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監國人選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爺,現在仍有不少人私下鼓動科道言官讓皇爺不要禦駕親征!”
朱由校抬頭看向魏忠賢道:“哦?可知道都是哪些人?”
“內閣和六部堂官都有!”
“對於有人提出讓信王監國,你怎麽看?”
魏忠賢趕忙勸道:“皇爺,不可,信王曾經差點禦極天下,若現在讓他監國,老奴擔心會進一步助長他不該有的野望!”
“但朕親征了,朝堂也不能一日無主!”
“皇爺,可冊立太子,以正國本!”
“四皇子與五皇子年幼,而且皇後尚有受孕機會,現在冊立太子,是不是有點早了?”
“皇爺,您曾經有冊立過三皇子為太子的先例!”
“那萬一皇後後來又生了嫡子呢?”
魏忠賢極力壓低聲音道:“皇後不能再生嫡子!”
魏忠賢話,讓朱由校一時陷入了沉默。
他希望皇後張嫣生下嫡子嗎?
以前的天啟帝不希望,現在的他還希望嗎?
說實話,他也不是很希望。
雖然現在的張嫣已經有所改變,但誰知道她會不會是下一個孫太後或張太後?
他不敢賭,也賭不起!
“此事容朕思慮一二,不過為了以防萬一,朕親征的時候,信王必須跟隨!”
魏忠賢笑道:“皇爺英明!”
第二天,朱由校召集了內閣四人,商議監國之事,至於立太子,朱由校還無法下定決心。
“朕禦駕親征之後,朝堂不可一日無主,諸位愛卿皆是大明的肱骨之臣,可有什麽好的建議?”
四人你看我我看你,這可是牽涉皇權歸屬問題,他們一下子不僅腦袋疼了起來,蛋也跟著疼了起來。
要是言語失當,輕則罷官奪職,重則斬首連累全家。
但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起源於皇帝要禦駕親征。
袁可立這個性情耿直之人率先出列答道:“稟陛下,臣私以為陛下不該禦駕親征,有您坐鎮京城,自然不會有這方麵的任何擔憂!”
李國普也出聲道:“陛下,臣以為袁閣老的勸諫十分有理,由您坐鎮京城,大明京師穩如泰山!”
張懋修這個古稀老臣也出聲附和道:“老臣附議!”
朱由校輕皺了下眉頭後,看向黃立極道:“黃首輔,你以為呢?”
“陛下,臣...臣附議袁閣老之言!”
“建議無效,再想其它法子!”
再次被皇帝一口迴絕,四人的眉頭再次皺得老高,當臣子的最怕皇帝犯軸的時候。
又是袁可立率先開口道:“陛下,既然您非要禦駕親征,那隻能選擇合適的監國人選!”
“哦?那你以為選誰合適?”
“按照皇明祖訓,信王殿下是最合適的人選......”
袁可立的話還沒說完,張懋修這個東林黨的老仇人立馬高聲反對道:“稟陛下,老臣反對,信王殿下有過僭越之舉,不可再選為監國!”
緊接著,李國普這個閹黨也出聲附和道:“陛下,臣附議!”
而黃立極這個文官中的所謂閹黨頭子,自然最不願看到信王監國,“陛下,臣也反對,京城之中除了信王,現在還有瑞王、惠王與桂王,他們也是合適的人選!”
見自己被誤解,袁可立趕忙為自己辯解道:“陛下,三位閣老誤會臣了,臣的原本意思是除了信王殿下,在京的另外三位親王也適合監國。
此外,陛下現在已有皇子出世,當早立國本!”
袁可立的話音剛落,人老心不老的張懋修再次搶答道:“陛下,若能早立國本,所有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李國普與黃立極也馬上附和道:“臣附議!”
雖然他們很可能看不到儲君登基禦極了,但他們可是有子侄為官的,這份擁立之功,遲早能返還到他們的頭上。
“不準,皇後正值青春,尚有生育嫡子的機會,若早立國本,嫡子又該何去何從?”
黃立極出聲道:“陛下,自從皇長子薨逝後,皇後再無受孕記錄,臣之言雖有冒犯皇後,但臣還是不得不據實說來!”
對於與東林黨有說不清道不明關係的皇後,黃立極這個閹黨頭子自然不希望看到皇後兒子被立為儲君,甚至連有皇子都不希望看到。
李國普也出聲補充道:“陛下,可將皇四子交由皇後撫養,充作嫡子,問題就都解決了!”
張懋修連連搖頭道:“不可,不可,皇後現在正值青春,怎麽會願意撫養皇四子!”
朱由校之所以不願早立太子的原因,除了皇後可能再生嫡子這個表麵原因外,還有不希望再看到之前的二子與三子陸續早夭。
嫉妒的女人最可怕,誰知道皇後張嫣會不會做出一些喪心病狂的事情出來。
人都是自私的,宮裏的女人尤甚,哪個不想多占多得,更何況是皇位歸屬。
就算朱由校將自己剛出生的兒子保護得再好,但老虎總有打盹的時候。
自認為能力與權勢遠遠比不上朱元璋的他,連朱元璋都無法保證朱標與朱雄英的安全,他就更無法保證了。
李國普再次出餿主意道:“既然如此,何不先讓皇四子監國,等陛下迴京之後,再成為原先的皇四子!”
張懋修真想大罵李國普,這都出的什麽餿主意,“不可,不可,皇四子年齡不到半歲,怎麽監國?”
見張懋修一直反對自己,李國普也是有脾氣的,“那不知張閣老以為該由何人監國合適?”
“皇子年幼,信王又不可取,可選在京最年長的瑞王殿下!”
“不可,瑞王殿下不得神宗喜愛,而且一心好佛,且尤愛金錢,不是監國的合適人選,惠王殿下由孝端顯皇後親自撫養長大,人品貴重,是十分合適的人選!”
張懋修樂了,“你剛說完瑞王一心好佛,怎麽又向陛下舉薦了同樣好佛的惠王?”
李國普梗著脖子道:“雖然惠王也喜佛,但並非如瑞王那樣沉迷,更為重要的是,他是由孝端顯皇後親自撫養長大!”
“既然你想跳過年長的瑞王,那為何不向陛下舉薦同樣是由孝端顯皇後撫養長大的桂王殿下?”
“倫序綱常不能輕變!”
“你還真是會強詞奪理,簡直是把我們當傻子來戲弄!”
見李國普還要反駁,朱由校趕忙打斷道:“黃愛卿、袁愛卿,你們以為呢?”
袁可立作為普通閣臣,率先出來表態道:“稟陛下,臣以為桂王最合適,他沒有前麵兩位親王的好佛之心,反而頗有賢明!”
黃立極也出聲附和道:“陛下,臣附議!”
對於朱常瀛,也是朱由校屬意的監國人選,“那就定桂王為監國,同時加封黃愛卿與英國公為太子太師,張愛卿、李愛卿與袁愛卿為太子太傅!”
雖然朱由校沒有冊立太子,但給英國公與四位大學士加封太子太師或太子太傅,明顯有在他親征出現意外後,由五人出任顧命大臣的意思。
朱由校抬頭看向魏忠賢道:“哦?可知道都是哪些人?”
“內閣和六部堂官都有!”
“對於有人提出讓信王監國,你怎麽看?”
魏忠賢趕忙勸道:“皇爺,不可,信王曾經差點禦極天下,若現在讓他監國,老奴擔心會進一步助長他不該有的野望!”
“但朕親征了,朝堂也不能一日無主!”
“皇爺,可冊立太子,以正國本!”
“四皇子與五皇子年幼,而且皇後尚有受孕機會,現在冊立太子,是不是有點早了?”
“皇爺,您曾經有冊立過三皇子為太子的先例!”
“那萬一皇後後來又生了嫡子呢?”
魏忠賢極力壓低聲音道:“皇後不能再生嫡子!”
魏忠賢話,讓朱由校一時陷入了沉默。
他希望皇後張嫣生下嫡子嗎?
以前的天啟帝不希望,現在的他還希望嗎?
說實話,他也不是很希望。
雖然現在的張嫣已經有所改變,但誰知道她會不會是下一個孫太後或張太後?
他不敢賭,也賭不起!
“此事容朕思慮一二,不過為了以防萬一,朕親征的時候,信王必須跟隨!”
魏忠賢笑道:“皇爺英明!”
第二天,朱由校召集了內閣四人,商議監國之事,至於立太子,朱由校還無法下定決心。
“朕禦駕親征之後,朝堂不可一日無主,諸位愛卿皆是大明的肱骨之臣,可有什麽好的建議?”
四人你看我我看你,這可是牽涉皇權歸屬問題,他們一下子不僅腦袋疼了起來,蛋也跟著疼了起來。
要是言語失當,輕則罷官奪職,重則斬首連累全家。
但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起源於皇帝要禦駕親征。
袁可立這個性情耿直之人率先出列答道:“稟陛下,臣私以為陛下不該禦駕親征,有您坐鎮京城,自然不會有這方麵的任何擔憂!”
李國普也出聲道:“陛下,臣以為袁閣老的勸諫十分有理,由您坐鎮京城,大明京師穩如泰山!”
張懋修這個古稀老臣也出聲附和道:“老臣附議!”
朱由校輕皺了下眉頭後,看向黃立極道:“黃首輔,你以為呢?”
“陛下,臣...臣附議袁閣老之言!”
“建議無效,再想其它法子!”
再次被皇帝一口迴絕,四人的眉頭再次皺得老高,當臣子的最怕皇帝犯軸的時候。
又是袁可立率先開口道:“陛下,既然您非要禦駕親征,那隻能選擇合適的監國人選!”
“哦?那你以為選誰合適?”
“按照皇明祖訓,信王殿下是最合適的人選......”
袁可立的話還沒說完,張懋修這個東林黨的老仇人立馬高聲反對道:“稟陛下,老臣反對,信王殿下有過僭越之舉,不可再選為監國!”
緊接著,李國普這個閹黨也出聲附和道:“陛下,臣附議!”
而黃立極這個文官中的所謂閹黨頭子,自然最不願看到信王監國,“陛下,臣也反對,京城之中除了信王,現在還有瑞王、惠王與桂王,他們也是合適的人選!”
見自己被誤解,袁可立趕忙為自己辯解道:“陛下,三位閣老誤會臣了,臣的原本意思是除了信王殿下,在京的另外三位親王也適合監國。
此外,陛下現在已有皇子出世,當早立國本!”
袁可立的話音剛落,人老心不老的張懋修再次搶答道:“陛下,若能早立國本,所有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李國普與黃立極也馬上附和道:“臣附議!”
雖然他們很可能看不到儲君登基禦極了,但他們可是有子侄為官的,這份擁立之功,遲早能返還到他們的頭上。
“不準,皇後正值青春,尚有生育嫡子的機會,若早立國本,嫡子又該何去何從?”
黃立極出聲道:“陛下,自從皇長子薨逝後,皇後再無受孕記錄,臣之言雖有冒犯皇後,但臣還是不得不據實說來!”
對於與東林黨有說不清道不明關係的皇後,黃立極這個閹黨頭子自然不希望看到皇後兒子被立為儲君,甚至連有皇子都不希望看到。
李國普也出聲補充道:“陛下,可將皇四子交由皇後撫養,充作嫡子,問題就都解決了!”
張懋修連連搖頭道:“不可,不可,皇後現在正值青春,怎麽會願意撫養皇四子!”
朱由校之所以不願早立太子的原因,除了皇後可能再生嫡子這個表麵原因外,還有不希望再看到之前的二子與三子陸續早夭。
嫉妒的女人最可怕,誰知道皇後張嫣會不會做出一些喪心病狂的事情出來。
人都是自私的,宮裏的女人尤甚,哪個不想多占多得,更何況是皇位歸屬。
就算朱由校將自己剛出生的兒子保護得再好,但老虎總有打盹的時候。
自認為能力與權勢遠遠比不上朱元璋的他,連朱元璋都無法保證朱標與朱雄英的安全,他就更無法保證了。
李國普再次出餿主意道:“既然如此,何不先讓皇四子監國,等陛下迴京之後,再成為原先的皇四子!”
張懋修真想大罵李國普,這都出的什麽餿主意,“不可,不可,皇四子年齡不到半歲,怎麽監國?”
見張懋修一直反對自己,李國普也是有脾氣的,“那不知張閣老以為該由何人監國合適?”
“皇子年幼,信王又不可取,可選在京最年長的瑞王殿下!”
“不可,瑞王殿下不得神宗喜愛,而且一心好佛,且尤愛金錢,不是監國的合適人選,惠王殿下由孝端顯皇後親自撫養長大,人品貴重,是十分合適的人選!”
張懋修樂了,“你剛說完瑞王一心好佛,怎麽又向陛下舉薦了同樣好佛的惠王?”
李國普梗著脖子道:“雖然惠王也喜佛,但並非如瑞王那樣沉迷,更為重要的是,他是由孝端顯皇後親自撫養長大!”
“既然你想跳過年長的瑞王,那為何不向陛下舉薦同樣是由孝端顯皇後撫養長大的桂王殿下?”
“倫序綱常不能輕變!”
“你還真是會強詞奪理,簡直是把我們當傻子來戲弄!”
見李國普還要反駁,朱由校趕忙打斷道:“黃愛卿、袁愛卿,你們以為呢?”
袁可立作為普通閣臣,率先出來表態道:“稟陛下,臣以為桂王最合適,他沒有前麵兩位親王的好佛之心,反而頗有賢明!”
黃立極也出聲附和道:“陛下,臣附議!”
對於朱常瀛,也是朱由校屬意的監國人選,“那就定桂王為監國,同時加封黃愛卿與英國公為太子太師,張愛卿、李愛卿與袁愛卿為太子太傅!”
雖然朱由校沒有冊立太子,但給英國公與四位大學士加封太子太師或太子太傅,明顯有在他親征出現意外後,由五人出任顧命大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