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伸手扯掉女人長裙的時候,鼓樓外正風雷驟起,雨勢重若千鈞地砸進了東明寺的翻經院內,暴澍連宵。
這雨來得滂沱,鼓樓內的人也是。女人轉身間撞進男人的胸膛,眉間用雲母、梅花貼置的花鈿散落一地。
珈藍勝景,巫山雲雨。鼓樓外,黃泥山路直通山腳,沿路車馬不絕,寺裏布薩羯磨的儀仗車馬,由甲胄鮮明、刀杖齊全的皇家禦林軍導引。
所望之處,旌旗蔽日,鼓樂鼎沸,沿途站滿虔誠膜拜的善男信女。
聽著嘈雜人聲與淅瀝雨音,兩人偷得愈發猖狂,大汗淋漓。
待雨勢稍弱,洋洋灑灑。這一對兒在樓內耳廝磨鬢,依著剛上完紅漆的廊柱追趕,驚動了過往掃灑的少壯僧人。
見時間所剩不多,男人用力一擁,女人的頭驚唿地從窗外蕩出,吊在男人身前,長發淩亂,樓簷上成線的雨珠,滴滴答答的墜到了她眉梢的“青雀頭黛”上,侵染了大片。
她勾著男人的手,心緒被攪亂,聽到有人正往鼓樓裏抬東西,連忙止住,聲音從男人胸膛下嗡出:“三郎,有人進來了,好像在藏東西。”
男人眯眼朝著鼓樓另一側細看,果然有人用火浣布掩著什麽,似是個壇子,加上窗外雨霧彌漫,看不真切。
他扯過香案上脫落的長衫,拂去上麵的斷頭香灰,隻瞧衣衫背部沾染了大片紅漆,陰沉似血,心中起了膈應,腳步不停地朝著另一側走去。
樓外雨勢漸停,烏雲緩緩散去,雨後夾雜山間泥土冷硬的鹹腥氣吹了進來,令女人心曠神怡。
那頭男人已尋不到藏東西的人,扯開蓋在壇子上的火浣布,見是兩個甕大的醬壇子,許是後院僧人從菜地裏搬進來的,壇子四周還沾著不少顏色明顯不一致的鬆散泥土。
女人定神朝窗外望著,一輛牛車晃晃蕩蕩的從後山的黃泥小路上遠去。
“鐺”,的一聲脆響。
甕大壇罐的蓋子被男人踹掉,裏麵似是有汙泥狀的東西流了出來,男人探頭往壇子裏瞧,一股惡臭撲麵砸過,讓他身子微仰,不快地皺起眉頭。
“八成是寺裏的僧人偷腥嘴饞,不知從什麽旮旯弄來的醃肉,都藏臭了!”
“醃肉怎麽可能會臭?”女人從身後探頭,卻發現身前的男人神色突然怔住,一動不動。
“三郎?”她輕輕喚了聲。
“這醃肉像是……”男人轉過頭,驚疑不定,臉色慘白,“死人的肉……”
長安城來了一場好大的雨,像是從四麵八方潮湧而來,勢要將整座唐城傾覆。
坊間矗立的衛生僚上掛起了防瘧的長幡,暴雨過後往往滋生瘧疾,僚內的女醫早早備下了祛瘧逐邪的藥散,正是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中所得的常山、蜀漆二味截瘧方子。
毗鄰延壽坊衛生僚東南角的卻是一座塔寺,名為懿德寺,寺內單用黏土牆圈成一地,中間夾著七八間陶木碧瓦的院落。
寺塔共有六層高,俯瞰能將大半個長安盡收眼底,如今寺裏不見僧人,取而代之的是數十名埋頭忙碌的低階官吏,瞧這些人所著皆是青袍,便知是流外的府吏。
急促的閃電催趕雷聲,悶嗡地捶打在高聳的寺塔上,廊下路過的官吏被震得發麻,覺得頭頂上的瓦片都在顫栗。
塔內大殿燈火晃晃,仿佛隨時要滅,眼看冬至偏又下了這場大雨,天冷得教人打栗。
一名看不出年歲的武侯全身濕透的跑進院落,腳下的烏皮六合靴踐滿了黃泥,跟守在殿前的青袍小吏凝神細語了幾句後,小吏從他手上接過火漆封緘的匭函,顧不得通傳,一頭闖進了殿內。
殿裏螢火暗暗,光影憧憧,他一身洶湧雨氣剛撲進來,霎時就驚滅了幾根燭火,驚雷當空劈下,閃爍間露出了殿內高牆上鐫刻的兇狠墨麒麟圖。
那麒麟如真似幻做抬蹄高踩姿態,一雙怒目瞪圓,身上鱗甲具現,當場驚住了小吏。
他晃過神來,隻覺得被暴雨淋透的青袍緊緊貼在身上,十分難受,但卻被魘住一般,不敢動彈。
胡床上坐著個頎長少年,正擺弄著熏香。身上著一襲淺綠長袍,腰間銀帶九袴,掛上裝有龜符的銀袋子。
皇朝有律,三品以上官員穿紫色袍,金玉帶十三袴;四品穿深緋,金帶十一袴;五品穿淺緋,金帶十袴;六品穿深綠,七品穿淺綠,銀帶九袴。
此刻在少年腳下還匍匐著一隻堂下貓。
那貓身體瘦長,四肢纖細,全身毛色多為黃棕色,眼角到鼻子上有一條細細的黑線,一雙大耳背麵呈現黑色,尾巴極長,類獅似豹,名為猞猁,是拂菻國(東羅馬帝國)遠道送給大唐聖人的禮物,在唐國十分罕見。
小吏不敢多瞧,忙將手中火漆封緘的匭函往前虛遞,洪亮的嗓子大聲喊道:“司令,我們安插在城外的武侯諜子發來了匭函,說城外三十裏郊、東明寺鼓樓內,有人發現了兩座壇屍!”
大殿裏寂靜片刻,裴煊緩過神,他一到雨天便牙根酸痛,隻覺胃氣翻湧,頭疼欲裂。舒緩了好一會兒,這才拿起手邊的如意杵,在身旁的蟠龍銅漏水鍾上狠狠一敲。
頃刻,殿外飛翹簷角下便傳過叮鐺脆響,似飄渺在霧中,就在動靜間,雜遝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到處都是人……“轟隆”,又是一聲驚雷,殿門被十多人一起推開。
東明寺早在許多年前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感業寺,當今聖人尚是才人時曾出家於感業寺,後來屢次擴建,又迎佛骨入院,已經成為皇家寺廟,今日正是此廟慧覺禪師舉行布薩羯磨儀式之日,長安城權貴雲集,稍有不慎便行將差錯,給了有心人攻訐巡療司的借口。
想到此裴煊牙疼得愈發厲害,唿吸潮濕而沉重。稍稍沉寂了些許,他才側過頭看向了伏在案上奮筆疾書的少年監丞:“南夫可有查到什麽線索?”
在大殿右側,案牘庫累年積攢的陳舊卷帙堆積如山,十數名封診監的府吏正從浩如煙海的舊卷中選出有關的線索。一個身姿挺拔,頭戴軟腳襆頭的少年官吏聞聲抬起頭來,他年歲瞧著不大,卻已有了白頭,顯然是常年思慮過度而致。
吳嗣毫不猶豫,自陳年舊卷中精挑細選一卷,未及細覽,便口若懸河,宛若背誦典籍般娓娓道來:“聖人垂拱二年,派遣酷吏來俊臣創立巡療司麒麟台,旨在令天下各州,肩負巡視療愈之重任。然此司成立未及一載,自神都遠至山東,突發前所未見之瘟疫,哀鴻遍野,死者不計其數。後深入調查此疫,竟揭露了名為濟善道之賊醫暗地作祟,其中更有案牘詳載巫骨壇屍為瘟疫之根源。瘟疫過後,此等匪徒銷聲匿跡。恰逢近日神都諜子密報,一夥留有前科的賊醫悄然北上,世間斷不會有如此巧合之事?”
“巫蠱壇屍確鑿無疑!”裴煊猛地將卷帙合上,眸中閃過一抹決絕之色,“速傳令狩虎都尉宴安,令其即刻率眾封山,狩虎衛全麵清場,寺廟內外,人鳥皆不得出入,務必嚴密封鎖!”他的話語簡潔而有力,府吏聞令即動,匆匆記錄後,轉身疾步出殿。
裴煊轉身,目光穿越朦朧視線,凝視著龍首原上那座雄偉的宮闕,低聲自語:“這群醫匪隱匿多年,時隔十餘年後巫蠱壇屍竟又重現江湖,他們此番潛入唐城,究竟意欲何為?”
這雨來得滂沱,鼓樓內的人也是。女人轉身間撞進男人的胸膛,眉間用雲母、梅花貼置的花鈿散落一地。
珈藍勝景,巫山雲雨。鼓樓外,黃泥山路直通山腳,沿路車馬不絕,寺裏布薩羯磨的儀仗車馬,由甲胄鮮明、刀杖齊全的皇家禦林軍導引。
所望之處,旌旗蔽日,鼓樂鼎沸,沿途站滿虔誠膜拜的善男信女。
聽著嘈雜人聲與淅瀝雨音,兩人偷得愈發猖狂,大汗淋漓。
待雨勢稍弱,洋洋灑灑。這一對兒在樓內耳廝磨鬢,依著剛上完紅漆的廊柱追趕,驚動了過往掃灑的少壯僧人。
見時間所剩不多,男人用力一擁,女人的頭驚唿地從窗外蕩出,吊在男人身前,長發淩亂,樓簷上成線的雨珠,滴滴答答的墜到了她眉梢的“青雀頭黛”上,侵染了大片。
她勾著男人的手,心緒被攪亂,聽到有人正往鼓樓裏抬東西,連忙止住,聲音從男人胸膛下嗡出:“三郎,有人進來了,好像在藏東西。”
男人眯眼朝著鼓樓另一側細看,果然有人用火浣布掩著什麽,似是個壇子,加上窗外雨霧彌漫,看不真切。
他扯過香案上脫落的長衫,拂去上麵的斷頭香灰,隻瞧衣衫背部沾染了大片紅漆,陰沉似血,心中起了膈應,腳步不停地朝著另一側走去。
樓外雨勢漸停,烏雲緩緩散去,雨後夾雜山間泥土冷硬的鹹腥氣吹了進來,令女人心曠神怡。
那頭男人已尋不到藏東西的人,扯開蓋在壇子上的火浣布,見是兩個甕大的醬壇子,許是後院僧人從菜地裏搬進來的,壇子四周還沾著不少顏色明顯不一致的鬆散泥土。
女人定神朝窗外望著,一輛牛車晃晃蕩蕩的從後山的黃泥小路上遠去。
“鐺”,的一聲脆響。
甕大壇罐的蓋子被男人踹掉,裏麵似是有汙泥狀的東西流了出來,男人探頭往壇子裏瞧,一股惡臭撲麵砸過,讓他身子微仰,不快地皺起眉頭。
“八成是寺裏的僧人偷腥嘴饞,不知從什麽旮旯弄來的醃肉,都藏臭了!”
“醃肉怎麽可能會臭?”女人從身後探頭,卻發現身前的男人神色突然怔住,一動不動。
“三郎?”她輕輕喚了聲。
“這醃肉像是……”男人轉過頭,驚疑不定,臉色慘白,“死人的肉……”
長安城來了一場好大的雨,像是從四麵八方潮湧而來,勢要將整座唐城傾覆。
坊間矗立的衛生僚上掛起了防瘧的長幡,暴雨過後往往滋生瘧疾,僚內的女醫早早備下了祛瘧逐邪的藥散,正是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中所得的常山、蜀漆二味截瘧方子。
毗鄰延壽坊衛生僚東南角的卻是一座塔寺,名為懿德寺,寺內單用黏土牆圈成一地,中間夾著七八間陶木碧瓦的院落。
寺塔共有六層高,俯瞰能將大半個長安盡收眼底,如今寺裏不見僧人,取而代之的是數十名埋頭忙碌的低階官吏,瞧這些人所著皆是青袍,便知是流外的府吏。
急促的閃電催趕雷聲,悶嗡地捶打在高聳的寺塔上,廊下路過的官吏被震得發麻,覺得頭頂上的瓦片都在顫栗。
塔內大殿燈火晃晃,仿佛隨時要滅,眼看冬至偏又下了這場大雨,天冷得教人打栗。
一名看不出年歲的武侯全身濕透的跑進院落,腳下的烏皮六合靴踐滿了黃泥,跟守在殿前的青袍小吏凝神細語了幾句後,小吏從他手上接過火漆封緘的匭函,顧不得通傳,一頭闖進了殿內。
殿裏螢火暗暗,光影憧憧,他一身洶湧雨氣剛撲進來,霎時就驚滅了幾根燭火,驚雷當空劈下,閃爍間露出了殿內高牆上鐫刻的兇狠墨麒麟圖。
那麒麟如真似幻做抬蹄高踩姿態,一雙怒目瞪圓,身上鱗甲具現,當場驚住了小吏。
他晃過神來,隻覺得被暴雨淋透的青袍緊緊貼在身上,十分難受,但卻被魘住一般,不敢動彈。
胡床上坐著個頎長少年,正擺弄著熏香。身上著一襲淺綠長袍,腰間銀帶九袴,掛上裝有龜符的銀袋子。
皇朝有律,三品以上官員穿紫色袍,金玉帶十三袴;四品穿深緋,金帶十一袴;五品穿淺緋,金帶十袴;六品穿深綠,七品穿淺綠,銀帶九袴。
此刻在少年腳下還匍匐著一隻堂下貓。
那貓身體瘦長,四肢纖細,全身毛色多為黃棕色,眼角到鼻子上有一條細細的黑線,一雙大耳背麵呈現黑色,尾巴極長,類獅似豹,名為猞猁,是拂菻國(東羅馬帝國)遠道送給大唐聖人的禮物,在唐國十分罕見。
小吏不敢多瞧,忙將手中火漆封緘的匭函往前虛遞,洪亮的嗓子大聲喊道:“司令,我們安插在城外的武侯諜子發來了匭函,說城外三十裏郊、東明寺鼓樓內,有人發現了兩座壇屍!”
大殿裏寂靜片刻,裴煊緩過神,他一到雨天便牙根酸痛,隻覺胃氣翻湧,頭疼欲裂。舒緩了好一會兒,這才拿起手邊的如意杵,在身旁的蟠龍銅漏水鍾上狠狠一敲。
頃刻,殿外飛翹簷角下便傳過叮鐺脆響,似飄渺在霧中,就在動靜間,雜遝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到處都是人……“轟隆”,又是一聲驚雷,殿門被十多人一起推開。
東明寺早在許多年前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感業寺,當今聖人尚是才人時曾出家於感業寺,後來屢次擴建,又迎佛骨入院,已經成為皇家寺廟,今日正是此廟慧覺禪師舉行布薩羯磨儀式之日,長安城權貴雲集,稍有不慎便行將差錯,給了有心人攻訐巡療司的借口。
想到此裴煊牙疼得愈發厲害,唿吸潮濕而沉重。稍稍沉寂了些許,他才側過頭看向了伏在案上奮筆疾書的少年監丞:“南夫可有查到什麽線索?”
在大殿右側,案牘庫累年積攢的陳舊卷帙堆積如山,十數名封診監的府吏正從浩如煙海的舊卷中選出有關的線索。一個身姿挺拔,頭戴軟腳襆頭的少年官吏聞聲抬起頭來,他年歲瞧著不大,卻已有了白頭,顯然是常年思慮過度而致。
吳嗣毫不猶豫,自陳年舊卷中精挑細選一卷,未及細覽,便口若懸河,宛若背誦典籍般娓娓道來:“聖人垂拱二年,派遣酷吏來俊臣創立巡療司麒麟台,旨在令天下各州,肩負巡視療愈之重任。然此司成立未及一載,自神都遠至山東,突發前所未見之瘟疫,哀鴻遍野,死者不計其數。後深入調查此疫,竟揭露了名為濟善道之賊醫暗地作祟,其中更有案牘詳載巫骨壇屍為瘟疫之根源。瘟疫過後,此等匪徒銷聲匿跡。恰逢近日神都諜子密報,一夥留有前科的賊醫悄然北上,世間斷不會有如此巧合之事?”
“巫蠱壇屍確鑿無疑!”裴煊猛地將卷帙合上,眸中閃過一抹決絕之色,“速傳令狩虎都尉宴安,令其即刻率眾封山,狩虎衛全麵清場,寺廟內外,人鳥皆不得出入,務必嚴密封鎖!”他的話語簡潔而有力,府吏聞令即動,匆匆記錄後,轉身疾步出殿。
裴煊轉身,目光穿越朦朧視線,凝視著龍首原上那座雄偉的宮闕,低聲自語:“這群醫匪隱匿多年,時隔十餘年後巫蠱壇屍竟又重現江湖,他們此番潛入唐城,究竟意欲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