類兵器分門別類,整整齊齊地碼放著。長槍如林,刀劍生輝,弓弩排列有序,在陽光下閃耀著令人膽寒的光芒。
使者的目光移向軍營的角落,就連衛生狀況都讓他大為震驚。地麵幹淨得幾乎一塵不染,沒有半點垃圾和雜物。營帳之間的空地也被打掃得幹幹淨淨,沒有任何異味。
巡邏的士兵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過,那節奏一致的腳步聲仿佛是同一顆心髒在跳動。他們身姿挺拔,目光堅定,步伐有力,每一步都踏出了軍人的威嚴和紀律。
使者細細觀察著這些士兵的麵容,發現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自信,那是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力量。他們的臉色健康紅潤,神采奕奕,與自己軍中那些麵黃肌瘦、神情疲憊的士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最讓他感到震撼的,是晉軍人人披甲的景象。那甲胄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每一片甲葉都折射出冰冷的光澤。再看他們手中的武器,刀槍劍戟,無一不是精鐵煉製,鋒利的刃口閃爍著寒光,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打造的精品。
使者在心中暗自感歎:“這樣精良的裝備,比我們最精銳的部隊都要好太多了!”他想起高粱那潰敗的慘狀,不禁搖了搖頭,喃喃自語道:“高粱敗得不冤啊,麵對如此精銳之師,怎能不敗?”
他繼續在軍營中走著,所見所聞都讓他對這支晉軍的強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每一處細節都展現出這支部隊的訓練有素和強大實力,讓他的心中充滿了敬畏和驚歎。
使者在士兵的引領下,終於來到了邵明珠所在的營帳。當他踏入營帳,目光落在邵明珠身上的瞬間,整個人都不禁為之一愣,眼中滿是驚訝之色。
隻見眼前的這位侯爺竟是如此年輕,他麵容俊朗,猶如精心雕琢的璞玉,每一處線條都恰到好處。劍眉星目,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藏著無盡的智慧與勇氣。鼻梁挺直,嘴唇微微上揚,帶著一抹若有若無的微笑,讓人如沐春風。
邵明珠身姿挺拔,端坐於主位之上,卻毫無倨傲之態。他身著精致的鎧甲,卻更襯托出其不凡的氣質,猶如鬆柏之立山巔,傲然挺立。
使者情不自禁地開口誇讚道:“侯爺當真年輕有為,如此俊朗英姿,真不愧是英雄出少年啊!”
邵明珠聞言,微笑著起身相迎,親自為使者搬來座椅,溫和地說道:“使者過獎了,快快請坐。”
使者受寵若驚,趕忙道謝入座。
邵明珠又親自為使者倒上一杯茶,雙手遞過去,說道:“一路奔波,使者辛苦了,請先喝杯茶潤潤喉。”
這一係列舉動讓王彌的使者極為驚訝,心中不禁想到:“這便是謙謙君子吧!麵對敵軍使者,竟也能如此以禮相待,足見其良好的教養。”
待使者稍作休息,邵明珠才緩緩開口說道:“使者此來,想必是有要事相商,那咱們便開門見山吧。”他的語氣平和,目光真誠,讓使者在這緊張的氛圍中,也感受到了一絲難得的尊重與友善。
使者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然後看向邵明珠,問道:“侯爺,小人前來是受我們大將軍所托,我們大將軍想問問侯爺究竟是何用意。為何對我軍手下留情。”
邵明珠神態自若,目光平靜而深邃,緩緩說道:“王彌果然是個聰明人,那既然如此,本侯便說了。讓王彌撤圍許昌,退至陳留。本侯這次來不是針對他的。”
使者一聽,臉色驟變,當即拒絕道:“這不可能,哪有吃進嘴裏再吐出來的道理。”
邵明珠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他不緊不慢地說道:“你先別急著拒絕。你迴去告訴王彌,太傅要帶大軍來許昌了,你覺得他王彌有實力跟太傅叫板嗎?太傅手裏可是十萬晉軍的精銳。本侯這次來就是給太傅當先鋒的,順便讓本侯跟王彌談談,雙方沒有必要相互損耗。”
邵明珠站起身來,雙手背在身後,繼續說道:“你們這次搶也搶了,人口也擄掠的差不多了,現在兗州,豫州都在鬧糧荒,十室九空。你們搶完就走還不用收拾爛攤子,多好!而且王彌的軍隊有實力跟太傅一較高下嗎?你們別看人數眾多,其實都是烏合之眾,精銳就那麽一點,還在本侯手裏損失了不少。而且他王彌人數上也不占優勢啊,太傅手裏可是晉朝的十萬精銳,他沒有本錢跟太傅硬碰硬!”
邵明珠的話語擲地有聲,在營帳內迴蕩。使者聽完,臉上的表情陰晴不定,陷入了沉思。邵明珠也不再急切地說話,而是悠然地坐迴椅子上,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靜靜地看著使者。
營帳內一時間陷入了沉默,隻有偶爾傳來外麵士兵操練的聲音。使者的額頭漸漸冒出了汗珠,他心裏清楚,邵明珠所說的並非虛言。王彌的軍隊雖然看似龐大,但真正能戰之兵有限,麵對朝廷的十萬精銳,確實勝算渺茫。
過了好一會兒,使者終於打破了沉默,他抬頭看向邵明珠,說道:“好,我會把侯爺的話原封不動的轉告我們大將軍,侯爺還有什麽想說的嗎?”
邵明珠放下茶杯,目光堅定地說道:“告訴王彌,他有三日的時間考慮,本侯帶著大軍三日後到許昌。如果王將軍考慮好了,就等我到許昌之日象征性的跟本侯打兩下,做個樣子。這樣本侯迴去也好交差。然後你再告訴王彌,這也是太傅讓我給他帶的話,等太傅到許昌,王彌離開陳留,撤到兗州跟青州的交界,太傅便不會與他計較。他王彌還要留點實力來對抗石勒,如果跟太傅叫板,隻怕是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啊。見好就收這才是王道!”
使者聽完,不敢再有絲毫怠慢,趕忙站起身來,對著邵明珠恭敬地行禮說道:“侯爺的話小人會如實傳達。”說完,便匆匆轉身離去。
使者離開營帳後,心情格外沉重。他深知此次迴去所傳達的消息對於王彌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抉擇。但他也明白,邵明珠所言句句在理,王彌若不審時度勢,後果不堪設想。
而營帳內的邵明珠,望著使者離去的方向,心中也在思考著這場局勢的發展。他知道,這是一場關乎眾多人命運的博弈,而他必須要為自己的軍隊,為自己的利益,也為陛下找到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