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天羅地刹,專治奸邪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站在安定門城樓的洪承疇,看著越來越多從遠處匯聚而來的難民,心情是格外的複雜。
雖然轉移十萬戶難民去四川,能夠極大地緩解陝西越來越多的難民壓力,以及越來越嚴重的土地矛盾,但不知這些南遷至貴州的百姓當中,最終到底能有多少人活著到達目的地,到達目的後,能否存活下來,他心裏實在是沒有太多的底氣。
“洪中丞,城下過來的這一批難民都是從平涼府過來的!”西安知府梁鼎賢打破了洪承疇的愁緒。
“好,按規定給這些人發放糧食,並在他們路引上標明將要去什麽地方,不可弄錯了!”
“是,洪中丞!”
梁鼎賢是萬曆三十八年的進士,而洪承疇比他晚兩科,現在卻已經是他的頂頭上司,而且中間還隔著五級。
當洪承疇剛來的時候,梁鼎賢心裏自然是格外的不服,雖然前麵還有個萬曆四十七年才中進士的胡廷宴,但他的心態反而因洪承疇的到來變得更爆炸。
一個閹宦幸臣也就罷了,現在居然又來個資曆比自己淺不少的“弄臣”,梁鼎賢心態不爆炸才怪。
但洪承疇可不是胡廷宴那個空降過來的草包,也不是胡廷宴那個願意給陝西官員當傀儡的廢物。
有皇帝與朝中福建籍重臣的鼎力支持,殺了幾隻跳得最歡的“雞”後,整個陝西官場頓時都老實了。
通過新官上任三把火,洪承疇徹底坐穩了陝西官場的第二把交椅,因身兼山西布政司左布政使,實權反而要比一把手三邊總督史永安更大。
李老三一家在乾州官差的告知下,知道了他們將要去西安府城西麵的安定門去領糧食,同時將會被告知最終會去哪裏落腳。
聽到官差消息的李老三一家,心裏懸著的那顆大石頭終於能放下一半。
“爹,這個新來的洪大老爺還真是個青天大老爺,居然真給我們發糧食!”
李老頭抬頭看了眼前方的人流後,難得臉上露出了笑容,“是啊, 沒想到還真能發糧食給我們,這還是我頭一次見到這種好事兒!”
一旁的老二李有糧也笑著插話道:“可不是嘛,長這麽大,還第一次聽說朝廷的衙門會給咱們發糧食的!”
李老頭抬頭看向自己婆娘問道:“孩子他娘,我們剩下的吃食還能堅持到省城嗎?”
李老頭的婆娘笑著問道:“我們還要多久能到省城?”
李老三搶答道:“聽剛才的官差老爺說,我們還要走整整兩天才能到省城!”
“那我們肯定能堅持到!”
聽完自己婆娘的話,李老頭現在心裏很後悔沒有讓自己大兒子一家一同南下。
這時候,他又開始擔心起了自己的大兒子。
都是自己的孩子,李老頭哪有不擔心的。
在寒風蕭瑟中,李老三一家在安定門外排了將近半天的隊後,終於走到了橫放著的一張桌子前。
“從哪來?”
“鎮原縣太平鄉!”
在聽了好幾個排在前麵的隊伍後,領頭的李老頭早已經弄清了整個流程。
迴答完西安府戶曹胥吏的問話後,李老頭將捏在手裏的兩張路引小心地遞給了對方。
胥吏分別看了眼兩張路引後,頭也不抬地問道:“李永福、李有水?”
李永福趕忙答道:“老漢叫李永福,李有水是老漢侄子!”
“李永福一家站一邊,李有水一家站另一邊,好讓我核驗你們人數!”
“好嘞,老爺!”
說完,李永福趕忙讓自己一家站在隊伍的右邊,讓自己侄子一家站在左邊。
胥吏核驗完人數後,分別在兩張路引上寫下了遵義府仁懷縣。
李老頭拿迴路引並問了位置後,胥吏繼續喊道:“下一戶!”
李老頭將路引還給李有水後,對他說道:“水哥兒,路引拿好,我們趕緊去領糧食!”
李有水從李老頭手上接過路引後,十分小心地捏在了手裏,未來不僅要憑這個路引去什麽遵義府的仁懷縣,還要憑此領糧食。
這可是他一家今後的命根子。
“李永福,壯丁三人,老弱婦孺八人,小麥一共二十一鬥麥子!”
“是的,官差老爺!”
很快,後麵的役夫就幫李老頭稱出了兩石零一鬥糧。
李老三兄弟倆領到糧食後,剛走開沒多遠,興奮地跟李老頭悄悄地說道:“爹,我剛才和二哥掂了掂,沒想到沒有折寸!”
李老頭笑著小聲迴道:“當官差老爺搬出糧食的時候,我就已經發現了,而且還發現了他們身後站著幾名威風凜凜的兵老爺!”
聽自己老爹這麽一說,李老三趕忙迴頭看了一眼,之前隻顧著高興拿糧食了,哪管得著身後站著什麽人。
這一看不要緊,看完他心裏不由得一緊,聲音也放得更小了,“爹,您說他們會不會是萬歲爺派來的欽差大老爺?”
李老頭捋了捋枯黃的胡須道:“應該是,不然這些官差老爺們也不會這麽老實!”
“還是萬歲爺他老人家惦記我們,專門派了欽差過來!”
李老三父子兩口中的欽差,正是不久前朱由校讓田爾耕派來陝西的錦衣衛。
他們不僅有調查饑民造反之事的任務,還有監督百官與賑災的差事。
作為從京城過來的鷹犬,他們可不管地方上那麽多道道,皇爺讓怎麽做就怎麽做,誰要是敢在賑災上上下其手,小嘍囉直接斬首,有品級的官員直接逮拿,連京城都不用送,直接就地審理,就地處決。
有這些天羅地刹在,西安府城內的一眾官僚胥吏哪個敢伸手。
錢糧雖然重要,但小命更重要,大不了等這些天羅地刹走後,再想其它搞錢的辦法。
不過李老頭他們兩家將要去的仁懷縣並不是後世的仁懷市,而是位於後世合江縣上遊六十公裏處的赤水市。
他們兩家跟著一起被分到仁懷縣的平涼府同鄉,跨過秦嶺、四川盆地無數座大山與河流後,終於在離開玉祥門的一個半月後,來到了那座位於赤水河東岸、已經破敗不堪的仁懷縣城。
因仁懷縣靠近縣城的土地已經被從四川過來的百姓占據,李老頭兩家人和其它六戶也是來自鎮原縣的同鄉,最終被分到了東麵山區一個叫何家溝的地方。
當他們來到何家溝後,除了幾座破敗的房屋,四周看到的全是鬱鬱蔥蔥的草木,這是他們之前在滿是枯黃的黃土高坡上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綠色的植被實在是太茂密了。
雖然轉移十萬戶難民去四川,能夠極大地緩解陝西越來越多的難民壓力,以及越來越嚴重的土地矛盾,但不知這些南遷至貴州的百姓當中,最終到底能有多少人活著到達目的地,到達目的後,能否存活下來,他心裏實在是沒有太多的底氣。
“洪中丞,城下過來的這一批難民都是從平涼府過來的!”西安知府梁鼎賢打破了洪承疇的愁緒。
“好,按規定給這些人發放糧食,並在他們路引上標明將要去什麽地方,不可弄錯了!”
“是,洪中丞!”
梁鼎賢是萬曆三十八年的進士,而洪承疇比他晚兩科,現在卻已經是他的頂頭上司,而且中間還隔著五級。
當洪承疇剛來的時候,梁鼎賢心裏自然是格外的不服,雖然前麵還有個萬曆四十七年才中進士的胡廷宴,但他的心態反而因洪承疇的到來變得更爆炸。
一個閹宦幸臣也就罷了,現在居然又來個資曆比自己淺不少的“弄臣”,梁鼎賢心態不爆炸才怪。
但洪承疇可不是胡廷宴那個空降過來的草包,也不是胡廷宴那個願意給陝西官員當傀儡的廢物。
有皇帝與朝中福建籍重臣的鼎力支持,殺了幾隻跳得最歡的“雞”後,整個陝西官場頓時都老實了。
通過新官上任三把火,洪承疇徹底坐穩了陝西官場的第二把交椅,因身兼山西布政司左布政使,實權反而要比一把手三邊總督史永安更大。
李老三一家在乾州官差的告知下,知道了他們將要去西安府城西麵的安定門去領糧食,同時將會被告知最終會去哪裏落腳。
聽到官差消息的李老三一家,心裏懸著的那顆大石頭終於能放下一半。
“爹,這個新來的洪大老爺還真是個青天大老爺,居然真給我們發糧食!”
李老頭抬頭看了眼前方的人流後,難得臉上露出了笑容,“是啊, 沒想到還真能發糧食給我們,這還是我頭一次見到這種好事兒!”
一旁的老二李有糧也笑著插話道:“可不是嘛,長這麽大,還第一次聽說朝廷的衙門會給咱們發糧食的!”
李老頭抬頭看向自己婆娘問道:“孩子他娘,我們剩下的吃食還能堅持到省城嗎?”
李老頭的婆娘笑著問道:“我們還要多久能到省城?”
李老三搶答道:“聽剛才的官差老爺說,我們還要走整整兩天才能到省城!”
“那我們肯定能堅持到!”
聽完自己婆娘的話,李老頭現在心裏很後悔沒有讓自己大兒子一家一同南下。
這時候,他又開始擔心起了自己的大兒子。
都是自己的孩子,李老頭哪有不擔心的。
在寒風蕭瑟中,李老三一家在安定門外排了將近半天的隊後,終於走到了橫放著的一張桌子前。
“從哪來?”
“鎮原縣太平鄉!”
在聽了好幾個排在前麵的隊伍後,領頭的李老頭早已經弄清了整個流程。
迴答完西安府戶曹胥吏的問話後,李老頭將捏在手裏的兩張路引小心地遞給了對方。
胥吏分別看了眼兩張路引後,頭也不抬地問道:“李永福、李有水?”
李永福趕忙答道:“老漢叫李永福,李有水是老漢侄子!”
“李永福一家站一邊,李有水一家站另一邊,好讓我核驗你們人數!”
“好嘞,老爺!”
說完,李永福趕忙讓自己一家站在隊伍的右邊,讓自己侄子一家站在左邊。
胥吏核驗完人數後,分別在兩張路引上寫下了遵義府仁懷縣。
李老頭拿迴路引並問了位置後,胥吏繼續喊道:“下一戶!”
李老頭將路引還給李有水後,對他說道:“水哥兒,路引拿好,我們趕緊去領糧食!”
李有水從李老頭手上接過路引後,十分小心地捏在了手裏,未來不僅要憑這個路引去什麽遵義府的仁懷縣,還要憑此領糧食。
這可是他一家今後的命根子。
“李永福,壯丁三人,老弱婦孺八人,小麥一共二十一鬥麥子!”
“是的,官差老爺!”
很快,後麵的役夫就幫李老頭稱出了兩石零一鬥糧。
李老三兄弟倆領到糧食後,剛走開沒多遠,興奮地跟李老頭悄悄地說道:“爹,我剛才和二哥掂了掂,沒想到沒有折寸!”
李老頭笑著小聲迴道:“當官差老爺搬出糧食的時候,我就已經發現了,而且還發現了他們身後站著幾名威風凜凜的兵老爺!”
聽自己老爹這麽一說,李老三趕忙迴頭看了一眼,之前隻顧著高興拿糧食了,哪管得著身後站著什麽人。
這一看不要緊,看完他心裏不由得一緊,聲音也放得更小了,“爹,您說他們會不會是萬歲爺派來的欽差大老爺?”
李老頭捋了捋枯黃的胡須道:“應該是,不然這些官差老爺們也不會這麽老實!”
“還是萬歲爺他老人家惦記我們,專門派了欽差過來!”
李老三父子兩口中的欽差,正是不久前朱由校讓田爾耕派來陝西的錦衣衛。
他們不僅有調查饑民造反之事的任務,還有監督百官與賑災的差事。
作為從京城過來的鷹犬,他們可不管地方上那麽多道道,皇爺讓怎麽做就怎麽做,誰要是敢在賑災上上下其手,小嘍囉直接斬首,有品級的官員直接逮拿,連京城都不用送,直接就地審理,就地處決。
有這些天羅地刹在,西安府城內的一眾官僚胥吏哪個敢伸手。
錢糧雖然重要,但小命更重要,大不了等這些天羅地刹走後,再想其它搞錢的辦法。
不過李老頭他們兩家將要去的仁懷縣並不是後世的仁懷市,而是位於後世合江縣上遊六十公裏處的赤水市。
他們兩家跟著一起被分到仁懷縣的平涼府同鄉,跨過秦嶺、四川盆地無數座大山與河流後,終於在離開玉祥門的一個半月後,來到了那座位於赤水河東岸、已經破敗不堪的仁懷縣城。
因仁懷縣靠近縣城的土地已經被從四川過來的百姓占據,李老頭兩家人和其它六戶也是來自鎮原縣的同鄉,最終被分到了東麵山區一個叫何家溝的地方。
當他們來到何家溝後,除了幾座破敗的房屋,四周看到的全是鬱鬱蔥蔥的草木,這是他們之前在滿是枯黃的黃土高坡上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綠色的植被實在是太茂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