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嶽讬西征2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60章 嶽讬西征2
嶽讬作為合格且尚算優秀的統帥,自然知道戰場變化對他軍隊的影響。
既然嶽讬看到了南麵趕來的援軍,與他作戰的奧巴汗自然也就看到了。
麵對正在撤退的嶽讬大軍,士氣大振的奧巴汗自然不能讓其輕易逃離戰場。
隻有將嶽讬大軍留在老哈河的西岸,使之無法與迴撤的阿濟格大軍形成合力,才有可能重創甚至是剿滅嶽讬這支大軍。
麵對奧巴汗的糾纏,嶽讬自然明白他的目的,所以他一邊留下軍隊墊後,一邊帶著主力迅速渡河。
對於嶽讬的軍事安排,戰力不濟的奧巴汗隻能在殿後軍的阻攔下幹瞪眼。
但為了不想錯過這個難得的報仇機會,奧巴汗不計後果地下令全軍進行最猛烈的反攻。
在留下不低於五百的將士性命後,嶽讬終於將大軍撤到了老哈河的東岸。
而此時的阿濟格大軍,正在艱難地阻擋北上的左良玉大軍。
在此之前,當阿濟格遇到北上的左良玉大軍的時候,他已經派出了信使通知往東南方向去進攻弘吉拉特部的豪格。
而已經與弘吉拉特部的宰塞交上手的豪格,麵對阿濟格的緊急軍情,也不得不放棄即將到手的勝利,選擇了原路返迴。
但是,與建奴之仇不共戴天的宰塞,自然不會放過報仇豪格大軍的機會,他也跟奧巴汗類似,選擇了緊跟在豪格大軍後的麵撕咬。
所以,當嶽讬撤迴老哈河東岸後不久,就發現了他們的三路大軍正在遭受明蒙聯軍的三路包圍。
對此,他不管實力最弱的西麵奧巴汗部,他自己往南支援豪格的同時,下令阿濟格作為殿後軍邊戰邊退。
豪格大軍得到嶽讬的支援後,立馬調轉馬頭,朝身後追擊的宰塞大軍發起了反衝鋒。
宰塞見此,嚇得他也立馬調轉馬頭,朝自己的地盤逃去。
雖然他還可以將馬頭調向西麵的東土默特,前去尋找左良玉的大軍。
但宰塞可不敢賭左良玉大軍是否已經前去支援奧巴汗,所以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穩妥的方案,即往自己的老巢逃迴。
他可以十分確定的是,南麵的紮魯特部肯定會趕來他的老巢支援,從而一起抵擋建奴大軍。
更為重要的是,南麵還有遼西龐大且強大的大明軍隊,尤其是其中的勇士營與京營,就駐紮在廣寧城一帶。
當嶽讬與豪格追趕宰塞到其新老巢後,他們果斷選擇了繼續強攻,因為宰塞大營的南麵不遠處,已經傳來了咚咚震天響的馬蹄踏地聲。
見此情景,嶽讬立馬帶著大軍向東轉移。
而後麵墊後的阿濟格大軍,也跟著調轉了方向。
不過嶽讬沒有選擇東南方沈陽西麵的巨流河站,而是選擇了正東方鐵嶺西麵的鎮西堡渡河。
之所以如此,自然是擔心南麵的廣寧明軍可能已經堵住了他們東奔的退路。
麵對建奴大軍的變化,宰塞與忠圖汗果斷選擇了放棄追趕往東逃跑的嶽讬與豪格大軍,改為堵截正在朝他們方向奔來的阿濟格大軍。
阿濟格在看到宰塞與忠圖汗的大軍正準備堵住他們東奔的路線時,不得不選擇了往東北方向逃跑。
此時他的心中,早已經將嶽讬與豪格的祖宗十八代給罵了個遍。
他不知道的是,嶽讬與豪格的祖宗十八代,也同時是他的祖宗十八代。
而正在後麵追趕阿濟格的左良玉大軍,自然不會放過阿濟格這支殿後軍。
他立即將軍隊一分二,讓朵顏部繼續尾隨追趕,而他自己則帶著勇士第二營與奧巴汗部轉道向北,準備繞道截擊。
雙方大軍在西遼河南麵的荒漠草原中你追我趕中一日後,阿濟格的疲憊之師終於來到了當初他們西渡遼河入寇奧巴汗的那座曹文詔修建的木橋前。
麵對這種千載難逢的半渡而擊的機會,左良玉自然不會錯過,他死命抽打胯下坐騎,要盡奮力一搏。
阿濟格看到身後的明軍在逐漸拉近雙方距離,他當先帶著兩白旗的十個牛祿兵馬率先渡河,留下大部分的蒙古左翼軍隊為他們墊後。
死道友不死貧道的事情,阿濟格幹起來自然一點壓力都沒有。
而那些被留下來墊後的蒙古左翼軍隊自然也不傻,他們紛紛爭先恐後地搶著過橋。
現在這座由曹文詔修建的木橋,在此時的他們眼中,跟奈何橋沒有任何區別。
渡過去了生,沒渡過隻有死。
很快,爭搶著過橋的蒙古左翼軍隊,先是出現了擁擠,接著是摔倒,再接著是踩踏,最後是互相砍殺與擠出木橋,掉進了渾濁且湍急的遼河。
他們這些在大草原上長大的牧民,能有幾人會遊泳?
而且,部分為首之人的身上還穿著鎧甲,掉進湍急渾濁的遼河,一番胡亂拍打河麵之後,再也沒了聲響。
麵對此情此景,左良玉可沒有心思與功夫悲天憫人,而是命令大軍朝混亂的蒙古軍隊身後猛射彈藥與箭支。
在明軍的密集遠程攻打下,本就混亂不堪的蒙古軍隊,現在更是亂得不能再亂,互相砍殺的現象到處上演。
部分身處後麵的蒙古左翼軍隊,眼見著無法渡橋的他們,果斷選擇了轉身朝明軍迴射弓箭,或抽出腰刀朝明軍發起了不要命的衝鋒。
但這些人畢竟隻是少數,就算他們多麽的英雄無畏,但在明軍的密集彈藥與箭支的覆蓋下,紛紛倒在了明軍的軍陣前。
夾在這些反衝明軍軍政與木橋之間的龐大蒙古軍隊,在不管前進還是後退都是死路一條的情況下,紛紛高喊他們願意投降。
看到自己曾經的部屬或鄰居紛紛倒下,奧巴汗快馬加鞭趕到左良玉的麵前,朝其請求道:“左將軍,能否放過這些祈求投降的將士?”
左良玉佯裝不知地好奇道:“奧巴汗,他們這是在喊投降?”
他們都紛紛扔掉兵器並跪下了,你難道瞎嗎?
奧巴汗腹誹兩聲後,連忙答道:“對,對,他們正在高喊祈求投降!”
“哦,這樣啊,不知他們分別屬於哪個部族?”
“有我們科爾沁的,也有奈曼與敖漢的!”
“好,你讓科爾沁的人往北逃,我讓他們不射那個方向!”
“好!”躬身致謝後,奧巴汗馬上命令幾十個人朝對麵高喊,“科爾沁人往北跑”。
嶽讬作為合格且尚算優秀的統帥,自然知道戰場變化對他軍隊的影響。
既然嶽讬看到了南麵趕來的援軍,與他作戰的奧巴汗自然也就看到了。
麵對正在撤退的嶽讬大軍,士氣大振的奧巴汗自然不能讓其輕易逃離戰場。
隻有將嶽讬大軍留在老哈河的西岸,使之無法與迴撤的阿濟格大軍形成合力,才有可能重創甚至是剿滅嶽讬這支大軍。
麵對奧巴汗的糾纏,嶽讬自然明白他的目的,所以他一邊留下軍隊墊後,一邊帶著主力迅速渡河。
對於嶽讬的軍事安排,戰力不濟的奧巴汗隻能在殿後軍的阻攔下幹瞪眼。
但為了不想錯過這個難得的報仇機會,奧巴汗不計後果地下令全軍進行最猛烈的反攻。
在留下不低於五百的將士性命後,嶽讬終於將大軍撤到了老哈河的東岸。
而此時的阿濟格大軍,正在艱難地阻擋北上的左良玉大軍。
在此之前,當阿濟格遇到北上的左良玉大軍的時候,他已經派出了信使通知往東南方向去進攻弘吉拉特部的豪格。
而已經與弘吉拉特部的宰塞交上手的豪格,麵對阿濟格的緊急軍情,也不得不放棄即將到手的勝利,選擇了原路返迴。
但是,與建奴之仇不共戴天的宰塞,自然不會放過報仇豪格大軍的機會,他也跟奧巴汗類似,選擇了緊跟在豪格大軍後的麵撕咬。
所以,當嶽讬撤迴老哈河東岸後不久,就發現了他們的三路大軍正在遭受明蒙聯軍的三路包圍。
對此,他不管實力最弱的西麵奧巴汗部,他自己往南支援豪格的同時,下令阿濟格作為殿後軍邊戰邊退。
豪格大軍得到嶽讬的支援後,立馬調轉馬頭,朝身後追擊的宰塞大軍發起了反衝鋒。
宰塞見此,嚇得他也立馬調轉馬頭,朝自己的地盤逃去。
雖然他還可以將馬頭調向西麵的東土默特,前去尋找左良玉的大軍。
但宰塞可不敢賭左良玉大軍是否已經前去支援奧巴汗,所以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穩妥的方案,即往自己的老巢逃迴。
他可以十分確定的是,南麵的紮魯特部肯定會趕來他的老巢支援,從而一起抵擋建奴大軍。
更為重要的是,南麵還有遼西龐大且強大的大明軍隊,尤其是其中的勇士營與京營,就駐紮在廣寧城一帶。
當嶽讬與豪格追趕宰塞到其新老巢後,他們果斷選擇了繼續強攻,因為宰塞大營的南麵不遠處,已經傳來了咚咚震天響的馬蹄踏地聲。
見此情景,嶽讬立馬帶著大軍向東轉移。
而後麵墊後的阿濟格大軍,也跟著調轉了方向。
不過嶽讬沒有選擇東南方沈陽西麵的巨流河站,而是選擇了正東方鐵嶺西麵的鎮西堡渡河。
之所以如此,自然是擔心南麵的廣寧明軍可能已經堵住了他們東奔的退路。
麵對建奴大軍的變化,宰塞與忠圖汗果斷選擇了放棄追趕往東逃跑的嶽讬與豪格大軍,改為堵截正在朝他們方向奔來的阿濟格大軍。
阿濟格在看到宰塞與忠圖汗的大軍正準備堵住他們東奔的路線時,不得不選擇了往東北方向逃跑。
此時他的心中,早已經將嶽讬與豪格的祖宗十八代給罵了個遍。
他不知道的是,嶽讬與豪格的祖宗十八代,也同時是他的祖宗十八代。
而正在後麵追趕阿濟格的左良玉大軍,自然不會放過阿濟格這支殿後軍。
他立即將軍隊一分二,讓朵顏部繼續尾隨追趕,而他自己則帶著勇士第二營與奧巴汗部轉道向北,準備繞道截擊。
雙方大軍在西遼河南麵的荒漠草原中你追我趕中一日後,阿濟格的疲憊之師終於來到了當初他們西渡遼河入寇奧巴汗的那座曹文詔修建的木橋前。
麵對這種千載難逢的半渡而擊的機會,左良玉自然不會錯過,他死命抽打胯下坐騎,要盡奮力一搏。
阿濟格看到身後的明軍在逐漸拉近雙方距離,他當先帶著兩白旗的十個牛祿兵馬率先渡河,留下大部分的蒙古左翼軍隊為他們墊後。
死道友不死貧道的事情,阿濟格幹起來自然一點壓力都沒有。
而那些被留下來墊後的蒙古左翼軍隊自然也不傻,他們紛紛爭先恐後地搶著過橋。
現在這座由曹文詔修建的木橋,在此時的他們眼中,跟奈何橋沒有任何區別。
渡過去了生,沒渡過隻有死。
很快,爭搶著過橋的蒙古左翼軍隊,先是出現了擁擠,接著是摔倒,再接著是踩踏,最後是互相砍殺與擠出木橋,掉進了渾濁且湍急的遼河。
他們這些在大草原上長大的牧民,能有幾人會遊泳?
而且,部分為首之人的身上還穿著鎧甲,掉進湍急渾濁的遼河,一番胡亂拍打河麵之後,再也沒了聲響。
麵對此情此景,左良玉可沒有心思與功夫悲天憫人,而是命令大軍朝混亂的蒙古軍隊身後猛射彈藥與箭支。
在明軍的密集遠程攻打下,本就混亂不堪的蒙古軍隊,現在更是亂得不能再亂,互相砍殺的現象到處上演。
部分身處後麵的蒙古左翼軍隊,眼見著無法渡橋的他們,果斷選擇了轉身朝明軍迴射弓箭,或抽出腰刀朝明軍發起了不要命的衝鋒。
但這些人畢竟隻是少數,就算他們多麽的英雄無畏,但在明軍的密集彈藥與箭支的覆蓋下,紛紛倒在了明軍的軍陣前。
夾在這些反衝明軍軍政與木橋之間的龐大蒙古軍隊,在不管前進還是後退都是死路一條的情況下,紛紛高喊他們願意投降。
看到自己曾經的部屬或鄰居紛紛倒下,奧巴汗快馬加鞭趕到左良玉的麵前,朝其請求道:“左將軍,能否放過這些祈求投降的將士?”
左良玉佯裝不知地好奇道:“奧巴汗,他們這是在喊投降?”
他們都紛紛扔掉兵器並跪下了,你難道瞎嗎?
奧巴汗腹誹兩聲後,連忙答道:“對,對,他們正在高喊祈求投降!”
“哦,這樣啊,不知他們分別屬於哪個部族?”
“有我們科爾沁的,也有奈曼與敖漢的!”
“好,你讓科爾沁的人往北逃,我讓他們不射那個方向!”
“好!”躬身致謝後,奧巴汗馬上命令幾十個人朝對麵高喊,“科爾沁人往北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