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你們究竟收了他多少好處?
大唐:棄文從商,我要當財神 作者:水果抹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柳葉給他們解釋了什麽叫‘投稿’之後,就把書房留給他們了。
柳葉對《大唐周刊》的版塊設置總共就那麽多想法,想要夾帶的私貨,也全都融合在裏頭了。
一本周刊,自然不可能隻有四五個版塊。
反正紙張和印刷的成本,都在柳葉的可接受範圍之內,自然是想印多少頁就印多少頁。
剩下那些版塊唯一的作用,就是用來吸引讀者。
一開始,四人還能好商好量,可說著說著,就變得激烈了起來。
都是很有想法的優秀年輕人,誰也不願意自己的想法被別人駁斥。
柳葉坐在院子裏的桂花樹底下,聽著書房裏激烈的商討聲,不由得心中感歎。
“年輕人,想法是真多啊...”
他拂去剛剛落在石頭桌子上的枯葉,給自己沏了一壺茶,慢慢品飲了起來。
...
皇宮,紫宸殿!
經過一夜的思想鬥爭,直到吃完午膳,李世民才終於想好活字印刷術的安排問題。
“徐徐圖之!一定要徐徐圖之!”
“朕打算將印刷作坊開設在皇宮的掖庭局內,這一批打算外放的太監先留下來,專門用於印刷作坊的生產,這等技術目前絕對不能外漏!”
李世民不斷的跟張阿難囑咐。
活字印刷一經出現,就等同於朝著那些世家門閥的祖墳上刨,李世民都不知道會帶來怎麽樣的後果。
先在宮裏將印刷作坊運轉起來,等以後時機成熟之後,再推廣到民間,才是最為穩妥的辦法。
“陛下高瞻遠矚,奴婢歎服,這就去安排在掖庭局建立印刷作坊的事情!”
宮裏的效率還是很快的,天黑之前,不光在掖庭局找到一處隱蔽的院落充當印刷作坊,連人手都湊齊了!
一百個本來要出宮,卻得到意外之喜,在宮裏重新找到立身之本的小太監,外加上一批從少府監秘密調集過來的工匠,整整齊齊的站在印刷作坊的院落門前,等待著皇帝的檢閱。
張阿難跟在李世民身後,不斷的向他介紹這些人的來路。
“陛下,少府監調集來的工匠,都給朝廷印製過邸報,屬於老手之中的老手,技藝上沒問題,這是下午的時候,幾位工匠燒紙出來的泥模子,請陛下查驗!”
說著,張阿難把一枚刻著‘天’字的泥模子,拿給李世民看。
李世民看了一眼,嘴角忍不住微微抽搐。
“有了這活字印刷術之後,陰刻雕版徹底成了笑話,那些出陰版的大儒們,又該要死要活的了...”
出版書籍有陰版,也有陽版。
比如,在石碑上拓字,就屬於陰版的印刷方式,在篆刻雕版的時候,字是凹進去的,而陽版的字則是凸出來的。
印刷出來之後,陽版的字是墨色,其餘地方留白,陰版的字是白色的,其餘地方都用墨汁侵染。
這就意味著,雕刻陽版的難度,至少是陰版的十倍以上,不僅工時更長,擁有陽刻技藝的工匠也很少。
因此,隻有那些真正名滿天下的大儒,才有資格出陽版書籍。
有時候,那些大儒為了爭搶陽版,甚至會大打出手,鬧得不可開交!
而活字印刷術一出現,陰版書籍就成了笑話...
連普通百姓看的書籍,都是陽版,讓那些出陰版書籍的大儒可怎麽活?
讀書人最愛爭一時之氣,可偏偏朝堂之上的讀書人最多,大儒也最多。
一想起未來要麵對無數大儒的聒噪,李世民就感到格外的頭疼。
檢閱完印刷作坊之後,李世民坐在掖庭宮門前的小涼亭裏,又開始揉太陽穴。
“柳葉把問題拋給朕之後,他倒是樂得逍遙,朕卻要替他承擔代價,這叫什麽事!”
李世民的語氣有些幽怨。
張阿難陪著笑,道:“陛下,反過來想想,柳公子又何嚐不是給您送了一份大禮呢?隻是這份大禮,目前還用不著,可是以陛下的雄才大略,用上也是遲早的事情。”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不管是房玄齡、薛萬徹、韋圓德他們幾個,還是你,似乎隻要跟柳葉打過交道之後,都會為他說盡好話,今早虞世南入宮奏對,話裏話外也是給柳葉抬轎子。”
“你們究竟收了他多少好處?”
張阿難心中一突,臉色訕訕的說道:“陛下明鑒,奴婢拳拳之心,可都是為了您啊!”
李世民又低頭揉起了眉心,揉了片刻,才幽幽的說道:“你說的倒也沒錯,活字印刷術稱得上是一份大禮,隻是現在用不上罷了,朕要做好以後用上的準備。”
“讓少府監的工匠,全力培養那一百名小太監,一定要將各種工藝流程熟稔於胸,說不得什麽時候,朕就會拿他們派上大用場!”
張阿難連忙俯身道:“奴婢遵旨!”
將李世民送迴紫宸殿之後,張阿難又匆匆跑迴紫宸殿。
大寶正在監督著工匠和小太監們幹活。
目前他們最要緊的事情,就是先製作出幾套完整的雕版,隻要柳葉的稿子一到位,就要立刻開始印刷。
張阿難也監督了一會兒,把大寶叫到一邊,道:“柳公子說,最晚一周的時間,稿件就會到位,在此之前,至少要製作出十套雕版!”
“你這些日子就不要忙活別的了,留在印刷作坊監工,不要讓他們有絲毫懈怠。”
大寶撓了撓頭,道:“幹爹,別的我都懂,可一周...是多少日子?之前柳公子把刊物命名為《大唐周刊》的時候,我就想問來著...”
張阿難一巴掌拍在大寶的後腦勺上。
“讓你平日多讀些書,就是不聽話!”
“所謂一周,就是七曜之日,古書上又稱之為‘七政計日’,乃是按照日月水火木金土,這七顆星辰的運轉規律而定,不管是在《尚書》之中,還是在《晉書》的天文誌中都有記載!”
大寶捂著後腦勺,委委屈屈的說道:“我整天跟著幹爹伺候陛下,哪有時間讀書...”
張阿難歎了口氣,道:“不讀書不行啊,陛下說的明明白白,以後印刷的差事就交給咱們內侍省了,不好好讀書,印刷的時候出了差錯,誰都擔待不起!”
“雜家遲早有退下來的一天,以後這可都是你的差事,況且多讀點書也沒壞處。”
柳葉對《大唐周刊》的版塊設置總共就那麽多想法,想要夾帶的私貨,也全都融合在裏頭了。
一本周刊,自然不可能隻有四五個版塊。
反正紙張和印刷的成本,都在柳葉的可接受範圍之內,自然是想印多少頁就印多少頁。
剩下那些版塊唯一的作用,就是用來吸引讀者。
一開始,四人還能好商好量,可說著說著,就變得激烈了起來。
都是很有想法的優秀年輕人,誰也不願意自己的想法被別人駁斥。
柳葉坐在院子裏的桂花樹底下,聽著書房裏激烈的商討聲,不由得心中感歎。
“年輕人,想法是真多啊...”
他拂去剛剛落在石頭桌子上的枯葉,給自己沏了一壺茶,慢慢品飲了起來。
...
皇宮,紫宸殿!
經過一夜的思想鬥爭,直到吃完午膳,李世民才終於想好活字印刷術的安排問題。
“徐徐圖之!一定要徐徐圖之!”
“朕打算將印刷作坊開設在皇宮的掖庭局內,這一批打算外放的太監先留下來,專門用於印刷作坊的生產,這等技術目前絕對不能外漏!”
李世民不斷的跟張阿難囑咐。
活字印刷一經出現,就等同於朝著那些世家門閥的祖墳上刨,李世民都不知道會帶來怎麽樣的後果。
先在宮裏將印刷作坊運轉起來,等以後時機成熟之後,再推廣到民間,才是最為穩妥的辦法。
“陛下高瞻遠矚,奴婢歎服,這就去安排在掖庭局建立印刷作坊的事情!”
宮裏的效率還是很快的,天黑之前,不光在掖庭局找到一處隱蔽的院落充當印刷作坊,連人手都湊齊了!
一百個本來要出宮,卻得到意外之喜,在宮裏重新找到立身之本的小太監,外加上一批從少府監秘密調集過來的工匠,整整齊齊的站在印刷作坊的院落門前,等待著皇帝的檢閱。
張阿難跟在李世民身後,不斷的向他介紹這些人的來路。
“陛下,少府監調集來的工匠,都給朝廷印製過邸報,屬於老手之中的老手,技藝上沒問題,這是下午的時候,幾位工匠燒紙出來的泥模子,請陛下查驗!”
說著,張阿難把一枚刻著‘天’字的泥模子,拿給李世民看。
李世民看了一眼,嘴角忍不住微微抽搐。
“有了這活字印刷術之後,陰刻雕版徹底成了笑話,那些出陰版的大儒們,又該要死要活的了...”
出版書籍有陰版,也有陽版。
比如,在石碑上拓字,就屬於陰版的印刷方式,在篆刻雕版的時候,字是凹進去的,而陽版的字則是凸出來的。
印刷出來之後,陽版的字是墨色,其餘地方留白,陰版的字是白色的,其餘地方都用墨汁侵染。
這就意味著,雕刻陽版的難度,至少是陰版的十倍以上,不僅工時更長,擁有陽刻技藝的工匠也很少。
因此,隻有那些真正名滿天下的大儒,才有資格出陽版書籍。
有時候,那些大儒為了爭搶陽版,甚至會大打出手,鬧得不可開交!
而活字印刷術一出現,陰版書籍就成了笑話...
連普通百姓看的書籍,都是陽版,讓那些出陰版書籍的大儒可怎麽活?
讀書人最愛爭一時之氣,可偏偏朝堂之上的讀書人最多,大儒也最多。
一想起未來要麵對無數大儒的聒噪,李世民就感到格外的頭疼。
檢閱完印刷作坊之後,李世民坐在掖庭宮門前的小涼亭裏,又開始揉太陽穴。
“柳葉把問題拋給朕之後,他倒是樂得逍遙,朕卻要替他承擔代價,這叫什麽事!”
李世民的語氣有些幽怨。
張阿難陪著笑,道:“陛下,反過來想想,柳公子又何嚐不是給您送了一份大禮呢?隻是這份大禮,目前還用不著,可是以陛下的雄才大略,用上也是遲早的事情。”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不管是房玄齡、薛萬徹、韋圓德他們幾個,還是你,似乎隻要跟柳葉打過交道之後,都會為他說盡好話,今早虞世南入宮奏對,話裏話外也是給柳葉抬轎子。”
“你們究竟收了他多少好處?”
張阿難心中一突,臉色訕訕的說道:“陛下明鑒,奴婢拳拳之心,可都是為了您啊!”
李世民又低頭揉起了眉心,揉了片刻,才幽幽的說道:“你說的倒也沒錯,活字印刷術稱得上是一份大禮,隻是現在用不上罷了,朕要做好以後用上的準備。”
“讓少府監的工匠,全力培養那一百名小太監,一定要將各種工藝流程熟稔於胸,說不得什麽時候,朕就會拿他們派上大用場!”
張阿難連忙俯身道:“奴婢遵旨!”
將李世民送迴紫宸殿之後,張阿難又匆匆跑迴紫宸殿。
大寶正在監督著工匠和小太監們幹活。
目前他們最要緊的事情,就是先製作出幾套完整的雕版,隻要柳葉的稿子一到位,就要立刻開始印刷。
張阿難也監督了一會兒,把大寶叫到一邊,道:“柳公子說,最晚一周的時間,稿件就會到位,在此之前,至少要製作出十套雕版!”
“你這些日子就不要忙活別的了,留在印刷作坊監工,不要讓他們有絲毫懈怠。”
大寶撓了撓頭,道:“幹爹,別的我都懂,可一周...是多少日子?之前柳公子把刊物命名為《大唐周刊》的時候,我就想問來著...”
張阿難一巴掌拍在大寶的後腦勺上。
“讓你平日多讀些書,就是不聽話!”
“所謂一周,就是七曜之日,古書上又稱之為‘七政計日’,乃是按照日月水火木金土,這七顆星辰的運轉規律而定,不管是在《尚書》之中,還是在《晉書》的天文誌中都有記載!”
大寶捂著後腦勺,委委屈屈的說道:“我整天跟著幹爹伺候陛下,哪有時間讀書...”
張阿難歎了口氣,道:“不讀書不行啊,陛下說的明明白白,以後印刷的差事就交給咱們內侍省了,不好好讀書,印刷的時候出了差錯,誰都擔待不起!”
“雜家遲早有退下來的一天,以後這可都是你的差事,況且多讀點書也沒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