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惠心中感慨,老淚縱橫。
他的妹妹,被他捧在掌心多年,一朝嫁人,怎麽能讓他不傷心不舍呢?
蘭若此刻也帶著些女兒家的嬌羞,她畢竟才十五歲,還有一月才十六。
如今要嫁人,她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可又一想到弘曆對她極好,蘭若忽而也就不再迷茫。
弘曆牽著蘭若的手微微顫抖,手心微微浸出汗水。
終於,阿寶要成為他的妻子,與他生同衾死同穴,相守一生。
弘曆隻覺得自己在做夢,他緊緊拉著蘭若的手,內心一陣洶湧澎湃。
鼓樂隊伍為前導,正、副使乘馬而行,次為皇後鑾駕、冊亭、寶亭,再次為鳳輿。
鳳輿近前有命婦四人為前導,後有命婦七人為扈隨,均乘馬。
內監在鳳輿左右扶輿步行。
內大臣、侍衛在後乘馬護從。
迎親的隊伍進大清門、天安門,至午門時鑾駕要停在午門之外。
在此之前,由大清門抬進來的中宮皇後隻有順治帝的第一位皇後和康熙帝的孝誠仁皇後,如今,阿寶已成為大清第三位獲此尊榮的皇後。
皇後鳳輿在九鳳曲柄蓋的前導下進入午門,經太和門、中左門,後左門至乾清門時,龍亭放下,使臣複命,內大臣、侍衛皆退。
蘭若自乾清宮步行至後隔扇,再乘坐弘曆的龍輦到坤寧宮東暖,由福晉四人伺候蘭若淨麵梳妝,穿戴畢。
不過,蘭若的眉是弘曆親手描的,眉目如畫,弘曆如癡如醉。
他本不應在此,隻是他不舍的對一身嫁衣紅妝的蘭若挪開片刻視線。
好在也沒人管他,其他的不都有弘晝這個弟弟在嘛,能替他的就都替他安排。
隨即二人來到交泰殿行拜天地大禮,蘭若看著眼前笑得傻傻的弘曆,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夫妻對拜時,弘曆深情款款,蘭若隻是微微一彎腰,弘曆卻壓的比蘭若低多了。
他願意臣服於阿寶,從此做她的馬前卒,手中劍,指哪打哪!
這是他的態度,看得宗親大臣觸目驚心,勃然大怒,隻是大喜的日子不好直接發怒,隻得青著一張臉,偶爾還得強顏歡笑。
弘曆並不在乎這些愛新覺羅的長輩,他是皇帝,蘭若是他的妻子、皇後,他們是這天下的主人,難道還要看這些人的臉色不成?
弘曆心中激情澎湃,心中暗暗做下一個決定。
阿寶值得一切最好的東西!
弘曆牽著蘭若的手,一步一步走到那最高處,無人之巔,再不孤寂。
禮畢,蘭若由女官導入坤寧宮東暖閣洞房。
東暖閣的牆壁都是用紅漆以及銀朱桐油髹飾的。
門前吊著盞雙喜字大宮燈,是弘曆親手做的。
鎏金色的大紅門上有粘金瀝粉的雙喜字,門的上方有草書的大壽字,門旁牆上一長幅對聯直落地麵。
這些都是弘曆不知道失敗多少次才寫出來的完美對聯和剪紙,他的禦書房裏淘汰了一大堆還不錯的樣品。
那幾日阿寶不在身邊,弘曆沒日沒夜的準備這些東西,本也不難,隻是總有不滿意之處,隻得一次次重寫,重剪。
從坤寧宮正門進入東暖閣的門口,以及洞房外東側過道裏各豎立一座大紅鑲金色“囍”字的木影壁,乃取帝後合巹、“開門見喜”之意。
弘曆隻求與蘭若幸福和樂,圓滿一生,白頭到老,他容不得一點差池。
弘曆省略多餘的步驟,直接跟著蘭若一路從交泰殿過來,迫不及待的揭去蘭若頭上蓋巾,二人同坐龍鳳喜床。
喜床床頭懸掛大紅緞繡龍鳳雙喜百子圖的床幔,象征帝王之家“多福多壽”、“子孫萬代”。
不過蘭若年紀還小,她不想生孩子,弘曆舉雙手雙腳讚成,阿寶暫時不想生,那就不生,一直不想生,也可以不生。
越愛阿寶,弘曆越覺得生育子嗣這件事危險,婦人生子猶如踏過鬼門關,他舍不得阿寶受苦。
可若是有一個像阿寶一樣可愛的小小的人兒,弘曆也一定會很開心。
畢竟,他們家是真的有皇位要繼承!
不過若是阿寶不想生,他也可以多督促弘晝多生幾個,屆時讓阿寶挑一個喜歡的養在膝下也行。
喜床上鋪著厚厚實實的紅緞龍鳳雙喜字大炕褥,床上用品有明黃緞和朱紅彩緞的喜被、喜枕,其圖案優美,繡工精細,一派富貴氣象。
內務府女官在床上放置銅盆,以圓盒盛子孫餑餑恭獻。
蘭若對許多國家的風俗都有了解,遑論大清,她自然知道這未煮熟的子孫餑餑是何意,隻是她畢竟年少,頭一迴嫁人,還是羞澀的不行。
她紅著一張臉,行為卻落落大方,用銀筷夾起一個子孫餑餑,女官期待的看著她,一時間眾人矚目,弘曆拉著蘭若的另一隻手,不自覺微微收力。
蘭若沒多猶豫,放在嘴邊輕輕咬了一小口,隨後更是臉上驟紅,整個人像是要烤熟了一般,小聲道:“生的。”
弘曆眼中綻放出奇異的光彩,嘴角都快咧到後腦勺去了。
阿寶好愛他,願意為了他生孩子,阿寶真的好愛他!
女官不露聲色的唿出一口氣,頓時綻放出喜氣洋洋的笑意:“生的好,就是要生的,千金難買皇後娘娘這句生的!”
蘭若臊的脖子都紅了,整個人恨不得找個地方鑽起來。論理她博覽群書,也不應當反應這麽強烈。
若隻是和弘曆在一處,她倒覺得自在些,可這會這麽多女官福晉無雙眼盯著她,蘭若到生出緊張的情緒來。
她都不敢多瞧弘曆一眼,不用看也知道,必定笑得傻乎乎的。
也是這些女官福晉見過大場麵,麵對這樣不穩重的皇帝都麵不改色。
子孫餑餑過後是合巹酒,弘曆簡化了這個步驟,直接將眾人趕了出去,也不用福晉們侍奉合巹宴。
房間隻餘弘曆蘭若二人。殿外窗前有結發侍衛夫婦用滿語唱《交祝歌》。
弘曆與蘭若對飲交杯酒,二人眼中皆閃耀著喜悅與從容。
合巹禮成,也不必蘭若坐帳,外麵的人早得了弘曆的吩咐自己退下去。
他的妹妹,被他捧在掌心多年,一朝嫁人,怎麽能讓他不傷心不舍呢?
蘭若此刻也帶著些女兒家的嬌羞,她畢竟才十五歲,還有一月才十六。
如今要嫁人,她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可又一想到弘曆對她極好,蘭若忽而也就不再迷茫。
弘曆牽著蘭若的手微微顫抖,手心微微浸出汗水。
終於,阿寶要成為他的妻子,與他生同衾死同穴,相守一生。
弘曆隻覺得自己在做夢,他緊緊拉著蘭若的手,內心一陣洶湧澎湃。
鼓樂隊伍為前導,正、副使乘馬而行,次為皇後鑾駕、冊亭、寶亭,再次為鳳輿。
鳳輿近前有命婦四人為前導,後有命婦七人為扈隨,均乘馬。
內監在鳳輿左右扶輿步行。
內大臣、侍衛在後乘馬護從。
迎親的隊伍進大清門、天安門,至午門時鑾駕要停在午門之外。
在此之前,由大清門抬進來的中宮皇後隻有順治帝的第一位皇後和康熙帝的孝誠仁皇後,如今,阿寶已成為大清第三位獲此尊榮的皇後。
皇後鳳輿在九鳳曲柄蓋的前導下進入午門,經太和門、中左門,後左門至乾清門時,龍亭放下,使臣複命,內大臣、侍衛皆退。
蘭若自乾清宮步行至後隔扇,再乘坐弘曆的龍輦到坤寧宮東暖,由福晉四人伺候蘭若淨麵梳妝,穿戴畢。
不過,蘭若的眉是弘曆親手描的,眉目如畫,弘曆如癡如醉。
他本不應在此,隻是他不舍的對一身嫁衣紅妝的蘭若挪開片刻視線。
好在也沒人管他,其他的不都有弘晝這個弟弟在嘛,能替他的就都替他安排。
隨即二人來到交泰殿行拜天地大禮,蘭若看著眼前笑得傻傻的弘曆,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夫妻對拜時,弘曆深情款款,蘭若隻是微微一彎腰,弘曆卻壓的比蘭若低多了。
他願意臣服於阿寶,從此做她的馬前卒,手中劍,指哪打哪!
這是他的態度,看得宗親大臣觸目驚心,勃然大怒,隻是大喜的日子不好直接發怒,隻得青著一張臉,偶爾還得強顏歡笑。
弘曆並不在乎這些愛新覺羅的長輩,他是皇帝,蘭若是他的妻子、皇後,他們是這天下的主人,難道還要看這些人的臉色不成?
弘曆心中激情澎湃,心中暗暗做下一個決定。
阿寶值得一切最好的東西!
弘曆牽著蘭若的手,一步一步走到那最高處,無人之巔,再不孤寂。
禮畢,蘭若由女官導入坤寧宮東暖閣洞房。
東暖閣的牆壁都是用紅漆以及銀朱桐油髹飾的。
門前吊著盞雙喜字大宮燈,是弘曆親手做的。
鎏金色的大紅門上有粘金瀝粉的雙喜字,門的上方有草書的大壽字,門旁牆上一長幅對聯直落地麵。
這些都是弘曆不知道失敗多少次才寫出來的完美對聯和剪紙,他的禦書房裏淘汰了一大堆還不錯的樣品。
那幾日阿寶不在身邊,弘曆沒日沒夜的準備這些東西,本也不難,隻是總有不滿意之處,隻得一次次重寫,重剪。
從坤寧宮正門進入東暖閣的門口,以及洞房外東側過道裏各豎立一座大紅鑲金色“囍”字的木影壁,乃取帝後合巹、“開門見喜”之意。
弘曆隻求與蘭若幸福和樂,圓滿一生,白頭到老,他容不得一點差池。
弘曆省略多餘的步驟,直接跟著蘭若一路從交泰殿過來,迫不及待的揭去蘭若頭上蓋巾,二人同坐龍鳳喜床。
喜床床頭懸掛大紅緞繡龍鳳雙喜百子圖的床幔,象征帝王之家“多福多壽”、“子孫萬代”。
不過蘭若年紀還小,她不想生孩子,弘曆舉雙手雙腳讚成,阿寶暫時不想生,那就不生,一直不想生,也可以不生。
越愛阿寶,弘曆越覺得生育子嗣這件事危險,婦人生子猶如踏過鬼門關,他舍不得阿寶受苦。
可若是有一個像阿寶一樣可愛的小小的人兒,弘曆也一定會很開心。
畢竟,他們家是真的有皇位要繼承!
不過若是阿寶不想生,他也可以多督促弘晝多生幾個,屆時讓阿寶挑一個喜歡的養在膝下也行。
喜床上鋪著厚厚實實的紅緞龍鳳雙喜字大炕褥,床上用品有明黃緞和朱紅彩緞的喜被、喜枕,其圖案優美,繡工精細,一派富貴氣象。
內務府女官在床上放置銅盆,以圓盒盛子孫餑餑恭獻。
蘭若對許多國家的風俗都有了解,遑論大清,她自然知道這未煮熟的子孫餑餑是何意,隻是她畢竟年少,頭一迴嫁人,還是羞澀的不行。
她紅著一張臉,行為卻落落大方,用銀筷夾起一個子孫餑餑,女官期待的看著她,一時間眾人矚目,弘曆拉著蘭若的另一隻手,不自覺微微收力。
蘭若沒多猶豫,放在嘴邊輕輕咬了一小口,隨後更是臉上驟紅,整個人像是要烤熟了一般,小聲道:“生的。”
弘曆眼中綻放出奇異的光彩,嘴角都快咧到後腦勺去了。
阿寶好愛他,願意為了他生孩子,阿寶真的好愛他!
女官不露聲色的唿出一口氣,頓時綻放出喜氣洋洋的笑意:“生的好,就是要生的,千金難買皇後娘娘這句生的!”
蘭若臊的脖子都紅了,整個人恨不得找個地方鑽起來。論理她博覽群書,也不應當反應這麽強烈。
若隻是和弘曆在一處,她倒覺得自在些,可這會這麽多女官福晉無雙眼盯著她,蘭若到生出緊張的情緒來。
她都不敢多瞧弘曆一眼,不用看也知道,必定笑得傻乎乎的。
也是這些女官福晉見過大場麵,麵對這樣不穩重的皇帝都麵不改色。
子孫餑餑過後是合巹酒,弘曆簡化了這個步驟,直接將眾人趕了出去,也不用福晉們侍奉合巹宴。
房間隻餘弘曆蘭若二人。殿外窗前有結發侍衛夫婦用滿語唱《交祝歌》。
弘曆與蘭若對飲交杯酒,二人眼中皆閃耀著喜悅與從容。
合巹禮成,也不必蘭若坐帳,外麵的人早得了弘曆的吩咐自己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