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居危思變的錢龍錫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65章 居危思變的錢龍錫
“據說倭國的白銀產量很高,能否在這上麵想想辦法?”
錢龍錫五弟想了一下道:“是一條路子,但前往倭國的商路有一個很麻煩的對手!”
“可是福建大族扶持的鄭芝龍?”
“對,這個鄭芝龍比以前的李旦更不好對付!”
“他不是已經接受朝廷的詔安了嗎?”
“是接受了朝廷的詔安,但隻要沒有掛市舶司旗幟的船隻,他們都會進行搶掠!”
“那咱們也掛上市舶司的旗幟!”
“大哥,要想掛上市舶司的旗幟,必須要去寶山繳稅!”
“徐侍郎家的船隊繳不繳稅?”
“您都稱唿徐侍郎了,他們家肯定會繳稅!”
錢龍錫瞪了一眼自己的五弟,問道:“董家呢?”
“一部分交一部分不交!”
“番薯和土豆現在還有沒有利潤可圖?”
“有,但已經不多了,可能還能賣上個兩年的薄利,隻能是聊勝於無!”
“布匹生意呢?”
“還那樣半死不活地吊著!”
“家裏現在有多少畝地?”
“不算水塘和山地,現在有上田一萬三千五百三十五畝,中田三萬四千三百二十六畝,下田五萬兩千三百三十七畝!”
“都在哪些地方?”
“一半在鬆江,剩下的散落在臨近的嘉興、蘇州與揚州,江西湖廣那邊也有一些,但不多!”
“有這麽多地還不夠日常開銷嗎?”
“我的大哥誒,您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我們家每日開銷不說如同流水,但也起碼有如流沙,而且這十萬畝田有超過一半都是別人掛靠在我們家名下的!”
“那咱們就省著點花,哪能一直大手大腳!”
“這...大哥,您這房開銷最多......”錢龍錫五弟吞吞吐吐地說完後,看向了略顯尷尬的錢龍錫。
“咳咳...此事我會去跟你大嫂去說,以後按照每月既定的月例來應對開支!”
“好,要是有了大嫂支持,我們家的開支能省上不少,但可能也隻是略有結餘!”
“那就多派幾艘船去倭國!”
“這...大哥,不是派船多船少的問題,而是倭國的生意有很大一部分被以鄭芝龍為首的福建海商霸占,我們派船多了,倭國不一定能吃下那麽多的東西!”
“他們缺糧食嗎?缺布匹嗎?總有他們想要的東西!”
“這些鄭芝龍的船隊都有經營......”
“南洋的生意好不好做?”
“還可以,絲綢、茶葉與瓷器還是一如既往的好銷,但現在卻多了個崇明沈氏,他們賣的全是皇家特供的東西,我們壓根沒法跟他們形成競爭!”
“既然無法競爭,那就不要跟他們直接競爭,他們賣的都是皇家特供的東西,那咱們就賣稍次一點的,總有利潤可圖!”
“話雖如此,但競爭壓力也不小,自從崇明沈氏成為皇商後,以前能賣上高價的普通絲綢,現在再也賣不了高價了。
這些泰西紅毛鬼做起生意來,一個比一個要精明,越來越不好糊弄了!”
“我聽說朝廷有捕鯨之事,可有搞頭?”
錢龍錫五弟連連搖頭道:“雖然利潤尚可,但風險太大了,而且距離又遠,我們還不如在岸上收他們的魚油轉售!”
平時不怎麽過問家族生意的錢龍錫,隻好聽了五弟的話,“好,還有沒有其它路子?”
“有倒是有,就是周期有點長!”
“說來聽聽!”
“好,崇明沈氏現在正在建造泰西人那種海船,他們需要大量來自緬甸的柚木,而且還是高價收購。
另外,來自爪哇的香料,這幾年一直都還銷售得不錯!”
“我們有下南洋的船隊嗎?”
“我們要想平安下南洋,還是要向市舶司繳稅,現在的泉州與澎湖有大量的福建水師在嚴抓走私的船隊,就連原先的不少海盜,現在也成了朝廷的海上快手!”
“說來說去,還是要向市舶司繳納市舶稅,既如此,那咱們就安安分分地交吧!”
“這...大哥,您可是有功名和官身在身的!”
錢龍錫自嘲道:“我一個被朝廷趕走之人,哪還有什麽官身在身,功名雖然還在,但也沒有哪條律法規定不用繳納市舶稅!”
“可...可之前我們都從不繳納任何稅賦,當然也包括這個市舶稅......”
“你也說是以前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等風頭過了再說吧,說不定哪天的風向又變了!”
錢龍錫五弟低頭不語了好一會兒後,這才答道:“好,不過大哥應該知道朝廷現在還有另外一門尚算穩定的收入!”
“什麽?”
“成為朝廷大鹽商和邊關輜重隊,尤其是給遼東運兵運糧!”
“大鹽商?我們家能做得來嗎?”
“我們家一直有在做食鹽買賣之事,成為大鹽商並沒有那麽多道道,隻要能成為袁侍郎選定的兩浙鹽場八大鹽商就行!”
“你說的袁侍郎可是袁世振?”
“正是此人,朝廷現在的鹽政由他統籌!”
錢龍錫滿臉沮喪道:“可我與他並無太多交集!”
“大哥好歹也做過南京與北京的吏部侍郎,隻要您出麵,他總會給您一點麵子!”
“現在的兩浙鹽場已經定了幾家鹽商?”
“已經定了五家,就差三家了!”
錢龍錫深吸一口氣道:“好,那就給他送一張拜帖過去,我去見見他!”
見自己大哥終於肯放下身段投入家族經濟之事,錢龍錫五弟心裏一喜,笑著迴道:“好,我迴去後就準備此事!”
“至於你說的遼東糧草與軍隊運輸之事,你跟我好好說說,我跟畢尚書尚算說得上話!”
“好,聽說天子聽從大司馬的新三方布置策後,便加大了遼南半島的軍事部署力度,而這就需要不斷往返派出軍隊前往遼南。
除了這些軍隊的來迴運輸,還有他們的糧草運輸也是一項非常龐大的負荷。
雖然朝廷在渤海有天津與登州水師,但突然增加的龐大運輸,這兩支水師一時之間又很難滿足需求,故而朝廷便雇傭民間商船!”
“朝廷不是有龍江與清江造船廠嗎?”
“我的大哥誒,您還真是十指不沾陽春水,不管是龍江還是清江造船廠,他們之前基本都是建造內河航行的漕船為主,一時之間哪能來得及建造那麽多的海船!”
“我沒記錯的話,我們家現在的海船還不到十艘吧?”
“不止,已經有十五艘了,還有小型漕船三十五艘!”
“據說倭國的白銀產量很高,能否在這上麵想想辦法?”
錢龍錫五弟想了一下道:“是一條路子,但前往倭國的商路有一個很麻煩的對手!”
“可是福建大族扶持的鄭芝龍?”
“對,這個鄭芝龍比以前的李旦更不好對付!”
“他不是已經接受朝廷的詔安了嗎?”
“是接受了朝廷的詔安,但隻要沒有掛市舶司旗幟的船隻,他們都會進行搶掠!”
“那咱們也掛上市舶司的旗幟!”
“大哥,要想掛上市舶司的旗幟,必須要去寶山繳稅!”
“徐侍郎家的船隊繳不繳稅?”
“您都稱唿徐侍郎了,他們家肯定會繳稅!”
錢龍錫瞪了一眼自己的五弟,問道:“董家呢?”
“一部分交一部分不交!”
“番薯和土豆現在還有沒有利潤可圖?”
“有,但已經不多了,可能還能賣上個兩年的薄利,隻能是聊勝於無!”
“布匹生意呢?”
“還那樣半死不活地吊著!”
“家裏現在有多少畝地?”
“不算水塘和山地,現在有上田一萬三千五百三十五畝,中田三萬四千三百二十六畝,下田五萬兩千三百三十七畝!”
“都在哪些地方?”
“一半在鬆江,剩下的散落在臨近的嘉興、蘇州與揚州,江西湖廣那邊也有一些,但不多!”
“有這麽多地還不夠日常開銷嗎?”
“我的大哥誒,您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我們家每日開銷不說如同流水,但也起碼有如流沙,而且這十萬畝田有超過一半都是別人掛靠在我們家名下的!”
“那咱們就省著點花,哪能一直大手大腳!”
“這...大哥,您這房開銷最多......”錢龍錫五弟吞吞吐吐地說完後,看向了略顯尷尬的錢龍錫。
“咳咳...此事我會去跟你大嫂去說,以後按照每月既定的月例來應對開支!”
“好,要是有了大嫂支持,我們家的開支能省上不少,但可能也隻是略有結餘!”
“那就多派幾艘船去倭國!”
“這...大哥,不是派船多船少的問題,而是倭國的生意有很大一部分被以鄭芝龍為首的福建海商霸占,我們派船多了,倭國不一定能吃下那麽多的東西!”
“他們缺糧食嗎?缺布匹嗎?總有他們想要的東西!”
“這些鄭芝龍的船隊都有經營......”
“南洋的生意好不好做?”
“還可以,絲綢、茶葉與瓷器還是一如既往的好銷,但現在卻多了個崇明沈氏,他們賣的全是皇家特供的東西,我們壓根沒法跟他們形成競爭!”
“既然無法競爭,那就不要跟他們直接競爭,他們賣的都是皇家特供的東西,那咱們就賣稍次一點的,總有利潤可圖!”
“話雖如此,但競爭壓力也不小,自從崇明沈氏成為皇商後,以前能賣上高價的普通絲綢,現在再也賣不了高價了。
這些泰西紅毛鬼做起生意來,一個比一個要精明,越來越不好糊弄了!”
“我聽說朝廷有捕鯨之事,可有搞頭?”
錢龍錫五弟連連搖頭道:“雖然利潤尚可,但風險太大了,而且距離又遠,我們還不如在岸上收他們的魚油轉售!”
平時不怎麽過問家族生意的錢龍錫,隻好聽了五弟的話,“好,還有沒有其它路子?”
“有倒是有,就是周期有點長!”
“說來聽聽!”
“好,崇明沈氏現在正在建造泰西人那種海船,他們需要大量來自緬甸的柚木,而且還是高價收購。
另外,來自爪哇的香料,這幾年一直都還銷售得不錯!”
“我們有下南洋的船隊嗎?”
“我們要想平安下南洋,還是要向市舶司繳稅,現在的泉州與澎湖有大量的福建水師在嚴抓走私的船隊,就連原先的不少海盜,現在也成了朝廷的海上快手!”
“說來說去,還是要向市舶司繳納市舶稅,既如此,那咱們就安安分分地交吧!”
“這...大哥,您可是有功名和官身在身的!”
錢龍錫自嘲道:“我一個被朝廷趕走之人,哪還有什麽官身在身,功名雖然還在,但也沒有哪條律法規定不用繳納市舶稅!”
“可...可之前我們都從不繳納任何稅賦,當然也包括這個市舶稅......”
“你也說是以前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等風頭過了再說吧,說不定哪天的風向又變了!”
錢龍錫五弟低頭不語了好一會兒後,這才答道:“好,不過大哥應該知道朝廷現在還有另外一門尚算穩定的收入!”
“什麽?”
“成為朝廷大鹽商和邊關輜重隊,尤其是給遼東運兵運糧!”
“大鹽商?我們家能做得來嗎?”
“我們家一直有在做食鹽買賣之事,成為大鹽商並沒有那麽多道道,隻要能成為袁侍郎選定的兩浙鹽場八大鹽商就行!”
“你說的袁侍郎可是袁世振?”
“正是此人,朝廷現在的鹽政由他統籌!”
錢龍錫滿臉沮喪道:“可我與他並無太多交集!”
“大哥好歹也做過南京與北京的吏部侍郎,隻要您出麵,他總會給您一點麵子!”
“現在的兩浙鹽場已經定了幾家鹽商?”
“已經定了五家,就差三家了!”
錢龍錫深吸一口氣道:“好,那就給他送一張拜帖過去,我去見見他!”
見自己大哥終於肯放下身段投入家族經濟之事,錢龍錫五弟心裏一喜,笑著迴道:“好,我迴去後就準備此事!”
“至於你說的遼東糧草與軍隊運輸之事,你跟我好好說說,我跟畢尚書尚算說得上話!”
“好,聽說天子聽從大司馬的新三方布置策後,便加大了遼南半島的軍事部署力度,而這就需要不斷往返派出軍隊前往遼南。
除了這些軍隊的來迴運輸,還有他們的糧草運輸也是一項非常龐大的負荷。
雖然朝廷在渤海有天津與登州水師,但突然增加的龐大運輸,這兩支水師一時之間又很難滿足需求,故而朝廷便雇傭民間商船!”
“朝廷不是有龍江與清江造船廠嗎?”
“我的大哥誒,您還真是十指不沾陽春水,不管是龍江還是清江造船廠,他們之前基本都是建造內河航行的漕船為主,一時之間哪能來得及建造那麽多的海船!”
“我沒記錯的話,我們家現在的海船還不到十艘吧?”
“不止,已經有十五艘了,還有小型漕船三十五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