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曙光
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 作者:長風聽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雲層灑在大地上時,乾軍的旗幟在城樓上高高飄揚,城門緩緩地從內部打開。經過一整晚的激烈戰鬥,萬民軍在主將孔芳被斬殺後,紛紛選擇投降。海盜們也見到大勢已去,紛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並被乾軍押解到校場。
蘇溫言站在城外,率領著尚未投入戰鬥的部隊,穩步地從城門進入城內。進入城門後,他看到齊國忠帶領著磐墨營的剩餘士卒,靠在城牆根下休息。此時的齊國忠渾身沾滿鮮血,口中喘息不止,嘴裏還嘟囔著:“真是累死俺了。”
蘇溫言迅速翻身下馬,快步走到齊國忠身旁,蹲下來輕輕地摘下他的頭盔,然後從懷中取出一條手帕,慢慢的為齊國忠擦拭臉龐。而薛貴則在馬上微微揮手示意,帶領身後的士卒離去,前往城中各個地方清掃戰場,清點各支部隊的士兵人數。
齊國忠本來緊閉雙眸,正倚牆休憩,可當他聽到腳步聲時,便緩緩睜開了雙眼。看到來人是蘇溫言後,他又重新閉上了眼,繼續靠牆休息。
感覺到臉上有一塊柔軟的手帕輕輕擦拭,齊國忠略帶沙啞地說道:“又得麻煩世子了,俺老齊也不知道上輩子積了什麽德,能得到這般福氣。”蘇溫言聽到齊國忠的話,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微笑,迴應道:“你要是在戰鬥的時候別總是衝在最前麵,不就不會如此了嗎?”
齊國忠哈哈大笑起來,答道:“哈哈哈,俺老齊就是忍不住手癢癢啊。”蘇溫言笑著搖了搖頭,手上的動作卻沒有停下來。其實蘇溫言心裏很清楚,齊國忠哪裏是因為手癢才衝在前麵,他隻是想盡自己所能幫助自己罷了,而自己又何嚐不是這樣想的呢。
時間緩緩流逝,不知不覺間,太陽已經高懸於天空之中,熾熱的陽光灑向大地。城中的叛軍屍體已被集中起來,熊熊大火燃起,將他們化為灰燼。自家士卒的屍首也在原地被火化,而後收起來送迴京城,或者祖籍處安置。各部的戰損情況和戰俘人數都已統計完畢,裝備的收繳工作也基本完成。
蘇溫言靜靜地坐在座位上,目光專注地盯著眼前的報告,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之色。這份報告是由薛貴親自送來,詳細記錄了這場戰鬥的損失狀況。原本,浗州作為一座堅城,城內有著近兩萬的守軍,而他們這邊最多隻有六萬人馬。雖然號稱六萬兩千人,但實際數量遠沒有那麽多。然而,當他翻開這本小冊子時,上麵清晰地記載著:此戰共戰死一千兩百五十四人,重傷三百人,輕傷一百六十一人。而敵人則被殲滅了一萬五千六百人,其中還包括被俘獲的九千多人。這個數字讓蘇溫言不禁微微一怔,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震撼。這樣的傷亡比例,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向薛貴,語氣嚴肅地開口詢問道:“這數字可是真實的?”
當蘇溫言問出這句話時,方然才突然迴過神來。是啊,薛貴已經跟隨了自己這麽久,怎麽可能會欺騙自己呢?更不用說是這種關乎軍事的大事了。想到這裏,方然不禁對自己剛才的質疑感到有些懊悔。
薛貴聽見蘇溫言的問話,立刻抱拳行禮,恭敬地迴答道:“屬下不敢有半句假話,所有的記錄都是千真萬確的!”
蘇溫言聽到薛貴的保證,心裏的疑慮終於消除了。他知道,薛貴一直以來都是忠誠可靠的,對於這樣重要的軍情,自然不會有絲毫的隱瞞或虛報。於是,蘇溫言點了點頭。
接著,蘇溫言繼續向薛貴詢問各部的具體作戰情況。通過與薛貴的交流,他才漸漸了解到整個戰局的全貌。原來,這場戰役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能夠打出這麽大的戰損比,除了各路人馬的英勇奮戰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徐元浩所率領的龍驤衛重甲士卒。
這些重甲士卒在戰鬥中表現得極為勇猛無畏。他們率先衝上前線,毫不畏懼敵人的攻擊,奮勇爭奪羊馬牆、登城和清掃甕城等關鍵地點。徐元浩更是身先士卒,盡管身上已被砍中數刀,但依然咬牙堅持衝鋒陷陣。
而另外一個則是,城中齊國忠所率領的北遼軍——磐墨營,這支的在城中至少牽製,擊潰了兩千人的部隊,而且在城門處時,更是做到了奪城門,斬殺守將的事情。然後萬民軍腹背受敵,氣勢大減,戰意全無,很快各處紛紛投降,甕城的箭塔也紛紛被他們一一攻破。
這兩方少一方都不可能打出如此完美的攻城戰,當然還有一個最大的關鍵,水道!要是他們的探馬沒有在周圍找到程肅,沒有他的帶領,他們這五百磐墨營也不會悄無聲息的潛入到城中,更別說還有如此多的甲胄,兵器。
提到程肅就不得不提他在城中之時,作戰也是兇猛無比,而那個鎮守城門的武將就是死於程肅之手。這樣一看,這人雖之前棄城而逃,但如今卻立了大功,甚至是最為關鍵的一功,一時間蘇溫言也有些頭疼。
暫且放下此人,這幾日的攻城每一部都發揮出了他們的作用,每一部都需要獎賞。想到此處,蘇溫言放下手中的冊子,將一旁的宣紙鋪開,提起毛筆書寫起來。
大約過了一刻鍾後,蘇溫言停筆,將宣紙晾幹,而後好好折好,放入了信封之中。信封之上書寫監察司韋煒收幾個字,而後將此信交給了身側的雅竹。雅竹收好信封,向屋外走去。
而後蘇溫言看向下方的薛貴,開口說到:“今日你帶著未參戰的部隊輪番守城,而後其餘人休整一日,後日繼續拔營。”
薛貴拱手行禮,而後轉身離開了房間,向城外各處宣告後麵的安排。待薛貴離開後,蘇溫言在麵前的宣紙上,寫下一個名字。
蘇溫言站在城外,率領著尚未投入戰鬥的部隊,穩步地從城門進入城內。進入城門後,他看到齊國忠帶領著磐墨營的剩餘士卒,靠在城牆根下休息。此時的齊國忠渾身沾滿鮮血,口中喘息不止,嘴裏還嘟囔著:“真是累死俺了。”
蘇溫言迅速翻身下馬,快步走到齊國忠身旁,蹲下來輕輕地摘下他的頭盔,然後從懷中取出一條手帕,慢慢的為齊國忠擦拭臉龐。而薛貴則在馬上微微揮手示意,帶領身後的士卒離去,前往城中各個地方清掃戰場,清點各支部隊的士兵人數。
齊國忠本來緊閉雙眸,正倚牆休憩,可當他聽到腳步聲時,便緩緩睜開了雙眼。看到來人是蘇溫言後,他又重新閉上了眼,繼續靠牆休息。
感覺到臉上有一塊柔軟的手帕輕輕擦拭,齊國忠略帶沙啞地說道:“又得麻煩世子了,俺老齊也不知道上輩子積了什麽德,能得到這般福氣。”蘇溫言聽到齊國忠的話,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微笑,迴應道:“你要是在戰鬥的時候別總是衝在最前麵,不就不會如此了嗎?”
齊國忠哈哈大笑起來,答道:“哈哈哈,俺老齊就是忍不住手癢癢啊。”蘇溫言笑著搖了搖頭,手上的動作卻沒有停下來。其實蘇溫言心裏很清楚,齊國忠哪裏是因為手癢才衝在前麵,他隻是想盡自己所能幫助自己罷了,而自己又何嚐不是這樣想的呢。
時間緩緩流逝,不知不覺間,太陽已經高懸於天空之中,熾熱的陽光灑向大地。城中的叛軍屍體已被集中起來,熊熊大火燃起,將他們化為灰燼。自家士卒的屍首也在原地被火化,而後收起來送迴京城,或者祖籍處安置。各部的戰損情況和戰俘人數都已統計完畢,裝備的收繳工作也基本完成。
蘇溫言靜靜地坐在座位上,目光專注地盯著眼前的報告,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之色。這份報告是由薛貴親自送來,詳細記錄了這場戰鬥的損失狀況。原本,浗州作為一座堅城,城內有著近兩萬的守軍,而他們這邊最多隻有六萬人馬。雖然號稱六萬兩千人,但實際數量遠沒有那麽多。然而,當他翻開這本小冊子時,上麵清晰地記載著:此戰共戰死一千兩百五十四人,重傷三百人,輕傷一百六十一人。而敵人則被殲滅了一萬五千六百人,其中還包括被俘獲的九千多人。這個數字讓蘇溫言不禁微微一怔,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震撼。這樣的傷亡比例,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向薛貴,語氣嚴肅地開口詢問道:“這數字可是真實的?”
當蘇溫言問出這句話時,方然才突然迴過神來。是啊,薛貴已經跟隨了自己這麽久,怎麽可能會欺騙自己呢?更不用說是這種關乎軍事的大事了。想到這裏,方然不禁對自己剛才的質疑感到有些懊悔。
薛貴聽見蘇溫言的問話,立刻抱拳行禮,恭敬地迴答道:“屬下不敢有半句假話,所有的記錄都是千真萬確的!”
蘇溫言聽到薛貴的保證,心裏的疑慮終於消除了。他知道,薛貴一直以來都是忠誠可靠的,對於這樣重要的軍情,自然不會有絲毫的隱瞞或虛報。於是,蘇溫言點了點頭。
接著,蘇溫言繼續向薛貴詢問各部的具體作戰情況。通過與薛貴的交流,他才漸漸了解到整個戰局的全貌。原來,這場戰役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能夠打出這麽大的戰損比,除了各路人馬的英勇奮戰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徐元浩所率領的龍驤衛重甲士卒。
這些重甲士卒在戰鬥中表現得極為勇猛無畏。他們率先衝上前線,毫不畏懼敵人的攻擊,奮勇爭奪羊馬牆、登城和清掃甕城等關鍵地點。徐元浩更是身先士卒,盡管身上已被砍中數刀,但依然咬牙堅持衝鋒陷陣。
而另外一個則是,城中齊國忠所率領的北遼軍——磐墨營,這支的在城中至少牽製,擊潰了兩千人的部隊,而且在城門處時,更是做到了奪城門,斬殺守將的事情。然後萬民軍腹背受敵,氣勢大減,戰意全無,很快各處紛紛投降,甕城的箭塔也紛紛被他們一一攻破。
這兩方少一方都不可能打出如此完美的攻城戰,當然還有一個最大的關鍵,水道!要是他們的探馬沒有在周圍找到程肅,沒有他的帶領,他們這五百磐墨營也不會悄無聲息的潛入到城中,更別說還有如此多的甲胄,兵器。
提到程肅就不得不提他在城中之時,作戰也是兇猛無比,而那個鎮守城門的武將就是死於程肅之手。這樣一看,這人雖之前棄城而逃,但如今卻立了大功,甚至是最為關鍵的一功,一時間蘇溫言也有些頭疼。
暫且放下此人,這幾日的攻城每一部都發揮出了他們的作用,每一部都需要獎賞。想到此處,蘇溫言放下手中的冊子,將一旁的宣紙鋪開,提起毛筆書寫起來。
大約過了一刻鍾後,蘇溫言停筆,將宣紙晾幹,而後好好折好,放入了信封之中。信封之上書寫監察司韋煒收幾個字,而後將此信交給了身側的雅竹。雅竹收好信封,向屋外走去。
而後蘇溫言看向下方的薛貴,開口說到:“今日你帶著未參戰的部隊輪番守城,而後其餘人休整一日,後日繼續拔營。”
薛貴拱手行禮,而後轉身離開了房間,向城外各處宣告後麵的安排。待薛貴離開後,蘇溫言在麵前的宣紙上,寫下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