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新科狀元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完貢士榜單後,朱由校沒有多說什麽,隻對送來榜單的孟紹虞道:“朕知道了,準備後麵的殿試吧!”
“是,陛下,不知殿試的讀卷官分別由哪些人出任?”
朱由校想了一下道:“就由內閣與六部九卿出任吧,再加上你們禮部的兩位侍郎!”
“臣遵旨!”
五日後,殿試如期在中級殿召開,朱由校照舊隻是露了個臉,定了考題之後,重新返迴了西苑。
當天晚上,黃立極帶著孫承宗與溫體仁一同來到了朱由校的書房,與他們一同過來的,還有四百名新科貢士的殿試考卷。
黃立極照舊將四百名貢士的考卷按照排名高低進行了排序,而其中的十份最優者還與下麵的考卷做了區分。
朱由校讓王體乾分別打開前麵十人考卷的姓名籍貫信息後,看到前麵三份卷子分別是吳偉業、陳於泰與曹景參。
三人的籍貫分別是南直隸太倉州、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湖廣布政司武昌府興國州大冶縣。
之後依次打開的七份考卷中,有三份來自南直隸,兩份來自浙江,剩下的兩份分別是福建與江西。
除了湖廣的曹景參,其他人全部來自東南東林黨的大本營。
朱由校掃了眼下麵三人,兩個來自北直隸,一個來自浙江,也不像是有照顧同鄉的可能。
朱由校在看完前麵三份考卷後,將吳偉業的考卷單獨挑到了一邊,再次看起了排在第四的淮安府山陽縣的夏日瑚考卷。
看完四人考卷後,朱由校分別在曹景參、陳於泰、夏日瑚的考卷上分別寫下了第一甲第一名、第二名與第三名。
點完三鼎甲的考卷後,朱由校朝黃立極三人說道:“剩下的你們看著排序吧!”
“臣等遵旨!”
第二天一早,一眾早早來到戶部外看金榜的新科進士們,並沒有等待太久,便等來了禮部官員出來張貼金榜。
作為今科會試會元的吳偉業,本以為自己高中狀元是十拿九穩的事情,在一眾同窗的恭維聲中,他很快就被拍拍打臉。
雖然黃立極等人沒有將吳偉業弄落榜,但也將其的名次弄到了三甲第一名,原先本該屬於張溥的名次。
黃立極等人見皇帝不喜吳偉業,而且吳偉業這個東林名士身份,注定了不可能給其二甲名次。
但太靠後也有點說不過去,便十分惡心人地將其放到了三甲的第一名。
能在八千應試舉子中脫穎而出的四百人,自然很快就明白了吳偉業一個會元為何會落到了三甲。
除了讓皇帝不喜,無人敢輕易如此戲弄殿試排名。
而作為今科三鼎甲的曹景參、陳於泰與夏日瑚三人,自然頓時成了眾人的香餑餑。
他們三人的排名注定了未來會在官場先行一步,甚至有可能是三步。
當今天子正值壯年,他們的前途更會無量。
心情憤怒加低落的吳偉業,恨不得將所有指甲深深地嵌進肉裏。
麵對這種羞辱人的行為,他又能反抗嗎?
不能,不然張采與張溥等人的下場就是他的下場。
急匆匆離開現場後,吳偉業直接返迴了位於京城內的豪宅內。
多年前為了更了解京城朝局動向與方便會試,他在京城貢院所在的明時坊買了一處帶花園的大宅子。
返迴家裏後,吳偉業將自己關在了書房內,很快裏麵就傳來了劈劈啪啪的摔打聲。
不久後的翰林院館選,自知無望入選的吳偉業幹脆選擇了棄考。
在之後的吏部觀政安排中,吳偉業幹脆選擇了辭官歸家。
他家是太倉的豪族世家,壓根就看不上某個偏遠之地的小知縣。
吏部之所以會將吳偉業安排去偏遠之地當知縣,自然是善於察言觀色的他們,知道了皇帝不喜吳偉業此人。
反觀金科狀元曹景參那邊,跟上一科的狀元郎金聲一樣,不僅被一眾同僚緊緊地圍了一圈又一圈,還被戶部安排了騎白馬跨街遊行。
館選結束之後,直接授予了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要是有人多想一步,會發現不管是今科的狀元郎曹景參,還是上科的狀元郎金聲,都是來自湖廣布政司的武昌府。
若說兩人有什麽區別,則是金聲來自武昌府西麵靠近長江邊的嘉魚縣,而曹景參則是來自武昌府東麵也靠近長江邊的大冶縣。
連續兩科殿試都是來自湖廣布政司武昌府的狀元郎,這可把在京的湖廣籍官員興奮得不行。
消息傳迴武昌府,不管是巡撫、布政司還是下麵的府縣,皆是與有榮焉,一個個格外的興奮。
要說有不圓滿之處,則是今科狀元郎曹景參的年紀有點大,今年已經四十四歲,很可能看不到他入閣輔政的機會。
但能高中狀元,他們依然非常的高興。
這不,剛進行完跨街遊行,曹景參便被吏部尚書李長庚請到了府上做客。
而作陪之人中,居然還有上一科的狀元郎即現在的翰林院侍讀兼左春坊左庶子金聲。
“下官見過大塚宰、見過金侍讀!”
李長庚笑著招手道:“三箕啊,我與你父曹鎳台算是頗有交情,不必如此客氣!”
“謝大塚宰,下官初入官場,需要向您請教之處還有很多,還望大塚宰今後不吝賜教!”
“你這說的是哪的話,我除了與你父親頗有交情之外,我們還算是同鄉,無須如此見外!”
“謝大塚宰,那下官以後就唐突造次了!”
“本就如此,隻是沒想到你今科又高中了狀元,雖然金侍讀祖籍徽州,但也是我們湖廣人,以後你進了翰林院,可與金侍讀多親近親近!”
“好,下官定當時時叨擾金侍讀!”說完,曹景參又向金聲行了一禮。
三人閑聊了一會兒後,李長庚開口問道:“三箕啊,今後在官場有何打算?”
“下官想著先在翰林院多讀幾年書,之後看有沒有其它升遷的機會!”
李長庚輕點了下頭道:“皇四子今年已經四歲,兩三年之後就可以讀書了!”
曹景參心裏一驚,接著是一喜,再接著是疑惑,“大塚宰,陛下不是已經定了秘密立儲嗎?”
“是,陛下,不知殿試的讀卷官分別由哪些人出任?”
朱由校想了一下道:“就由內閣與六部九卿出任吧,再加上你們禮部的兩位侍郎!”
“臣遵旨!”
五日後,殿試如期在中級殿召開,朱由校照舊隻是露了個臉,定了考題之後,重新返迴了西苑。
當天晚上,黃立極帶著孫承宗與溫體仁一同來到了朱由校的書房,與他們一同過來的,還有四百名新科貢士的殿試考卷。
黃立極照舊將四百名貢士的考卷按照排名高低進行了排序,而其中的十份最優者還與下麵的考卷做了區分。
朱由校讓王體乾分別打開前麵十人考卷的姓名籍貫信息後,看到前麵三份卷子分別是吳偉業、陳於泰與曹景參。
三人的籍貫分別是南直隸太倉州、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湖廣布政司武昌府興國州大冶縣。
之後依次打開的七份考卷中,有三份來自南直隸,兩份來自浙江,剩下的兩份分別是福建與江西。
除了湖廣的曹景參,其他人全部來自東南東林黨的大本營。
朱由校掃了眼下麵三人,兩個來自北直隸,一個來自浙江,也不像是有照顧同鄉的可能。
朱由校在看完前麵三份考卷後,將吳偉業的考卷單獨挑到了一邊,再次看起了排在第四的淮安府山陽縣的夏日瑚考卷。
看完四人考卷後,朱由校分別在曹景參、陳於泰、夏日瑚的考卷上分別寫下了第一甲第一名、第二名與第三名。
點完三鼎甲的考卷後,朱由校朝黃立極三人說道:“剩下的你們看著排序吧!”
“臣等遵旨!”
第二天一早,一眾早早來到戶部外看金榜的新科進士們,並沒有等待太久,便等來了禮部官員出來張貼金榜。
作為今科會試會元的吳偉業,本以為自己高中狀元是十拿九穩的事情,在一眾同窗的恭維聲中,他很快就被拍拍打臉。
雖然黃立極等人沒有將吳偉業弄落榜,但也將其的名次弄到了三甲第一名,原先本該屬於張溥的名次。
黃立極等人見皇帝不喜吳偉業,而且吳偉業這個東林名士身份,注定了不可能給其二甲名次。
但太靠後也有點說不過去,便十分惡心人地將其放到了三甲的第一名。
能在八千應試舉子中脫穎而出的四百人,自然很快就明白了吳偉業一個會元為何會落到了三甲。
除了讓皇帝不喜,無人敢輕易如此戲弄殿試排名。
而作為今科三鼎甲的曹景參、陳於泰與夏日瑚三人,自然頓時成了眾人的香餑餑。
他們三人的排名注定了未來會在官場先行一步,甚至有可能是三步。
當今天子正值壯年,他們的前途更會無量。
心情憤怒加低落的吳偉業,恨不得將所有指甲深深地嵌進肉裏。
麵對這種羞辱人的行為,他又能反抗嗎?
不能,不然張采與張溥等人的下場就是他的下場。
急匆匆離開現場後,吳偉業直接返迴了位於京城內的豪宅內。
多年前為了更了解京城朝局動向與方便會試,他在京城貢院所在的明時坊買了一處帶花園的大宅子。
返迴家裏後,吳偉業將自己關在了書房內,很快裏麵就傳來了劈劈啪啪的摔打聲。
不久後的翰林院館選,自知無望入選的吳偉業幹脆選擇了棄考。
在之後的吏部觀政安排中,吳偉業幹脆選擇了辭官歸家。
他家是太倉的豪族世家,壓根就看不上某個偏遠之地的小知縣。
吏部之所以會將吳偉業安排去偏遠之地當知縣,自然是善於察言觀色的他們,知道了皇帝不喜吳偉業此人。
反觀金科狀元曹景參那邊,跟上一科的狀元郎金聲一樣,不僅被一眾同僚緊緊地圍了一圈又一圈,還被戶部安排了騎白馬跨街遊行。
館選結束之後,直接授予了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要是有人多想一步,會發現不管是今科的狀元郎曹景參,還是上科的狀元郎金聲,都是來自湖廣布政司的武昌府。
若說兩人有什麽區別,則是金聲來自武昌府西麵靠近長江邊的嘉魚縣,而曹景參則是來自武昌府東麵也靠近長江邊的大冶縣。
連續兩科殿試都是來自湖廣布政司武昌府的狀元郎,這可把在京的湖廣籍官員興奮得不行。
消息傳迴武昌府,不管是巡撫、布政司還是下麵的府縣,皆是與有榮焉,一個個格外的興奮。
要說有不圓滿之處,則是今科狀元郎曹景參的年紀有點大,今年已經四十四歲,很可能看不到他入閣輔政的機會。
但能高中狀元,他們依然非常的高興。
這不,剛進行完跨街遊行,曹景參便被吏部尚書李長庚請到了府上做客。
而作陪之人中,居然還有上一科的狀元郎即現在的翰林院侍讀兼左春坊左庶子金聲。
“下官見過大塚宰、見過金侍讀!”
李長庚笑著招手道:“三箕啊,我與你父曹鎳台算是頗有交情,不必如此客氣!”
“謝大塚宰,下官初入官場,需要向您請教之處還有很多,還望大塚宰今後不吝賜教!”
“你這說的是哪的話,我除了與你父親頗有交情之外,我們還算是同鄉,無須如此見外!”
“謝大塚宰,那下官以後就唐突造次了!”
“本就如此,隻是沒想到你今科又高中了狀元,雖然金侍讀祖籍徽州,但也是我們湖廣人,以後你進了翰林院,可與金侍讀多親近親近!”
“好,下官定當時時叨擾金侍讀!”說完,曹景參又向金聲行了一禮。
三人閑聊了一會兒後,李長庚開口問道:“三箕啊,今後在官場有何打算?”
“下官想著先在翰林院多讀幾年書,之後看有沒有其它升遷的機會!”
李長庚輕點了下頭道:“皇四子今年已經四歲,兩三年之後就可以讀書了!”
曹景參心裏一驚,接著是一喜,再接著是疑惑,“大塚宰,陛下不是已經定了秘密立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