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
再世逆情顛覆你的認知 作者:天外小神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舅舅啊……”鄒國英跪在舅舅麵前。
大舅舅看著眼前乖巧的外甥女,眼裏滿是心疼和不舍,他用道沃源話說道:“艾孫女頂動啊(外孫女聽話,乖)……”說完,將一個紅包遞給了鄒國英。
二舅舅也笑著說:“艾孫女頂動啊(外孫女聽話,乖)……”同樣遞過一個紅包。
外公則用客家話說:“貴英(國英),起來艾屋(起來不哭…)”並把紅包放在鄒國英手中。
緊接著,鄒國英又向大伯、大媽、叔叔、嬸嬸、阿姨、大姑夫、大姑媽等長輩一一跪拜,每一次都伴隨著眼淚和哭聲。
“嘭啪…嘭啪…”
喇叭聲…鑼鼓聲…鞭炮聲…
嫁妝已經全部捆紮好了,被抬到了門口。迎親和送親的隊伍也都列隊排好,等待著出嫁的新娘子走出家門。
新娘坐在用長竹椅紮成的花轎裏,臉上帶著淡淡的憂傷。
“喇叭響起,鑼鼓敲起,花轎抬起…”
在一片熱鬧的氛圍中,鄒國英的花轎緩緩地離開了娘家,開始了她新的人生旅程。”
於是花轎過前帶頭,後麵抬嫁妝的跟上,好長的一支送親隊伍慢慢的向山下出發。
接親隊伍從山上一路敲敲打打的來到了山下長川馬路邊。
新娘子安客家人風俗在娘家出門腳不能落地的,本來需要親人哥哥或弟弟背的。但是鄒建文還太小,根本無法背起姐姐,所以這個任務就交給了小叔叔鄒水山。
鄒水山心翼翼地將大侄女背到第一輛拖拉機上坐好。
接著,弟弟鄒建文和妹妹鄒杏英也上了車,他們倆是送親的童男童女。
第二輛拖拉機上裝著大衣櫃,這可是新娘家的重要家具之一。
第三輛拖拉機上是皮箱、矮櫃、棉被和枕頭等嫁妝。這些都是新娘未來生活所需的物品。
第四輛拖拉機上則裝滿了子孫桶、洗腳盆等各種木桶嫁妝。這些木桶象征著多子多孫、幸福美滿。
最後一輛拖拉機上是洗臉架和其他各種陪嫁禮品……等等。這些陪嫁品都代表著新娘家庭對她的祝福和關愛。
總共五輛拖拉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緩緩啟動,沿著長川向虹橋吹吹打打出發。這支送親隊伍充滿了喜慶和歡樂的氣氛,仿佛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即將到來。
一路火炮接著放,一直放到虹橋。
虹橋那邊早就在馬路上等著迎親隊伍到來。
聽見鞭炮聲越來越近,看見了,看見新娘子的車來了。
鄒連坤笑嘻嘻的在馬路迎接。口中說著虹橋話道:“利了利了(來了來了),快嘣(快放)火炮…”
拖拉機停下來了,鄒連坤趕緊過來把新娘子背起來就往自己房間跑。
鄒連坤從馬路上背著新娘子迴到自己的結婚新房,樂嗬嗬的把新娘子放到床上。
所有的嫁妝一樣一樣的抬到房間放好。
這時許多虹橋村的年輕男女都進擁到新房看新娘子,都說新娘子是多麽的漂亮,都想一睹芳容為快。
新娘子一身穿著定製的紅色新娘衣,臉色畫著淡淡的新娘裝,就像畫裏走出來仙女。
“新娘子,標記(漂亮)…”
“經好處(真好看)…”
“及娟標記…(是真漂亮)”
“連坤及娟(真是)好富氣啊…”
看著新娘子個個稱讚不一,許多小夥子看看口水直流。
你別說老南瓜做新娘這天真的好好看的,圓圓的南瓜臉顯得格外的美麗大方,外加兩小酒窩更顯異彩。
做包雞殼的是連坤的姑姑,他進來就開始拋糖果花生。
一個大新房擠得水泄不通。
“新娘子,特動子(討糖子)”
“新娘子,特動子(討糖子)”……
真熱鬧極了。鄒建文和鄒杏英站在姐姐新娘子老南瓜身邊不敢亂動。
“嘭啪…”
“嘭啪…”
“夜飯了(吃飯了)…”
“打鍋水好(大家坐好),起邵降躲了(菜要上桌了)”
正桌大舅舅經顯,二舅經成坐主位,旁邊有扁壁作陪。
房間新房裏坐著。新娘子,鄒杏英,鄒建文,鄒連英,鄒連仙等…作陪新娘。
新娘子鄒國英中午沒有吃多少,現在肚子咕咕叫,也就不客氣,招唿好自己弟弟妹妹,就大吃起來了。
鄒國英酒量不錯,也愛喝酒。
當新娘新男出去進酒的時候,她也陪喝了不少酒,而鄒連坤簡直就是一個酒壇,喝了更多。
客家習俗中,新婚夫妻婚後第三天需要迴到女方娘家,被稱為“迴三朝門”。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人們為了避免賓客散去導致氣氛冷清,逐漸將迴門時間提前至第二天。這種變化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風俗禮節。
於是,鄒國英在婚後次日清晨用過早餐後,便帶領著新女婿以及弟弟妹妹們一同返迴西山娘家迴門。
鄒建文迴到家後,興奮地向家人講述著姐夫酒量驚人,同時對美味的米酒讚不絕口。
這讓鄒建民不禁迴憶起小時候發生的一件趣事——小舅舅三德林結婚時,他誤將米酒當作米粥而喝得酩酊大醉。那時的他年僅七歲……
當時正值秋季,不願上學的鄒建民選擇留在家中玩耍。正巧,那位操著一口流利普通話的舅舅從部隊退伍歸來,並成功定下一門親事。
結婚前一日,鄒建民與父母、姐姐和弟弟一同前往光路參加婚禮。
外婆早走了,一個家都是由小姨德紅把持。為此她也沒有讀過幾年書就在家放牛,做家務燒飯。
兩個舅舅結婚都是阿姨德紅操辦的,她可有經驗了,做起事來一套一套的。外公看女兒這麽能幹,就把整個家交給她管理。
媽媽曬花也幫著操辦小舅舅的婚事,不過大小事情還是德紅阿姨做主。
光路的親戚特別好客,待客熱情。鄒建民在舅媽新屋玩,和小表妹一起玩,又跑外公鄰居家找小夥伴玩耍。
玩累了,肚子有點小餓,口也渴。
於是跑迴外公家找吃的,看見桌上放滿了米酒。鄒建民以為是米粥。
就端起一碗米酒就喝:“哇塞…好好吃,好甜歪…”他不由的讚這米粥真好喝。
他一口氣喝下一大碗,覺得意猶未盡,又端起另一碗。
此時,親戚有路過,看到鄒建民正在喝粥,想著他隻是個小孩子,應該不會喝太多,便沒有阻止他。但還是將這件事告訴了鄒建民的媽媽。
而他很快就喝完了一碗粥,臉紅撲撲的,腳步有些虛浮,似乎有些站不穩。他覺得這米粥真是太好喝了!於是端起第二碗又開始大口喝起來。由於喝得太快,酒精迅速進入血液,他感到心髒跳動得越來越快,仿佛要跳出胸膛一般。
此時他手裏還有一小點米酒沒喝完,但身體已經軟得像麵條一樣,軟綿綿地滑到桌底下。
付曬花聽到兒子在大廳喝酒的消息,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兒,匆匆忙忙趕過來。她心急如焚,擔心兒子出什麽意外。當她來到大廳時,兒子已經醉倒在地,不省人事。
付曬花驚慌失措,連忙抱起兒子,將他放在阿姨的床上。此時鄒水金也匆忙趕來,
周圍的親戚們紛紛圍攏過來查看情況。
二舅潘德林見狀,趕忙去找赤腳醫生來給外孫診治。赤腳醫生到達後,給鄒建民喂下了醒酒藥,並打了一針。
鄒建民將醒酒藥吃下後沒多久,便開始哇哇地嘔吐起來,穢物濺得到處都是,連枕頭也未能幸免。
見此情景,付曬花急忙扶著兒子趴在自己的膝蓋上,輕輕拍打他的背部以幫助其緩解不適,並盡可能地讓他感覺更舒服些。
鄒建民不停地嘔吐著,將之前喝下的東西全都吐了出來。整個房間彌漫著濃烈的酒精味,地上滿是穢物,一片狼藉。
終於,鄒建民吐完了,他疲憊不堪地昏睡過去。
當他再次睜開雙眼時,外麵傳來陣陣鞭炮聲,而此時新娘已抵達家門口。
鄒建民迅速從床上爬起,飛奔至門口,恰好看到新娘從花轎裏走出,而小舅舅正蹲下身子準備背起新娘。
新娘子被背進新房後,靜靜地坐在婚床上。由於客家人的習俗,新娘子頭上蓋著紅色頭巾,需要等待新郎倌來掀開它。
隨後,所有陪嫁物品都搬進屋裏擺放整齊,接下來便是正式的拜堂儀式。光路村的客家禮儀保存得較為完整,因此這個環節必不可少。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對拜!”
“禮畢……”
“送入洞房……”
三德林把新娘子牽迴新婚房坐在婚床上。
然後他拿起小紅木棒把新娘的蓋頭巾掀開。
“哇!好漂亮啊!”
“新娘子真好看!”
鄒建民被人叫進新房來在子孫桶裏撒了一泡尿。這是客家風俗中的一個必須過程。
往子孫桶撒童子尿意味著早生貴子、傳宗接代。
接著就是鬧洞房和搶糖子環節。
因為鄒月紅已經連續生了兩個兒子,所以由她負責抱雞殼。這是一項非常講究的任務,隻有頭胎生兒子或家中已有兒子的婦女才有資格承擔。
婚房裏熱鬧非凡,人頭攢動,人擠得水泄不通,滿地都是糖果花生,大家都在興奮地撿著。
有的小孩是直接奔新娘子那裏討喜糖,還有一些孩子是跟著大人一起去鬧洞房,玩得不亦樂乎。
到了晚上酒宴開始,大家就坐,鄒建民也就和新娘子同桌喝酒【表情】。
由於白天喝醉了,才知道米酒的厲害【表情】,他再也不敢碰酒了,隻是吃菜。
新男新娘開始敬酒了,老規矩,敬酒給紅包。
也不知過了多久,反正是已經很晚了。
鄒建民想睡了,鄒偉民也早就睡著了。
第二天,一大早小舅舅小舅媽就迴丈母娘家迴門去了,家裏遠途的客人也慢慢散了。
鄒建民和爸爸媽媽姐姐弟弟也迴西山了……
他迴憶當時自己喝醉的難受勁,特別討厭酒。
而鄒建文在說酒量的問題時他根本就沒有在聽,而在迴憶著自己小時候喝醉酒的往事。
晚上,鄒國英和鄒連坤坐下方,給舅舅,給所有的長輩敬酒。
鄒連坤酒量真的沒得說,鄒國英的酒量也不簡單……
鄒連坤和鄒國英迴門在西山呆了一天,就像歸巢的燕子一樣迴虹橋了。
鄒建民,鄒建文他們也像往常一樣迴到學校讀書。
鄒建民原先每年給學校上交柴火都是父親從西山背下來交給學校,每學期500斤幹柴。學校每個學生都得交。
也有的直接給錢學校,也有的花錢直接買柴火上交學校。
鄒誌崗同學是下塢人,路途遙遠不方便,上交的柴火就是向長川村裏鄒林海家買的,他們是親戚,這個錢就給親戚賺了。
江應青同學也是河灘人,孫和慶老師是他姐夫,他的柴火就是孫老師花錢買的柴火。
鄒建民個子長大了,也有老爸一般高大,所以每個禮拜天砍柴備好,禮拜一早上,他自覺的背一捆柴火上交學校,再也不用爸爸和姐姐吃這苦了…
這天禮拜一早上,鄒建民挑了幾十斤柴火往學校趕,鄒水山正好要下山去給別人家豬看病去。
“老建古,來,蠻幫你挑,”鄒水山接過大侄子的柴火幫他挑到學校。
“謝謝!蠻,蠻經好(叔叔真好)…”
(蠻)是客家人最小一個兒子,是最小的叔叔,客家人叫蠻。最大的叫(伯)第二個叫噓噓(叔叔)
為此許多客家人還習慣。比如二叔生的孩子叫二叔也叫(噓噓)叔,最小兒子生的小孩也隻能叫爸也叫(蠻)。
鄒建民叫小叔叔就叫(蠻),鄒水山水山文化西山最高的一個,高中畢業。那時候高中畢業就是現在的大專畢業。
他畢業後就分配到公社當獸醫,他就像一顆閃耀的星星,在公社裏散發出溫暖的光芒。
在文革期間他當了紅衛兵,去過北京,那時候有點能力的都會被安排全國各地去工作。他也去過福建工作過。
當時他還被福建公安局長女兒看上,曾經有過一段浪漫的戀史。
由於路途遙遠,要不是父母、哥哥反對,真還差點變成了上門女婿。
鄒水山當年可是一個大帥哥了,在紅衛兵女生隊伍裏,他可是許多美女的追求目標,就像一群餓狼圍著一塊肥肉,你爭我搶,互不相讓。
後來家裏給他說了一門親事,他隻能迴到開化長虹公社當獸醫。
結婚後也就斷了對福建美女的念想,不再來往。
但是他們夫妻也常常因為過去那點破事拌嘴,吵架隻是夫妻之間的打情罵俏的一個小環節,就像在平靜的湖麵丟下一顆石子,泛起的漣漪也隻是增添了一絲生機。
鄒水山把鄒建民的柴火挑到學校以後,就去村裏給別人家豬看病。
“水山…你看看我家這個豬老是不七草,”鄒林海的老婆說。
鄒水山說:“帶我去看看你的豬”
鄒林海老婆領著鴿子桶進了他們家豬圈。
鄒水山看了看說:“沒有關係,你們家豬有點感冒了…”
鄒林海老婆說:“豬也會感冒?”
鄒水山認真的講解道:“是啊,豬的內髒結構是和人體一樣的,人要感冒,豬自然也會感冒…”
鄒林海老婆十分好奇的說:“哦,原來醬樣子啊…”而由此對鴿子桶更加有好感了,覺得他真帥真聰明,懂的這麽多。
鄒水山點點頭說道:“沒關係,我給你們家豬打一針就好了”
於是鄒水山給她們家豬打了一針,整理好藥箱轉身就走。
鄒林海老婆追了出來:“水山,在家裏七七飯再走唄”
“不了,我還要去道沃源給別人家豬看病了,下次來你家七哈。”
鄒林海老婆望著已經走遠的鴿子桶喊:“那下次,一定來啊……”
鄒水山的身影漸漸消失在鄒林海老婆的視線中,她的聲音卻如同餘音繞梁一般,在空氣中迴蕩著,仿佛在提醒著鄒水山一定要記得再來。
告讀者,耐心的往下看,越後麵越精彩…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下集更為精彩…每天都有更新,謝謝!真實故事作者:天外小神女
大舅舅看著眼前乖巧的外甥女,眼裏滿是心疼和不舍,他用道沃源話說道:“艾孫女頂動啊(外孫女聽話,乖)……”說完,將一個紅包遞給了鄒國英。
二舅舅也笑著說:“艾孫女頂動啊(外孫女聽話,乖)……”同樣遞過一個紅包。
外公則用客家話說:“貴英(國英),起來艾屋(起來不哭…)”並把紅包放在鄒國英手中。
緊接著,鄒國英又向大伯、大媽、叔叔、嬸嬸、阿姨、大姑夫、大姑媽等長輩一一跪拜,每一次都伴隨著眼淚和哭聲。
“嘭啪…嘭啪…”
喇叭聲…鑼鼓聲…鞭炮聲…
嫁妝已經全部捆紮好了,被抬到了門口。迎親和送親的隊伍也都列隊排好,等待著出嫁的新娘子走出家門。
新娘坐在用長竹椅紮成的花轎裏,臉上帶著淡淡的憂傷。
“喇叭響起,鑼鼓敲起,花轎抬起…”
在一片熱鬧的氛圍中,鄒國英的花轎緩緩地離開了娘家,開始了她新的人生旅程。”
於是花轎過前帶頭,後麵抬嫁妝的跟上,好長的一支送親隊伍慢慢的向山下出發。
接親隊伍從山上一路敲敲打打的來到了山下長川馬路邊。
新娘子安客家人風俗在娘家出門腳不能落地的,本來需要親人哥哥或弟弟背的。但是鄒建文還太小,根本無法背起姐姐,所以這個任務就交給了小叔叔鄒水山。
鄒水山心翼翼地將大侄女背到第一輛拖拉機上坐好。
接著,弟弟鄒建文和妹妹鄒杏英也上了車,他們倆是送親的童男童女。
第二輛拖拉機上裝著大衣櫃,這可是新娘家的重要家具之一。
第三輛拖拉機上是皮箱、矮櫃、棉被和枕頭等嫁妝。這些都是新娘未來生活所需的物品。
第四輛拖拉機上則裝滿了子孫桶、洗腳盆等各種木桶嫁妝。這些木桶象征著多子多孫、幸福美滿。
最後一輛拖拉機上是洗臉架和其他各種陪嫁禮品……等等。這些陪嫁品都代表著新娘家庭對她的祝福和關愛。
總共五輛拖拉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緩緩啟動,沿著長川向虹橋吹吹打打出發。這支送親隊伍充滿了喜慶和歡樂的氣氛,仿佛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即將到來。
一路火炮接著放,一直放到虹橋。
虹橋那邊早就在馬路上等著迎親隊伍到來。
聽見鞭炮聲越來越近,看見了,看見新娘子的車來了。
鄒連坤笑嘻嘻的在馬路迎接。口中說著虹橋話道:“利了利了(來了來了),快嘣(快放)火炮…”
拖拉機停下來了,鄒連坤趕緊過來把新娘子背起來就往自己房間跑。
鄒連坤從馬路上背著新娘子迴到自己的結婚新房,樂嗬嗬的把新娘子放到床上。
所有的嫁妝一樣一樣的抬到房間放好。
這時許多虹橋村的年輕男女都進擁到新房看新娘子,都說新娘子是多麽的漂亮,都想一睹芳容為快。
新娘子一身穿著定製的紅色新娘衣,臉色畫著淡淡的新娘裝,就像畫裏走出來仙女。
“新娘子,標記(漂亮)…”
“經好處(真好看)…”
“及娟標記…(是真漂亮)”
“連坤及娟(真是)好富氣啊…”
看著新娘子個個稱讚不一,許多小夥子看看口水直流。
你別說老南瓜做新娘這天真的好好看的,圓圓的南瓜臉顯得格外的美麗大方,外加兩小酒窩更顯異彩。
做包雞殼的是連坤的姑姑,他進來就開始拋糖果花生。
一個大新房擠得水泄不通。
“新娘子,特動子(討糖子)”
“新娘子,特動子(討糖子)”……
真熱鬧極了。鄒建文和鄒杏英站在姐姐新娘子老南瓜身邊不敢亂動。
“嘭啪…”
“嘭啪…”
“夜飯了(吃飯了)…”
“打鍋水好(大家坐好),起邵降躲了(菜要上桌了)”
正桌大舅舅經顯,二舅經成坐主位,旁邊有扁壁作陪。
房間新房裏坐著。新娘子,鄒杏英,鄒建文,鄒連英,鄒連仙等…作陪新娘。
新娘子鄒國英中午沒有吃多少,現在肚子咕咕叫,也就不客氣,招唿好自己弟弟妹妹,就大吃起來了。
鄒國英酒量不錯,也愛喝酒。
當新娘新男出去進酒的時候,她也陪喝了不少酒,而鄒連坤簡直就是一個酒壇,喝了更多。
客家習俗中,新婚夫妻婚後第三天需要迴到女方娘家,被稱為“迴三朝門”。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人們為了避免賓客散去導致氣氛冷清,逐漸將迴門時間提前至第二天。這種變化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風俗禮節。
於是,鄒國英在婚後次日清晨用過早餐後,便帶領著新女婿以及弟弟妹妹們一同返迴西山娘家迴門。
鄒建文迴到家後,興奮地向家人講述著姐夫酒量驚人,同時對美味的米酒讚不絕口。
這讓鄒建民不禁迴憶起小時候發生的一件趣事——小舅舅三德林結婚時,他誤將米酒當作米粥而喝得酩酊大醉。那時的他年僅七歲……
當時正值秋季,不願上學的鄒建民選擇留在家中玩耍。正巧,那位操著一口流利普通話的舅舅從部隊退伍歸來,並成功定下一門親事。
結婚前一日,鄒建民與父母、姐姐和弟弟一同前往光路參加婚禮。
外婆早走了,一個家都是由小姨德紅把持。為此她也沒有讀過幾年書就在家放牛,做家務燒飯。
兩個舅舅結婚都是阿姨德紅操辦的,她可有經驗了,做起事來一套一套的。外公看女兒這麽能幹,就把整個家交給她管理。
媽媽曬花也幫著操辦小舅舅的婚事,不過大小事情還是德紅阿姨做主。
光路的親戚特別好客,待客熱情。鄒建民在舅媽新屋玩,和小表妹一起玩,又跑外公鄰居家找小夥伴玩耍。
玩累了,肚子有點小餓,口也渴。
於是跑迴外公家找吃的,看見桌上放滿了米酒。鄒建民以為是米粥。
就端起一碗米酒就喝:“哇塞…好好吃,好甜歪…”他不由的讚這米粥真好喝。
他一口氣喝下一大碗,覺得意猶未盡,又端起另一碗。
此時,親戚有路過,看到鄒建民正在喝粥,想著他隻是個小孩子,應該不會喝太多,便沒有阻止他。但還是將這件事告訴了鄒建民的媽媽。
而他很快就喝完了一碗粥,臉紅撲撲的,腳步有些虛浮,似乎有些站不穩。他覺得這米粥真是太好喝了!於是端起第二碗又開始大口喝起來。由於喝得太快,酒精迅速進入血液,他感到心髒跳動得越來越快,仿佛要跳出胸膛一般。
此時他手裏還有一小點米酒沒喝完,但身體已經軟得像麵條一樣,軟綿綿地滑到桌底下。
付曬花聽到兒子在大廳喝酒的消息,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兒,匆匆忙忙趕過來。她心急如焚,擔心兒子出什麽意外。當她來到大廳時,兒子已經醉倒在地,不省人事。
付曬花驚慌失措,連忙抱起兒子,將他放在阿姨的床上。此時鄒水金也匆忙趕來,
周圍的親戚們紛紛圍攏過來查看情況。
二舅潘德林見狀,趕忙去找赤腳醫生來給外孫診治。赤腳醫生到達後,給鄒建民喂下了醒酒藥,並打了一針。
鄒建民將醒酒藥吃下後沒多久,便開始哇哇地嘔吐起來,穢物濺得到處都是,連枕頭也未能幸免。
見此情景,付曬花急忙扶著兒子趴在自己的膝蓋上,輕輕拍打他的背部以幫助其緩解不適,並盡可能地讓他感覺更舒服些。
鄒建民不停地嘔吐著,將之前喝下的東西全都吐了出來。整個房間彌漫著濃烈的酒精味,地上滿是穢物,一片狼藉。
終於,鄒建民吐完了,他疲憊不堪地昏睡過去。
當他再次睜開雙眼時,外麵傳來陣陣鞭炮聲,而此時新娘已抵達家門口。
鄒建民迅速從床上爬起,飛奔至門口,恰好看到新娘從花轎裏走出,而小舅舅正蹲下身子準備背起新娘。
新娘子被背進新房後,靜靜地坐在婚床上。由於客家人的習俗,新娘子頭上蓋著紅色頭巾,需要等待新郎倌來掀開它。
隨後,所有陪嫁物品都搬進屋裏擺放整齊,接下來便是正式的拜堂儀式。光路村的客家禮儀保存得較為完整,因此這個環節必不可少。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對拜!”
“禮畢……”
“送入洞房……”
三德林把新娘子牽迴新婚房坐在婚床上。
然後他拿起小紅木棒把新娘的蓋頭巾掀開。
“哇!好漂亮啊!”
“新娘子真好看!”
鄒建民被人叫進新房來在子孫桶裏撒了一泡尿。這是客家風俗中的一個必須過程。
往子孫桶撒童子尿意味著早生貴子、傳宗接代。
接著就是鬧洞房和搶糖子環節。
因為鄒月紅已經連續生了兩個兒子,所以由她負責抱雞殼。這是一項非常講究的任務,隻有頭胎生兒子或家中已有兒子的婦女才有資格承擔。
婚房裏熱鬧非凡,人頭攢動,人擠得水泄不通,滿地都是糖果花生,大家都在興奮地撿著。
有的小孩是直接奔新娘子那裏討喜糖,還有一些孩子是跟著大人一起去鬧洞房,玩得不亦樂乎。
到了晚上酒宴開始,大家就坐,鄒建民也就和新娘子同桌喝酒【表情】。
由於白天喝醉了,才知道米酒的厲害【表情】,他再也不敢碰酒了,隻是吃菜。
新男新娘開始敬酒了,老規矩,敬酒給紅包。
也不知過了多久,反正是已經很晚了。
鄒建民想睡了,鄒偉民也早就睡著了。
第二天,一大早小舅舅小舅媽就迴丈母娘家迴門去了,家裏遠途的客人也慢慢散了。
鄒建民和爸爸媽媽姐姐弟弟也迴西山了……
他迴憶當時自己喝醉的難受勁,特別討厭酒。
而鄒建文在說酒量的問題時他根本就沒有在聽,而在迴憶著自己小時候喝醉酒的往事。
晚上,鄒國英和鄒連坤坐下方,給舅舅,給所有的長輩敬酒。
鄒連坤酒量真的沒得說,鄒國英的酒量也不簡單……
鄒連坤和鄒國英迴門在西山呆了一天,就像歸巢的燕子一樣迴虹橋了。
鄒建民,鄒建文他們也像往常一樣迴到學校讀書。
鄒建民原先每年給學校上交柴火都是父親從西山背下來交給學校,每學期500斤幹柴。學校每個學生都得交。
也有的直接給錢學校,也有的花錢直接買柴火上交學校。
鄒誌崗同學是下塢人,路途遙遠不方便,上交的柴火就是向長川村裏鄒林海家買的,他們是親戚,這個錢就給親戚賺了。
江應青同學也是河灘人,孫和慶老師是他姐夫,他的柴火就是孫老師花錢買的柴火。
鄒建民個子長大了,也有老爸一般高大,所以每個禮拜天砍柴備好,禮拜一早上,他自覺的背一捆柴火上交學校,再也不用爸爸和姐姐吃這苦了…
這天禮拜一早上,鄒建民挑了幾十斤柴火往學校趕,鄒水山正好要下山去給別人家豬看病去。
“老建古,來,蠻幫你挑,”鄒水山接過大侄子的柴火幫他挑到學校。
“謝謝!蠻,蠻經好(叔叔真好)…”
(蠻)是客家人最小一個兒子,是最小的叔叔,客家人叫蠻。最大的叫(伯)第二個叫噓噓(叔叔)
為此許多客家人還習慣。比如二叔生的孩子叫二叔也叫(噓噓)叔,最小兒子生的小孩也隻能叫爸也叫(蠻)。
鄒建民叫小叔叔就叫(蠻),鄒水山水山文化西山最高的一個,高中畢業。那時候高中畢業就是現在的大專畢業。
他畢業後就分配到公社當獸醫,他就像一顆閃耀的星星,在公社裏散發出溫暖的光芒。
在文革期間他當了紅衛兵,去過北京,那時候有點能力的都會被安排全國各地去工作。他也去過福建工作過。
當時他還被福建公安局長女兒看上,曾經有過一段浪漫的戀史。
由於路途遙遠,要不是父母、哥哥反對,真還差點變成了上門女婿。
鄒水山當年可是一個大帥哥了,在紅衛兵女生隊伍裏,他可是許多美女的追求目標,就像一群餓狼圍著一塊肥肉,你爭我搶,互不相讓。
後來家裏給他說了一門親事,他隻能迴到開化長虹公社當獸醫。
結婚後也就斷了對福建美女的念想,不再來往。
但是他們夫妻也常常因為過去那點破事拌嘴,吵架隻是夫妻之間的打情罵俏的一個小環節,就像在平靜的湖麵丟下一顆石子,泛起的漣漪也隻是增添了一絲生機。
鄒水山把鄒建民的柴火挑到學校以後,就去村裏給別人家豬看病。
“水山…你看看我家這個豬老是不七草,”鄒林海的老婆說。
鄒水山說:“帶我去看看你的豬”
鄒林海老婆領著鴿子桶進了他們家豬圈。
鄒水山看了看說:“沒有關係,你們家豬有點感冒了…”
鄒林海老婆說:“豬也會感冒?”
鄒水山認真的講解道:“是啊,豬的內髒結構是和人體一樣的,人要感冒,豬自然也會感冒…”
鄒林海老婆十分好奇的說:“哦,原來醬樣子啊…”而由此對鴿子桶更加有好感了,覺得他真帥真聰明,懂的這麽多。
鄒水山點點頭說道:“沒關係,我給你們家豬打一針就好了”
於是鄒水山給她們家豬打了一針,整理好藥箱轉身就走。
鄒林海老婆追了出來:“水山,在家裏七七飯再走唄”
“不了,我還要去道沃源給別人家豬看病了,下次來你家七哈。”
鄒林海老婆望著已經走遠的鴿子桶喊:“那下次,一定來啊……”
鄒水山的身影漸漸消失在鄒林海老婆的視線中,她的聲音卻如同餘音繞梁一般,在空氣中迴蕩著,仿佛在提醒著鄒水山一定要記得再來。
告讀者,耐心的往下看,越後麵越精彩…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下集更為精彩…每天都有更新,謝謝!真實故事作者:天外小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