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霍老三
重生60:從深山打獵開始致富 作者:KITTT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出去誰信呐,進山第一天就吃上林蛙燉土豆!雖然每人就幾隻,但是感覺比過年吃的都帶勁!
張全福坐在爬犁上,每一口飯都吃得像朝聖一樣。每一粒米,每一滴湯汁,還有一個苞米麵餅子,都被他吃得幹幹淨淨。
最後還用開水倒在飯盒裏,小心地轉圈晃了晃,把掛在飯盒上的油星都涮下來,最後一口喝掉。
他旁邊的鄭大華看到後也是有樣學樣,往飯盒裏倒上熱水,晃悠幾下喝光。
這一頓飯讓眾人吃得異常滿足,恨不得把筷子勺子都吞下肚去。
直到鍋裏最後一點鍋底被鄭大華用餅子刮幹淨吃掉,先遣隊的第一頓飯終於算是吃完了。
“哎呦!”
鄭大華此時正捂著肚子哼哼,眯著眼睛細細品味著這種吃飽的滿足感。
掏出煙袋鍋子,劉長貴捏了一點碎煙葉塞進煙鍋頭裏,從爐子裏夾起一塊火炭點著,吧嗒吧嗒地抽著。
他在琢磨出發前趙開山跟他說的話。
“老劉,你是老人兒了,山裏的活他們都聽你安排就行。不過要是有安全上的事兒,一定要跟富貴商量!包括三隊兒的人,要是起啥幺蛾子,可以讓富貴處理!”
趙開山這麽說也是有緣故的,他們二隊兒的人,大多老實本分,不敢跟人起啥衝突。
但是三隊兒卻不一樣,一直就有幾個愛挑事兒的,前幾年就有過被三隊兒在山裏欺負的事兒。
雖然吳遠這個隊長明事理,又是道歉又是批評自己社員的,可是他遠遠沒有趙開山在二隊兒那種威望。
他做不到令行禁止說一不二,這也是趙開山看低他的原因。
“行了,吃飽飯,也歇夠了,趕緊把活幹完,搭好床鋪今天就歇了!”
劉長貴大聲招唿道,看時間完全來得及在天黑前整完。
眾人轟然答應了一聲,興高采烈地把飯盒收起來,拿起工具便開始繼續幹活。
距離他們營地幾百米的地方,陳誌國正在咬牙切齒地拉扯著帆布帳篷。
他們一共也來了十多個人,不過知青們以陳誌國為首,和生產隊的村民互相都看不上,幹活時也在暗暗較勁。
幾個生產隊的社員都是進過山幹過伐木工的,很默契地分工幹活。
帶隊的是個三四十歲的男人,村裏人都叫他霍老三,滿臉的大胡子,體格健壯,看上去就不太友善。
尤其是他看周雪梅的眼神,感覺就像狼看到肉一樣,讓她很不舒服。
更不舒服的是王芳,她對大胡子的粗獷男人很是喜歡,但是又不敢表現出來,可大胡子卻從來不看她,眼光隻在周雪梅身上來迴轉悠。
同樣不舒服的還有陳誌國,他也注意到了大胡子的目光,瞪了對方幾眼,但是完全沒有效果,也不知道是大胡子根本沒看見,還是看見了也沒當迴事兒。
他又不敢真的撕破臉去揍對方,那人一臉橫肉,吆五喝六地指揮別人幹活,體格更是他無法撼動的那種造型。
於是陳誌國隻能把氣憤發泄到帳篷和無辜的小樺樹和帳篷上。
等陳誌國幾人終於勉強把帳篷搭起來,大胡子那邊已經在帳篷裏喝上熱水了。
饑腸轆轆的陳誌國等人,氣急敗壞地把爐子勉強支上,剛要用火柴點火,一陣冷風掀開帳篷簾子,吹滅了。
“宋原,把門扯住了!”
陳誌國叫道,又劃著一根火柴。
然後又滅了。
他盯著帳篷一圈挨著地麵的大縫子,欲哭無淚。
恨恨地扔下火柴,一把推開宋原衝出帳篷,陳誌國找到一把鐵鍬,瘋狂地往帳篷外圈鏟雪,壓住邊緣。
其他幾個知青見狀也紛紛拿起鐵鍬鏟雪,隻有把一圈壓實了,帳篷才能不漏風。
本就又冷又餓,再這麽一頓高強度幹活,幾個知青全都頭暈腦漲。封好帳篷邊緣後迴到裏麵,又經過一番努力,終於點著了爐子。
“雪梅,把幹糧拿出來吧。”
陳誌國強裝溫柔地對周雪梅說道,他也是餓得前胸貼後背了。
從行李裏麵掏出玉米餅子,還有幾塊鹹菜疙瘩,幾個人分了分,用筷子插上,放到爐子邊緣烤著。
正當幾人感受著爐子了傳出來的溫暖時,一股冷風又一次唿啦一下吹進帳篷。
幾人憤怒抬頭,卻發現是大胡子男人霍老三站在帳篷門口,幾人的氣勢頓時一弱。
“霍師傅,有啥事兒嗎?”
陳誌國站直了身子說道。
霍老三看了他一眼,也沒說話,直接把目光轉向周雪梅身上,他手裏端著一個鐵盆,盆裏麵是兩層凍得邦邦硬的粘豆包。
“那啥,這些豆包給你們吃!”
霍老三把鐵盆直接遞給周雪梅,除了陳誌國外,幾個知青一聽到豆包眼睛都亮了,紛紛用筷子把豆包摳出來,在爐子上烤著。
旁邊的陳誌國被這樣的無視搞得臉色漲得通紅。
但是卻又不敢發作,畢竟人家是來送吃的來的!
而且話說迴來,知青內部雖然以他為首,但他並不是啥真的領導,人家把豆包遞給女同誌也可以理解為尊重女性不是麽?
陳誌國在心裏安慰著自己,這個霍老三隻是不懂禮數的鄉下人而已,完全不必跟他一般見識!
想到這裏,陳誌國便平複了心情,拱拱手準備道謝,結果剛要張嘴,霍老三已經轉身走了。
隻留下陳誌國尷尬地愣在原地,
霍老三迴到大帳篷裏,一個村民湊了上來,遞上一碗白菜湯,諂媚地說道:
“三哥,我剛才看了下,二隊兒的人也到了,離咱們不遠,要不要過去打個招唿?”
“有啥好打招唿的?劉長貴那個老廢柴,今年再敢跟咱們炸刺兒,看我不掰折他胯骨軸子!”
霍老三囂張地說道。
前年他們兩個生產隊也是挨著營地,當時共用一條冰槽,三隊有幾個偷懶的,原木收拾得不利索,總是卡在冰槽裏,為這事兒劉長貴跟他們吵吵過一迴。
所謂冰槽,是東北大興安嶺伐木工人運輸原木下山的一個辦法,充滿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用雪堆出一條滑道,滑道裏是冰,原木便可以在裏麵滑行很遠,可以節省人力馬力。
張全福坐在爬犁上,每一口飯都吃得像朝聖一樣。每一粒米,每一滴湯汁,還有一個苞米麵餅子,都被他吃得幹幹淨淨。
最後還用開水倒在飯盒裏,小心地轉圈晃了晃,把掛在飯盒上的油星都涮下來,最後一口喝掉。
他旁邊的鄭大華看到後也是有樣學樣,往飯盒裏倒上熱水,晃悠幾下喝光。
這一頓飯讓眾人吃得異常滿足,恨不得把筷子勺子都吞下肚去。
直到鍋裏最後一點鍋底被鄭大華用餅子刮幹淨吃掉,先遣隊的第一頓飯終於算是吃完了。
“哎呦!”
鄭大華此時正捂著肚子哼哼,眯著眼睛細細品味著這種吃飽的滿足感。
掏出煙袋鍋子,劉長貴捏了一點碎煙葉塞進煙鍋頭裏,從爐子裏夾起一塊火炭點著,吧嗒吧嗒地抽著。
他在琢磨出發前趙開山跟他說的話。
“老劉,你是老人兒了,山裏的活他們都聽你安排就行。不過要是有安全上的事兒,一定要跟富貴商量!包括三隊兒的人,要是起啥幺蛾子,可以讓富貴處理!”
趙開山這麽說也是有緣故的,他們二隊兒的人,大多老實本分,不敢跟人起啥衝突。
但是三隊兒卻不一樣,一直就有幾個愛挑事兒的,前幾年就有過被三隊兒在山裏欺負的事兒。
雖然吳遠這個隊長明事理,又是道歉又是批評自己社員的,可是他遠遠沒有趙開山在二隊兒那種威望。
他做不到令行禁止說一不二,這也是趙開山看低他的原因。
“行了,吃飽飯,也歇夠了,趕緊把活幹完,搭好床鋪今天就歇了!”
劉長貴大聲招唿道,看時間完全來得及在天黑前整完。
眾人轟然答應了一聲,興高采烈地把飯盒收起來,拿起工具便開始繼續幹活。
距離他們營地幾百米的地方,陳誌國正在咬牙切齒地拉扯著帆布帳篷。
他們一共也來了十多個人,不過知青們以陳誌國為首,和生產隊的村民互相都看不上,幹活時也在暗暗較勁。
幾個生產隊的社員都是進過山幹過伐木工的,很默契地分工幹活。
帶隊的是個三四十歲的男人,村裏人都叫他霍老三,滿臉的大胡子,體格健壯,看上去就不太友善。
尤其是他看周雪梅的眼神,感覺就像狼看到肉一樣,讓她很不舒服。
更不舒服的是王芳,她對大胡子的粗獷男人很是喜歡,但是又不敢表現出來,可大胡子卻從來不看她,眼光隻在周雪梅身上來迴轉悠。
同樣不舒服的還有陳誌國,他也注意到了大胡子的目光,瞪了對方幾眼,但是完全沒有效果,也不知道是大胡子根本沒看見,還是看見了也沒當迴事兒。
他又不敢真的撕破臉去揍對方,那人一臉橫肉,吆五喝六地指揮別人幹活,體格更是他無法撼動的那種造型。
於是陳誌國隻能把氣憤發泄到帳篷和無辜的小樺樹和帳篷上。
等陳誌國幾人終於勉強把帳篷搭起來,大胡子那邊已經在帳篷裏喝上熱水了。
饑腸轆轆的陳誌國等人,氣急敗壞地把爐子勉強支上,剛要用火柴點火,一陣冷風掀開帳篷簾子,吹滅了。
“宋原,把門扯住了!”
陳誌國叫道,又劃著一根火柴。
然後又滅了。
他盯著帳篷一圈挨著地麵的大縫子,欲哭無淚。
恨恨地扔下火柴,一把推開宋原衝出帳篷,陳誌國找到一把鐵鍬,瘋狂地往帳篷外圈鏟雪,壓住邊緣。
其他幾個知青見狀也紛紛拿起鐵鍬鏟雪,隻有把一圈壓實了,帳篷才能不漏風。
本就又冷又餓,再這麽一頓高強度幹活,幾個知青全都頭暈腦漲。封好帳篷邊緣後迴到裏麵,又經過一番努力,終於點著了爐子。
“雪梅,把幹糧拿出來吧。”
陳誌國強裝溫柔地對周雪梅說道,他也是餓得前胸貼後背了。
從行李裏麵掏出玉米餅子,還有幾塊鹹菜疙瘩,幾個人分了分,用筷子插上,放到爐子邊緣烤著。
正當幾人感受著爐子了傳出來的溫暖時,一股冷風又一次唿啦一下吹進帳篷。
幾人憤怒抬頭,卻發現是大胡子男人霍老三站在帳篷門口,幾人的氣勢頓時一弱。
“霍師傅,有啥事兒嗎?”
陳誌國站直了身子說道。
霍老三看了他一眼,也沒說話,直接把目光轉向周雪梅身上,他手裏端著一個鐵盆,盆裏麵是兩層凍得邦邦硬的粘豆包。
“那啥,這些豆包給你們吃!”
霍老三把鐵盆直接遞給周雪梅,除了陳誌國外,幾個知青一聽到豆包眼睛都亮了,紛紛用筷子把豆包摳出來,在爐子上烤著。
旁邊的陳誌國被這樣的無視搞得臉色漲得通紅。
但是卻又不敢發作,畢竟人家是來送吃的來的!
而且話說迴來,知青內部雖然以他為首,但他並不是啥真的領導,人家把豆包遞給女同誌也可以理解為尊重女性不是麽?
陳誌國在心裏安慰著自己,這個霍老三隻是不懂禮數的鄉下人而已,完全不必跟他一般見識!
想到這裏,陳誌國便平複了心情,拱拱手準備道謝,結果剛要張嘴,霍老三已經轉身走了。
隻留下陳誌國尷尬地愣在原地,
霍老三迴到大帳篷裏,一個村民湊了上來,遞上一碗白菜湯,諂媚地說道:
“三哥,我剛才看了下,二隊兒的人也到了,離咱們不遠,要不要過去打個招唿?”
“有啥好打招唿的?劉長貴那個老廢柴,今年再敢跟咱們炸刺兒,看我不掰折他胯骨軸子!”
霍老三囂張地說道。
前年他們兩個生產隊也是挨著營地,當時共用一條冰槽,三隊有幾個偷懶的,原木收拾得不利索,總是卡在冰槽裏,為這事兒劉長貴跟他們吵吵過一迴。
所謂冰槽,是東北大興安嶺伐木工人運輸原木下山的一個辦法,充滿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用雪堆出一條滑道,滑道裏是冰,原木便可以在裏麵滑行很遠,可以節省人力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