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寺乃長安珈藍之勝境,寺前置有許多良才巨石,阜堆山積,亙十餘裏,首尾不斷,如神力置之。
慧覺禪師更是為了此次布薩羯磨,事先準備了兩年之久,遍邀長安權貴,從長安城芳林門到東明寺山門,可謂車馬不絕,沿途都有僧人準備了飲食供應,稱為“無礙檀施”。
但此刻,寺門山腳早已亂成一團。
狩虎監接到司令手書,便調動了大批狩虎衛出動,這些狩虎衛都是專門從玉山營內挑選的精銳,各個身披甲胄,手中橫刀斜挎,臉上滿是肅殺之氣,嚇得沿路婦孺麵色慘白,大氣都不敢喘。
慧覺禪師聞得巡療司使節蒞臨,亟率四大護法尊者,匆匆步出禪境,以禮相迎。甫一抬眸,但見狩虎衛猶如不羈狂風,粗獷間驅逐著寺外人群,場麵略顯紛擾混亂。
禪師麵色驟變,驚異之情溢於言表,隨即向那領頭的魁梧虯髯大漢,疾唿而問:“宴都尉,此是何故,竟擾我佛寺清淨之地?”
宴安端坐馬上,神情淡漠,未及言語,隻輕輕一揚手,裴煊書令如落葉輕飄,落於慧覺禪師麵前,其聲渾厚似鍾:“吾奉司令之命,特來封此山門,接管此地巡療事宜!”
慧覺禪師強抑心中波瀾,緩緩吐納,方啟唇詢問:“吾寺身為皇家敕建聖地,此番布薩羯磨盛會,更是蒙聖上恩準。巡療司麒麟台,何以無端封鎖我寺門戶?”
宴安麵色一沉,環視四周,橫刀於腰,正氣凜然:“巡療司一台二監,乃聖上所設,肩負巡查療疾之重責,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掌州境之機密,皆在其職責之內。九寺五監,皆需遵從聖諭,協力同行。爾等區區一方禪院,切勿妄加阻撓,徒增無謂爭執!”言罷,氣勢逼人,令在場眾人皆感其威嚴不可侵犯。
話音甫落,黃塵古道之上,數騎駿馬如疾風驟雨般奔騰而來,尾隨其後的,是身披素袍、麵覆輕紗的封診監司醫,他們非比尋常醫者,不以懸壺濟世為任,卻專研自秦朝綿延至今的神秘封診之道,以勘驗幽冥之秘為主,行走於生死邊緣。
兩騎高大神駿的戰馬勢不可擋,沿途行人與肩輿皆慌忙避讓,似潮水般向兩側退散。裴煊輕拉韁繩,動作嫻熟,馬兒緩緩減速,遊刃有餘地掠過莊嚴寺門,徑直朝那口咕嘟作響、散發著白粥香氣的大鍋行去。
長安城內權貴雲集,然見此人至,無不神色驚懼,紛紛退避三舍。私底下,此人玉麵閻羅的惡名早已傳遍街巷,其手段之酷烈,堪比昔日來俊臣,更兼精通針術,以金針入穴逼刑,讓人痛不欲生,是聖眷前的寵臣,權勢滔天。
裴煊自小僧人手中接過沉甸甸的鐵勺,凝視著那慢火細燉、溫潤如玉的白粥。他輕抬手掌,對準天際初升的太陽,於自然之光下,掌紋清晰可辨,正是享用齋粥的絕佳時刻。
此乃佛門八關齋戒嚴規,掌紋可見,方能享食,否則便是破齋,布薩羯磨之功盡數付諸東流,更添罪過。他悠然舀起一碗白粥,粥香四溢,簡單中透著綿長甘甜,口感細膩而富有層次,薄處如絲般順滑,稠時則飽滿醇厚,每一口都是對味蕾的極致撫慰。
清晨食粥,謂之早粥,而今時至午初,此粥便成了午間佳饌,名曰午粥。裴煊細細品味,仿佛在每一粒米間,都能感受到歲月的沉澱與佛法的慈悲。
眾人瞧著吃粥的裴煊,一時間不知所措。吳嗣轉身帶上了人馬,直奔向寺廟山門後的鼓樓裏。宴安與吳嗣多年早有默契,見他進去後,立馬做了幾個手勢,將狩虎衛分成了幾個方向,悄無聲息地封鎖了整座東明寺,山下也都派了武侯,將所有進山的路都封鎖住。
寺廟的鼓樓是常見的壓簷木製建築,高兩層,下寬而上窄,四麵帶窗,一樓擺放了香案,素牆灰瓦,帶著幾張簡案,通往二樓的步梯僅容一人通過,樓上除了一台日晷,便是鼓樓吊著的大鍾,寺廟僧人的晨昏暮省都通過敲鍾來進行。
封診監的人很快就從鼓樓中發現了那兩大甕壇,是聽聞鼓樓中傳來奇怪動靜的灑掃僧人發現的,沒有驚動寺廟的禪師們,怕影響了布薩羯磨儀式的進行,就單獨通報給了山下武侯。
裴煊看了眼被火浣布包裹住的壇子,衝著幾名司醫吩咐起來:“拖出來看看,切記,不要用手直接接觸。”
幾個封診監的司醫戴上了羊腸跟浣布縫製的尉鬥(古代的手套),小心翼翼地將壇子裏的東西滑落出來。
眾人凝神去看,發現是個蜷縮成一團的人形肉球,但依稀能看見人身體的輪廓跟四肢,不過渾身焦黑,鎖骨處傷口潰爛流膿,焦黑的皮膚上滲出了不少膿物,結成了似炭塊狀的焦痂,痂下有肉芽般的東西生長,一股惡臭隨著風擴散,所有人都掩住了口鼻。
吳嗣讓人將壇屍重新裝迴去,封好帶迴巡療司封診監的地下患坊內,等他勘驗之後再說。旋即又查驗起了鼓樓的香室,從窗外剛好能瞧見後山的黃泥小路。
他仔細打量著香室裏的廊柱,上麵的紅漆尚未幹掉,顯然是為了此次布薩羯磨重新粉刷不久的,可不知為何,廊柱上的漆粉居然有了按壓塗抹的糟痕,似是無意中碰到,按理說寺廟中的僧人斷不會如此粗心才是。
過了片刻,裴煊料理安撫了圈禁寺廟裏的長安權貴們,轉身跟著走進鼓樓,抬頭問道:“南夫可有發現什麽?”
吳嗣從地上撿起了散落的數片梅花跟雲母,攤在手心裏給裴煊看。
裴煊瞧著他攤在掌心裏的小東西,蹙了下眉頭:“是女人慣用點綴眉間的花鈿。”
吳嗣點頭,又從角落裏發現了半條撕壞的布帛,“這種布帛,最大的用處便是製衣坊用來製作女人的長裙,慣用六幅布帛縫製而成,把裙子的布帛展開,就像一幅三米長的畫卷,這種布帛,尋常百姓家用不起,多是長安官宦府邸中女眷所用,而且是以昂貴的絲綢為原料。”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裙拖六幅湘江水,平常官宦家的女眷怕是也用不起這般上好的料子吧。”裴煊若有所思。
吳嗣看向了唯一敞開的小窗,從台沿處又發現了幾處黑漬,用手指撚起撮了撮,又放在鼻下嗅嗅,這才看向裴煊,指給他看。
裴煊看了眼便知道是何物:“青雀頭黛,禦泥坊販賣之物,五百錢一盒。”
吳嗣點頭,注視著對方的眼睛,道出疑問:“全是男人的僧廟鼓樓中,為何會出現如此多的女人之物?”
“淩亂撕毀的長裙,散落一地的花鈿,窗前滴落融化的頭黛,一個權貴府內的女眷單獨出現在鼓樓裏,還造得如此狼狽模樣……”裴煊略一思索,臉色變得古怪起來。
“怕不是單獨一人,”吳嗣提醒他,一指廊柱上被按壓留下的漆印,“女子絕不可能身高六尺,從漆印糟痕的寬度跟比例上來看,應該是個身高六尺的青壯男子,寺中僧人對布薩羯磨很是看重,特意重新粉刷了廊柱漆粉,絕不會如此粗心大意留下糟痕,隻能是上山參加儀式的人裏,有人不知何種原因來了這鼓樓內。”
“孤男寡女,共處陋室,衣衫淩亂,花鈿散落一地,躲在鼓樓裏怕是也幹不出什麽正經事來。”
裴煊讓吳嗣親自去私下查驗寺裏的長安權貴們,找出鼓樓內男女之人的身份。未曾想,不虞片刻,吳嗣便折返而迴,隻是臉色難堪。
裴煊見他身後並未帶迴人來,心底便知曉了幾分,問道:“那人是長安城裏了不得的權貴子弟?”
吳嗣沒辦妥差事,自覺有愧,點了點頭:“排查了其中重點權貴家的子弟,最終在梁王寵侄武嗣鄴的身上發現了沾染紅漆的長袍,隻是梁王勢大,他的侄子我們查不得。”
裴煊心裏有了幾分了然:“坊間多傳梁王之侄素愛人妻,私下裏幹了不少搶奪他家少婦的惡舉,隻是迫於梁王在朝中權勢,連大理寺少卿都不敢插手,每次都草草了事,那這次的婦人又是哪家的?”
吳嗣麵色古怪,支支吾吾半晌,才吞吐出完整的話來:“正是……正是大理寺少卿之妻!”
話音方落,裴煊嘴裏一口尚溫的茶水直接噴了出來,神色更加古怪:“不會如此巧合吧?”
“就是如此巧合!”吳嗣無奈的攤了攤手,“我們的人在她的長裙處發現了撕毀的口子,跟鼓樓內遺留的布帛絲綢正好吻合。”
裴煊不知再想什麽,過了片刻才側頭又問:“那可曾問出了是何人將壇屍藏入的東明寺?”
“據大理寺少卿之妻坲氏的說法,隻瞧到了一輛從後山黃泥小路上離去的牛車,”吳嗣說著,從懷裏掏出了份東西,用絲絹包裹起來,打開後放在了裴煊的麵前。
“不過,我在後山的車轍泥中發現了這種東西,司令博聞強識,可識得此物?”
裴煊細看去,那小物如同蟲屍,又似蟬蛻,他自幼跟隨針聖修習金針發灸之術,又怎麽可能不認識此物。
“是僵蠶。”
“僵蠶?”吳嗣恍然,“來的時候,我曾派人查了芳林門城門監的關單,如果是僵蠶,那麽壇屍必定是掩藏在僵蠶貨物中出城,關單裏,最近三天隻有一輛牛車運送的是僵蠶,來自城東九裏停泊港的甲十三碼頭,這一碼頭停泊的船舶來自每一曼那,主要運送的貨物是樟腦!”
慧覺禪師更是為了此次布薩羯磨,事先準備了兩年之久,遍邀長安權貴,從長安城芳林門到東明寺山門,可謂車馬不絕,沿途都有僧人準備了飲食供應,稱為“無礙檀施”。
但此刻,寺門山腳早已亂成一團。
狩虎監接到司令手書,便調動了大批狩虎衛出動,這些狩虎衛都是專門從玉山營內挑選的精銳,各個身披甲胄,手中橫刀斜挎,臉上滿是肅殺之氣,嚇得沿路婦孺麵色慘白,大氣都不敢喘。
慧覺禪師聞得巡療司使節蒞臨,亟率四大護法尊者,匆匆步出禪境,以禮相迎。甫一抬眸,但見狩虎衛猶如不羈狂風,粗獷間驅逐著寺外人群,場麵略顯紛擾混亂。
禪師麵色驟變,驚異之情溢於言表,隨即向那領頭的魁梧虯髯大漢,疾唿而問:“宴都尉,此是何故,竟擾我佛寺清淨之地?”
宴安端坐馬上,神情淡漠,未及言語,隻輕輕一揚手,裴煊書令如落葉輕飄,落於慧覺禪師麵前,其聲渾厚似鍾:“吾奉司令之命,特來封此山門,接管此地巡療事宜!”
慧覺禪師強抑心中波瀾,緩緩吐納,方啟唇詢問:“吾寺身為皇家敕建聖地,此番布薩羯磨盛會,更是蒙聖上恩準。巡療司麒麟台,何以無端封鎖我寺門戶?”
宴安麵色一沉,環視四周,橫刀於腰,正氣凜然:“巡療司一台二監,乃聖上所設,肩負巡查療疾之重責,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掌州境之機密,皆在其職責之內。九寺五監,皆需遵從聖諭,協力同行。爾等區區一方禪院,切勿妄加阻撓,徒增無謂爭執!”言罷,氣勢逼人,令在場眾人皆感其威嚴不可侵犯。
話音甫落,黃塵古道之上,數騎駿馬如疾風驟雨般奔騰而來,尾隨其後的,是身披素袍、麵覆輕紗的封診監司醫,他們非比尋常醫者,不以懸壺濟世為任,卻專研自秦朝綿延至今的神秘封診之道,以勘驗幽冥之秘為主,行走於生死邊緣。
兩騎高大神駿的戰馬勢不可擋,沿途行人與肩輿皆慌忙避讓,似潮水般向兩側退散。裴煊輕拉韁繩,動作嫻熟,馬兒緩緩減速,遊刃有餘地掠過莊嚴寺門,徑直朝那口咕嘟作響、散發著白粥香氣的大鍋行去。
長安城內權貴雲集,然見此人至,無不神色驚懼,紛紛退避三舍。私底下,此人玉麵閻羅的惡名早已傳遍街巷,其手段之酷烈,堪比昔日來俊臣,更兼精通針術,以金針入穴逼刑,讓人痛不欲生,是聖眷前的寵臣,權勢滔天。
裴煊自小僧人手中接過沉甸甸的鐵勺,凝視著那慢火細燉、溫潤如玉的白粥。他輕抬手掌,對準天際初升的太陽,於自然之光下,掌紋清晰可辨,正是享用齋粥的絕佳時刻。
此乃佛門八關齋戒嚴規,掌紋可見,方能享食,否則便是破齋,布薩羯磨之功盡數付諸東流,更添罪過。他悠然舀起一碗白粥,粥香四溢,簡單中透著綿長甘甜,口感細膩而富有層次,薄處如絲般順滑,稠時則飽滿醇厚,每一口都是對味蕾的極致撫慰。
清晨食粥,謂之早粥,而今時至午初,此粥便成了午間佳饌,名曰午粥。裴煊細細品味,仿佛在每一粒米間,都能感受到歲月的沉澱與佛法的慈悲。
眾人瞧著吃粥的裴煊,一時間不知所措。吳嗣轉身帶上了人馬,直奔向寺廟山門後的鼓樓裏。宴安與吳嗣多年早有默契,見他進去後,立馬做了幾個手勢,將狩虎衛分成了幾個方向,悄無聲息地封鎖了整座東明寺,山下也都派了武侯,將所有進山的路都封鎖住。
寺廟的鼓樓是常見的壓簷木製建築,高兩層,下寬而上窄,四麵帶窗,一樓擺放了香案,素牆灰瓦,帶著幾張簡案,通往二樓的步梯僅容一人通過,樓上除了一台日晷,便是鼓樓吊著的大鍾,寺廟僧人的晨昏暮省都通過敲鍾來進行。
封診監的人很快就從鼓樓中發現了那兩大甕壇,是聽聞鼓樓中傳來奇怪動靜的灑掃僧人發現的,沒有驚動寺廟的禪師們,怕影響了布薩羯磨儀式的進行,就單獨通報給了山下武侯。
裴煊看了眼被火浣布包裹住的壇子,衝著幾名司醫吩咐起來:“拖出來看看,切記,不要用手直接接觸。”
幾個封診監的司醫戴上了羊腸跟浣布縫製的尉鬥(古代的手套),小心翼翼地將壇子裏的東西滑落出來。
眾人凝神去看,發現是個蜷縮成一團的人形肉球,但依稀能看見人身體的輪廓跟四肢,不過渾身焦黑,鎖骨處傷口潰爛流膿,焦黑的皮膚上滲出了不少膿物,結成了似炭塊狀的焦痂,痂下有肉芽般的東西生長,一股惡臭隨著風擴散,所有人都掩住了口鼻。
吳嗣讓人將壇屍重新裝迴去,封好帶迴巡療司封診監的地下患坊內,等他勘驗之後再說。旋即又查驗起了鼓樓的香室,從窗外剛好能瞧見後山的黃泥小路。
他仔細打量著香室裏的廊柱,上麵的紅漆尚未幹掉,顯然是為了此次布薩羯磨重新粉刷不久的,可不知為何,廊柱上的漆粉居然有了按壓塗抹的糟痕,似是無意中碰到,按理說寺廟中的僧人斷不會如此粗心才是。
過了片刻,裴煊料理安撫了圈禁寺廟裏的長安權貴們,轉身跟著走進鼓樓,抬頭問道:“南夫可有發現什麽?”
吳嗣從地上撿起了散落的數片梅花跟雲母,攤在手心裏給裴煊看。
裴煊瞧著他攤在掌心裏的小東西,蹙了下眉頭:“是女人慣用點綴眉間的花鈿。”
吳嗣點頭,又從角落裏發現了半條撕壞的布帛,“這種布帛,最大的用處便是製衣坊用來製作女人的長裙,慣用六幅布帛縫製而成,把裙子的布帛展開,就像一幅三米長的畫卷,這種布帛,尋常百姓家用不起,多是長安官宦府邸中女眷所用,而且是以昂貴的絲綢為原料。”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裙拖六幅湘江水,平常官宦家的女眷怕是也用不起這般上好的料子吧。”裴煊若有所思。
吳嗣看向了唯一敞開的小窗,從台沿處又發現了幾處黑漬,用手指撚起撮了撮,又放在鼻下嗅嗅,這才看向裴煊,指給他看。
裴煊看了眼便知道是何物:“青雀頭黛,禦泥坊販賣之物,五百錢一盒。”
吳嗣點頭,注視著對方的眼睛,道出疑問:“全是男人的僧廟鼓樓中,為何會出現如此多的女人之物?”
“淩亂撕毀的長裙,散落一地的花鈿,窗前滴落融化的頭黛,一個權貴府內的女眷單獨出現在鼓樓裏,還造得如此狼狽模樣……”裴煊略一思索,臉色變得古怪起來。
“怕不是單獨一人,”吳嗣提醒他,一指廊柱上被按壓留下的漆印,“女子絕不可能身高六尺,從漆印糟痕的寬度跟比例上來看,應該是個身高六尺的青壯男子,寺中僧人對布薩羯磨很是看重,特意重新粉刷了廊柱漆粉,絕不會如此粗心大意留下糟痕,隻能是上山參加儀式的人裏,有人不知何種原因來了這鼓樓內。”
“孤男寡女,共處陋室,衣衫淩亂,花鈿散落一地,躲在鼓樓裏怕是也幹不出什麽正經事來。”
裴煊讓吳嗣親自去私下查驗寺裏的長安權貴們,找出鼓樓內男女之人的身份。未曾想,不虞片刻,吳嗣便折返而迴,隻是臉色難堪。
裴煊見他身後並未帶迴人來,心底便知曉了幾分,問道:“那人是長安城裏了不得的權貴子弟?”
吳嗣沒辦妥差事,自覺有愧,點了點頭:“排查了其中重點權貴家的子弟,最終在梁王寵侄武嗣鄴的身上發現了沾染紅漆的長袍,隻是梁王勢大,他的侄子我們查不得。”
裴煊心裏有了幾分了然:“坊間多傳梁王之侄素愛人妻,私下裏幹了不少搶奪他家少婦的惡舉,隻是迫於梁王在朝中權勢,連大理寺少卿都不敢插手,每次都草草了事,那這次的婦人又是哪家的?”
吳嗣麵色古怪,支支吾吾半晌,才吞吐出完整的話來:“正是……正是大理寺少卿之妻!”
話音方落,裴煊嘴裏一口尚溫的茶水直接噴了出來,神色更加古怪:“不會如此巧合吧?”
“就是如此巧合!”吳嗣無奈的攤了攤手,“我們的人在她的長裙處發現了撕毀的口子,跟鼓樓內遺留的布帛絲綢正好吻合。”
裴煊不知再想什麽,過了片刻才側頭又問:“那可曾問出了是何人將壇屍藏入的東明寺?”
“據大理寺少卿之妻坲氏的說法,隻瞧到了一輛從後山黃泥小路上離去的牛車,”吳嗣說著,從懷裏掏出了份東西,用絲絹包裹起來,打開後放在了裴煊的麵前。
“不過,我在後山的車轍泥中發現了這種東西,司令博聞強識,可識得此物?”
裴煊細看去,那小物如同蟲屍,又似蟬蛻,他自幼跟隨針聖修習金針發灸之術,又怎麽可能不認識此物。
“是僵蠶。”
“僵蠶?”吳嗣恍然,“來的時候,我曾派人查了芳林門城門監的關單,如果是僵蠶,那麽壇屍必定是掩藏在僵蠶貨物中出城,關單裏,最近三天隻有一輛牛車運送的是僵蠶,來自城東九裏停泊港的甲十三碼頭,這一碼頭停泊的船舶來自每一曼那,主要運送的貨物是樟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