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嶽讬西征1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59章 嶽讬西征1
自從六王議政會議結束之後, 嶽讬帶著從六旗中各抽調出來的五牛錄兵馬,離開沈陽城,朝北麵的開原城進軍。
按照過往西征的習慣,他們都會選擇從沈陽西麵的長山堡出發,渡過遼河後,進入遼河套,之後進入蒙古大草原。
而現在之所以要從北麵出發,自然是因為西麵的遼河套不僅有明軍的夜不收在四處遊蕩,還因為這裏靠近廣寧城,明軍的援軍很快就能趕來。
嶽讬帶領大軍出沈陽後,路過鐵嶺與開原,之後在上次曹文詔修橋的地方渡過遼河,沿著西遼河南麵的草地一路向西挺進。
當他們踏入庫倫北部地界的時候,在此駐牧的奧巴汗部牧民立馬就發現了他們的到來。
他們一邊向西逃跑的同時,一邊向將汗庭安在老哈河與西拉木倫河之間的奧巴汗通風報信。
看著一路向西逃跑的零散牧民,嶽讬並沒有分兵前去追擊,而是目標十分明確地一路向西。
雖然他們不知道奧巴汗的汗庭所在,但向西總不會錯的。
之前的多次西征察哈爾,他們已經基本摸清了老哈河與西拉木倫河流域的草場分布。
所以,他們都不用什麽向導或提前打探奧巴汗部的聚集地,直接悶頭往前衝向幾塊水草最肥美的草場就是了。
雖然嶽讬大軍的目標十分明確,但剛剛遷徙到西拉木倫河、老哈河與教來河一帶駐牧的奧巴汗,自然知道他的背刺建奴肯定會遭到他們報複。
所以,他不僅將汗庭安在了西拉木淪河與老哈河交匯處的河叉地帶,還靠近有明軍駐紮的高州與朵顏東土默特的新駐地,即曾經的敖漢與奈曼部。
而此次隨嶽讬西征的軍隊除了建奴本部的六旗兵馬,還有曾經的奈曼、敖漢與剩餘科爾沁及內喀爾喀的蒙古聯軍。
被明蒙聯軍爆錘多次的左翼蒙古殘部,現在的日子十分煎熬,麵對建奴西征奧巴汗等剛剛叛降大明三部的號召,他們自然十分的積極。
一是為了報仇,二是給部族劫掠生存下去的物資。
當部民將建奴正在朝他們進攻的消息送達至奧巴汗的時候,他立即派出信使通傳南麵的左良玉、朵顏、東土默特,以及分得西麵原翁牛特草場的土默特與北麵新遷迴浩奇特的察哈爾諸部。
與此同時,奧巴汗還四處派出信使,聚攏散在四周的部民,好及時阻擋建奴的第一波進攻。
而當嶽讬大軍進入庫倫地界的時候,它西南麵的弘吉拉特與東土默特牧民也很快將此信息傳迴了各自的汗庭。
而得知建奴西征消息的宰塞,趕忙派出信使南下紮魯特與廣寧,將消息傳給忠圖汗與在廣寧駐守的尤世祿及曹文詔。
春耕破襲戰結束之後,曹文詔的勇士營與楊崇猷的京營騎兵並沒有返迴京城,也沒有南下錦州駐守,而是直接選擇了駐守廣寧。
現在的廣寧地區經過建奴過去幾年的大肆屠殺破壞之後,這裏的廣大耕地幾乎又恢複成了草場,成了非常適合蓄養戰馬的草原。
就算有耕地,也隻是局限在幾座堅城的城郊,目前王之臣還沒有往這些剛剛收複的新遼西之地廣派軍民進行屯墾。
但錦州至寧遠一帶的廣大地區,已經從寧遠至山海關一帶遷徙了大量擁擠的遼民前來屯墾。
雖然錦州依然處於戰爭的前線,但目前的建奴已經幾乎沒了深入錦州的能力。
故而麵對沒有太大兵災的情況,以及遼東糧草補給所麵臨的巨大壓力,兵部與戶部督促王之臣在寧遠至錦州一帶恢複軍屯。
軍屯的農作物主要以高產的土豆與紅薯為主,一是產量的確大,二是不容易被建奴破壞。
等嶽讬帶著大軍越過東土默特北麵的教來河時,奧巴汗已經聚攏了不下五千青壯在老哈河西岸嚴陣以待。
而東土默特那邊,也在汗庭聚集了不下三千青壯。
高州那邊,收到建奴入寇的左良玉,立即糾集了勇士第二營的所有兵馬,並向東麵不遠處的朵顏部征召五千兵馬,一同向北抵擋建奴的入寇。
此次嶽讬所帶兵馬有六旗各五個牛祿八千兵馬,外加從蒙古左翼征召的一萬聯軍,合計一萬八騎兵,號稱五萬。
渡過教來河後,嶽讬將大軍一分為三,由他自己、阿濟格與豪格各帶領十個牛祿分別進攻奧巴汗、東土默特及弘吉拉特。
隻有三千青壯的東土默特,阿濟格大軍還沒到來,自知無法硬拚的他們,果斷選擇了舉族向西南方向的高州逃離,直到在孟克河中遊遇到了北上的左良玉與朵顏部聯軍。
之後,他們立即調轉馬頭,跟在左良玉大軍的後麵,反攻正在追趕他們的阿濟格大軍。
阿濟格看到兩倍於己的明蒙聯軍後後,果斷選擇了掉頭就跑。
要是以前,他肯定會帶著大軍來一個野蠻衝撞,迅速擊垮他麵前的一切敵軍。
但是,自從天啟八年冬開始連續在明軍麵前吃了幾場敗仗後,在沒有絕對數量的優勢下,他都不敢發起任何衝鋒。
要是努爾哈赤看到如今他的大金勇士慫樣,不知會作何感想。
看著前麵不遠處掉頭逃跑的阿濟格六千大軍,左良玉自然不會放過如此好的立功機會。
他留下東土默特這支隻有三千青壯的軍隊看守他們自己部民與軍隊糧草物資後,立即帶著勇士第二營與朵顏部的一萬來軍隊,朝前麵的阿濟格大軍飛速趕去。
當左良玉追至老哈河下遊東岸的朱爾哈帶附近時,終於追上了阿濟格大軍。
而此時北麵不遠處的老哈河西岸,奧巴汗正帶著他五千部民青壯,同已經渡河的嶽讬大軍進行著十分慘烈的交戰。
很快,得知南麵左良玉援軍已經趕來的嶽讬,不得不放棄即將被他擊潰的奧巴汗大軍,改為撤迴老哈河東南,與阿濟格的退軍一同阻擋北上的左良玉大軍。
要是他堅持擊潰奧巴汗大軍,等左良玉擊潰南麵的阿濟格大軍後,他和他的大軍將會陷入左良玉與奧巴汗的東西夾擊之中。
雖然草原地勢十分開闊,但他和奧巴汗交戰的位置卻是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交匯處。
北麵是西拉木倫河,東麵是老哈河,西南麵是奧巴汗的軍隊。
雖然他們可以選擇北上渡過西拉木倫河,但也有可能被明蒙聯軍來一場渡河之戰,形勢將會變得十分危急。
更為要命的是,他的軍隊人數並不多,而且還均分成了三部分。
自從六王議政會議結束之後, 嶽讬帶著從六旗中各抽調出來的五牛錄兵馬,離開沈陽城,朝北麵的開原城進軍。
按照過往西征的習慣,他們都會選擇從沈陽西麵的長山堡出發,渡過遼河後,進入遼河套,之後進入蒙古大草原。
而現在之所以要從北麵出發,自然是因為西麵的遼河套不僅有明軍的夜不收在四處遊蕩,還因為這裏靠近廣寧城,明軍的援軍很快就能趕來。
嶽讬帶領大軍出沈陽後,路過鐵嶺與開原,之後在上次曹文詔修橋的地方渡過遼河,沿著西遼河南麵的草地一路向西挺進。
當他們踏入庫倫北部地界的時候,在此駐牧的奧巴汗部牧民立馬就發現了他們的到來。
他們一邊向西逃跑的同時,一邊向將汗庭安在老哈河與西拉木倫河之間的奧巴汗通風報信。
看著一路向西逃跑的零散牧民,嶽讬並沒有分兵前去追擊,而是目標十分明確地一路向西。
雖然他們不知道奧巴汗的汗庭所在,但向西總不會錯的。
之前的多次西征察哈爾,他們已經基本摸清了老哈河與西拉木倫河流域的草場分布。
所以,他們都不用什麽向導或提前打探奧巴汗部的聚集地,直接悶頭往前衝向幾塊水草最肥美的草場就是了。
雖然嶽讬大軍的目標十分明確,但剛剛遷徙到西拉木倫河、老哈河與教來河一帶駐牧的奧巴汗,自然知道他的背刺建奴肯定會遭到他們報複。
所以,他不僅將汗庭安在了西拉木淪河與老哈河交匯處的河叉地帶,還靠近有明軍駐紮的高州與朵顏東土默特的新駐地,即曾經的敖漢與奈曼部。
而此次隨嶽讬西征的軍隊除了建奴本部的六旗兵馬,還有曾經的奈曼、敖漢與剩餘科爾沁及內喀爾喀的蒙古聯軍。
被明蒙聯軍爆錘多次的左翼蒙古殘部,現在的日子十分煎熬,麵對建奴西征奧巴汗等剛剛叛降大明三部的號召,他們自然十分的積極。
一是為了報仇,二是給部族劫掠生存下去的物資。
當部民將建奴正在朝他們進攻的消息送達至奧巴汗的時候,他立即派出信使通傳南麵的左良玉、朵顏、東土默特,以及分得西麵原翁牛特草場的土默特與北麵新遷迴浩奇特的察哈爾諸部。
與此同時,奧巴汗還四處派出信使,聚攏散在四周的部民,好及時阻擋建奴的第一波進攻。
而當嶽讬大軍進入庫倫地界的時候,它西南麵的弘吉拉特與東土默特牧民也很快將此信息傳迴了各自的汗庭。
而得知建奴西征消息的宰塞,趕忙派出信使南下紮魯特與廣寧,將消息傳給忠圖汗與在廣寧駐守的尤世祿及曹文詔。
春耕破襲戰結束之後,曹文詔的勇士營與楊崇猷的京營騎兵並沒有返迴京城,也沒有南下錦州駐守,而是直接選擇了駐守廣寧。
現在的廣寧地區經過建奴過去幾年的大肆屠殺破壞之後,這裏的廣大耕地幾乎又恢複成了草場,成了非常適合蓄養戰馬的草原。
就算有耕地,也隻是局限在幾座堅城的城郊,目前王之臣還沒有往這些剛剛收複的新遼西之地廣派軍民進行屯墾。
但錦州至寧遠一帶的廣大地區,已經從寧遠至山海關一帶遷徙了大量擁擠的遼民前來屯墾。
雖然錦州依然處於戰爭的前線,但目前的建奴已經幾乎沒了深入錦州的能力。
故而麵對沒有太大兵災的情況,以及遼東糧草補給所麵臨的巨大壓力,兵部與戶部督促王之臣在寧遠至錦州一帶恢複軍屯。
軍屯的農作物主要以高產的土豆與紅薯為主,一是產量的確大,二是不容易被建奴破壞。
等嶽讬帶著大軍越過東土默特北麵的教來河時,奧巴汗已經聚攏了不下五千青壯在老哈河西岸嚴陣以待。
而東土默特那邊,也在汗庭聚集了不下三千青壯。
高州那邊,收到建奴入寇的左良玉,立即糾集了勇士第二營的所有兵馬,並向東麵不遠處的朵顏部征召五千兵馬,一同向北抵擋建奴的入寇。
此次嶽讬所帶兵馬有六旗各五個牛祿八千兵馬,外加從蒙古左翼征召的一萬聯軍,合計一萬八騎兵,號稱五萬。
渡過教來河後,嶽讬將大軍一分為三,由他自己、阿濟格與豪格各帶領十個牛祿分別進攻奧巴汗、東土默特及弘吉拉特。
隻有三千青壯的東土默特,阿濟格大軍還沒到來,自知無法硬拚的他們,果斷選擇了舉族向西南方向的高州逃離,直到在孟克河中遊遇到了北上的左良玉與朵顏部聯軍。
之後,他們立即調轉馬頭,跟在左良玉大軍的後麵,反攻正在追趕他們的阿濟格大軍。
阿濟格看到兩倍於己的明蒙聯軍後後,果斷選擇了掉頭就跑。
要是以前,他肯定會帶著大軍來一個野蠻衝撞,迅速擊垮他麵前的一切敵軍。
但是,自從天啟八年冬開始連續在明軍麵前吃了幾場敗仗後,在沒有絕對數量的優勢下,他都不敢發起任何衝鋒。
要是努爾哈赤看到如今他的大金勇士慫樣,不知會作何感想。
看著前麵不遠處掉頭逃跑的阿濟格六千大軍,左良玉自然不會放過如此好的立功機會。
他留下東土默特這支隻有三千青壯的軍隊看守他們自己部民與軍隊糧草物資後,立即帶著勇士第二營與朵顏部的一萬來軍隊,朝前麵的阿濟格大軍飛速趕去。
當左良玉追至老哈河下遊東岸的朱爾哈帶附近時,終於追上了阿濟格大軍。
而此時北麵不遠處的老哈河西岸,奧巴汗正帶著他五千部民青壯,同已經渡河的嶽讬大軍進行著十分慘烈的交戰。
很快,得知南麵左良玉援軍已經趕來的嶽讬,不得不放棄即將被他擊潰的奧巴汗大軍,改為撤迴老哈河東南,與阿濟格的退軍一同阻擋北上的左良玉大軍。
要是他堅持擊潰奧巴汗大軍,等左良玉擊潰南麵的阿濟格大軍後,他和他的大軍將會陷入左良玉與奧巴汗的東西夾擊之中。
雖然草原地勢十分開闊,但他和奧巴汗交戰的位置卻是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交匯處。
北麵是西拉木倫河,東麵是老哈河,西南麵是奧巴汗的軍隊。
雖然他們可以選擇北上渡過西拉木倫河,但也有可能被明蒙聯軍來一場渡河之戰,形勢將會變得十分危急。
更為要命的是,他的軍隊人數並不多,而且還均分成了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