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時代不同了
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 作者:玄武仙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有學子全都怔怔的呆在原地。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四句話,不斷的迴響於眾人耳邊,一遍又一遍的衝刷著人們的大腦。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王潛居然給他們立下了一個如此遠大的誌向。
盡管這四句話看起來有些“假、大、空”,但這麽聽起來,它卻是那麽的振奮人心,那麽的讓人心潮澎湃。
過去的時候,大部分讀書人目標,為什麽都是出仕做官?
還不是因為,出仕做官可以光宗耀祖、可以實現抱負嗎?
而今,王潛為教化事業,賦予了一個光輝偉岸的使命,為投身其中的人們,確立了一個遠大的誌向。
能不能實現是一迴事,有沒有投身其中的理由,又是另一迴事了。
而今,他們通過王潛的這幾句話,找到了一個投身其中,並為此砥礪前行的理由。
這,便足夠了!
緩緩掃望眾人一眼,高台上的王潛高聲道:“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吾會對你們進行一番講學與訓誡,以教會你們如何去做一個合格的教化工作者。
還望諸位能夠悉心學習,以期早日為我大漢建功!”
“我等謹遵王師教誨!!”
一眾學子聞言,紛紛恭聲應是,臉上滿是興奮與激動。
對於他們來說,能夠接受王潛的講學與訓誡,便相當於成為了王潛的門生,其背後隱藏的好處絕對是難以想象的,人們自然非常樂意至極。
在隨後的時間裏,王潛也對這些落榜學子,展開了一係列的崗前培訓。
而培訓內容也很簡單,除去向人們灌輸自己“多想、多看、多角度辯證”的教學理念之外,還順帶著宣揚了一些公羊學說以及部分本心良知學說。
就在王潛對這些學子培訓的同時,他的那一番話,也通過眾人之口,快速傳了出去。
尤其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幾句話,更是被人們尊為“教道四言”,深受無數學子的追捧,將其奉為自己人生之主要目標。
還是那句話,目標能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那麽一個光輝偉岸的理由。
而喊出這四句話的王潛,在一眾讀書人心目中名聲與威望,也是直上雲霄,徹底坐實了其“王子”的名頭。
因此,在得知王潛對那些落榜學子進行的講學之後,無數其他學子也紛紛慕名前往,並主動要求加入教化天下的偉大事業當中。
不過三日的功夫,前去恭聽王潛講學之人,便已超過兩萬多人。
一些追捧“心學”的狂熱學子,更是直接將王潛與孔、孟、荀等相並列。
王師之名,響徹洛陽,其聲勢之大,亦堪稱絕無僅有。
而王潛,也憑借一己之力,硬生生的將教化之道,拔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引得無數人爭相投身其中。
眼看王潛鬧出了如此大的動靜,諸多士族豪門,也從中嗅到了一絲危機。
畢竟,真要讓王潛設學天下的話,那得多出多少讀書人?
有了那麽多的讀書人與他們相爭,那他們過去所掌握的優勢,豈不是蕩然無存了?
一時間,諸多士族豪門中人,再次聚集到了一起。
洛陽城東,朱家府邸內。
偌大的客廳內,三十多人分別跪坐在大廳兩側,氣氛異常凝重。
前潁川太守朱宇,緩緩掃望眾人一眼,沉聲道:“今日請諸位過來,是想請諸位一同商議一下,該如何應對王潛講學一事。”
“朱公!”
許訓率先起身道:“王師推行教化之道、使世人沐浴聖人學說之下,乃是儒家一貫奉行的大義,何來應對一說?”
“許公說的是!”
陳紀也出聲附和道:“當今天下,私學盛行,就算王師不去推行,也少不得其他人參與其中,我等又何必在此自尋煩惱?”
“此言甚善!”
“王師此舉,於我等並無害處,諸位何必如此?”
隨著許訓和陳紀話落,幾名與他們走的近的家族,也紛紛出言附和。
在經曆過胡廣之死,以及陳蕃、皇甫規等人的相繼針對之後,以許訓、陳紀等人為首的部分士族,已然放棄了其他念想,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印刷書籍上麵。
對於他們來說,在領略到印刷術和紙張這兩樣東西之後,他們就已經預見到了士族將來的沒落。
這是一股任何人都無法阻止的滔滔大勢,與其在這股大勢之下被覆滅,還不如加入其中,提前謀取一些好處。
王潛搞的教化事業越大,那麽他們能夠收獲的好處也就越大。
畢竟,讀書人越多,那對書籍的需求也就越大,而他們這些參與印刷的家族,在賺取錢財的同時,也能借此獲得巨大的名聲。
看到許訓、陳紀等人的轉變,朱宇及其他家族中人,頓時皺緊了眉頭。
朱宇臉色陰沉的看向許訓,“許公,咱們這些家族,都是頗有淵源的,汝今何故不助我等?反幫著那個王潛說話?”
“朱公此言差矣!”
許訓看向朱宇,沉聲道:“吾正是看在咱們頗有淵源的份兒上,這才出言相勸,否則的話,在下根本就不會過來。”
“許公此話何意?”朱宇皺眉問道。
“唉……”
“如今時代已經不一樣了,諸位難道真就沒有看到嗎?”
許訓歎了口氣,看向眾人說道:“在過去的時候,我等之所以能夠隨意行事,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我等掌握了天下大部分的人才資源。
那時候,一旦失去了咱們這些士族,那朝廷立馬就會無人可用,國家也隨即會陷入動蕩之中。
也就是因為這樣,過去的朝廷,才會對我等百般忍讓和妥協。
可是,就眼下來看,天子通過考核一事,已然將大量人才收為己用。
而王師通過講學,其身後也聚集了大量的追隨者,再加上荀家、袁家、曹家等家族的投靠,以及公羊學派的支撐。
如今的朝廷,已然擺脫了無人可用的局麵,我等所掌握的人才優勢,已經是蕩然無存。
當今天子隻要一個不高興,隨時都可以將我等驅逐出朝堂……”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四句話,不斷的迴響於眾人耳邊,一遍又一遍的衝刷著人們的大腦。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王潛居然給他們立下了一個如此遠大的誌向。
盡管這四句話看起來有些“假、大、空”,但這麽聽起來,它卻是那麽的振奮人心,那麽的讓人心潮澎湃。
過去的時候,大部分讀書人目標,為什麽都是出仕做官?
還不是因為,出仕做官可以光宗耀祖、可以實現抱負嗎?
而今,王潛為教化事業,賦予了一個光輝偉岸的使命,為投身其中的人們,確立了一個遠大的誌向。
能不能實現是一迴事,有沒有投身其中的理由,又是另一迴事了。
而今,他們通過王潛的這幾句話,找到了一個投身其中,並為此砥礪前行的理由。
這,便足夠了!
緩緩掃望眾人一眼,高台上的王潛高聲道:“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吾會對你們進行一番講學與訓誡,以教會你們如何去做一個合格的教化工作者。
還望諸位能夠悉心學習,以期早日為我大漢建功!”
“我等謹遵王師教誨!!”
一眾學子聞言,紛紛恭聲應是,臉上滿是興奮與激動。
對於他們來說,能夠接受王潛的講學與訓誡,便相當於成為了王潛的門生,其背後隱藏的好處絕對是難以想象的,人們自然非常樂意至極。
在隨後的時間裏,王潛也對這些落榜學子,展開了一係列的崗前培訓。
而培訓內容也很簡單,除去向人們灌輸自己“多想、多看、多角度辯證”的教學理念之外,還順帶著宣揚了一些公羊學說以及部分本心良知學說。
就在王潛對這些學子培訓的同時,他的那一番話,也通過眾人之口,快速傳了出去。
尤其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幾句話,更是被人們尊為“教道四言”,深受無數學子的追捧,將其奉為自己人生之主要目標。
還是那句話,目標能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那麽一個光輝偉岸的理由。
而喊出這四句話的王潛,在一眾讀書人心目中名聲與威望,也是直上雲霄,徹底坐實了其“王子”的名頭。
因此,在得知王潛對那些落榜學子進行的講學之後,無數其他學子也紛紛慕名前往,並主動要求加入教化天下的偉大事業當中。
不過三日的功夫,前去恭聽王潛講學之人,便已超過兩萬多人。
一些追捧“心學”的狂熱學子,更是直接將王潛與孔、孟、荀等相並列。
王師之名,響徹洛陽,其聲勢之大,亦堪稱絕無僅有。
而王潛,也憑借一己之力,硬生生的將教化之道,拔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引得無數人爭相投身其中。
眼看王潛鬧出了如此大的動靜,諸多士族豪門,也從中嗅到了一絲危機。
畢竟,真要讓王潛設學天下的話,那得多出多少讀書人?
有了那麽多的讀書人與他們相爭,那他們過去所掌握的優勢,豈不是蕩然無存了?
一時間,諸多士族豪門中人,再次聚集到了一起。
洛陽城東,朱家府邸內。
偌大的客廳內,三十多人分別跪坐在大廳兩側,氣氛異常凝重。
前潁川太守朱宇,緩緩掃望眾人一眼,沉聲道:“今日請諸位過來,是想請諸位一同商議一下,該如何應對王潛講學一事。”
“朱公!”
許訓率先起身道:“王師推行教化之道、使世人沐浴聖人學說之下,乃是儒家一貫奉行的大義,何來應對一說?”
“許公說的是!”
陳紀也出聲附和道:“當今天下,私學盛行,就算王師不去推行,也少不得其他人參與其中,我等又何必在此自尋煩惱?”
“此言甚善!”
“王師此舉,於我等並無害處,諸位何必如此?”
隨著許訓和陳紀話落,幾名與他們走的近的家族,也紛紛出言附和。
在經曆過胡廣之死,以及陳蕃、皇甫規等人的相繼針對之後,以許訓、陳紀等人為首的部分士族,已然放棄了其他念想,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印刷書籍上麵。
對於他們來說,在領略到印刷術和紙張這兩樣東西之後,他們就已經預見到了士族將來的沒落。
這是一股任何人都無法阻止的滔滔大勢,與其在這股大勢之下被覆滅,還不如加入其中,提前謀取一些好處。
王潛搞的教化事業越大,那麽他們能夠收獲的好處也就越大。
畢竟,讀書人越多,那對書籍的需求也就越大,而他們這些參與印刷的家族,在賺取錢財的同時,也能借此獲得巨大的名聲。
看到許訓、陳紀等人的轉變,朱宇及其他家族中人,頓時皺緊了眉頭。
朱宇臉色陰沉的看向許訓,“許公,咱們這些家族,都是頗有淵源的,汝今何故不助我等?反幫著那個王潛說話?”
“朱公此言差矣!”
許訓看向朱宇,沉聲道:“吾正是看在咱們頗有淵源的份兒上,這才出言相勸,否則的話,在下根本就不會過來。”
“許公此話何意?”朱宇皺眉問道。
“唉……”
“如今時代已經不一樣了,諸位難道真就沒有看到嗎?”
許訓歎了口氣,看向眾人說道:“在過去的時候,我等之所以能夠隨意行事,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我等掌握了天下大部分的人才資源。
那時候,一旦失去了咱們這些士族,那朝廷立馬就會無人可用,國家也隨即會陷入動蕩之中。
也就是因為這樣,過去的朝廷,才會對我等百般忍讓和妥協。
可是,就眼下來看,天子通過考核一事,已然將大量人才收為己用。
而王師通過講學,其身後也聚集了大量的追隨者,再加上荀家、袁家、曹家等家族的投靠,以及公羊學派的支撐。
如今的朝廷,已然擺脫了無人可用的局麵,我等所掌握的人才優勢,已經是蕩然無存。
當今天子隻要一個不高興,隨時都可以將我等驅逐出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