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半個月,趙勳再次登上府城頭條,還是賭約,還是關於書樓。
隻不過這次更加以小博大緊張刺激,書院山長在線耍賴,賭的是一個月後至道書樓一個月後參加童子試,至少能出五個童生。
雖說一切都按照趙勳所計劃的那般發展,心裏還是有些犯嘀咕,不太靠譜。
人群散去後,不算是有十成十把握的趙勳迴到了院內,瞅著孔文,大眼瞪小眼。
倆人互相瞅了半天,孔文挑眉:“作甚。”
“計劃沒出岔子,五十個學子,到時候參加童子試,至少要五…”
趙勳話還沒說完呢,孔文哦了一聲:“你走吧,莫要來打擾我,留下百貫。”
“不是,需要要五…”
還是沒將話說完,孔文轉頭走了,趙勳無奈至極,隻能聽之任之,教育孩子這種事,他根本不懂。
一開始計劃這事的時候,趙勳是這麽想的,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辦。
孔文,很專業,按照他所說,孔家後人,讀書這種事是“祖業”,肯定是專業人士中的專業人士。
除了孔文外,陳遠山也會過來教書,這家夥是書呆子中的書呆子,也算是專業人士。
真要論大拿,那必須是大學官厲滄均,這老家夥還算有點良心,見到趙勳自己一個人將“臉”都丟完了,多少有點過意不去,因此每日下差後會喬裝打扮一番過來當“補課老師”。
一個孔家後人,一個正經八百科考當的監察使,外加一個專門管教育的大榷官,利用拚音和三字經啟蒙,讓一群孩子們過童子試,不敢說十拿九穩吧,至少十拿八穩。
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出道以來整日勾心鬥角的趙勳也難得閑了下來。
時間一日一日的過去,趙勳整日在小院中吃飯睡覺曬太陽,除了陳玉嬌偶爾過來打擾外,清閑至極。
閑暇之際趙勳不忘補課,除了嚐試深入打探與薑敬祖有關的一切外,也對科考等事有了一個更清晰的了解。
童子試,童試,科考之始,
三個階段,縣試、府試以及院試,前朝那會是三年一次,二月考,一月報名。
到了本朝新皇登基,規矩改了,一年一次,年中開始報名,一個月後考。
一考就是五場,第一場是四書文,第二場考孝經,第三場經文一篇,律賦一篇,五言八韻詩一首,第四、五場一起考,經文、詩賦、駢文。
五場,考一天休一天,間隔考,過了前一場才能參加後一場。
以上是縣試,之後是府試,這時候州學學衙就開始介入了,府城主持,學衙監督,考帖經、雜文、策論一樣一場。
最後是院試,這時候變成學衙主持並監督了,考《論語》、《大學》、《中庸》。
大致就這個流程,看起來很難,實則也不簡單。
前朝的時候考生淘汰率不高,主要是那時候也亂,隻要會讀書寫字,花點錢就能過。
新朝就不同了,三年一考改成了一年一考,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本質的區別。
以前的時候,是隻要“過了”就是過了,一百人,一百人都過了,那麽這一百個人都是秀才,都能繼續科考。
現在不同了,比率近乎一百取三十,隻有前三十個才能繼續參加科考,剩下那七十個,可以當秀才,但是不能參加科考,可以理解為優中選優。
朝廷禮部改這件事的時候,幾乎遭到了全天下讀書人的反對,算是朝廷強製執行的。
其實這也能有效打擊各地世家為朝堂輸送大量官員的狀況,實際上科考的還是那些世家子,卻又不是送來多少當官多少,算是優中選優吧。
這也是為什麽朝廷將三年改成一年的緣故,算是各退一步,世家退的比較大,朝廷,或者說是宮中退的比較小。
除了童子試外,鄉試和會試也改了,都提高了不少難度,趙勳也是趕上好時候了,但凡他早穿越幾個月,就他那熊樣的,鄉試根本過不去。
不過要說趕上好時候也不對,畢竟他還有個會試沒參加呢。
不管怎麽說,趙勳習慣於當甩手掌櫃,盡人事聽天命吧,五十個孩子,除了雖然有多動症但又悟性極高的吳旻外,剩下四十九個孩子,陳遠山、厲滄均以及孔家後人親自教授,怎麽也能過去五個了。
趙勳倒是不聞不問了,桐城折衝府都尉郭飛虎三天兩頭跑來,開口就是能成不,能成不。
能不能成,趙勳也說不好,厲滄均說應該能成,陳遠山說成與不成都要成,孔文啥也沒說。
到了趙勳嘴裏,那就是放心吧,不成的話他給孔文弄死。
文化人的事,郭飛虎不懂,這幾天陪著趙勳一起閑著的馬岩也不懂,但馬岩想懂點,他也想讓袍澤的子弟們換個活法,說這事要是搞成了,將來讓趙勳也在京中弄個書院,到時候給馬岩袍澤的孩子們全送過去。
陳玉嬌隔三岔五的跑過來取經,取經之餘也詳細說了一下城中各方勢力的反應。
城中讀書人嗎,比較團結,對趙勳的印象隻有鄙夷,認為他就是個笑話。
府衙那邊亂的和什麽似的,一眾官吏整天大氣都不敢喘,刁文俊這個刑部尚書和在府衙安家似的,看誰都不順眼,至於府衙一眾官員對頑皮公子開書院這件事,也是一個態度,看笑話。
城中各家府邸,也差不多,看笑話。
值得一提的是學衙的官員,都是厲滄均的屬官,但是情況相同,看笑話。
反正都在看笑話,不是說這件事是笑話,而是認為趙勳是個笑話。
因此可以這麽說,全城,都認為趙勳是個笑話。
作為笑話的趙勳,有點煩了,耐心是一種美德,他有這種美德,但不多,天天算日子,既是等童子試開考,也在等一個人的出現,或者說是等一個目標的出現。
左等右等,眼看著一個月的時間匆匆流逝,目標沒出現,童子試,開始了!
第一日,趙勳覺得自己作為名義上的院長好歹得露露麵。
結果等趙勳到了書樓裏麵的時候,傻眼了。
五十個原本活蹦亂跳的孩子,都快瘦脫相了,一個個和剛讓喪屍咬了快變異似的,無精打采的,好多孩子臉上都出黑眼圈了。
望著站成五排的孩子,趙勳張著嘴,看著孔文。
“這群逼崽子…”
孔文看向趙勳,大手一揮,言簡意賅:“走,考。”
一群小喪屍耷拉著腦瓜子跟著孔文就這麽離開了書樓。
隻不過這次更加以小博大緊張刺激,書院山長在線耍賴,賭的是一個月後至道書樓一個月後參加童子試,至少能出五個童生。
雖說一切都按照趙勳所計劃的那般發展,心裏還是有些犯嘀咕,不太靠譜。
人群散去後,不算是有十成十把握的趙勳迴到了院內,瞅著孔文,大眼瞪小眼。
倆人互相瞅了半天,孔文挑眉:“作甚。”
“計劃沒出岔子,五十個學子,到時候參加童子試,至少要五…”
趙勳話還沒說完呢,孔文哦了一聲:“你走吧,莫要來打擾我,留下百貫。”
“不是,需要要五…”
還是沒將話說完,孔文轉頭走了,趙勳無奈至極,隻能聽之任之,教育孩子這種事,他根本不懂。
一開始計劃這事的時候,趙勳是這麽想的,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辦。
孔文,很專業,按照他所說,孔家後人,讀書這種事是“祖業”,肯定是專業人士中的專業人士。
除了孔文外,陳遠山也會過來教書,這家夥是書呆子中的書呆子,也算是專業人士。
真要論大拿,那必須是大學官厲滄均,這老家夥還算有點良心,見到趙勳自己一個人將“臉”都丟完了,多少有點過意不去,因此每日下差後會喬裝打扮一番過來當“補課老師”。
一個孔家後人,一個正經八百科考當的監察使,外加一個專門管教育的大榷官,利用拚音和三字經啟蒙,讓一群孩子們過童子試,不敢說十拿九穩吧,至少十拿八穩。
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出道以來整日勾心鬥角的趙勳也難得閑了下來。
時間一日一日的過去,趙勳整日在小院中吃飯睡覺曬太陽,除了陳玉嬌偶爾過來打擾外,清閑至極。
閑暇之際趙勳不忘補課,除了嚐試深入打探與薑敬祖有關的一切外,也對科考等事有了一個更清晰的了解。
童子試,童試,科考之始,
三個階段,縣試、府試以及院試,前朝那會是三年一次,二月考,一月報名。
到了本朝新皇登基,規矩改了,一年一次,年中開始報名,一個月後考。
一考就是五場,第一場是四書文,第二場考孝經,第三場經文一篇,律賦一篇,五言八韻詩一首,第四、五場一起考,經文、詩賦、駢文。
五場,考一天休一天,間隔考,過了前一場才能參加後一場。
以上是縣試,之後是府試,這時候州學學衙就開始介入了,府城主持,學衙監督,考帖經、雜文、策論一樣一場。
最後是院試,這時候變成學衙主持並監督了,考《論語》、《大學》、《中庸》。
大致就這個流程,看起來很難,實則也不簡單。
前朝的時候考生淘汰率不高,主要是那時候也亂,隻要會讀書寫字,花點錢就能過。
新朝就不同了,三年一考改成了一年一考,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本質的區別。
以前的時候,是隻要“過了”就是過了,一百人,一百人都過了,那麽這一百個人都是秀才,都能繼續科考。
現在不同了,比率近乎一百取三十,隻有前三十個才能繼續參加科考,剩下那七十個,可以當秀才,但是不能參加科考,可以理解為優中選優。
朝廷禮部改這件事的時候,幾乎遭到了全天下讀書人的反對,算是朝廷強製執行的。
其實這也能有效打擊各地世家為朝堂輸送大量官員的狀況,實際上科考的還是那些世家子,卻又不是送來多少當官多少,算是優中選優吧。
這也是為什麽朝廷將三年改成一年的緣故,算是各退一步,世家退的比較大,朝廷,或者說是宮中退的比較小。
除了童子試外,鄉試和會試也改了,都提高了不少難度,趙勳也是趕上好時候了,但凡他早穿越幾個月,就他那熊樣的,鄉試根本過不去。
不過要說趕上好時候也不對,畢竟他還有個會試沒參加呢。
不管怎麽說,趙勳習慣於當甩手掌櫃,盡人事聽天命吧,五十個孩子,除了雖然有多動症但又悟性極高的吳旻外,剩下四十九個孩子,陳遠山、厲滄均以及孔家後人親自教授,怎麽也能過去五個了。
趙勳倒是不聞不問了,桐城折衝府都尉郭飛虎三天兩頭跑來,開口就是能成不,能成不。
能不能成,趙勳也說不好,厲滄均說應該能成,陳遠山說成與不成都要成,孔文啥也沒說。
到了趙勳嘴裏,那就是放心吧,不成的話他給孔文弄死。
文化人的事,郭飛虎不懂,這幾天陪著趙勳一起閑著的馬岩也不懂,但馬岩想懂點,他也想讓袍澤的子弟們換個活法,說這事要是搞成了,將來讓趙勳也在京中弄個書院,到時候給馬岩袍澤的孩子們全送過去。
陳玉嬌隔三岔五的跑過來取經,取經之餘也詳細說了一下城中各方勢力的反應。
城中讀書人嗎,比較團結,對趙勳的印象隻有鄙夷,認為他就是個笑話。
府衙那邊亂的和什麽似的,一眾官吏整天大氣都不敢喘,刁文俊這個刑部尚書和在府衙安家似的,看誰都不順眼,至於府衙一眾官員對頑皮公子開書院這件事,也是一個態度,看笑話。
城中各家府邸,也差不多,看笑話。
值得一提的是學衙的官員,都是厲滄均的屬官,但是情況相同,看笑話。
反正都在看笑話,不是說這件事是笑話,而是認為趙勳是個笑話。
因此可以這麽說,全城,都認為趙勳是個笑話。
作為笑話的趙勳,有點煩了,耐心是一種美德,他有這種美德,但不多,天天算日子,既是等童子試開考,也在等一個人的出現,或者說是等一個目標的出現。
左等右等,眼看著一個月的時間匆匆流逝,目標沒出現,童子試,開始了!
第一日,趙勳覺得自己作為名義上的院長好歹得露露麵。
結果等趙勳到了書樓裏麵的時候,傻眼了。
五十個原本活蹦亂跳的孩子,都快瘦脫相了,一個個和剛讓喪屍咬了快變異似的,無精打采的,好多孩子臉上都出黑眼圈了。
望著站成五排的孩子,趙勳張著嘴,看著孔文。
“這群逼崽子…”
孔文看向趙勳,大手一揮,言簡意賅:“走,考。”
一群小喪屍耷拉著腦瓜子跟著孔文就這麽離開了書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