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沙普之亂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長庚似笑非笑地迴道:“陛下雖然定了秘密立儲,但皇後遲遲沒有嫡子,那皇四子便占了一個長字!”
“下官受教了,但皇四子讀書,能否成為其講官,還要陛下決定人選!”
“你作為今科狀元郎,又讀了那麽多年的書,學識可以說是學貫古今,是最合適的講官人選之一!”
“那金侍讀呢?”說完,曹景參還看向了一旁的金聲。
“本官作為上一科的進士,可能會錯過這個機會!”金色微笑著迴道。
一旁的李長庚笑道:“三箕啊,金侍讀可一心想著當天子的經筵講官呢!”
金聲歎氣道:“唉,可惜咱們的天子一年都召開不了幾場經筵,現在又沒有實錄可修,也不用教導皇子,真的隻能在翰林院好好讀書了!”
“急什麽,你今年也才三十三周歲,時間還長著呢,李文正公當年可是在翰林院整整積澱了三十年,之後才能在內閣輔政十八年!”
“是下官心急了!”金聲起身致歉道。
“不過,你或許不用在翰林院苦等那麽多年,我們現在的內閣首輔與次輔皆是萬曆三十二年的進士,據他們入閣的時間也不到二十年!”
“謝大塚宰開導,下官銘記!”
“嗯,若有機會,你不妨先謀求國子監司業的官位,之後再升到侍讀學士,再謀求國子監祭酒,成為小九卿之一,能夠參與朝堂事務之中!”
“好,還需要大塚宰多多栽培!”
“這都是作為同鄉的應有之意,對了,與你同窗的熊開元,政績頗佳,朝廷準備升其為太倉知州!”
聽到自己發小將升任太倉直隸州知州,金聲比自己升官還要高興,“這一切還都要多謝大塚宰不遺餘力的提攜!”
李長庚擺擺手道:“這也是玄年自己有大造化,剛好境內有崇明沈氏,從而入了陛下法眼,他未來的前程恐怕不輸於本官!”
“玄年運氣雖佳,但官場閱曆仍顯不足,以後還繼續需要大塚宰的提攜!”
“本官的吏部天官已經三年考滿,以後還不知道能否繼續占據如此高位!”說到這,李長庚的內心也是充滿了擔憂。
他作為非翰林出身的六部官員,現在升到吏部尚書,已經是升無可升。
剩下的,隻能是換個部繼續升三公三孤,或者幹脆致仕歸家,提前告老還鄉。
“大塚宰,您有沒有可能再進一步?”金聲問道。
李長庚想了一下後,搖頭答道:“本官當年翰林館選時,未能選上庶吉士,非翰林不得入閣,雖有破例,但卻非常稀少!”
“當今天子乃非常人之人,說不定大塚宰哪一天就能入閣輔政了!”
“希望吧,不過不能太寄希望於把握不大之事,還是想想下一步該去哪個部吧!”
金聲就勢好奇地問道:“不知大塚宰想去哪個部?”
“禮部去不了,督察院也非本官能去,剩下的就剩戶、兵、刑、工四部了,起複之前本官就已經出任過工部尚書,那剩下的隻能是戶、兵、刑三部了!”
一旁的曹景參,非常認真地聽著李長庚與金聲的對話。
初入官場的他,最缺的就是朝堂上的升遷與錯綜複雜的關係脈絡。
聽李長庚與金聲的交談,他能夠非常迅速地了解這些東西,而這也是官場為何會分成各種派係與必須選擇站隊的根本原因。
天子就一人,雖有廠衛作為耳目,但了解到的官員信息依然十分有限,類似於熊開元的機遇,那隻能是他運氣實在太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而要想往上爬,或謀求一個更好的位置,就不得不需要自己所在派係的推動。
眼前的李長庚正是掌管天下官員升遷與考核的第一人,他曹景參以後要想升遷或成為皇子講官,都離不開此人的舉薦。
至於金聲,雖然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但翰林院裏麵有他這麽個奧援,將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李長庚與金聲等人談得正歡在時候,一封從遙遠西南邊陲送來的六百裏加急,飛快地送到了兵部。
李長庚的次子李春泓從外麵匆匆走進來道:“父親,陛下有旨,宣您趕緊進宮!”
“可有說什麽事情?”
“說是西南那邊又有土司叛亂了!”
“好,你先去迴個消息,就說我換身官服就來!”
“是,父親!”李春潮迴複完,又急匆匆地跑了出去。
“子駿、三箕,陛下有詔,本官隻能進宮了,接下來由春潮好好招待你們!”
金聲與曹景參趕忙起身答道:“好,大塚宰您國事要緊!”
當李長庚匆匆趕到西苑門外的時候,剛巧遇到了也是匆匆而來的戶部尚書郭允厚。
兩人簡單見了個禮後,就趕緊進入了西苑。
“......朱燮元來信中提及,自從他上次接到內閣行文後,便緊急征召了川貴的兵馬,雖然還都沒有聚集貴陽,但已經有兩萬兵馬聚在此地,以應對隨時有可能發生的叛亂......”
因兵部尚書閻鳴泰正在匯報叛亂之事,李長庚與郭允厚兩人,隻好悄悄地站到了三位大學士的身後。
“雲南那邊有多少兵馬?”
“迴陛下,雲南雖有不下於十萬數的兵馬,但大都是衛所兵,真正可隨時調動的精銳之兵,恐怕不足兩萬,其中一萬受黔國公府節製,一萬分散在幾處要地!”
“糧草之事呢?”
郭允厚趕忙站出來答道:“迴陛下,因之前已經猜到雲南可能會發生戰事,臣已經讓湖廣與廣西為此次叛亂專門囤積了不下百萬石糧食!”
“貴州現在是否還需要從四川與湖廣調運糧草?”
“迴陛下,有,但相比天啟十年,已經下降到不足三成,自從戰事平定之後,軍隊基本都發放了土地,而且因有新作物的原因,貴州現在的缺糧情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多餘的話,朕就不用再多說了,告訴朱燮元,按照既定計劃,讓其以最快的速度平定雲南叛亂,叛亂平定之後,也像現在的貴州一樣進行改土歸流,使雲南成為咱們大明真正的國土!”
“臣等遵旨!”
“下官受教了,但皇四子讀書,能否成為其講官,還要陛下決定人選!”
“你作為今科狀元郎,又讀了那麽多年的書,學識可以說是學貫古今,是最合適的講官人選之一!”
“那金侍讀呢?”說完,曹景參還看向了一旁的金聲。
“本官作為上一科的進士,可能會錯過這個機會!”金色微笑著迴道。
一旁的李長庚笑道:“三箕啊,金侍讀可一心想著當天子的經筵講官呢!”
金聲歎氣道:“唉,可惜咱們的天子一年都召開不了幾場經筵,現在又沒有實錄可修,也不用教導皇子,真的隻能在翰林院好好讀書了!”
“急什麽,你今年也才三十三周歲,時間還長著呢,李文正公當年可是在翰林院整整積澱了三十年,之後才能在內閣輔政十八年!”
“是下官心急了!”金聲起身致歉道。
“不過,你或許不用在翰林院苦等那麽多年,我們現在的內閣首輔與次輔皆是萬曆三十二年的進士,據他們入閣的時間也不到二十年!”
“謝大塚宰開導,下官銘記!”
“嗯,若有機會,你不妨先謀求國子監司業的官位,之後再升到侍讀學士,再謀求國子監祭酒,成為小九卿之一,能夠參與朝堂事務之中!”
“好,還需要大塚宰多多栽培!”
“這都是作為同鄉的應有之意,對了,與你同窗的熊開元,政績頗佳,朝廷準備升其為太倉知州!”
聽到自己發小將升任太倉直隸州知州,金聲比自己升官還要高興,“這一切還都要多謝大塚宰不遺餘力的提攜!”
李長庚擺擺手道:“這也是玄年自己有大造化,剛好境內有崇明沈氏,從而入了陛下法眼,他未來的前程恐怕不輸於本官!”
“玄年運氣雖佳,但官場閱曆仍顯不足,以後還繼續需要大塚宰的提攜!”
“本官的吏部天官已經三年考滿,以後還不知道能否繼續占據如此高位!”說到這,李長庚的內心也是充滿了擔憂。
他作為非翰林出身的六部官員,現在升到吏部尚書,已經是升無可升。
剩下的,隻能是換個部繼續升三公三孤,或者幹脆致仕歸家,提前告老還鄉。
“大塚宰,您有沒有可能再進一步?”金聲問道。
李長庚想了一下後,搖頭答道:“本官當年翰林館選時,未能選上庶吉士,非翰林不得入閣,雖有破例,但卻非常稀少!”
“當今天子乃非常人之人,說不定大塚宰哪一天就能入閣輔政了!”
“希望吧,不過不能太寄希望於把握不大之事,還是想想下一步該去哪個部吧!”
金聲就勢好奇地問道:“不知大塚宰想去哪個部?”
“禮部去不了,督察院也非本官能去,剩下的就剩戶、兵、刑、工四部了,起複之前本官就已經出任過工部尚書,那剩下的隻能是戶、兵、刑三部了!”
一旁的曹景參,非常認真地聽著李長庚與金聲的對話。
初入官場的他,最缺的就是朝堂上的升遷與錯綜複雜的關係脈絡。
聽李長庚與金聲的交談,他能夠非常迅速地了解這些東西,而這也是官場為何會分成各種派係與必須選擇站隊的根本原因。
天子就一人,雖有廠衛作為耳目,但了解到的官員信息依然十分有限,類似於熊開元的機遇,那隻能是他運氣實在太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而要想往上爬,或謀求一個更好的位置,就不得不需要自己所在派係的推動。
眼前的李長庚正是掌管天下官員升遷與考核的第一人,他曹景參以後要想升遷或成為皇子講官,都離不開此人的舉薦。
至於金聲,雖然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但翰林院裏麵有他這麽個奧援,將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李長庚與金聲等人談得正歡在時候,一封從遙遠西南邊陲送來的六百裏加急,飛快地送到了兵部。
李長庚的次子李春泓從外麵匆匆走進來道:“父親,陛下有旨,宣您趕緊進宮!”
“可有說什麽事情?”
“說是西南那邊又有土司叛亂了!”
“好,你先去迴個消息,就說我換身官服就來!”
“是,父親!”李春潮迴複完,又急匆匆地跑了出去。
“子駿、三箕,陛下有詔,本官隻能進宮了,接下來由春潮好好招待你們!”
金聲與曹景參趕忙起身答道:“好,大塚宰您國事要緊!”
當李長庚匆匆趕到西苑門外的時候,剛巧遇到了也是匆匆而來的戶部尚書郭允厚。
兩人簡單見了個禮後,就趕緊進入了西苑。
“......朱燮元來信中提及,自從他上次接到內閣行文後,便緊急征召了川貴的兵馬,雖然還都沒有聚集貴陽,但已經有兩萬兵馬聚在此地,以應對隨時有可能發生的叛亂......”
因兵部尚書閻鳴泰正在匯報叛亂之事,李長庚與郭允厚兩人,隻好悄悄地站到了三位大學士的身後。
“雲南那邊有多少兵馬?”
“迴陛下,雲南雖有不下於十萬數的兵馬,但大都是衛所兵,真正可隨時調動的精銳之兵,恐怕不足兩萬,其中一萬受黔國公府節製,一萬分散在幾處要地!”
“糧草之事呢?”
郭允厚趕忙站出來答道:“迴陛下,因之前已經猜到雲南可能會發生戰事,臣已經讓湖廣與廣西為此次叛亂專門囤積了不下百萬石糧食!”
“貴州現在是否還需要從四川與湖廣調運糧草?”
“迴陛下,有,但相比天啟十年,已經下降到不足三成,自從戰事平定之後,軍隊基本都發放了土地,而且因有新作物的原因,貴州現在的缺糧情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多餘的話,朕就不用再多說了,告訴朱燮元,按照既定計劃,讓其以最快的速度平定雲南叛亂,叛亂平定之後,也像現在的貴州一樣進行改土歸流,使雲南成為咱們大明真正的國土!”
“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