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安王:兒臣願為父皇分憂!
小侍郎重生後被戲精王爺叼迴家啦 作者:一斤鹹魚五斤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睿王急了:“父皇!老六他結黨營私,晏世清早就是他的人了!你問他是沒有用的!”
他的人。
嗯。
安王還蠻喜歡聽到這三個字的。
他不緊不慢道:“晏侍郎怎麽就成了本王的人了?這無媒無聘的,但你可以說我是他的人,我不在乎名分。”
晏世清:……
安王胡說八道起來,真的是,漫無邊際的。
隆和帝:……
臭小子真敢胡說啊。
睿王:“這什麽跟什麽!本王說你結黨營私!”
安王主打一個迴答的驢唇不對馬嘴:“對啊,你說父皇和晏啟晏大人結為姻親。”
晏世清哭笑不得,越說越離譜了,就不擔心皇帝會惱怒麽?
隆和帝佯怒:“胡言亂語!”
安王看著睿王:“父皇說你胡言亂語。”
睿王氣急敗壞:“父皇分明在說你!”
隆和帝真是見不得睿王這副蠢樣。
“好了,你若再多言,就自己去找到口供裏的宮殿。”
安王得意的挑眉。
隆和帝瞥了他一眼:“你也少逗弄他。”
安王腳尖在地上畫圈,噘著嘴道:“四皇兄空口白牙的汙蔑兒臣,兒臣逗弄幾句都不行麽……”
隆和帝:“那當如何?”
安王:“四皇兄太壞了,應該讓他去打掃豬圈。”
隆和帝:“嗯,宮中無豬圈,讓老四去皇莊裏的農莊待上——”
安王:“一個月!”
天熱了,豬圈的味道才大。
隆和帝:“嗯,一個月。”
睿王不可置信:“父皇?!”
隆和帝:“再多說一個字,就加一個月。”
睿王指甲掐進肉裏,才忍住沒有反駁。
父皇偏心!
同樣是曾經不聞不問的兒子,憑什麽現在為了安王這般折辱他!
隆和帝讓睿王退下。
而後點點桌子。
“行了,說說在衛城都發生了什麽事情。”
安王一屁股坐下,還不忘拉著晏世清一起坐。
晏世清下意識看了眼隆和帝的臉色。
隆和帝神色如常。
安王老神在在道:“反正父皇都知道了,不如說說父皇有哪些疑問吧。”
晏世清:……
前世隆和帝病重,太子監國的時候,也不敢這副隨意的態度對待隆和帝。
而安王在隆和帝麵前的姿態素來是坦然總帶著一絲孩子對父親的依賴和信任。
看似有些沒規矩,卻又不會真的讓人心生不快。
這樣的安王,前世怎會落到被貶為庶人的田地?
隆和帝也不生氣,他問:“你此番當欽差,感覺如何?”
安王臉一垮:“暈!兒臣真的暈船,迴來的時候馬車坐多了,還暈馬車。”
隆和帝:“朕是問,你的荷包,感覺如何?”
安王晃了晃腦袋:“第一迴體會到富人的快樂,怪不得大俠都喜歡劫富濟貧。”
隆和帝就知道他會是這副態度,也不意外。
相較而言,睿王畏首畏尾,敢做不敢當。
“你知道朕派了暗衛,還敢給祝對遊下毒?”
晏世清抬首:“陛下,這毒……”
“朕知道來龍去脈。”隆和帝沒讓晏世清把話說完,他玩味道:“你素來穩重,怎麽也跟著安王胡鬧?”
當他得知,安王想毒死祝對遊,而晏世清不僅沒有製止,反而幫著寫毒方的時候。
意外之餘,又覺得,晏世清不愧是晏啟的兒子。
行事多數時候都是穩重的,偶爾也會跳脫讓人摸不著頭腦。
晏世清既然敢當著暗衛的麵做此事,自然不會不敢承認:“陛下,臣隻是擔心,壞事做盡的祝對遊,得不到應有的懲罰。”
隆和帝肅聲道:“晏侍郎是覺得朕會不公?”
晏世清起身跪下,後背挺的筆直:“臣不敢,祝對遊一事牽連甚廣,一根繩子從衛城牽扯到京城,這根繩子上的人為求自保,或許會拚盡全力為其開脫。”
安王也跟著跪下,如果手上再來杯茶,那就是成婚後,新婚夫夫給長輩敬茶了。
咳咳,想遠了。
“父皇,下毒是兒臣的主意,兒臣是欽差大臣,晏侍郎隻是不得不聽罷了。”
“那朕,就把話放在這裏。”隆和帝稍緩和了臉色:“都起來吧,朕不過是問問,一個兩個的這般小心謹慎做什麽?”
安王利落起身,順手拉了慢一步的晏世清。
“聽見沒?父皇不是吃人的老虎,在父皇麵前有話說話,隻要別貪贓枉法、殺人放火,父皇是不會生氣的,是吧父皇?”
隆和帝似笑非笑的看著安王:“這就是你敢在朕麵前放肆的原因?”
安王滿臉莫名:“不是啊,兒臣是父皇的親兒子,在自己家裏放鬆點、隨意點,很正常啊!這不算放肆吧!”
他又沒說:爹啊,你龍椅給朕坐坐唄。
隆和帝:“你倒是會狡辯,怪不得能臉皮厚到用三十多個不重複的詞自誇。”
安王滿臉無語:“暗衛怎麽連這話都往外說啊,兒臣本來就聰明,那不算自誇,最多是陳述事實。”
隆和帝露出一絲笑容:“既然你這般聰明, 正好,朕有一事要你去做。”
安王立馬諂媚笑道:“父皇,兒臣不是自誇,是不要臉的瞎誇,您千萬別當真!”
隆和帝眉梢微挑:“哦?朕原本想著衛城罪員定罪後,讓你和晏侍郎一同去抄家——是了,你暈車暈船……”
“暈車暈船也不妨礙兒臣為父皇分憂的心啊!”
安王順溜的跪下,滿眼誠摯、孺慕之情。
晏世清為他的變臉速度而驚歎。
隆和帝抬手點點他:“你啊,貪財!”
安王眨眼:“兒臣不貪,不會多拿的,再說了晏家出錢加固堤壩,父皇您看——”
隆和帝:“朕已經任晏不羈為衛城太守。”
安王:“不管是什麽官職,不都是給父皇您幹事的嗎?”
晏世清偷偷拉了下安王的衣角,頭微微搖了搖。
出錢加固堤壩為的是百姓不遭水災、不流離失所,不需要額外補迴來的。
晏家本也不缺這點。
安王衝他擠擠眼睛。
隆和帝將兩人的小動作看在眼裏:“那你覺得當如何?”
---
安王:當立馬給兒臣和晏世清賜婚!
隆和帝:立功的是晏家
安王:對啊,所以應該尚皇子!兒臣願意的!
他的人。
嗯。
安王還蠻喜歡聽到這三個字的。
他不緊不慢道:“晏侍郎怎麽就成了本王的人了?這無媒無聘的,但你可以說我是他的人,我不在乎名分。”
晏世清:……
安王胡說八道起來,真的是,漫無邊際的。
隆和帝:……
臭小子真敢胡說啊。
睿王:“這什麽跟什麽!本王說你結黨營私!”
安王主打一個迴答的驢唇不對馬嘴:“對啊,你說父皇和晏啟晏大人結為姻親。”
晏世清哭笑不得,越說越離譜了,就不擔心皇帝會惱怒麽?
隆和帝佯怒:“胡言亂語!”
安王看著睿王:“父皇說你胡言亂語。”
睿王氣急敗壞:“父皇分明在說你!”
隆和帝真是見不得睿王這副蠢樣。
“好了,你若再多言,就自己去找到口供裏的宮殿。”
安王得意的挑眉。
隆和帝瞥了他一眼:“你也少逗弄他。”
安王腳尖在地上畫圈,噘著嘴道:“四皇兄空口白牙的汙蔑兒臣,兒臣逗弄幾句都不行麽……”
隆和帝:“那當如何?”
安王:“四皇兄太壞了,應該讓他去打掃豬圈。”
隆和帝:“嗯,宮中無豬圈,讓老四去皇莊裏的農莊待上——”
安王:“一個月!”
天熱了,豬圈的味道才大。
隆和帝:“嗯,一個月。”
睿王不可置信:“父皇?!”
隆和帝:“再多說一個字,就加一個月。”
睿王指甲掐進肉裏,才忍住沒有反駁。
父皇偏心!
同樣是曾經不聞不問的兒子,憑什麽現在為了安王這般折辱他!
隆和帝讓睿王退下。
而後點點桌子。
“行了,說說在衛城都發生了什麽事情。”
安王一屁股坐下,還不忘拉著晏世清一起坐。
晏世清下意識看了眼隆和帝的臉色。
隆和帝神色如常。
安王老神在在道:“反正父皇都知道了,不如說說父皇有哪些疑問吧。”
晏世清:……
前世隆和帝病重,太子監國的時候,也不敢這副隨意的態度對待隆和帝。
而安王在隆和帝麵前的姿態素來是坦然總帶著一絲孩子對父親的依賴和信任。
看似有些沒規矩,卻又不會真的讓人心生不快。
這樣的安王,前世怎會落到被貶為庶人的田地?
隆和帝也不生氣,他問:“你此番當欽差,感覺如何?”
安王臉一垮:“暈!兒臣真的暈船,迴來的時候馬車坐多了,還暈馬車。”
隆和帝:“朕是問,你的荷包,感覺如何?”
安王晃了晃腦袋:“第一迴體會到富人的快樂,怪不得大俠都喜歡劫富濟貧。”
隆和帝就知道他會是這副態度,也不意外。
相較而言,睿王畏首畏尾,敢做不敢當。
“你知道朕派了暗衛,還敢給祝對遊下毒?”
晏世清抬首:“陛下,這毒……”
“朕知道來龍去脈。”隆和帝沒讓晏世清把話說完,他玩味道:“你素來穩重,怎麽也跟著安王胡鬧?”
當他得知,安王想毒死祝對遊,而晏世清不僅沒有製止,反而幫著寫毒方的時候。
意外之餘,又覺得,晏世清不愧是晏啟的兒子。
行事多數時候都是穩重的,偶爾也會跳脫讓人摸不著頭腦。
晏世清既然敢當著暗衛的麵做此事,自然不會不敢承認:“陛下,臣隻是擔心,壞事做盡的祝對遊,得不到應有的懲罰。”
隆和帝肅聲道:“晏侍郎是覺得朕會不公?”
晏世清起身跪下,後背挺的筆直:“臣不敢,祝對遊一事牽連甚廣,一根繩子從衛城牽扯到京城,這根繩子上的人為求自保,或許會拚盡全力為其開脫。”
安王也跟著跪下,如果手上再來杯茶,那就是成婚後,新婚夫夫給長輩敬茶了。
咳咳,想遠了。
“父皇,下毒是兒臣的主意,兒臣是欽差大臣,晏侍郎隻是不得不聽罷了。”
“那朕,就把話放在這裏。”隆和帝稍緩和了臉色:“都起來吧,朕不過是問問,一個兩個的這般小心謹慎做什麽?”
安王利落起身,順手拉了慢一步的晏世清。
“聽見沒?父皇不是吃人的老虎,在父皇麵前有話說話,隻要別貪贓枉法、殺人放火,父皇是不會生氣的,是吧父皇?”
隆和帝似笑非笑的看著安王:“這就是你敢在朕麵前放肆的原因?”
安王滿臉莫名:“不是啊,兒臣是父皇的親兒子,在自己家裏放鬆點、隨意點,很正常啊!這不算放肆吧!”
他又沒說:爹啊,你龍椅給朕坐坐唄。
隆和帝:“你倒是會狡辯,怪不得能臉皮厚到用三十多個不重複的詞自誇。”
安王滿臉無語:“暗衛怎麽連這話都往外說啊,兒臣本來就聰明,那不算自誇,最多是陳述事實。”
隆和帝露出一絲笑容:“既然你這般聰明, 正好,朕有一事要你去做。”
安王立馬諂媚笑道:“父皇,兒臣不是自誇,是不要臉的瞎誇,您千萬別當真!”
隆和帝眉梢微挑:“哦?朕原本想著衛城罪員定罪後,讓你和晏侍郎一同去抄家——是了,你暈車暈船……”
“暈車暈船也不妨礙兒臣為父皇分憂的心啊!”
安王順溜的跪下,滿眼誠摯、孺慕之情。
晏世清為他的變臉速度而驚歎。
隆和帝抬手點點他:“你啊,貪財!”
安王眨眼:“兒臣不貪,不會多拿的,再說了晏家出錢加固堤壩,父皇您看——”
隆和帝:“朕已經任晏不羈為衛城太守。”
安王:“不管是什麽官職,不都是給父皇您幹事的嗎?”
晏世清偷偷拉了下安王的衣角,頭微微搖了搖。
出錢加固堤壩為的是百姓不遭水災、不流離失所,不需要額外補迴來的。
晏家本也不缺這點。
安王衝他擠擠眼睛。
隆和帝將兩人的小動作看在眼裏:“那你覺得當如何?”
---
安王:當立馬給兒臣和晏世清賜婚!
隆和帝:立功的是晏家
安王:對啊,所以應該尚皇子!兒臣願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