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出使喀喇沁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老三一家在何家溝忙於搭建房屋、開荒種地,建設新家園的時候,薊州鎮最重要的關隘喜峰口,此時它的外麵已經聚集了不少難民。
“孫中丞,古北口那邊來信,去年臘月,蒙古右翼聯軍與虎墩兔四萬精銳交戰於土默特趙城,蒙古右翼聯軍戰敗,喀喇沁諸部已經逃迴了喀喇沁!”
孫傳庭放下手中的千裏鏡,神色凝重地朝孫祖壽迴道:“我也聽說了,不然喜峰口外麵也不會聚集如此多的蒙古牧民!”
“孫中丞,朝廷讓我們甄別招募這些喀喇沁牧民,甚至還讓我們前往大寧設置哨點,是不是有點太難為人了?”
孫傳庭沒有直接迴答孫祖壽的抱怨,對於皇帝與袁可立的要求,他自然知道很困難,但他也知道這項任務又不得不做。
蒙古左翼的虎墩兔西竄,薊州北麵將很快迎來權力真空,而不久前建奴擊敗虎墩兔留守的多羅特與浩奇特,就無縫銜接地補上了這個真空。
虎墩兔已經夠難對付了,還來個一直讓大明吃敗仗的建奴。
離京前,皇帝的擔憂正在快速實現,而且速度非常快,被擊敗的喀喇沁諸部在三方勢力中,他們很可能會選擇投靠戰力最強的建奴,而不是剛擊敗他們的虎墩兔,以及做了兩百多年仇人的大明。
喀喇沁投靠建奴,整個薊州防線都將會暴露在建奴的麵前。
相比遼西那密集的堅城險堡,薊州防線雖然有長城與眾多墩堡,但顯然無法與遼西相比。
若隻看防禦工事也就罷了,關鍵薊州防線綿延整個燕山南麵,實在是太漫長了。
年前走了一圈薊州防線的現狀後,更加重了孫傳庭內心的憂慮。
“再難也要去做啊,不然真等他們投靠建奴了,一切都晚了!”
過了好一會兒後,孫傳庭問道:“眼前的這些牧民,主要是哪個部的?”
孫祖壽用千裏鏡掃了一圈後,答道:“大都是喀喇沁部的,聽說喀喇沁部戰敗後,逃到了朵顏衛的地盤!”
喀喇沁部?
“有沒有派人去接觸他們的首領?”
“還沒有!”
“趕緊派人去接觸一下,一方麵表明我們朝廷的善意與招降意向,另一方麵打探他們的下一步目的!”
“好,朵顏衛那邊是不是也要派人過去?”
孫傳庭想都沒想地迴道:“自然,喜峰口到大寧一帶都是朵顏衛的地盤,以後我們的哨點還要設立在這些地方!”
當孫祖壽剛迴大營,他的兒子千戶孫繁祉趕忙求道:“將軍,末將願去喀喇沁招降拉斯喀布汗,陛下給了如此優厚的待遇,肯定能說服他們!”
“胡鬧,你從來沒有做過勸降的事情,靠什麽說服喀喇沁?”
“總該是要有人去的,何不讓末將前去?”
自從妻子為救自己去世後,孫祖壽內心一直十分虧欠,對於兒子,他也是充滿了虧欠,現在居然要去找喀喇沁談判,他怎麽可能會同意。
見父親不理自己,孫繁祉再次說道:“您要是不同意,末將便去求孫中丞!”
孫祖壽趕忙阻止道:“不準去!”
“那將軍同意末將的請求,末將自然不會去求孫中丞!”
“你可知此次前往喀喇沁,不說九死一生,但也是充滿了不確定性,你要是出了什麽意外,你讓我怎麽向你母親交代?”
“別人也是有母親的,末將還是想過去,不想一直躲在父親的羽翼下!”
看著已經二十出頭的兒子,孫祖壽一時不知如何答話。
見父親不吱聲,孫繁祉趕忙單膝跪地道:“謝將軍成全!”
“臭小子,我還沒有同意!”
“將軍不作聲,便等於默認,末將這就去準備!”
“等等!”
“將軍請吩咐!”
“起來說話!”
“謝將軍!”
猶豫許久後,孫祖壽再次開口道:“此次你帶你的千戶所過去,為了表示我們的誠意,我還會安排一些喀喇沁現在最急缺的藥物、布匹與糧食給你,這樣容易見到拉斯喀布本人!”
“謝將軍!”
“雖然你自己死活要去,但事不可為千萬別勉強,大不了我和孫中丞再想其它的辦法!”
“將軍放心,末將此行肯定能說服拉斯喀布!”
“我們與建奴相比,最大的優勢是能給喀喇沁提供他們現在最急缺的糧食和布匹等物,而建奴那邊,最大的優勢是他們之間同根同源,且建奴現在兵鋒正盛,能夠給喀喇沁提供強大的保護,你要站在拉斯喀布的角度去想問題!”
“好,末將記住了!”
“最後還是要記住,事不可為,當及時撤出,不可逞強,我會一直在喜峰口等你迴來!”
“是,將軍!”
第二天一早,孫繁祉帶著他的千戶所出喜峰口關門,押著幾車物資,帶上喜峰口外找的幾個喀喇沁向導,沿著灤河河穀一路向北走去。
與大明相安無事了上百年的喀喇沁諸部,沒有特殊原因,一般也不會主動招惹大明派出的使者。
雖然現在的大明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大明,但也不是喀喇沁一個小小的部落所能輕易得罪的,更何況他們剛剛戰敗於虎墩兔,正是最虛弱的時候。
兩天後,正在喀喇河套舔舐敗傷的喀喇沁汗拉斯喀布,見到了大明孫繁祉使團。
要不是看在孫繁祉帶了他們喀喇沁現在最急缺的藥物、糧食與布匹,拉斯喀布很可能直接在喜峰口外就已經阻止了他們的北上。
此時麵對部落十分虛弱的境地,他都已經開始考慮去投靠東麵的建奴了。
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不是他生來就願意給人伏低做小,而是四周惡劣的環境已經逼迫他不得不做出如此選擇。
原先的“蒙古大汗”不當人主,不僅不給他們提供保護,還要他們交出將近一半的人畜給他,而且剛打了一仗,已經不可能再和緩。
至於南麵的大明,雖然近些年一直沒有大的摩擦,但他們現在的苦難,多半都是大明帶來的,而且大明在遼東一次次敗給建奴,要不是山海關阻隔,說不定建奴已經打到他們京城了。
“孫中丞,古北口那邊來信,去年臘月,蒙古右翼聯軍與虎墩兔四萬精銳交戰於土默特趙城,蒙古右翼聯軍戰敗,喀喇沁諸部已經逃迴了喀喇沁!”
孫傳庭放下手中的千裏鏡,神色凝重地朝孫祖壽迴道:“我也聽說了,不然喜峰口外麵也不會聚集如此多的蒙古牧民!”
“孫中丞,朝廷讓我們甄別招募這些喀喇沁牧民,甚至還讓我們前往大寧設置哨點,是不是有點太難為人了?”
孫傳庭沒有直接迴答孫祖壽的抱怨,對於皇帝與袁可立的要求,他自然知道很困難,但他也知道這項任務又不得不做。
蒙古左翼的虎墩兔西竄,薊州北麵將很快迎來權力真空,而不久前建奴擊敗虎墩兔留守的多羅特與浩奇特,就無縫銜接地補上了這個真空。
虎墩兔已經夠難對付了,還來個一直讓大明吃敗仗的建奴。
離京前,皇帝的擔憂正在快速實現,而且速度非常快,被擊敗的喀喇沁諸部在三方勢力中,他們很可能會選擇投靠戰力最強的建奴,而不是剛擊敗他們的虎墩兔,以及做了兩百多年仇人的大明。
喀喇沁投靠建奴,整個薊州防線都將會暴露在建奴的麵前。
相比遼西那密集的堅城險堡,薊州防線雖然有長城與眾多墩堡,但顯然無法與遼西相比。
若隻看防禦工事也就罷了,關鍵薊州防線綿延整個燕山南麵,實在是太漫長了。
年前走了一圈薊州防線的現狀後,更加重了孫傳庭內心的憂慮。
“再難也要去做啊,不然真等他們投靠建奴了,一切都晚了!”
過了好一會兒後,孫傳庭問道:“眼前的這些牧民,主要是哪個部的?”
孫祖壽用千裏鏡掃了一圈後,答道:“大都是喀喇沁部的,聽說喀喇沁部戰敗後,逃到了朵顏衛的地盤!”
喀喇沁部?
“有沒有派人去接觸他們的首領?”
“還沒有!”
“趕緊派人去接觸一下,一方麵表明我們朝廷的善意與招降意向,另一方麵打探他們的下一步目的!”
“好,朵顏衛那邊是不是也要派人過去?”
孫傳庭想都沒想地迴道:“自然,喜峰口到大寧一帶都是朵顏衛的地盤,以後我們的哨點還要設立在這些地方!”
當孫祖壽剛迴大營,他的兒子千戶孫繁祉趕忙求道:“將軍,末將願去喀喇沁招降拉斯喀布汗,陛下給了如此優厚的待遇,肯定能說服他們!”
“胡鬧,你從來沒有做過勸降的事情,靠什麽說服喀喇沁?”
“總該是要有人去的,何不讓末將前去?”
自從妻子為救自己去世後,孫祖壽內心一直十分虧欠,對於兒子,他也是充滿了虧欠,現在居然要去找喀喇沁談判,他怎麽可能會同意。
見父親不理自己,孫繁祉再次說道:“您要是不同意,末將便去求孫中丞!”
孫祖壽趕忙阻止道:“不準去!”
“那將軍同意末將的請求,末將自然不會去求孫中丞!”
“你可知此次前往喀喇沁,不說九死一生,但也是充滿了不確定性,你要是出了什麽意外,你讓我怎麽向你母親交代?”
“別人也是有母親的,末將還是想過去,不想一直躲在父親的羽翼下!”
看著已經二十出頭的兒子,孫祖壽一時不知如何答話。
見父親不吱聲,孫繁祉趕忙單膝跪地道:“謝將軍成全!”
“臭小子,我還沒有同意!”
“將軍不作聲,便等於默認,末將這就去準備!”
“等等!”
“將軍請吩咐!”
“起來說話!”
“謝將軍!”
猶豫許久後,孫祖壽再次開口道:“此次你帶你的千戶所過去,為了表示我們的誠意,我還會安排一些喀喇沁現在最急缺的藥物、布匹與糧食給你,這樣容易見到拉斯喀布本人!”
“謝將軍!”
“雖然你自己死活要去,但事不可為千萬別勉強,大不了我和孫中丞再想其它的辦法!”
“將軍放心,末將此行肯定能說服拉斯喀布!”
“我們與建奴相比,最大的優勢是能給喀喇沁提供他們現在最急缺的糧食和布匹等物,而建奴那邊,最大的優勢是他們之間同根同源,且建奴現在兵鋒正盛,能夠給喀喇沁提供強大的保護,你要站在拉斯喀布的角度去想問題!”
“好,末將記住了!”
“最後還是要記住,事不可為,當及時撤出,不可逞強,我會一直在喜峰口等你迴來!”
“是,將軍!”
第二天一早,孫繁祉帶著他的千戶所出喜峰口關門,押著幾車物資,帶上喜峰口外找的幾個喀喇沁向導,沿著灤河河穀一路向北走去。
與大明相安無事了上百年的喀喇沁諸部,沒有特殊原因,一般也不會主動招惹大明派出的使者。
雖然現在的大明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大明,但也不是喀喇沁一個小小的部落所能輕易得罪的,更何況他們剛剛戰敗於虎墩兔,正是最虛弱的時候。
兩天後,正在喀喇河套舔舐敗傷的喀喇沁汗拉斯喀布,見到了大明孫繁祉使團。
要不是看在孫繁祉帶了他們喀喇沁現在最急缺的藥物、糧食與布匹,拉斯喀布很可能直接在喜峰口外就已經阻止了他們的北上。
此時麵對部落十分虛弱的境地,他都已經開始考慮去投靠東麵的建奴了。
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不是他生來就願意給人伏低做小,而是四周惡劣的環境已經逼迫他不得不做出如此選擇。
原先的“蒙古大汗”不當人主,不僅不給他們提供保護,還要他們交出將近一半的人畜給他,而且剛打了一仗,已經不可能再和緩。
至於南麵的大明,雖然近些年一直沒有大的摩擦,但他們現在的苦難,多半都是大明帶來的,而且大明在遼東一次次敗給建奴,要不是山海關阻隔,說不定建奴已經打到他們京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