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wxs.com
小侍郎重生後被戲精王爺叼迴家啦 作者:一斤鹹魚五斤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到京城,已是衣衫漸單。
安王和晏世清各自迴府梳洗、換上官服進宮麵聖。
在這期間,隆和帝已經從暗衛和祥順公公那裏得知,他們這一行的所見所聞。
惱怒衛城官場之渾濁,又因安王所為而哭笑不得。
聽聞安王還沒到地方就想先用尚方寶劍砍人時。
隆和帝嗤笑一聲:“雞都沒殺過的臭小子,還敢殺人?”
得知晏世清也生過砍了太守念頭時,他笑著點頭:“不愧是晏啟的兒子,有膽色!”
福康公公在一旁聽著,心說安王要是在場,肯定要嚷嚷著說陛下偏心了。
暗衛和祥順公公分別將自己得的金銀珠寶列了單子呈了上去。
隆和帝隻淺淺的掃了一眼,擺擺手道:“無妨,都拿著吧。”
祥順公公在福康公公的眼神示意下,一五一十的說完自己的見聞後,便恭恭敬敬的退下了。
隆和帝點點暗衛的那份單子:“這小子,慣會借花獻佛的,真是半點不擔心朕會數落他。”
在祥順公公見皇帝之前,先和福康公公通過氣。
福康公公知道幹兒子敢受這些,也是安王示下。
不得不說,在諸皇子中,安王或許是最了解皇帝脾氣的。
在一些必須隨大流的場合下,錢財你可以拿,但對皇帝不能有所隱瞞。
福康公公將熱茶遞到隆和帝手邊,打趣道:“安王殿下這是隨陛下,陛下做皇子的時候從不會虧待身邊人,如今更是如此。”
隆和帝端著茶杯揶揄他一眼:“老東西,拍馬屁。”
“陛下,睿王求見。”
宮人的通傳讓皇帝的笑意淡了不少:“告狀的來了。”
睿王帶著祝對遊給他的證據,左思右想還是決定來試一試,他還要告發安王結黨營私之事。
安王讓他丟了這麽大的臉,他絕對不會讓安王好過的!
睿王行禮後。
隆和帝賜座,讓福康公公倒了杯茶給睿王。
睿王心喜,他來父皇這裏,鮮少得到這樣的待遇,頓時對今日要說之事有了八成把握。
他迫不及待的開口:“父皇……”
“老四,朕這茶,如何?”
睿王喝了一口,做出如癡如醉的表情:“父皇的茶,自然是頂頂好,兒臣從未喝過如此好的茶葉。”
“哦?”
隆和帝淡淡的看過去:“和衛城的‘野茶’相比,哪個更香?”
睿王手一抖,茶水險些灑了出來:“野茶、野茶怎麽能和父皇這兒的茶相提並論呢?”
難不成老六先進宮告狀了?不應該啊,他迴到京城擦了把臉就換上衣服趕進宮了。
老六總不能長了翅膀飛來的吧?
“是麽?”
隆和帝看了眼福康公公。
福康公公拿出來一個睿王十分眼熟的瓷罐,當著麵泡了壺茶。
殿內茶香四溢。
隆和帝端起茶杯,輕嗅茶香。
“好茶,比貢品的茶葉還要好上三分,讓睿王也品上一品。”
福康公公也倒了一杯給睿王。
其實不用品嚐,單看茶色、嗅茶香,就能比個高低來。
睿王垂著頭一聲不敢吱。
隆和帝見他這副鵪鶉樣子,就煩。
拿了東西的是他,不敢說的是他,要告狀的是他,遇著點事就不敢吱聲的還是他。
若是安王,要麽打個馬虎眼耍個賴、要麽就直接承認。
反正不會一副敢做不敢當的慫樣。
他擺擺手:“行了,若無事便退下吧。”
“父皇!”
睿王抬起頭來,他還有事情要說呢!
對上隆和帝威嚴的視線,睿王張了張口,腦海裏想起安王羞辱自己的樣子。
最終還是頂著壓力說了:“父皇!衛城之事其實幕後主使和得利者都是六弟!望父皇明察!”
睿王從懷裏掏出薄薄的一張信封來。
福康公公心裏歎氣,方才,睿王若是直接走了,皇帝對於他在衛城的諸多事情,自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睿王偏偏還是開了這個口。
“哦?是麽。”
隆和帝麵上瞧不出喜怒,隨手打開信封,瞧了兩眼。
他抖抖紙張:“你自己可曾看過上麵的內容?”
睿王:“看過。”
隆和帝:“其中所說安王修建逾製宮殿,在何處、你可曾見過?”
睿王:“兒臣未曾見過,但這份供詞是老六母妃的哥哥家的兒子的!他不向著老六,還能替別人斂財不成?”
宮人再次進來通傳:“陛下,安王和晏侍郎求見。”
隆和帝抬手:“宣,正好,聽聽他怎麽說。”
睿王閃過一絲心虛,很快又直起腰板。
反正供詞不是他刑訊逼供的,倒是老六扒著晏家,結黨營私,是板上釘釘的!
安王一點都不意外看見睿王,行禮後,他見怪不怪道:“父皇,四皇兄來告兒臣的了?腿腳真麻利嘿!”
隆和帝讓福康公公把睿王的話重複了一遍。
安王古怪的看著睿王:“四皇兄,你要這麽說的話,笛醉煬謀害太子一事……”
睿王脫口就道:“他是他,本王是本王!他謀害太子關本王何事?”
安王攤手:“那你呈上來的這份口供,又關本王何事?他說什麽就是什麽,本王還說四皇兄你和祝對遊沆瀣一氣,造假證坑害本王呢。”
睿王嘴硬:“本王的證據是真的!”
安王聳肩,對隆和帝說:“父皇,既然四皇兄非要說是真的,就讓他去找到口供裏逾製的宮殿吧。”
隆和帝:“嗯,行,找不到不得迴京。”
睿王傻眼了:“父皇,找證據一事不是應該由底下人去做麽?”
安王白了他一眼:“你今天說本王有個宮殿、明天說本王有個藏寶庫、後天說本王在西域自立為王,合著你上下嘴皮子一搭,底下人就跑斷腿啊?”
真以為生在皇室就是享福的啊?皇室子弟受天下供養,應該心懷天下、勤學修身、不負天下人的期望,這麽淺顯的道理,四皇兄不會不懂吧?”
隆和帝問晏世清:“晏侍郎認為安王說的是否在理?”
---
前情提要:笛醉煬,睿王遠房親戚,實際上是尚書令的人,原本合謀要在籍田禮上謀害安王,最終被反將一軍、當場中箭。
安王和晏世清各自迴府梳洗、換上官服進宮麵聖。
在這期間,隆和帝已經從暗衛和祥順公公那裏得知,他們這一行的所見所聞。
惱怒衛城官場之渾濁,又因安王所為而哭笑不得。
聽聞安王還沒到地方就想先用尚方寶劍砍人時。
隆和帝嗤笑一聲:“雞都沒殺過的臭小子,還敢殺人?”
得知晏世清也生過砍了太守念頭時,他笑著點頭:“不愧是晏啟的兒子,有膽色!”
福康公公在一旁聽著,心說安王要是在場,肯定要嚷嚷著說陛下偏心了。
暗衛和祥順公公分別將自己得的金銀珠寶列了單子呈了上去。
隆和帝隻淺淺的掃了一眼,擺擺手道:“無妨,都拿著吧。”
祥順公公在福康公公的眼神示意下,一五一十的說完自己的見聞後,便恭恭敬敬的退下了。
隆和帝點點暗衛的那份單子:“這小子,慣會借花獻佛的,真是半點不擔心朕會數落他。”
在祥順公公見皇帝之前,先和福康公公通過氣。
福康公公知道幹兒子敢受這些,也是安王示下。
不得不說,在諸皇子中,安王或許是最了解皇帝脾氣的。
在一些必須隨大流的場合下,錢財你可以拿,但對皇帝不能有所隱瞞。
福康公公將熱茶遞到隆和帝手邊,打趣道:“安王殿下這是隨陛下,陛下做皇子的時候從不會虧待身邊人,如今更是如此。”
隆和帝端著茶杯揶揄他一眼:“老東西,拍馬屁。”
“陛下,睿王求見。”
宮人的通傳讓皇帝的笑意淡了不少:“告狀的來了。”
睿王帶著祝對遊給他的證據,左思右想還是決定來試一試,他還要告發安王結黨營私之事。
安王讓他丟了這麽大的臉,他絕對不會讓安王好過的!
睿王行禮後。
隆和帝賜座,讓福康公公倒了杯茶給睿王。
睿王心喜,他來父皇這裏,鮮少得到這樣的待遇,頓時對今日要說之事有了八成把握。
他迫不及待的開口:“父皇……”
“老四,朕這茶,如何?”
睿王喝了一口,做出如癡如醉的表情:“父皇的茶,自然是頂頂好,兒臣從未喝過如此好的茶葉。”
“哦?”
隆和帝淡淡的看過去:“和衛城的‘野茶’相比,哪個更香?”
睿王手一抖,茶水險些灑了出來:“野茶、野茶怎麽能和父皇這兒的茶相提並論呢?”
難不成老六先進宮告狀了?不應該啊,他迴到京城擦了把臉就換上衣服趕進宮了。
老六總不能長了翅膀飛來的吧?
“是麽?”
隆和帝看了眼福康公公。
福康公公拿出來一個睿王十分眼熟的瓷罐,當著麵泡了壺茶。
殿內茶香四溢。
隆和帝端起茶杯,輕嗅茶香。
“好茶,比貢品的茶葉還要好上三分,讓睿王也品上一品。”
福康公公也倒了一杯給睿王。
其實不用品嚐,單看茶色、嗅茶香,就能比個高低來。
睿王垂著頭一聲不敢吱。
隆和帝見他這副鵪鶉樣子,就煩。
拿了東西的是他,不敢說的是他,要告狀的是他,遇著點事就不敢吱聲的還是他。
若是安王,要麽打個馬虎眼耍個賴、要麽就直接承認。
反正不會一副敢做不敢當的慫樣。
他擺擺手:“行了,若無事便退下吧。”
“父皇!”
睿王抬起頭來,他還有事情要說呢!
對上隆和帝威嚴的視線,睿王張了張口,腦海裏想起安王羞辱自己的樣子。
最終還是頂著壓力說了:“父皇!衛城之事其實幕後主使和得利者都是六弟!望父皇明察!”
睿王從懷裏掏出薄薄的一張信封來。
福康公公心裏歎氣,方才,睿王若是直接走了,皇帝對於他在衛城的諸多事情,自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睿王偏偏還是開了這個口。
“哦?是麽。”
隆和帝麵上瞧不出喜怒,隨手打開信封,瞧了兩眼。
他抖抖紙張:“你自己可曾看過上麵的內容?”
睿王:“看過。”
隆和帝:“其中所說安王修建逾製宮殿,在何處、你可曾見過?”
睿王:“兒臣未曾見過,但這份供詞是老六母妃的哥哥家的兒子的!他不向著老六,還能替別人斂財不成?”
宮人再次進來通傳:“陛下,安王和晏侍郎求見。”
隆和帝抬手:“宣,正好,聽聽他怎麽說。”
睿王閃過一絲心虛,很快又直起腰板。
反正供詞不是他刑訊逼供的,倒是老六扒著晏家,結黨營私,是板上釘釘的!
安王一點都不意外看見睿王,行禮後,他見怪不怪道:“父皇,四皇兄來告兒臣的了?腿腳真麻利嘿!”
隆和帝讓福康公公把睿王的話重複了一遍。
安王古怪的看著睿王:“四皇兄,你要這麽說的話,笛醉煬謀害太子一事……”
睿王脫口就道:“他是他,本王是本王!他謀害太子關本王何事?”
安王攤手:“那你呈上來的這份口供,又關本王何事?他說什麽就是什麽,本王還說四皇兄你和祝對遊沆瀣一氣,造假證坑害本王呢。”
睿王嘴硬:“本王的證據是真的!”
安王聳肩,對隆和帝說:“父皇,既然四皇兄非要說是真的,就讓他去找到口供裏逾製的宮殿吧。”
隆和帝:“嗯,行,找不到不得迴京。”
睿王傻眼了:“父皇,找證據一事不是應該由底下人去做麽?”
安王白了他一眼:“你今天說本王有個宮殿、明天說本王有個藏寶庫、後天說本王在西域自立為王,合著你上下嘴皮子一搭,底下人就跑斷腿啊?”
真以為生在皇室就是享福的啊?皇室子弟受天下供養,應該心懷天下、勤學修身、不負天下人的期望,這麽淺顯的道理,四皇兄不會不懂吧?”
隆和帝問晏世清:“晏侍郎認為安王說的是否在理?”
---
前情提要:笛醉煬,睿王遠房親戚,實際上是尚書令的人,原本合謀要在籍田禮上謀害安王,最終被反將一軍、當場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