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安王:我去就山!
小侍郎重生後被戲精王爺叼迴家啦 作者:一斤鹹魚五斤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晏世清:“你看見的是人,而非鬼怪。”
“對頭。”
池冠笑容略帶諷刺:“我看見京城人人誇讚的好郎君、寵妻非常的見侍衛,正和一個宮女顛鸞倒鳳呢。”
那動靜,被夜裏的風一吹,可不就像是鬼哭狼嚎麽。
“如果春禧宮鬧鬼,那兩人怎麽可能現在還好好的?”
晏世清若有所思道:“你是說,有人故意讓人覺得春禧宮鬧鬼,好方便自己行事?當年春禧宮大火,兇手並未找到,你在宮中當差可曾聽說過什麽?”
池冠壓低聲音:“你若好奇,我能跟你說,但此事你切莫深究也不要外傳。”
“這事兒我也是從別人話裏拚湊出來的,春禧宮那把火應該是人為的。而且很可能是……那位。”
池冠豎起大拇指。
晏世清張嘴,無聲說了兩個字“皇後”。
池冠點頭。
皇後治理六宮,妃子有孕一般都能順利生產,孩子也可以平安長大。
所以池冠推測出這點的時候,心中是不信的。
畢竟春禧宮那位主兒是皇後的堂妹。
晏世清也想到了這一層,他想的是或許正因是皇後所為,此事才得以掩蓋下去。
否則朱家的女兒遭此橫禍,朱家怎會不追究?
此事倒是個意外收獲。
.“若春禧宮鬧鬼是假,那去年七皇子宮中被害的宮人,就是人為的了。”
池冠從不信鬼神:“我是這麽覺得的,說不定是他看見了什麽不該看的,被人騙去殺了,你到底看的什麽話本,對這些子血腥恐怖的事情感興趣。”
晏世清:“山間雜異錄。”
池冠:“嘶——你看這個啊?這個確實有些恐怖,我拿裏麵的故事嚇唬我小侄子。”
晏世清想起被嚇的不輕的安王,勾唇道:“嚇唬孩子確實夠了,第一個故事讓我無端想起去年宮宴,七皇子宮人被害的事情。”
池冠想起來了:“據說安王迴去高燒三日,被嚇的不輕。”
也是,好端端的一個人喝醉了,坐在井邊吹吹風、醒醒酒,結果往井裏一看——謔!
是個人都得嚇出個好歹來。
晏世清對此印象不深,重生之前他不曾關注過安王。
池冠告誡晏世清:“反正今兒你聽了便聽了,不要外傳、不要追究,懂不懂?”
晏世清頷首:“你放心。”
他便是追究也是私下悄悄的查,查不出所以然是不會外傳的。
快到了池冠當值的時間,他吃了兩塊點心又喝了口茶:“我先走了,迴聊啊!下次找我喝酒,喝茶沒意思!”
晏世清為自己倒了杯茶,摩挲著杯口。
安王撞見了太子殺人,太子應當是沒發現安王在暗處。
那麽井中的人頭,是安王無意看見的還是有意讓其“被”看見的?
安王那般膽小,應該是無意的吧……
七皇子,隻比太子大三個月,如今尚未出宮建府。
前世,安王被貶為庶人後,緊接著便輪到了已經被封王的七皇子——被冠上穢亂隆和帝後宮的罪名,圈禁起來。
此事其實並未抓到正形,而是七皇子的貼身之物出現在隆和帝一位美人的床上。
七皇子當時辯解此物在他出宮建府之前便丟失了……
晏世清垂眼看著清亮的茶湯,宮人被殺是得罪太子還是……太子為了殺人滅口?
他更傾向於後者。
現在的問題是怎麽查,從哪裏開始查?
或許,可以從七皇子丟失的貼身之物開始查起。
若春禧宮大火是皇後所為,太子已經籌謀陷害七皇子。
連上接下來會發生的幾件大事,晏世清有把握隆和帝會廢太子。
即便不廢太子,為了保下太子,朱家也會元氣大傷。
晏世清將溫了的茶水一飲而盡。
腦海中閃過一句話:【你想做的,我自會為你達成。】
-
安王很鬱悶。
晏世清聽到他的“夢囈”居然一點都不好奇!
做人一點好奇心都沒有,實在是、是——是太成熟穩重了。
不愧是他看中的人。
安王咬碎了牙,硬誇。
山不來就我,我就去就山。
下了朝,安王便湊到晏世清身邊:“晏侍郎,你箭法絕佳,不知可有空陪本王去挑一把趁手的弓箭?春蒐在即,本王這次想要一展身手!”
晏世清淡淡的點頭:“若王爺不嫌棄,下官可為王爺參考一二。”
“晏大人,安王現在倒是與令郎走的挺近。”
麵對同僚的打探之意,晏啟隻是淡笑:“何為近何為遠?若是安王相邀,你王大人會直言拒絕麽?”
王大人心裏對安王的不屑顯露到了臉上,語氣談不上恭敬:“若老夫有要事,身為大虞的臣子,凡事自然是要以公務為主。”
沒有公務,那就隨口胡編一個公務。
晏啟:“哦,那若無要緊公務呢?王大人準備如何拒絕,說來聽聽,本官正好學習一二,迴去教一教犬子。”
再不濟,安王也是王爺,是皇子。
王大人可不敢說無事也拒絕。
“沒事的話,那自然是要去的,王爺相邀那是給臉了。”
晏啟“嗬嗬”一笑,不再搭話。
王大人自討了個沒趣,放慢腳步跟自己的同窗好友嘀咕:“我瞧著晏啟不鹹不淡的,好像不大希望安王和晏世清走的近?”
對方迴答:“你還看不出來?分明是安王上趕著找晏侍郎,人晏侍郎隻是應付一二。”
王大人揣著手,當真如此?好像確實如此。
未曾見晏世清主動找安王說過話。
這個幾乎無人在意的小插曲,被人報到太子跟前。
太子麵色陰冷,忽的笑了起來。
安王想在春蒐上大展身手?
籍田禮上不知哪裏出了差錯,春蒐,他要親自動手!
靠人不如靠己。
當初他念在手足之情,沒要三皇兄的命。
安王和他並非一母同胞,無需念情!
跪在下首的人抬頭又迅速垂下去。
為太子做了許多陰私的事情,他太了解這個笑容意味著什麽了。
饒是他壞事做盡,依舊忍不住暗自心驚。
太子年紀輕輕,其心思便陰毒無比,也不知道是隨誰。
尤其是恭王那件事情,誰能想象是出自年僅十歲的太子之手?
“對頭。”
池冠笑容略帶諷刺:“我看見京城人人誇讚的好郎君、寵妻非常的見侍衛,正和一個宮女顛鸞倒鳳呢。”
那動靜,被夜裏的風一吹,可不就像是鬼哭狼嚎麽。
“如果春禧宮鬧鬼,那兩人怎麽可能現在還好好的?”
晏世清若有所思道:“你是說,有人故意讓人覺得春禧宮鬧鬼,好方便自己行事?當年春禧宮大火,兇手並未找到,你在宮中當差可曾聽說過什麽?”
池冠壓低聲音:“你若好奇,我能跟你說,但此事你切莫深究也不要外傳。”
“這事兒我也是從別人話裏拚湊出來的,春禧宮那把火應該是人為的。而且很可能是……那位。”
池冠豎起大拇指。
晏世清張嘴,無聲說了兩個字“皇後”。
池冠點頭。
皇後治理六宮,妃子有孕一般都能順利生產,孩子也可以平安長大。
所以池冠推測出這點的時候,心中是不信的。
畢竟春禧宮那位主兒是皇後的堂妹。
晏世清也想到了這一層,他想的是或許正因是皇後所為,此事才得以掩蓋下去。
否則朱家的女兒遭此橫禍,朱家怎會不追究?
此事倒是個意外收獲。
.“若春禧宮鬧鬼是假,那去年七皇子宮中被害的宮人,就是人為的了。”
池冠從不信鬼神:“我是這麽覺得的,說不定是他看見了什麽不該看的,被人騙去殺了,你到底看的什麽話本,對這些子血腥恐怖的事情感興趣。”
晏世清:“山間雜異錄。”
池冠:“嘶——你看這個啊?這個確實有些恐怖,我拿裏麵的故事嚇唬我小侄子。”
晏世清想起被嚇的不輕的安王,勾唇道:“嚇唬孩子確實夠了,第一個故事讓我無端想起去年宮宴,七皇子宮人被害的事情。”
池冠想起來了:“據說安王迴去高燒三日,被嚇的不輕。”
也是,好端端的一個人喝醉了,坐在井邊吹吹風、醒醒酒,結果往井裏一看——謔!
是個人都得嚇出個好歹來。
晏世清對此印象不深,重生之前他不曾關注過安王。
池冠告誡晏世清:“反正今兒你聽了便聽了,不要外傳、不要追究,懂不懂?”
晏世清頷首:“你放心。”
他便是追究也是私下悄悄的查,查不出所以然是不會外傳的。
快到了池冠當值的時間,他吃了兩塊點心又喝了口茶:“我先走了,迴聊啊!下次找我喝酒,喝茶沒意思!”
晏世清為自己倒了杯茶,摩挲著杯口。
安王撞見了太子殺人,太子應當是沒發現安王在暗處。
那麽井中的人頭,是安王無意看見的還是有意讓其“被”看見的?
安王那般膽小,應該是無意的吧……
七皇子,隻比太子大三個月,如今尚未出宮建府。
前世,安王被貶為庶人後,緊接著便輪到了已經被封王的七皇子——被冠上穢亂隆和帝後宮的罪名,圈禁起來。
此事其實並未抓到正形,而是七皇子的貼身之物出現在隆和帝一位美人的床上。
七皇子當時辯解此物在他出宮建府之前便丟失了……
晏世清垂眼看著清亮的茶湯,宮人被殺是得罪太子還是……太子為了殺人滅口?
他更傾向於後者。
現在的問題是怎麽查,從哪裏開始查?
或許,可以從七皇子丟失的貼身之物開始查起。
若春禧宮大火是皇後所為,太子已經籌謀陷害七皇子。
連上接下來會發生的幾件大事,晏世清有把握隆和帝會廢太子。
即便不廢太子,為了保下太子,朱家也會元氣大傷。
晏世清將溫了的茶水一飲而盡。
腦海中閃過一句話:【你想做的,我自會為你達成。】
-
安王很鬱悶。
晏世清聽到他的“夢囈”居然一點都不好奇!
做人一點好奇心都沒有,實在是、是——是太成熟穩重了。
不愧是他看中的人。
安王咬碎了牙,硬誇。
山不來就我,我就去就山。
下了朝,安王便湊到晏世清身邊:“晏侍郎,你箭法絕佳,不知可有空陪本王去挑一把趁手的弓箭?春蒐在即,本王這次想要一展身手!”
晏世清淡淡的點頭:“若王爺不嫌棄,下官可為王爺參考一二。”
“晏大人,安王現在倒是與令郎走的挺近。”
麵對同僚的打探之意,晏啟隻是淡笑:“何為近何為遠?若是安王相邀,你王大人會直言拒絕麽?”
王大人心裏對安王的不屑顯露到了臉上,語氣談不上恭敬:“若老夫有要事,身為大虞的臣子,凡事自然是要以公務為主。”
沒有公務,那就隨口胡編一個公務。
晏啟:“哦,那若無要緊公務呢?王大人準備如何拒絕,說來聽聽,本官正好學習一二,迴去教一教犬子。”
再不濟,安王也是王爺,是皇子。
王大人可不敢說無事也拒絕。
“沒事的話,那自然是要去的,王爺相邀那是給臉了。”
晏啟“嗬嗬”一笑,不再搭話。
王大人自討了個沒趣,放慢腳步跟自己的同窗好友嘀咕:“我瞧著晏啟不鹹不淡的,好像不大希望安王和晏世清走的近?”
對方迴答:“你還看不出來?分明是安王上趕著找晏侍郎,人晏侍郎隻是應付一二。”
王大人揣著手,當真如此?好像確實如此。
未曾見晏世清主動找安王說過話。
這個幾乎無人在意的小插曲,被人報到太子跟前。
太子麵色陰冷,忽的笑了起來。
安王想在春蒐上大展身手?
籍田禮上不知哪裏出了差錯,春蒐,他要親自動手!
靠人不如靠己。
當初他念在手足之情,沒要三皇兄的命。
安王和他並非一母同胞,無需念情!
跪在下首的人抬頭又迅速垂下去。
為太子做了許多陰私的事情,他太了解這個笑容意味著什麽了。
饒是他壞事做盡,依舊忍不住暗自心驚。
太子年紀輕輕,其心思便陰毒無比,也不知道是隨誰。
尤其是恭王那件事情,誰能想象是出自年僅十歲的太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