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安王:我還是個孩子啊
小侍郎重生後被戲精王爺叼迴家啦 作者:一斤鹹魚五斤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光祿確實著急。
尤其在得知安王和晏世清被留在宮中用膳後,還帶著一堆賞賜離宮。
他逼問朱萬遼:“我讓你派人去衛城,你究竟派沒派?”
朱萬遼有些心虛:“派了。”
朱光祿追問:“何時派的、傳的哪些話?”
朱萬遼破罐子破摔道:“定下睿王是欽差時派的,就告訴他們欽差人選,父親你現在問這些有什麽用?重點是衛城帶迴來的這些人,要怎麽處理!”
房梁上的安王簡直要笑出聲來,他看見朱光祿的氣的嘴巴吹出來的氣把胡子吹的一翹一翹的。
就知道今晚在朱家有好戲看。
朱光祿氣的眼前陣陣發黑。
“好,好!這件事情老夫不管了,你自己處理!”
說著,朱光祿便要拂袖而去。
朱萬遼攔在門口,不讚同的看著他:“父親,現在不是賭氣的時候,得趕緊想辦法。”
“我讓你做的事情你不做,出了事又要我想辦法?”
朱光祿氣得不行,抬手就給了朱萬遼一巴掌:“行啊!辦法就是明日你當朝請辭!”
朱萬遼捂著臉,抬高了嗓音:“父親?!”
朱光祿喘了口氣,坐下喝了口冷茶:“我說的不是氣話,祝對遊是經由你舉薦去的衛城,你必須主動站出來。”
朱萬遼不可置信:“是你讓我舉薦的!”
朱光祿被他的聲音震的頭疼,用力拍著桌子說:“那你坐到今天的位置還是我一手提拔的呢!你不請辭,我請辭,行了吧!”
安王點點頭,朱光祿這招以退為進好。
朱萬遼不可能真讓他去請辭,朱光祿可是朱家的主幹。
他倒了,朱家就樹倒猢猻散咯。
朱萬遼深吸一口氣,強壓著火氣:“父親言重了,朱家離不開父親這根主心骨。”
朱光祿見他能好好說話了,才緩和了語氣:“若你不主動請辭,而是等到陛下動手,那動的可就不止你一人了。”
他為了避免皇帝忌憚,沒有把自己的兒子提拔到太高的位置。
朝中要職,多是朱家黨羽,但不是朱家嫡係子弟。
安王摸著下巴,朱光祿的話提醒他了。
他想起來一個人,尚書令右仆射是朱萬遼的老丈人。
此人平日裏存在感很低,平時最多就是說一句“臣附議”。
尚書令左仆射是“錢派”的,誰給的銀子多,他就為誰說話。
朱光祿沒少給他塞銀子。
不到要動太子的那一步刻,他父皇都不會主動去動朱光祿的位置。
但其他的可以先動一動嘛~
朱萬遼心有不甘:“除此之外,沒別的法子了麽?”
朱光祿歎氣:“這是損失最小的法子,再者你主動請辭,陛下未必會允。但是咱們的態度得擺足了,勢必要與祝對遊劃清界限,而且——衛城的事情必須以他為結點,不能再往上延伸。”
他站起來,麵色沉沉:“派人傳話給祝對遊,我知道他掉包孩子的事情,但他的孩子我會想方設法保下。”
安王挑眉,這老家夥還真知道啊。
朱萬遼隻好在心裏希望皇帝不應允他的請辭,等到太子登基……
哼!
見兒子神色陰鬱,朱光祿皺眉道:“放下你心中所想,夾起尾巴做人,明白麽?”
說到這裏,他又忍不住翻起舊賬:“戶部的事情後,我千叮嚀萬囑咐的,結果轉頭衛城就出了這麽個事。若隻是簡單的水患,沒有貪墨一事,瞞報了也就瞞報了,陛下不至於安排欽差去!
而且,我們現在都沒查出來,到底是誰在暗中搜集那些證據,送到晏世清麵前的,敵在暗、我在明,謹慎啊!”
安王撇撇嘴,那可不一定。
他大伯在衛城受了委屈,他必定要去討個公道的。
至於暗中搜集證據的,朱光祿肯定想不到是晏世清隨口胡謅的吧~
朱萬遼聽了眉頭直皺,到底是忍住沒有頂迴去,隻是說:“兒子知道了。”
朱家父子夜談到此為止。
待書房的蠟燭熄滅後,安王翻身跳下房梁,從朱家庫房裏順了“一點”金條走了。
-
“你瞅瞅,朱家之前掏出那麽多銀子,庫房裏還有許多金子。”
安王把金條擺到桌子上,當積木壘著玩。
他來的時候,晏世清剛洗浴完,隻著了裏衣,身上還帶著絲絲水汽。
安王扼腕,他不該在朱家庫房逗留的,應該腳程再快點,來早些就好了。
晏世清將擦拭頭發的帕子搭在架子上:“我聽到一個消息。”
他在安王耳邊道:“聽聞太子那兒‘治好’了,初嚐雲雨後,癮大的很。”
安王勉強定住心神,不去看晏世清脖子上滾落的水珠。
“要不怎麽是‘神醫’呢。”
太子找到的“神醫”是被醫仙穀逐出師門的半吊子,有點醫術,喜歡下猛藥。
當初收人錢財替人謀財害命而被驅逐。
離開醫仙穀後,他以醫仙穀穀主自稱,隻要不是要命的病,幾劑猛藥下去都是活蹦亂跳的,至於以後的事情,他早就離開了,管不著。
安王特意放出風聲,讓朱家的人找到這位“神醫”。
“神醫”拿兩份錢,何樂而不為?
其實也就是一份錢,安王易容找上“神醫”,給的錢也是從朱家庫房來的。
而且他沒要“神醫”害人,隻是讓“神醫”好好的、醫治好,太子罷了。
晏世清笑容清冷:“太子身邊不乏想懷上孩子一招飛上枝頭的,即便是皇後三令五申要他愛惜身子,他私下依舊我行我素、不知節製。”
安王玩味道:“這不叫不節製,年輕氣盛嘛!”
晏世清看了過來。
安王幾乎是立刻就明白他眼神裏的意思:“我還是個孩子啊!美色在我眼裏還不如金子來的實在!”
晏世清不是美色,晏世清是主人~
“旁人似王爺這般年紀,孩子都能上學堂了。”
晏世清將安王擺的不正的金子扶正:“王爺卻還是個孩子。”
安王理直氣壯:“還沒活明白的年紀就當爹,能教好孩子嗎?”
他知道晏啟二十一才成的親,否則也不敢說這話。
不然,連未來丈人都說進去了。
尤其在得知安王和晏世清被留在宮中用膳後,還帶著一堆賞賜離宮。
他逼問朱萬遼:“我讓你派人去衛城,你究竟派沒派?”
朱萬遼有些心虛:“派了。”
朱光祿追問:“何時派的、傳的哪些話?”
朱萬遼破罐子破摔道:“定下睿王是欽差時派的,就告訴他們欽差人選,父親你現在問這些有什麽用?重點是衛城帶迴來的這些人,要怎麽處理!”
房梁上的安王簡直要笑出聲來,他看見朱光祿的氣的嘴巴吹出來的氣把胡子吹的一翹一翹的。
就知道今晚在朱家有好戲看。
朱光祿氣的眼前陣陣發黑。
“好,好!這件事情老夫不管了,你自己處理!”
說著,朱光祿便要拂袖而去。
朱萬遼攔在門口,不讚同的看著他:“父親,現在不是賭氣的時候,得趕緊想辦法。”
“我讓你做的事情你不做,出了事又要我想辦法?”
朱光祿氣得不行,抬手就給了朱萬遼一巴掌:“行啊!辦法就是明日你當朝請辭!”
朱萬遼捂著臉,抬高了嗓音:“父親?!”
朱光祿喘了口氣,坐下喝了口冷茶:“我說的不是氣話,祝對遊是經由你舉薦去的衛城,你必須主動站出來。”
朱萬遼不可置信:“是你讓我舉薦的!”
朱光祿被他的聲音震的頭疼,用力拍著桌子說:“那你坐到今天的位置還是我一手提拔的呢!你不請辭,我請辭,行了吧!”
安王點點頭,朱光祿這招以退為進好。
朱萬遼不可能真讓他去請辭,朱光祿可是朱家的主幹。
他倒了,朱家就樹倒猢猻散咯。
朱萬遼深吸一口氣,強壓著火氣:“父親言重了,朱家離不開父親這根主心骨。”
朱光祿見他能好好說話了,才緩和了語氣:“若你不主動請辭,而是等到陛下動手,那動的可就不止你一人了。”
他為了避免皇帝忌憚,沒有把自己的兒子提拔到太高的位置。
朝中要職,多是朱家黨羽,但不是朱家嫡係子弟。
安王摸著下巴,朱光祿的話提醒他了。
他想起來一個人,尚書令右仆射是朱萬遼的老丈人。
此人平日裏存在感很低,平時最多就是說一句“臣附議”。
尚書令左仆射是“錢派”的,誰給的銀子多,他就為誰說話。
朱光祿沒少給他塞銀子。
不到要動太子的那一步刻,他父皇都不會主動去動朱光祿的位置。
但其他的可以先動一動嘛~
朱萬遼心有不甘:“除此之外,沒別的法子了麽?”
朱光祿歎氣:“這是損失最小的法子,再者你主動請辭,陛下未必會允。但是咱們的態度得擺足了,勢必要與祝對遊劃清界限,而且——衛城的事情必須以他為結點,不能再往上延伸。”
他站起來,麵色沉沉:“派人傳話給祝對遊,我知道他掉包孩子的事情,但他的孩子我會想方設法保下。”
安王挑眉,這老家夥還真知道啊。
朱萬遼隻好在心裏希望皇帝不應允他的請辭,等到太子登基……
哼!
見兒子神色陰鬱,朱光祿皺眉道:“放下你心中所想,夾起尾巴做人,明白麽?”
說到這裏,他又忍不住翻起舊賬:“戶部的事情後,我千叮嚀萬囑咐的,結果轉頭衛城就出了這麽個事。若隻是簡單的水患,沒有貪墨一事,瞞報了也就瞞報了,陛下不至於安排欽差去!
而且,我們現在都沒查出來,到底是誰在暗中搜集那些證據,送到晏世清麵前的,敵在暗、我在明,謹慎啊!”
安王撇撇嘴,那可不一定。
他大伯在衛城受了委屈,他必定要去討個公道的。
至於暗中搜集證據的,朱光祿肯定想不到是晏世清隨口胡謅的吧~
朱萬遼聽了眉頭直皺,到底是忍住沒有頂迴去,隻是說:“兒子知道了。”
朱家父子夜談到此為止。
待書房的蠟燭熄滅後,安王翻身跳下房梁,從朱家庫房裏順了“一點”金條走了。
-
“你瞅瞅,朱家之前掏出那麽多銀子,庫房裏還有許多金子。”
安王把金條擺到桌子上,當積木壘著玩。
他來的時候,晏世清剛洗浴完,隻著了裏衣,身上還帶著絲絲水汽。
安王扼腕,他不該在朱家庫房逗留的,應該腳程再快點,來早些就好了。
晏世清將擦拭頭發的帕子搭在架子上:“我聽到一個消息。”
他在安王耳邊道:“聽聞太子那兒‘治好’了,初嚐雲雨後,癮大的很。”
安王勉強定住心神,不去看晏世清脖子上滾落的水珠。
“要不怎麽是‘神醫’呢。”
太子找到的“神醫”是被醫仙穀逐出師門的半吊子,有點醫術,喜歡下猛藥。
當初收人錢財替人謀財害命而被驅逐。
離開醫仙穀後,他以醫仙穀穀主自稱,隻要不是要命的病,幾劑猛藥下去都是活蹦亂跳的,至於以後的事情,他早就離開了,管不著。
安王特意放出風聲,讓朱家的人找到這位“神醫”。
“神醫”拿兩份錢,何樂而不為?
其實也就是一份錢,安王易容找上“神醫”,給的錢也是從朱家庫房來的。
而且他沒要“神醫”害人,隻是讓“神醫”好好的、醫治好,太子罷了。
晏世清笑容清冷:“太子身邊不乏想懷上孩子一招飛上枝頭的,即便是皇後三令五申要他愛惜身子,他私下依舊我行我素、不知節製。”
安王玩味道:“這不叫不節製,年輕氣盛嘛!”
晏世清看了過來。
安王幾乎是立刻就明白他眼神裏的意思:“我還是個孩子啊!美色在我眼裏還不如金子來的實在!”
晏世清不是美色,晏世清是主人~
“旁人似王爺這般年紀,孩子都能上學堂了。”
晏世清將安王擺的不正的金子扶正:“王爺卻還是個孩子。”
安王理直氣壯:“還沒活明白的年紀就當爹,能教好孩子嗎?”
他知道晏啟二十一才成的親,否則也不敢說這話。
不然,連未來丈人都說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