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坊許宅修建的頗為豪闊,府門前的踏階都是用於闐出產的青石鋪就,兩側各有八方馬石,與拴馬樁相對。馬石的石雕采用上方下圓,取天圓地方之意,所用的料子也都是黑青石所鑄,又被人稱做望樁,算是一種雅稱。
望,在唐代多指農曆十五的圓月,意在日月同輝,光景燦爛之意,望族世代富足,在宅第門前立樁,意在“旌別淑慝,表厥宅裏”,宣示“先人有本事,後人有能耐”。
在李稷看來,這些豎在府門兩側的望樁,更多代表的是這戶人家的門麵。
李稷此刻已然換了一身圓領瀾袍,重新梳理頭上的軟腳襆頭,扮坐賓客樣,身後跟著同樣換了窄袖袍的宴安,不過宴安已經變了模樣,嘴角貼上了痦子,手裏拎著幾樣不太貴重的禮品,微微弓著腰,跟在李稷身後裝成家仆的打扮。
許宅門前的管事接了李稷手中的拜帖,瞧著上麵記載的常州許氏的出身,眉頭不經意皺起,隨即打量了起陪著笑臉的小醫博士,隻把對方當成了前來打秋風的遠親,也不好揮手趕人,嫌棄的收下了宴安遞上來的幾樣寒酸禮物,都是些長安城裏最為常見的糕點,抬手便放人進去。
二人是第一次進這許宅,穿過影壁,便瞧見闊碩的前庭裏,已經落座了不少賓客,正中鋪就了一張足有三米長的巨大地毯,四周有銅鑄的精美獅子香獸壓在了四角,舞伎們便在這地毯中央表演歌舞。
李稷看向了四角的香獸,其實就是熏香爐,在獅獸腹部點燃熏香,煙霧自獅子口中而出,十分小巧精美。
府中婢女將二人引至賓客最末處落座,旋即轉身離開。
李稷尋個蒲團坐下,身前的板足案比較矮,像是一塊兒木板橫在兩腿前,吃飯的時候需要跪坐在板足案後,才能讓身子跟案子的高度剛好合適。此刻壽宴還未開始,案上隻擺了些糕點水果。
前庭裏倒是熱鬧非凡,不少賓朋三二聚在一起,還有人提筆為壽星當場寫詩:“石甃通渠引禦波,綠槐陰裏五侯家。地衣鎮角香獅子,簾額侵鉤繡辟邪。按徹清歌天未曉,飲迴深院漏猶賒。四鄰池館吞將盡,尚自堆金為買花。”
此詩一成,當即博得庭中眾人連連叫好。
李稷的位置十分靠後,顯然不會有人注意此處,他看見裴煊也被引入了前庭,位置要比他靠前得多,還有位身著圓領袍服的年輕男子前來敘舊。
宴安不知何時湊在他身邊,偷偷抓起案上的糕點塞進嘴裏,含糊不清地說道:“眼下與司令說話的男子,是朝議大夫許弘感之子許朝宗,平固侯許太常的嫡長孫,在洛陽時曾任上陽宮大內醫博士,四年前跟隨聖駕迴到長安,別看此人長得俊逸,卻是個十足的浪蕩子,平康坊青樓楚館裏的常客。”
沒過多久,便有府中家奴從地窖中取出堅冰,放置在前庭四周,有婢女用蒲扇在一側扇風,用冷氣驅除秋末裏的暑氣。
這些冰塊,大多是去年渭水冬至結冰後,權貴人家動用家奴、佃客去河麵鑿冰,把冰淩鑿成長方形的冰塊運迴城中,放在宅院附近的地窖裏。這些地窖往往深廣,底部鋪上柴草,四周立有木樁,把冰塊一層層碼好之後,再用厚厚的柴草和泥土封頂,風絲不透,裏麵的冰塊不會融化。
眼下還沒未到下一個冬至,大多權貴人家的冰塊都在盛夏暑氣中消耗殆盡,此時還能有冰用冰的人家,顯得十分珍貴。
李稷格外注意到,有不少婢女手中拖著托盤走來,盤中用冰雕刻成鳳獸之形,裝飾了金環彩帶,置之雕盤中,送與前排像臨淄王那般的皇孫貴胄,而如李稷這樣名不經傳的小吏,便沒有了這樣的待遇。
片刻鍾後,壽宴終於開始,各色的菜肴被婢女端出,所列菜色,名目繁多,葷素兼備,鹹甜並陳,有很多都讓李稷這個穿越者咋舌。比如用乳煮的“仙人臠”,用魚白烹的“鳳凰胎”,用魚子烹的“金粟平,肉羹涼食的“冷蟾兒羹”,熱食的“白龍臛”和“卯羹”,都是李稷未曾吃過的。
有幾道菜他依稀能辨認出來,像是這所謂的光明蝦炙,便是把油爆大蝦裝盤,擺成燈籠圖案,羊皮花絲是把羊肚切絲爆炒,貴妃紅是精製的加味紅酥點心;吳興連帶鮓是用生魚醃製的涼菜;甜雪是用蜜糖慢火燒炙太例麵(澄粉,一種無筋的小麥麵粉),其味甜,狀如雪,倒是像極了後世哈爾濱的雪衣豆沙。
就連喝的三勒漿,都是從波斯傳入的一種果品酒飲料,本出自印度,由“三果”(庵摩勒、毗梨勒、訶梨勒)配製而成。庵摩勒李稷是知道的,其實就是後世中藥中的“餘甘子”,也叫油柑,生吃吞汁可治河豚中毒。
宴安跪坐在李稷身後,望著板足案上的美食直流口水,李稷幹脆地撕扯掉一個雞腿就往嘴裏塞,鄰桌的幾人瞥了他一眼,臉上不約而同地露出幾分鄙夷的神色,很是厭棄,李稷卻權當做沒有看見,自顧填飽肚子。
見時辰差不多,宴安這才依依不舍的離開,準備去府裏暗中緝索賊人,臨走的時候還不忘囑咐李稷幾句,讓他給自己打包點帶迴去。
裴煊沒眼瞧這倆人沒出息的模樣,獨自拎起酒杯起身,佯裝要去給人敬酒,途中一個轉身閃進了迴廊裏,身前不多時便聚集了八名佯裝成府中家奴的狩虎衛,他叮囑幾人小心行事,在府中搜查脖頸下生有肉癭的賊子,不可打草驚蛇。
自己則帶著婢女打扮的澹煙朝著許府後院查去。
這後院多住有許府內眷,其中樓宇林立,花園小徑通幽,他在內眷樓前止步,讓澹煙獨自進入居所中探查,自己則朝著許府後的一片竹林內探去。
這些竹子都是從宜興遠道運來長安的,四季皆翠,中間用砂石鋪就羊腸小路,直通竹林中幾棟高台亭閣,頗有一番意境之美。
隻是裴煊才走了幾步,竹林中便有婢女引著一身材魁梧的連髯大漢走出,裴煊細瞧那人臉孔,認出了此人的身份,正是當朝上柱國、遼陽郡王李多祚,其先後參與平定後突厥、黑水靺鞨、室韋及契丹的反叛,屢立軍功,掌握禁兵、宿衛北門二十餘年,深得聖人信任。
裴煊連忙閃身退到一旁,待此人離開後才抬起頭來,望向竹林深處,心中頓生疑慮,不知這竹林深處究竟是何人,要借用許太常壽辰之機,暗地裏私會遼陽郡王?
他本想離開,但心中好奇驅使下,還是朝著竹林深處的高台亭閣走去,不多時便在飛簷小亭中遠遠窺見二人坐在亭中談笑,看模樣是一中年男子與一老者,裴煊的腳步聲驚動了二人,老者扭頭朝著他的方向看過來,衝著身旁婢女吩咐了幾句。
那婢女行至裴煊身前,叉手一禮:“裴郎萬福,宰相請裴郎移步到亭內一敘。”
裴煊這才知道,方才與遼陽郡王於亭中談話之人是宰相張柬之。
他心緒忽起波瀾,眉宇間不經意間凝聚起一抹憂慮,緊隨那輕盈步伐的婢女,步入幽靜小亭之中。目光觸及那紫袍加身、氣度不凡的中年身影,心中不禁一震,隨即迅疾拱手,言辭間透出敬意:“臣,朝義郎裴煊,拜見太……”
話至半途,卻見對方以一抹溫煦笑意輕輕揮手打斷,那貴氣逼人的中年男子笑道:“從嘉言重了,今日此地,無君臣之分,唯有兩心向竹之客。你便如孟將(張柬之字)一般,喚我七郎便是。”
張柬之目光深邃,審視著不期而至的裴煊,心中暗自思量:“你此行許府,莫非……莫非真是為那壽宴而來?”疑問之中,藏著幾分不易察覺的警覺。
裴煊坦誠以對,不敢有絲毫隱瞞,將濟善道賊影偷偷潛入許府之事,細細道來。言畢,太子與張柬之麵色皆變。
張柬之聽完他的話,臉色都變了變:“糊塗!今日這許府裏匯聚了多少當朝權貴,我幾次三番叮囑你,不可貿然行事,何況今日七郎在這裏有要事,若是因此連累了七郎,因小失大!依我看,你暫且不要抓著那群賊子的事不放了,區區幾個蠢賊,能在長安城內鬧出什麽風雨來!”
裴煊皺起眉頭,再次提醒他:“老師莫要忘了垂拱二年東都洛陽發生過的事,忘了那次席卷整個山東的惡疫,聖人為何會命酷吏來俊臣組立巡療司麒麟台,在天下各州置醫博士,目地就是為了抓住十七年前散播惡疫的那夥賊子,防止當年的事重新上演!”
張柬之眉梢抽搐了下,歎了口氣:“事情已經過去十七年,若是這夥匪類死灰複燃,欲在長安城內重蹈當年之事,豈非有些天方夜譚……而且動靜若是鬧得太大,會影響八日後大典的舉行,於東宮不利。”
“東宮,又是東宮”裴煊抬起頭,目銳如芒,“老師你不是東宮的宰相,你是大唐的宰相,是天下萬民的宰相,你隻是想保東宮的太平,可我裴煊要保的是長安城內數十萬百姓的太平!”
李顯仿佛未曾聽見二人爭鋒相對的爭吵,隻是端坐在月牙凳上,自顧自的煎茶。
張柬之被裴煊當麵扯破臉皮,氣得指向裴煊的手臂都在發抖,隻覺得頭疼欲裂,眼前竟然一陣暈眩之感,險些摔倒,虧得裴煊眼疾手快,一把攙扶住了他的手臂,扶著他坐下。
張柬之已經近愈八旬,近年來更是出現了如天皇昔年那般的眩暈之症,不過為了完成狄公臨終所托,為了太子為了大唐強撐著身體罷了。
他看向了裴煊,一時迴想起當年收徒的情形,那時裴煊的祖父裴炎因反對立武氏七廟被貶,朝野震驚,要知道太後當年能登基禦極,全賴裴炎之功,誰能想到在立武七廟一事上,他卻是反抗最為激烈的那個人,太後一怒之下將他貶去揚州平叛,卻被人誣陷身死。
裴煊為了替祖父沉冤得雪,一路襤褸,他見之起了愛才之心,收為弟子,後來得聖人賞識,以醫官的身份執掌了巡療司。
張柬之長長的歎息一聲:“罷了罷了,既然你已經認定那夥賊子與十七年前散播惡疫的匪類有關,就去查吧,不過老夫還是那句話,萬事需以東宮為重,記得我跟你說過的,眼下朝堂一切積弊,皆因太後垂老,寵信奸佞,隻有太子執掌寰宇,才能撥亂反正!”
說罷,他扶著石桌緩緩站起,招來幾名婢女,在幾人的攙扶下衝著七郎叉手一禮,轉身朝著亭外走去。
裴煊不放心,又掏出腰間的腰牌,丟給那婢女,讓他去喚幾名司醫,過府為宰相調理身體。
待張柬之身影漸遠,七郎悠然坐於月牙凳上,目光深邃地鎖定了麵前這位英氣勃發的少年,嘴角不經意間勾勒出一抹笑意:“從嘉方才那番言辭,看似無意,實則字字珠璣,皆是為我而設吧?莫非你也覺我行事過於急躁?”
裴煊麵容沉靜如水,淡然迴應:“陛下年逾八旬,世事洞察。”
李顯神色憂慮,眉宇間盡顯憂懼:“即便如此,她仍對我這孩兒心存疑慮。我兄長們的結局,你我都心知肚明。”
“殿下是懼步前太子後塵?”裴煊眼簾微垂,語氣中帶著幾分告誡,“既如此,今日與遼陽郡王李多祚之會,豈非冒險?梁王耳目眾多,萬一此事泄露,於殿下不利。”
聞言,李顯猛然起身,又苦澀地緩緩坐下,喟歎道:“這世上,哪有年逾四十五仍被稱作太子的道理?我二十七歲登基為帝,至今日已十八載春秋,卻依舊未得解脫。”
李顯眼裏閃過一絲戾氣:“奉宸府張姓小兒,一朝得勢,獨攬朝政,在朝中有很多官員擁躉,居然在我的身邊都安插了人,偷走了我與定遠將軍的書信,如果他們跟梁王合謀,借此信誣陷我與定遠將軍勾結意欲謀反,聖人是信他們還是信我這個兒子?”
李顯抬頭看了眼沉默的裴煊,繼續說道:“我不敢賭,我希望從嘉你可以幫我一把,從巡療司麒麟台中派人,搜查二張兄弟與梁王的不法之事,有了他們的罪證,真到了聖人麵前對峙那天,我也可以借此保全自己!”
“若殿下想要的隻是保全之法,臣或許有辦法一試!”裴煊點了點頭,“我會讓麒麟台傳出密信,啟動代號為菖蒲的女醫諜子,潛伏在梁王府中,尋迴太子與定遠將軍的書信,聖人屆時自然不會相信他們的話,也能保全殿下。”
李顯舒緩了口氣:“當年孟將勸我推舉你入翰林為醫官,當真沒有走錯這一步棋,如今由你執掌麒麟台這個利器,我心中也多了幾分安心。”
“殿下,當下之急,還是要在大典前抓到長安城內濟善道的賊人,保證大典的順利舉行,我擔心時間拖得越久,真讓那夥賊子在長安散播了惡疫,必會傳到梁王耳目之中,他若知曉此事,勢必想方設法阻止殿下出席萬國使臣見證的祈天大典,甚至借此在城內散播妖讖,說殿下儲君之位德不配位,才會引來上天降下惡疫,借此鼓動聖人重新立儲!”
幾句話頓時戳到了李顯心中憂懼之處,他立馬點頭附和:“從嘉你言之有理,我會說服孟將全力支持你,你一定要在大典前抓住這群匪類!”
裴煊知道自己的目地已經達成,衝著李顯叉手行禮,轉身退出了竹林。他相信,有了太子的支持,宰相那邊定然不會再說什麽,接下來他可以全力施為,在城內以掃穴犁庭之勢,一舉殲滅這夥賊子!
此時,宴安一個人已經摸進了內院之中,這裏的布局跟長安裏其他權貴家的宅院並沒有什麽不同,不過是用迴廊圈成的三進大宅,他剛走進內院的正堂,便發現了幾人鬼祟的行跡,似是在正堂後的廂房裏搜尋什麽東西,他借助迴廊掩飾好身形,小心翼翼地摸過去,在正堂的地下發現了幾處雜亂且沾有黃泥的腳印。
這處正堂必然是許府極為重要的場所,每日都會有仆人前來掃灑,斷不會粗心大意留下如此汙濘的黃泥。他伸手在地上一抹,沾起了些許黃泥放在鼻下嗅了嗅,一股嘔了的腥臭味直衝他腦頭,這不是普通的黃泥,是坊外深渠裏雜積的淤泥,許府之人沒有誰會平白無故跑到三四米深的水渠中待著,必然是有賊子通過那水渠與府中勾連的水井,潛伏進入的許府!
毫無疑問,那夥人在這裏留下腳印,必然是偷偷入了正堂後側的廂房裏!
宴安眼底露出幾分興奮,正要摸進去拿人,身子剛動,忽然警覺頭頂傳來一陣瓦片鬆動聲,剛抬起頭朝著迴廊上望去,便見廊上突兀地冒出一穿著窄襖的高瘦漢子,手中操著寸弩,對準了他的麵門,駭得他臉色大變,卻是已經躲閃不及了。
旋即傳來筋皮鬆動的聲音,七寸弩箭直射他雙眼而來。
望,在唐代多指農曆十五的圓月,意在日月同輝,光景燦爛之意,望族世代富足,在宅第門前立樁,意在“旌別淑慝,表厥宅裏”,宣示“先人有本事,後人有能耐”。
在李稷看來,這些豎在府門兩側的望樁,更多代表的是這戶人家的門麵。
李稷此刻已然換了一身圓領瀾袍,重新梳理頭上的軟腳襆頭,扮坐賓客樣,身後跟著同樣換了窄袖袍的宴安,不過宴安已經變了模樣,嘴角貼上了痦子,手裏拎著幾樣不太貴重的禮品,微微弓著腰,跟在李稷身後裝成家仆的打扮。
許宅門前的管事接了李稷手中的拜帖,瞧著上麵記載的常州許氏的出身,眉頭不經意皺起,隨即打量了起陪著笑臉的小醫博士,隻把對方當成了前來打秋風的遠親,也不好揮手趕人,嫌棄的收下了宴安遞上來的幾樣寒酸禮物,都是些長安城裏最為常見的糕點,抬手便放人進去。
二人是第一次進這許宅,穿過影壁,便瞧見闊碩的前庭裏,已經落座了不少賓客,正中鋪就了一張足有三米長的巨大地毯,四周有銅鑄的精美獅子香獸壓在了四角,舞伎們便在這地毯中央表演歌舞。
李稷看向了四角的香獸,其實就是熏香爐,在獅獸腹部點燃熏香,煙霧自獅子口中而出,十分小巧精美。
府中婢女將二人引至賓客最末處落座,旋即轉身離開。
李稷尋個蒲團坐下,身前的板足案比較矮,像是一塊兒木板橫在兩腿前,吃飯的時候需要跪坐在板足案後,才能讓身子跟案子的高度剛好合適。此刻壽宴還未開始,案上隻擺了些糕點水果。
前庭裏倒是熱鬧非凡,不少賓朋三二聚在一起,還有人提筆為壽星當場寫詩:“石甃通渠引禦波,綠槐陰裏五侯家。地衣鎮角香獅子,簾額侵鉤繡辟邪。按徹清歌天未曉,飲迴深院漏猶賒。四鄰池館吞將盡,尚自堆金為買花。”
此詩一成,當即博得庭中眾人連連叫好。
李稷的位置十分靠後,顯然不會有人注意此處,他看見裴煊也被引入了前庭,位置要比他靠前得多,還有位身著圓領袍服的年輕男子前來敘舊。
宴安不知何時湊在他身邊,偷偷抓起案上的糕點塞進嘴裏,含糊不清地說道:“眼下與司令說話的男子,是朝議大夫許弘感之子許朝宗,平固侯許太常的嫡長孫,在洛陽時曾任上陽宮大內醫博士,四年前跟隨聖駕迴到長安,別看此人長得俊逸,卻是個十足的浪蕩子,平康坊青樓楚館裏的常客。”
沒過多久,便有府中家奴從地窖中取出堅冰,放置在前庭四周,有婢女用蒲扇在一側扇風,用冷氣驅除秋末裏的暑氣。
這些冰塊,大多是去年渭水冬至結冰後,權貴人家動用家奴、佃客去河麵鑿冰,把冰淩鑿成長方形的冰塊運迴城中,放在宅院附近的地窖裏。這些地窖往往深廣,底部鋪上柴草,四周立有木樁,把冰塊一層層碼好之後,再用厚厚的柴草和泥土封頂,風絲不透,裏麵的冰塊不會融化。
眼下還沒未到下一個冬至,大多權貴人家的冰塊都在盛夏暑氣中消耗殆盡,此時還能有冰用冰的人家,顯得十分珍貴。
李稷格外注意到,有不少婢女手中拖著托盤走來,盤中用冰雕刻成鳳獸之形,裝飾了金環彩帶,置之雕盤中,送與前排像臨淄王那般的皇孫貴胄,而如李稷這樣名不經傳的小吏,便沒有了這樣的待遇。
片刻鍾後,壽宴終於開始,各色的菜肴被婢女端出,所列菜色,名目繁多,葷素兼備,鹹甜並陳,有很多都讓李稷這個穿越者咋舌。比如用乳煮的“仙人臠”,用魚白烹的“鳳凰胎”,用魚子烹的“金粟平,肉羹涼食的“冷蟾兒羹”,熱食的“白龍臛”和“卯羹”,都是李稷未曾吃過的。
有幾道菜他依稀能辨認出來,像是這所謂的光明蝦炙,便是把油爆大蝦裝盤,擺成燈籠圖案,羊皮花絲是把羊肚切絲爆炒,貴妃紅是精製的加味紅酥點心;吳興連帶鮓是用生魚醃製的涼菜;甜雪是用蜜糖慢火燒炙太例麵(澄粉,一種無筋的小麥麵粉),其味甜,狀如雪,倒是像極了後世哈爾濱的雪衣豆沙。
就連喝的三勒漿,都是從波斯傳入的一種果品酒飲料,本出自印度,由“三果”(庵摩勒、毗梨勒、訶梨勒)配製而成。庵摩勒李稷是知道的,其實就是後世中藥中的“餘甘子”,也叫油柑,生吃吞汁可治河豚中毒。
宴安跪坐在李稷身後,望著板足案上的美食直流口水,李稷幹脆地撕扯掉一個雞腿就往嘴裏塞,鄰桌的幾人瞥了他一眼,臉上不約而同地露出幾分鄙夷的神色,很是厭棄,李稷卻權當做沒有看見,自顧填飽肚子。
見時辰差不多,宴安這才依依不舍的離開,準備去府裏暗中緝索賊人,臨走的時候還不忘囑咐李稷幾句,讓他給自己打包點帶迴去。
裴煊沒眼瞧這倆人沒出息的模樣,獨自拎起酒杯起身,佯裝要去給人敬酒,途中一個轉身閃進了迴廊裏,身前不多時便聚集了八名佯裝成府中家奴的狩虎衛,他叮囑幾人小心行事,在府中搜查脖頸下生有肉癭的賊子,不可打草驚蛇。
自己則帶著婢女打扮的澹煙朝著許府後院查去。
這後院多住有許府內眷,其中樓宇林立,花園小徑通幽,他在內眷樓前止步,讓澹煙獨自進入居所中探查,自己則朝著許府後的一片竹林內探去。
這些竹子都是從宜興遠道運來長安的,四季皆翠,中間用砂石鋪就羊腸小路,直通竹林中幾棟高台亭閣,頗有一番意境之美。
隻是裴煊才走了幾步,竹林中便有婢女引著一身材魁梧的連髯大漢走出,裴煊細瞧那人臉孔,認出了此人的身份,正是當朝上柱國、遼陽郡王李多祚,其先後參與平定後突厥、黑水靺鞨、室韋及契丹的反叛,屢立軍功,掌握禁兵、宿衛北門二十餘年,深得聖人信任。
裴煊連忙閃身退到一旁,待此人離開後才抬起頭來,望向竹林深處,心中頓生疑慮,不知這竹林深處究竟是何人,要借用許太常壽辰之機,暗地裏私會遼陽郡王?
他本想離開,但心中好奇驅使下,還是朝著竹林深處的高台亭閣走去,不多時便在飛簷小亭中遠遠窺見二人坐在亭中談笑,看模樣是一中年男子與一老者,裴煊的腳步聲驚動了二人,老者扭頭朝著他的方向看過來,衝著身旁婢女吩咐了幾句。
那婢女行至裴煊身前,叉手一禮:“裴郎萬福,宰相請裴郎移步到亭內一敘。”
裴煊這才知道,方才與遼陽郡王於亭中談話之人是宰相張柬之。
他心緒忽起波瀾,眉宇間不經意間凝聚起一抹憂慮,緊隨那輕盈步伐的婢女,步入幽靜小亭之中。目光觸及那紫袍加身、氣度不凡的中年身影,心中不禁一震,隨即迅疾拱手,言辭間透出敬意:“臣,朝義郎裴煊,拜見太……”
話至半途,卻見對方以一抹溫煦笑意輕輕揮手打斷,那貴氣逼人的中年男子笑道:“從嘉言重了,今日此地,無君臣之分,唯有兩心向竹之客。你便如孟將(張柬之字)一般,喚我七郎便是。”
張柬之目光深邃,審視著不期而至的裴煊,心中暗自思量:“你此行許府,莫非……莫非真是為那壽宴而來?”疑問之中,藏著幾分不易察覺的警覺。
裴煊坦誠以對,不敢有絲毫隱瞞,將濟善道賊影偷偷潛入許府之事,細細道來。言畢,太子與張柬之麵色皆變。
張柬之聽完他的話,臉色都變了變:“糊塗!今日這許府裏匯聚了多少當朝權貴,我幾次三番叮囑你,不可貿然行事,何況今日七郎在這裏有要事,若是因此連累了七郎,因小失大!依我看,你暫且不要抓著那群賊子的事不放了,區區幾個蠢賊,能在長安城內鬧出什麽風雨來!”
裴煊皺起眉頭,再次提醒他:“老師莫要忘了垂拱二年東都洛陽發生過的事,忘了那次席卷整個山東的惡疫,聖人為何會命酷吏來俊臣組立巡療司麒麟台,在天下各州置醫博士,目地就是為了抓住十七年前散播惡疫的那夥賊子,防止當年的事重新上演!”
張柬之眉梢抽搐了下,歎了口氣:“事情已經過去十七年,若是這夥匪類死灰複燃,欲在長安城內重蹈當年之事,豈非有些天方夜譚……而且動靜若是鬧得太大,會影響八日後大典的舉行,於東宮不利。”
“東宮,又是東宮”裴煊抬起頭,目銳如芒,“老師你不是東宮的宰相,你是大唐的宰相,是天下萬民的宰相,你隻是想保東宮的太平,可我裴煊要保的是長安城內數十萬百姓的太平!”
李顯仿佛未曾聽見二人爭鋒相對的爭吵,隻是端坐在月牙凳上,自顧自的煎茶。
張柬之被裴煊當麵扯破臉皮,氣得指向裴煊的手臂都在發抖,隻覺得頭疼欲裂,眼前竟然一陣暈眩之感,險些摔倒,虧得裴煊眼疾手快,一把攙扶住了他的手臂,扶著他坐下。
張柬之已經近愈八旬,近年來更是出現了如天皇昔年那般的眩暈之症,不過為了完成狄公臨終所托,為了太子為了大唐強撐著身體罷了。
他看向了裴煊,一時迴想起當年收徒的情形,那時裴煊的祖父裴炎因反對立武氏七廟被貶,朝野震驚,要知道太後當年能登基禦極,全賴裴炎之功,誰能想到在立武七廟一事上,他卻是反抗最為激烈的那個人,太後一怒之下將他貶去揚州平叛,卻被人誣陷身死。
裴煊為了替祖父沉冤得雪,一路襤褸,他見之起了愛才之心,收為弟子,後來得聖人賞識,以醫官的身份執掌了巡療司。
張柬之長長的歎息一聲:“罷了罷了,既然你已經認定那夥賊子與十七年前散播惡疫的匪類有關,就去查吧,不過老夫還是那句話,萬事需以東宮為重,記得我跟你說過的,眼下朝堂一切積弊,皆因太後垂老,寵信奸佞,隻有太子執掌寰宇,才能撥亂反正!”
說罷,他扶著石桌緩緩站起,招來幾名婢女,在幾人的攙扶下衝著七郎叉手一禮,轉身朝著亭外走去。
裴煊不放心,又掏出腰間的腰牌,丟給那婢女,讓他去喚幾名司醫,過府為宰相調理身體。
待張柬之身影漸遠,七郎悠然坐於月牙凳上,目光深邃地鎖定了麵前這位英氣勃發的少年,嘴角不經意間勾勒出一抹笑意:“從嘉方才那番言辭,看似無意,實則字字珠璣,皆是為我而設吧?莫非你也覺我行事過於急躁?”
裴煊麵容沉靜如水,淡然迴應:“陛下年逾八旬,世事洞察。”
李顯神色憂慮,眉宇間盡顯憂懼:“即便如此,她仍對我這孩兒心存疑慮。我兄長們的結局,你我都心知肚明。”
“殿下是懼步前太子後塵?”裴煊眼簾微垂,語氣中帶著幾分告誡,“既如此,今日與遼陽郡王李多祚之會,豈非冒險?梁王耳目眾多,萬一此事泄露,於殿下不利。”
聞言,李顯猛然起身,又苦澀地緩緩坐下,喟歎道:“這世上,哪有年逾四十五仍被稱作太子的道理?我二十七歲登基為帝,至今日已十八載春秋,卻依舊未得解脫。”
李顯眼裏閃過一絲戾氣:“奉宸府張姓小兒,一朝得勢,獨攬朝政,在朝中有很多官員擁躉,居然在我的身邊都安插了人,偷走了我與定遠將軍的書信,如果他們跟梁王合謀,借此信誣陷我與定遠將軍勾結意欲謀反,聖人是信他們還是信我這個兒子?”
李顯抬頭看了眼沉默的裴煊,繼續說道:“我不敢賭,我希望從嘉你可以幫我一把,從巡療司麒麟台中派人,搜查二張兄弟與梁王的不法之事,有了他們的罪證,真到了聖人麵前對峙那天,我也可以借此保全自己!”
“若殿下想要的隻是保全之法,臣或許有辦法一試!”裴煊點了點頭,“我會讓麒麟台傳出密信,啟動代號為菖蒲的女醫諜子,潛伏在梁王府中,尋迴太子與定遠將軍的書信,聖人屆時自然不會相信他們的話,也能保全殿下。”
李顯舒緩了口氣:“當年孟將勸我推舉你入翰林為醫官,當真沒有走錯這一步棋,如今由你執掌麒麟台這個利器,我心中也多了幾分安心。”
“殿下,當下之急,還是要在大典前抓到長安城內濟善道的賊人,保證大典的順利舉行,我擔心時間拖得越久,真讓那夥賊子在長安散播了惡疫,必會傳到梁王耳目之中,他若知曉此事,勢必想方設法阻止殿下出席萬國使臣見證的祈天大典,甚至借此在城內散播妖讖,說殿下儲君之位德不配位,才會引來上天降下惡疫,借此鼓動聖人重新立儲!”
幾句話頓時戳到了李顯心中憂懼之處,他立馬點頭附和:“從嘉你言之有理,我會說服孟將全力支持你,你一定要在大典前抓住這群匪類!”
裴煊知道自己的目地已經達成,衝著李顯叉手行禮,轉身退出了竹林。他相信,有了太子的支持,宰相那邊定然不會再說什麽,接下來他可以全力施為,在城內以掃穴犁庭之勢,一舉殲滅這夥賊子!
此時,宴安一個人已經摸進了內院之中,這裏的布局跟長安裏其他權貴家的宅院並沒有什麽不同,不過是用迴廊圈成的三進大宅,他剛走進內院的正堂,便發現了幾人鬼祟的行跡,似是在正堂後的廂房裏搜尋什麽東西,他借助迴廊掩飾好身形,小心翼翼地摸過去,在正堂的地下發現了幾處雜亂且沾有黃泥的腳印。
這處正堂必然是許府極為重要的場所,每日都會有仆人前來掃灑,斷不會粗心大意留下如此汙濘的黃泥。他伸手在地上一抹,沾起了些許黃泥放在鼻下嗅了嗅,一股嘔了的腥臭味直衝他腦頭,這不是普通的黃泥,是坊外深渠裏雜積的淤泥,許府之人沒有誰會平白無故跑到三四米深的水渠中待著,必然是有賊子通過那水渠與府中勾連的水井,潛伏進入的許府!
毫無疑問,那夥人在這裏留下腳印,必然是偷偷入了正堂後側的廂房裏!
宴安眼底露出幾分興奮,正要摸進去拿人,身子剛動,忽然警覺頭頂傳來一陣瓦片鬆動聲,剛抬起頭朝著迴廊上望去,便見廊上突兀地冒出一穿著窄襖的高瘦漢子,手中操著寸弩,對準了他的麵門,駭得他臉色大變,卻是已經躲閃不及了。
旋即傳來筋皮鬆動的聲音,七寸弩箭直射他雙眼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