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忠心耿耿曹孟德!
曹操天崩開局,遇到我,他無敵了 作者:隱居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昌,丞相府內,曹操焦躁不安地來迴踱步,沉重的腳步聲敲擊著地板,仿佛敲打在他心頭。王厚在荊州的勢力擴張速度,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從當初隻帶了五萬先鋒軍,到現在坐擁近三十萬大軍,麾下能臣武將雲集,這讓他這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丞相,如何能安心?
“文若,你說,這王厚究竟是何居心?”曹操猛地停下腳步,眉頭緊鎖,眼中滿是狐疑之色,向身旁的荀彧問道。
荀彧一身素衣,手持羽扇,神情淡然,仿佛早已看透一切。他微微一笑,緩緩說道:“丞相何必多慮?王將軍忠心耿耿,天地可鑒,日月昭彰。他之所以在荊州發展迅速,一來是因為荊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二來是王將軍用兵如神,屢戰屢勝,三來是因為他善於治理,深得民心。這些都是我軍之福啊!”
“話雖如此,可如此坐大,終歸是個隱患啊!”曹操依舊憂心忡忡,他深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道理。
“丞相,依臣愚見,王將軍絕非貪圖權勢之人。”一直沉默不語的荀攸開口了,他身材瘦削,目光銳利,仿佛能看穿人心,“王將軍胸懷大誌,一心想要匡扶漢室,平定天下,這一點,從他當初拒絕袁紹的招攬,毅然決然選擇投奔丞相就能看出。”
“公達所言極是。”陳群也站出來說道,“王將軍曾言,待天下平定之時,便解甲歸田,可見其並無二心。”
“仲德,你怎麽看?”曹操將目光投向了程昱,這位以計謀狠辣著稱的謀士,一直是他最信任的智囊之一。
程昱捋了捋胡須,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緩緩說道:“丞相,王將軍的確是一員難得的虎將,但‘功高震主’自古便是帝王之憂。如今王將軍羽翼已豐,我們不得不防啊!”
程昱的話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曹操心中最後一絲僥幸,也讓在場的其他謀士心頭一凜。
“那依仲德之見,我們該如何應對?”曹操沉聲問道。
“為今之計,隻有暗中削弱王將軍的勢力,方可永絕後患。”程昱眼中閃過一絲狠辣之色。
“如何削弱?”曹操追問道。
“我們可以暗中扶持荊州其他勢力,讓他們與王將軍相互製衡,同時,我們也可以借口王將軍擁兵自重,要求他交出部分兵權。”程昱緩緩道出自己的計策。
“此計甚妙!”曹操眼前一亮,心中暗暗讚歎程昱的毒辣。
“不可啊,丞相!”荀彧聞言,立刻出言反對,“王將軍對丞相忠心耿耿,我們怎能如此對待他?若是被他知曉,豈不是寒了他的心?”
“文若,你太天真了!”程昱冷笑道,“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更何況王將軍手握重兵,我們不得不防啊!”
“仲德此言差矣!”荀攸也站出來反駁道,“如今正是用人之際,我們應該團結一致,共同對付外敵,而不是自相殘殺啊!”
丞相府內,眾謀士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曹操則陷入沉思,權衡著利弊。
荀彧起身,拱手說道:“丞相若真擔心,倒也不妨將此疑慮化作一柄利劍,直指江東!”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紛紛將目光投向荀彧。曹操也是一愣,隨即追問道:“文若此言何意?莫非你有良策可解我心中之憂?”
荀彧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丞相可還記得王將軍當初為何主動請纓,要求鎮守荊州?”
“自然記得,”曹操沉吟道,“王厚說荊州乃四戰之地,需得一員猛將鎮守,他願為我平定後方,讓我等無後顧之憂。”
“正是如此!”荀彧羽扇輕搖,侃侃而談,“如今袁紹已滅,北方已定,劉備占據江夏,孫權雄踞江東,皆是我心頭大患。王將軍坐擁三十萬大軍,卻隻是固守荊州,豈不可惜?丞相何不以此為由,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以荊州為根基,揮師南下,一舉蕩平劉備和孫權,如此一來,豈不正好解決丞相的後顧之憂?”
“文若所言極是!”一直沉默不語的劉曄突然開口道,“劉備新敗,正是士氣低落之時,我軍此時出兵,必能一舉將其殲滅!”
曹操聞言,眼中精光一閃,撫掌大笑:“妙計!妙計啊!文若此計真是一石二鳥,既可消除我對王厚的疑慮,又能順勢平定南方,一統天下,真乃天助我也!”
說罷,曹操猛地站起身來,目光炯炯地看著荀彧,沉聲說道:“文若,你即刻修書一封,命王厚為先鋒,率軍十萬,直逼江夏,我隨後便率大軍二十萬,趕去與他會合!”
“丞相英明!”荀彧躬身領命,心中卻暗暗鬆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這番話,不僅化解了曹操對王厚的猜忌,也為王厚爭取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次日清晨,天剛破曉,一道道金色的陽光便穿透重重宮闕,灑落在巍峨雄偉的許昌皇宮之上。
大殿之上,百官肅立,氣氛凝重而莊嚴。曹操身著黑色金絲龍紋朝服,腰佩寶劍,足蹬革履,一步一步踏上白玉階梯,來到大殿中央。
他麵向年幼的漢獻帝劉協,躬身行禮,朗聲道:“陛下,臣曹操,叩見陛下!”
劉協坐在龍椅之上,看著眼前這位權傾朝野的丞相,心中五味雜陳。
“丞相平身。”劉協的聲音清脆稚嫩,卻掩蓋不住語氣中的一絲無力。
曹操緩緩起身,目光掃過大殿之上的文臣武將,最終定格在劉協身上,沉聲道:“陛下,臣此番前來,是為了向陛下辭行!”
“辭行?丞相要去往何處?”劉協故作不解地問道。
“迴稟陛下,”曹操語氣悲壯地說道,“江東孫權,狼子野心,屢犯邊境,殘害百姓,如今更是擁兵自重,意圖謀反!臣不忍大漢江山社稷毀於一旦,故而決定,親率大軍南下,討伐江東,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丞相忠君愛國,朕心甚慰!”劉協臉上露出了一絲動容之色,但內心深處,卻充滿了苦澀和無奈。
曹操繼續說道:“陛下,臣自追隨陛下以來,夙興夜寐,殫精竭慮,為的就是匡扶漢室,振興大漢!如今,雖已年過半百,但臣這顆赤膽忠心,卻從未改變!”
說到此處,曹操的聲音變得哽咽起來,眼眶中閃爍著點點淚光。他緩緩撩起衣袖,拭去眼角的淚水,繼續說道:“陛下,臣此番南下,路途遙遠,不知何時才能凱旋而歸。臣心中萬分不舍,不舍陛下,不舍這大漢江山!”
“丞相……”劉協看著眼前這位老淚縱橫的臣子,心中不禁也泛起一絲波瀾。
曹操深吸一口氣,強忍著心中的悲痛,聲音顫抖地說道:“陛下,臣此去,定當竭盡全力,掃平叛逆,早日凱旋,迴到陛下身邊,繼續為陛下,為大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說罷,曹操再次跪倒在地,向著劉協重重地磕了一個頭。
“丞相快快請起!”劉協連忙起身,親自將曹操扶起,眼中也隱隱泛起淚光,哽咽道:“丞相忠心可鑒,日月可表!朕在此,預祝丞相旗開得勝,早日凱旋!”
“臣,謝陛下隆恩!”曹操再次跪倒在地,向著劉協叩首謝恩。
大殿之上,百官看著眼前這一幕君臣相得的場景,無不動容。
然後曹操離開之後,劉協看向曹操的背影,顯露殺機!
曹操走出大殿,倒背雙手!
朝陽之下,長長的影子,將劉協遮蓋!
這看似和諧的表象之下,卻隱藏著多少暗流湧動,多少無奈和悲涼,或許隻有他們自己才能體會。
“文若,你說,這王厚究竟是何居心?”曹操猛地停下腳步,眉頭緊鎖,眼中滿是狐疑之色,向身旁的荀彧問道。
荀彧一身素衣,手持羽扇,神情淡然,仿佛早已看透一切。他微微一笑,緩緩說道:“丞相何必多慮?王將軍忠心耿耿,天地可鑒,日月昭彰。他之所以在荊州發展迅速,一來是因為荊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二來是王將軍用兵如神,屢戰屢勝,三來是因為他善於治理,深得民心。這些都是我軍之福啊!”
“話雖如此,可如此坐大,終歸是個隱患啊!”曹操依舊憂心忡忡,他深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道理。
“丞相,依臣愚見,王將軍絕非貪圖權勢之人。”一直沉默不語的荀攸開口了,他身材瘦削,目光銳利,仿佛能看穿人心,“王將軍胸懷大誌,一心想要匡扶漢室,平定天下,這一點,從他當初拒絕袁紹的招攬,毅然決然選擇投奔丞相就能看出。”
“公達所言極是。”陳群也站出來說道,“王將軍曾言,待天下平定之時,便解甲歸田,可見其並無二心。”
“仲德,你怎麽看?”曹操將目光投向了程昱,這位以計謀狠辣著稱的謀士,一直是他最信任的智囊之一。
程昱捋了捋胡須,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緩緩說道:“丞相,王將軍的確是一員難得的虎將,但‘功高震主’自古便是帝王之憂。如今王將軍羽翼已豐,我們不得不防啊!”
程昱的話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曹操心中最後一絲僥幸,也讓在場的其他謀士心頭一凜。
“那依仲德之見,我們該如何應對?”曹操沉聲問道。
“為今之計,隻有暗中削弱王將軍的勢力,方可永絕後患。”程昱眼中閃過一絲狠辣之色。
“如何削弱?”曹操追問道。
“我們可以暗中扶持荊州其他勢力,讓他們與王將軍相互製衡,同時,我們也可以借口王將軍擁兵自重,要求他交出部分兵權。”程昱緩緩道出自己的計策。
“此計甚妙!”曹操眼前一亮,心中暗暗讚歎程昱的毒辣。
“不可啊,丞相!”荀彧聞言,立刻出言反對,“王將軍對丞相忠心耿耿,我們怎能如此對待他?若是被他知曉,豈不是寒了他的心?”
“文若,你太天真了!”程昱冷笑道,“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更何況王將軍手握重兵,我們不得不防啊!”
“仲德此言差矣!”荀攸也站出來反駁道,“如今正是用人之際,我們應該團結一致,共同對付外敵,而不是自相殘殺啊!”
丞相府內,眾謀士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曹操則陷入沉思,權衡著利弊。
荀彧起身,拱手說道:“丞相若真擔心,倒也不妨將此疑慮化作一柄利劍,直指江東!”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紛紛將目光投向荀彧。曹操也是一愣,隨即追問道:“文若此言何意?莫非你有良策可解我心中之憂?”
荀彧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丞相可還記得王將軍當初為何主動請纓,要求鎮守荊州?”
“自然記得,”曹操沉吟道,“王厚說荊州乃四戰之地,需得一員猛將鎮守,他願為我平定後方,讓我等無後顧之憂。”
“正是如此!”荀彧羽扇輕搖,侃侃而談,“如今袁紹已滅,北方已定,劉備占據江夏,孫權雄踞江東,皆是我心頭大患。王將軍坐擁三十萬大軍,卻隻是固守荊州,豈不可惜?丞相何不以此為由,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以荊州為根基,揮師南下,一舉蕩平劉備和孫權,如此一來,豈不正好解決丞相的後顧之憂?”
“文若所言極是!”一直沉默不語的劉曄突然開口道,“劉備新敗,正是士氣低落之時,我軍此時出兵,必能一舉將其殲滅!”
曹操聞言,眼中精光一閃,撫掌大笑:“妙計!妙計啊!文若此計真是一石二鳥,既可消除我對王厚的疑慮,又能順勢平定南方,一統天下,真乃天助我也!”
說罷,曹操猛地站起身來,目光炯炯地看著荀彧,沉聲說道:“文若,你即刻修書一封,命王厚為先鋒,率軍十萬,直逼江夏,我隨後便率大軍二十萬,趕去與他會合!”
“丞相英明!”荀彧躬身領命,心中卻暗暗鬆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這番話,不僅化解了曹操對王厚的猜忌,也為王厚爭取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次日清晨,天剛破曉,一道道金色的陽光便穿透重重宮闕,灑落在巍峨雄偉的許昌皇宮之上。
大殿之上,百官肅立,氣氛凝重而莊嚴。曹操身著黑色金絲龍紋朝服,腰佩寶劍,足蹬革履,一步一步踏上白玉階梯,來到大殿中央。
他麵向年幼的漢獻帝劉協,躬身行禮,朗聲道:“陛下,臣曹操,叩見陛下!”
劉協坐在龍椅之上,看著眼前這位權傾朝野的丞相,心中五味雜陳。
“丞相平身。”劉協的聲音清脆稚嫩,卻掩蓋不住語氣中的一絲無力。
曹操緩緩起身,目光掃過大殿之上的文臣武將,最終定格在劉協身上,沉聲道:“陛下,臣此番前來,是為了向陛下辭行!”
“辭行?丞相要去往何處?”劉協故作不解地問道。
“迴稟陛下,”曹操語氣悲壯地說道,“江東孫權,狼子野心,屢犯邊境,殘害百姓,如今更是擁兵自重,意圖謀反!臣不忍大漢江山社稷毀於一旦,故而決定,親率大軍南下,討伐江東,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丞相忠君愛國,朕心甚慰!”劉協臉上露出了一絲動容之色,但內心深處,卻充滿了苦澀和無奈。
曹操繼續說道:“陛下,臣自追隨陛下以來,夙興夜寐,殫精竭慮,為的就是匡扶漢室,振興大漢!如今,雖已年過半百,但臣這顆赤膽忠心,卻從未改變!”
說到此處,曹操的聲音變得哽咽起來,眼眶中閃爍著點點淚光。他緩緩撩起衣袖,拭去眼角的淚水,繼續說道:“陛下,臣此番南下,路途遙遠,不知何時才能凱旋而歸。臣心中萬分不舍,不舍陛下,不舍這大漢江山!”
“丞相……”劉協看著眼前這位老淚縱橫的臣子,心中不禁也泛起一絲波瀾。
曹操深吸一口氣,強忍著心中的悲痛,聲音顫抖地說道:“陛下,臣此去,定當竭盡全力,掃平叛逆,早日凱旋,迴到陛下身邊,繼續為陛下,為大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說罷,曹操再次跪倒在地,向著劉協重重地磕了一個頭。
“丞相快快請起!”劉協連忙起身,親自將曹操扶起,眼中也隱隱泛起淚光,哽咽道:“丞相忠心可鑒,日月可表!朕在此,預祝丞相旗開得勝,早日凱旋!”
“臣,謝陛下隆恩!”曹操再次跪倒在地,向著劉協叩首謝恩。
大殿之上,百官看著眼前這一幕君臣相得的場景,無不動容。
然後曹操離開之後,劉協看向曹操的背影,顯露殺機!
曹操走出大殿,倒背雙手!
朝陽之下,長長的影子,將劉協遮蓋!
這看似和諧的表象之下,卻隱藏著多少暗流湧動,多少無奈和悲涼,或許隻有他們自己才能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