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士族詭計
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 作者:玄武仙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月十日,黃昏。
一眾士族眾人,齊聚於許訓府上,氣氛異常凝重。
自胡廣於太學宣講之後,整個洛陽的輿論,也逐漸失去了控製。
除工、農、商、權貴、軍隊、宗室之外,就連諸多中小豪族,以及一些名士大儒,都開始支持所謂的“功事論”。
畢竟,天生高貴者隻有少數,大多數人都是出身普通,那些想要往上爬的人,其內心深處,自然也非常渴望擁有一個平等的對待。
“高貴低賤與否,全看個人能力、功勞如何,與其出身無關……”
這番說辭,無疑引起了大多數人的共鳴與追捧。
而他們這些士族豪門,之所以能夠成長到如今這種境地,除自身學識之外,靠的就是天生高貴的出身。
畢竟,隻有先擁有一個高貴的出身,他們才有更多的機會,去靠著自身的學識去更進一步。
但這個“功事論”的學說,卻直接將所有人都拉到了平等的位置上。
依靠功勞來區分高低貴賤,看起來對所有人都很公平,但對於他們這些士族豪門來說,卻是極大的不公平。
這就好比一個舉薦名額,原本就是屬於他們的,但如今卻要被拿出去讓所有人公平競爭,這誰受得了?
看了眾人一眼,許訓率先打破沉默,“諸位,胡廣之說,眼下已傳動整個洛陽,我等若再不加以阻止,日後隻恐再無容身之地矣!”
“許公說的是,但眼下該如何阻止呢?”
“太學之中,已有近三成學生支持此說,咱們族中的諸多子弟,根本就爭辯不過。”
“還有民間百姓、宗室權貴、軍中將士,大多也都站到了那一邊,但有反對之人,動輒便會拳腳相加……”
說起如今的局勢,廳內眾人盡皆無奈歎息了起來。
這些日子以來,諸多士族中人,隻感到是不是得罪了什麽人?
關西武將的崛起,陳蕃對清流的整飭,竇武的反水,新設立的司農部,還有移民屯田……等等諸多事情,就已經讓夠他們焦頭爛額了。
以上那些事情還沒收拾清呢,結果胡廣這個老匹夫,卻突然又鬧了這麽一出大的,著實讓他們感到一陣心力交瘁了。
看到眾人如此模樣,許訓暗暗歎了口氣,而後沉聲道:“依在下來看,胡廣之學說,之所以能夠引起這般大的動靜,無非就是因為他那司徒的身份。
司徒主掌官員考核及監督事宜,胡廣此番言論一出,那些欲求做官之人,自然會爭相追捧。
因此,隻要將胡廣從司徒的位置上拉下來,那麽自然也就無人再聽從此說。”
“胡廣那老匹夫,為人清廉,於任生也並無任何過錯,想要使其罷官,怕是很難呐!”有人說道。
“是啊,若是三公無過,便是陛下無太後,也不可無故罷免。”
聽到這話,廳內眾人,頓時無奈的搖頭歎息起來。
以往對付那些宦官、外戚的時候,他們倒有的是理由和借口。
可當對付的目標,換成胡廣的時候,他們卻隻感覺有些無從下手了。
“諸位,想要將胡廣從司徒的位置上拉下來,並非隻有罷官這一條路吧?”
許訓微眯著雙眼說道,聲音中帶著幾分陰冷,說話的同時,還做出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眾人聞言,不禁臉色微變。
“許太常。”
一位來自河內李家的官員,滿臉擔憂的說道:“萬一有所疏漏,隻恐那陽球找上門來……”
此話一出,眾人也是忍不住一個激靈。
行刺三公,那可是重罪,真要被陽球抓住,家中的雞犬,怕是都難逃一死了。
許訓看向眾人,陰惻惻的說道:“不知諸位可還記得,陛下登基大典當日的那個刺客?”
聞言,眾人不禁麵麵相覷。
“自然記得。”
有人點頭說道:“不過那件事情不是已經調查清楚了嗎?是王甫、侯覽之流,不滿陛下親近黨人,故而行刺陛下……”
“嗬,這種把戲,你們也信?”許訓冷笑一聲。
“許太常的意思是……?”
許訓嘴角微揚,“當時那刺客行刺之前,曾高喊“昏君受死”,試問哪個刺客會傻到在行刺之前出聲警告?
再者,當時距離甚遠,那區區弓箭,根本就傷不到陛下。
那幫宦官即便再傻,也不可能如此安排吧?”
聽聞此言,眾人不禁點了點頭。
“許太常,您這番分析固然有理,但那已經是過去之事了,與眼下之局又有何關係?”一人忍不住問道。
“哎,誰說沒有關係?”
許訓微微一笑,意有所指道:“諸位試想一下,明明是如此漏洞百出的行刺計劃,為何人們全都願意相信是宦官所為?”
“這個……”
聽到許訓的問題,眾人互相對視一眼,紛紛搖了搖頭。
“哦,在下明白了。”
一直不曾說話的陳紀起身道:“宦官與清流乃生死仇敵,無論那刺客是何人所派,人們都會認定是宦官指使,以嫁禍清流,因為宦官是最有理由那麽做的。
“然也!”
許訓點了點頭,繼續說道:“那安排刺客之人,看似針對清流,實則是想借此來除掉宦官。”
“原來如此。”
陳紀點點頭,又問:“隻是那背後之人到底會是誰呢?”
許訓深吸了一口氣,“可能是清流自身安排,也可能是竇武所派,甚至可能是陛下,但唯獨不可能是宦官……
但無論是誰安排,這個計劃的高明之處,便在於它利用了人心,使得人們全都忽略了這些漏洞……”
“哦,在下明白了。”
陳紀雙眼放光道:“許太常的意思是,要反其道而行之?”
“不錯!”
許訓讚賞的看了陳紀一眼,“正所謂,最危險的方法,就是最安全的方法。
而今,世人皆知,隻有咱們對胡廣最是不滿,也隻有咱們最有理由去刺殺於他。
既如此,那咱們不妨就順著人們的認知,光明正大的派出刺客去刺殺胡廣,使漏洞大到人們無法忽略……”
“屆時,無需我等申辯,自會有人為我等出頭!”
一眾士族眾人,齊聚於許訓府上,氣氛異常凝重。
自胡廣於太學宣講之後,整個洛陽的輿論,也逐漸失去了控製。
除工、農、商、權貴、軍隊、宗室之外,就連諸多中小豪族,以及一些名士大儒,都開始支持所謂的“功事論”。
畢竟,天生高貴者隻有少數,大多數人都是出身普通,那些想要往上爬的人,其內心深處,自然也非常渴望擁有一個平等的對待。
“高貴低賤與否,全看個人能力、功勞如何,與其出身無關……”
這番說辭,無疑引起了大多數人的共鳴與追捧。
而他們這些士族豪門,之所以能夠成長到如今這種境地,除自身學識之外,靠的就是天生高貴的出身。
畢竟,隻有先擁有一個高貴的出身,他們才有更多的機會,去靠著自身的學識去更進一步。
但這個“功事論”的學說,卻直接將所有人都拉到了平等的位置上。
依靠功勞來區分高低貴賤,看起來對所有人都很公平,但對於他們這些士族豪門來說,卻是極大的不公平。
這就好比一個舉薦名額,原本就是屬於他們的,但如今卻要被拿出去讓所有人公平競爭,這誰受得了?
看了眾人一眼,許訓率先打破沉默,“諸位,胡廣之說,眼下已傳動整個洛陽,我等若再不加以阻止,日後隻恐再無容身之地矣!”
“許公說的是,但眼下該如何阻止呢?”
“太學之中,已有近三成學生支持此說,咱們族中的諸多子弟,根本就爭辯不過。”
“還有民間百姓、宗室權貴、軍中將士,大多也都站到了那一邊,但有反對之人,動輒便會拳腳相加……”
說起如今的局勢,廳內眾人盡皆無奈歎息了起來。
這些日子以來,諸多士族中人,隻感到是不是得罪了什麽人?
關西武將的崛起,陳蕃對清流的整飭,竇武的反水,新設立的司農部,還有移民屯田……等等諸多事情,就已經讓夠他們焦頭爛額了。
以上那些事情還沒收拾清呢,結果胡廣這個老匹夫,卻突然又鬧了這麽一出大的,著實讓他們感到一陣心力交瘁了。
看到眾人如此模樣,許訓暗暗歎了口氣,而後沉聲道:“依在下來看,胡廣之學說,之所以能夠引起這般大的動靜,無非就是因為他那司徒的身份。
司徒主掌官員考核及監督事宜,胡廣此番言論一出,那些欲求做官之人,自然會爭相追捧。
因此,隻要將胡廣從司徒的位置上拉下來,那麽自然也就無人再聽從此說。”
“胡廣那老匹夫,為人清廉,於任生也並無任何過錯,想要使其罷官,怕是很難呐!”有人說道。
“是啊,若是三公無過,便是陛下無太後,也不可無故罷免。”
聽到這話,廳內眾人,頓時無奈的搖頭歎息起來。
以往對付那些宦官、外戚的時候,他們倒有的是理由和借口。
可當對付的目標,換成胡廣的時候,他們卻隻感覺有些無從下手了。
“諸位,想要將胡廣從司徒的位置上拉下來,並非隻有罷官這一條路吧?”
許訓微眯著雙眼說道,聲音中帶著幾分陰冷,說話的同時,還做出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眾人聞言,不禁臉色微變。
“許太常。”
一位來自河內李家的官員,滿臉擔憂的說道:“萬一有所疏漏,隻恐那陽球找上門來……”
此話一出,眾人也是忍不住一個激靈。
行刺三公,那可是重罪,真要被陽球抓住,家中的雞犬,怕是都難逃一死了。
許訓看向眾人,陰惻惻的說道:“不知諸位可還記得,陛下登基大典當日的那個刺客?”
聞言,眾人不禁麵麵相覷。
“自然記得。”
有人點頭說道:“不過那件事情不是已經調查清楚了嗎?是王甫、侯覽之流,不滿陛下親近黨人,故而行刺陛下……”
“嗬,這種把戲,你們也信?”許訓冷笑一聲。
“許太常的意思是……?”
許訓嘴角微揚,“當時那刺客行刺之前,曾高喊“昏君受死”,試問哪個刺客會傻到在行刺之前出聲警告?
再者,當時距離甚遠,那區區弓箭,根本就傷不到陛下。
那幫宦官即便再傻,也不可能如此安排吧?”
聽聞此言,眾人不禁點了點頭。
“許太常,您這番分析固然有理,但那已經是過去之事了,與眼下之局又有何關係?”一人忍不住問道。
“哎,誰說沒有關係?”
許訓微微一笑,意有所指道:“諸位試想一下,明明是如此漏洞百出的行刺計劃,為何人們全都願意相信是宦官所為?”
“這個……”
聽到許訓的問題,眾人互相對視一眼,紛紛搖了搖頭。
“哦,在下明白了。”
一直不曾說話的陳紀起身道:“宦官與清流乃生死仇敵,無論那刺客是何人所派,人們都會認定是宦官指使,以嫁禍清流,因為宦官是最有理由那麽做的。
“然也!”
許訓點了點頭,繼續說道:“那安排刺客之人,看似針對清流,實則是想借此來除掉宦官。”
“原來如此。”
陳紀點點頭,又問:“隻是那背後之人到底會是誰呢?”
許訓深吸了一口氣,“可能是清流自身安排,也可能是竇武所派,甚至可能是陛下,但唯獨不可能是宦官……
但無論是誰安排,這個計劃的高明之處,便在於它利用了人心,使得人們全都忽略了這些漏洞……”
“哦,在下明白了。”
陳紀雙眼放光道:“許太常的意思是,要反其道而行之?”
“不錯!”
許訓讚賞的看了陳紀一眼,“正所謂,最危險的方法,就是最安全的方法。
而今,世人皆知,隻有咱們對胡廣最是不滿,也隻有咱們最有理由去刺殺於他。
既如此,那咱們不妨就順著人們的認知,光明正大的派出刺客去刺殺胡廣,使漏洞大到人們無法忽略……”
“屆時,無需我等申辯,自會有人為我等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