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是去是留,隻聽柳公子一句話!
大唐:棄文從商,我要當財神 作者:水果抹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柳葉知道來濟要說什麽,但有些事情挑明了之後,大家相處起來才會沒有顧忌。
柳葉跟他們相處倒是其次的,關鍵是這四個人一定要抱團。
否則的話,未來《大唐周刊》遭到口誅筆伐的時候,他們之間就會出現間隙。
柳葉之所以挑選他們幾個,除了他們本來才能出眾,未來至少都是宰相中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都能很好的堅守本心。
哪怕是像李義府這種,被史書稱之為‘人貓’的精明人物,也有著一顆十分堅定的心。
“你們都坐,聽來濟好好說一說。”
由於是在自家的書房,用不著像在外邊似的講究排場來體現地位,柳葉親自給他們幾人倒茶。
幾人紛紛落座,都向來濟投去疑惑的目光。
瞧這陣仗,似乎來濟即將要說的,不是一般二般的事情啊...
來濟深吸口氣,向柳葉拱了拱手。
“學生出身比較特殊,若是公子願意為學生身份問題承擔風險,學生自然感激涕零,若是不願,學生也不會猶豫,轉身離去便是!”
等來濟說出他的身份之後,除了柳葉之外,李義府、來濟、上官儀三人全都猛地站起來,臉上滿是愕然之色!
“你竟然是前隋榮國公之子?!”
“聽聞前隋榮國公的兒子,悉數被宇文化及斬殺,你...你究竟是哪一個?”
“怪不得你姓來,還是江都人士,這世上姓來的總共就沒有多少,我早就該想到的...”
前隋的榮國公名叫來護兒,乃是一員大將,在諸多隋末將領之中,唯有來護兒和張須陀,稱得上是國朝柱石。
來濟苦笑一聲,道:“家父有十二個兒子,如今隻剩下我與幼弟來恆尚在人家,其他的兄長,都追隨家父而去了。”
李義府等人肅然起敬。
隋末亂戰,天下群雄並起,今日是楊家的部將,明日很有可能就變成了李家的,王家的。
這二三十年的亂世,對君主從一而終的將領,還真就不多。
要真算起來,能排得上號的也就來護兒、單雄信、王伯當那麽寥寥數人而已。
民間對來護兒追隨隋煬帝而亡的事跡極其推崇,在江都甚至有人為來護兒立廟。
“想不到來兄竟然有這樣的家世,實在是...實在是可惜了。”
上官儀和馬周搖頭歎息。
“民間固然對前隋榮公國極其推崇,但朝廷畢竟是朝廷,不可能再用前隋重臣的子嗣...”
他們都很清楚,雖然朝廷之中本來就有一大批前隋遺留下來的官員,但問題是,他們都在立國之前向大唐投誠了。
這其中,甚至包括了不少前隋的皇族。
而來護兒,自始至終都是楊廣的人。
萬一他的後代存了繼續效忠的念頭,這都是天大的隱患!
柳葉創辦的《大唐周刊》,和朝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若是朝中有人因此來找柳葉的麻煩,很難說柳葉肯不肯護著來濟...
來濟的臉色變得有些暗淡。
他之所以肯千裏迢迢的來到長安,無非是想求一線希望罷了。
否則的話,他很難再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是去是留,隻聽柳公子一句話!”
說完,來濟長長的吐出一口氣,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
柳葉並未立刻迴答來濟的話,而是看向李義府。
“不知義府兄,有何見解?”
自從來濟表明身份之後,李義府就顯得很糾結。
“這...這...”
李義府遲疑了好一陣,腦門子上的汗都出來了。
“李義府...願與來兄同進退!”
說完,他竟然也露出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
其他人都驚訝的看著李義府,就連來濟也是。
柳葉的臉上,卻露出幾分滿意之色。
曆史上的來濟,也曾出現過同樣的困境,但有兩個人給了他極大的支持,才順利進入官場。
一個是秦瓊秦叔寶,在隋末之際當過來護兒的屬下,更受過來護兒無數的恩惠。
另一個,就是李義府。
原因很簡單,來護兒在擔任瀛洲刺史之時愛民如子,在災情之際,違背朝廷命令開倉放糧,救活了無數當地百姓。
而李義府,本就是瀛洲人士,若是沒有來護兒,他們一整個家族都不見得能活下來...
甚至於,來護兒還舉薦了李義府的祖父為官,他們一家才遷居到蜀中。
若是不幫來濟一把,李義府良心難安。
從現在的情況看,李義府還是個挺有良心的人...事實上,他在曆史上的名聲雖然不好,但對自己人一直很夠意思。
“這些事情,張阿難早就跟柳某講過了,來濟盡管可以放心,若是有人膽敢用你的身份做文章,柳某自然會替你出頭。”
柳葉看向來濟,笑了笑說道:“安安心心的把事情做好,其他的問題,用不著你們去操心。”
為了這四位大才,費盡周折也不為過。
何況,來濟的身份本就不算是個大問題。
即便柳葉解決不了,他也能去找秦瓊幫忙,還能順帶著認識個朝中老帥,裏外都不虧,還算得上大賺。
而且,幫助來濟也是一種態度問題。
能讓其他幾人都看到柳葉的誠意,以及對手底下人的愛護,從而更加忠心。
來濟一聽,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不一樣了!
自他父親去世之後,他吃過太多身份帶給他的苦頭。
“公子放心,來濟自當兢兢業業,不會讓公子失望!”
馬周和上官儀對視一眼,再看柳葉眼神,明顯變得有些不同了。
這年頭,都是自掃門前雪,肯為手底下人遮風擋雨的東家,實在是太難找了...
柳葉哈哈一笑,道:“其他的話以後再說,你們既然來了,辦好差才是最重要的,況且時間緊迫,你們還需要盡快將《大唐周刊》的框架建立起來才是!”
他直接從抽屜裏,拿出一張紙,上麵是這幾天他對於《大唐周刊》的一些設想。
四人湊到一起,上下看了看,隨即麵麵相覷。
年齡最大的馬周摸了摸下巴,道:“在下之前聽公子說過,《大唐周刊》要設立不同的專欄,所謂民教專欄,就是刊登一些淺顯的學問,讓百姓學到知識,商情專欄刊登做生意的各種消息,種植技術專欄可以教導農戶們耕種,可這民間投稿專欄...是什麽意思?”
柳葉跟他們相處倒是其次的,關鍵是這四個人一定要抱團。
否則的話,未來《大唐周刊》遭到口誅筆伐的時候,他們之間就會出現間隙。
柳葉之所以挑選他們幾個,除了他們本來才能出眾,未來至少都是宰相中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都能很好的堅守本心。
哪怕是像李義府這種,被史書稱之為‘人貓’的精明人物,也有著一顆十分堅定的心。
“你們都坐,聽來濟好好說一說。”
由於是在自家的書房,用不著像在外邊似的講究排場來體現地位,柳葉親自給他們幾人倒茶。
幾人紛紛落座,都向來濟投去疑惑的目光。
瞧這陣仗,似乎來濟即將要說的,不是一般二般的事情啊...
來濟深吸口氣,向柳葉拱了拱手。
“學生出身比較特殊,若是公子願意為學生身份問題承擔風險,學生自然感激涕零,若是不願,學生也不會猶豫,轉身離去便是!”
等來濟說出他的身份之後,除了柳葉之外,李義府、來濟、上官儀三人全都猛地站起來,臉上滿是愕然之色!
“你竟然是前隋榮國公之子?!”
“聽聞前隋榮國公的兒子,悉數被宇文化及斬殺,你...你究竟是哪一個?”
“怪不得你姓來,還是江都人士,這世上姓來的總共就沒有多少,我早就該想到的...”
前隋的榮國公名叫來護兒,乃是一員大將,在諸多隋末將領之中,唯有來護兒和張須陀,稱得上是國朝柱石。
來濟苦笑一聲,道:“家父有十二個兒子,如今隻剩下我與幼弟來恆尚在人家,其他的兄長,都追隨家父而去了。”
李義府等人肅然起敬。
隋末亂戰,天下群雄並起,今日是楊家的部將,明日很有可能就變成了李家的,王家的。
這二三十年的亂世,對君主從一而終的將領,還真就不多。
要真算起來,能排得上號的也就來護兒、單雄信、王伯當那麽寥寥數人而已。
民間對來護兒追隨隋煬帝而亡的事跡極其推崇,在江都甚至有人為來護兒立廟。
“想不到來兄竟然有這樣的家世,實在是...實在是可惜了。”
上官儀和馬周搖頭歎息。
“民間固然對前隋榮公國極其推崇,但朝廷畢竟是朝廷,不可能再用前隋重臣的子嗣...”
他們都很清楚,雖然朝廷之中本來就有一大批前隋遺留下來的官員,但問題是,他們都在立國之前向大唐投誠了。
這其中,甚至包括了不少前隋的皇族。
而來護兒,自始至終都是楊廣的人。
萬一他的後代存了繼續效忠的念頭,這都是天大的隱患!
柳葉創辦的《大唐周刊》,和朝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若是朝中有人因此來找柳葉的麻煩,很難說柳葉肯不肯護著來濟...
來濟的臉色變得有些暗淡。
他之所以肯千裏迢迢的來到長安,無非是想求一線希望罷了。
否則的話,他很難再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是去是留,隻聽柳公子一句話!”
說完,來濟長長的吐出一口氣,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
柳葉並未立刻迴答來濟的話,而是看向李義府。
“不知義府兄,有何見解?”
自從來濟表明身份之後,李義府就顯得很糾結。
“這...這...”
李義府遲疑了好一陣,腦門子上的汗都出來了。
“李義府...願與來兄同進退!”
說完,他竟然也露出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
其他人都驚訝的看著李義府,就連來濟也是。
柳葉的臉上,卻露出幾分滿意之色。
曆史上的來濟,也曾出現過同樣的困境,但有兩個人給了他極大的支持,才順利進入官場。
一個是秦瓊秦叔寶,在隋末之際當過來護兒的屬下,更受過來護兒無數的恩惠。
另一個,就是李義府。
原因很簡單,來護兒在擔任瀛洲刺史之時愛民如子,在災情之際,違背朝廷命令開倉放糧,救活了無數當地百姓。
而李義府,本就是瀛洲人士,若是沒有來護兒,他們一整個家族都不見得能活下來...
甚至於,來護兒還舉薦了李義府的祖父為官,他們一家才遷居到蜀中。
若是不幫來濟一把,李義府良心難安。
從現在的情況看,李義府還是個挺有良心的人...事實上,他在曆史上的名聲雖然不好,但對自己人一直很夠意思。
“這些事情,張阿難早就跟柳某講過了,來濟盡管可以放心,若是有人膽敢用你的身份做文章,柳某自然會替你出頭。”
柳葉看向來濟,笑了笑說道:“安安心心的把事情做好,其他的問題,用不著你們去操心。”
為了這四位大才,費盡周折也不為過。
何況,來濟的身份本就不算是個大問題。
即便柳葉解決不了,他也能去找秦瓊幫忙,還能順帶著認識個朝中老帥,裏外都不虧,還算得上大賺。
而且,幫助來濟也是一種態度問題。
能讓其他幾人都看到柳葉的誠意,以及對手底下人的愛護,從而更加忠心。
來濟一聽,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不一樣了!
自他父親去世之後,他吃過太多身份帶給他的苦頭。
“公子放心,來濟自當兢兢業業,不會讓公子失望!”
馬周和上官儀對視一眼,再看柳葉眼神,明顯變得有些不同了。
這年頭,都是自掃門前雪,肯為手底下人遮風擋雨的東家,實在是太難找了...
柳葉哈哈一笑,道:“其他的話以後再說,你們既然來了,辦好差才是最重要的,況且時間緊迫,你們還需要盡快將《大唐周刊》的框架建立起來才是!”
他直接從抽屜裏,拿出一張紙,上麵是這幾天他對於《大唐周刊》的一些設想。
四人湊到一起,上下看了看,隨即麵麵相覷。
年齡最大的馬周摸了摸下巴,道:“在下之前聽公子說過,《大唐周刊》要設立不同的專欄,所謂民教專欄,就是刊登一些淺顯的學問,讓百姓學到知識,商情專欄刊登做生意的各種消息,種植技術專欄可以教導農戶們耕種,可這民間投稿專欄...是什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