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交情歸交情,生意歸生意
大唐:棄文從商,我要當財神 作者:水果抹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張阿難都是一個很好的合作對象。
除了在印刷的事情上盡心盡力,從來沒有出現過紕漏之外,在消息渠道上也是給足了柳葉麵子。
百騎司的人每天都會送來大量的消息,並不僅僅限於商業信息而已,就像蜀中正在修建斜陽道的消息,中原百姓幾乎都不知道。
這年頭,朝廷沒有發布公告的習慣,修也就修了,等修好之後自然就有人走。
上到皇帝,下到文武百官,都沒有認識到宣傳的重要性。
包括陸氏大肆囤積茶葉的消息,其實柳葉上個月就已經知道了。
百騎司送來的消息,在送到馬周他們辦公的鋪子之後,會經過好幾道篩選,最終送到柳葉手中,才會刊登在《大唐周刊》上。
《大唐周刊》初立,再加上五大會館也剛剛開始試營業,商情價值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而陸敦信也是看中了《大唐周刊》上的一些商情,才會千裏迢迢來到長安城,尋找合適的生意夥伴。
當然,他主要的目的,還是尋求和柳葉的合作。
“不瞞柳兄說,你在嶺南收購的茶葉,在品質上遠遠比不上江南,旁的地方也就不多說了,貴商行的大掌櫃許先生,乃是餘杭人士,在他的家鄉,許多不知內情的百姓,甚至將茶樹當成劈柴來生火做飯!”
“陸某也是因為有人送給家父一點登科樓出品的茶葉,才對家鄉的茶葉提起重視!”
柳葉聞言忍不住笑了。
江南的茶葉品質好,他當然知道!
“陸兄有所不知,柳某對茶葉還算有些了解,可問題在於,江南的茶葉屬於群體種,茶葉的產量並不大!”
“相對而言,嶺南的茶葉則是屬於大葉種,尤其是嶺南東部靠海的一部分地區,那邊的大葉種被稱之為茶葉鼻祖,乃是世上所有茶葉的源頭所在。”
“一棵百年以上的茶樹,鮮葉產量至少有上百斤,而江南的茶樹呢?”
陸敦信被柳葉給說愣了。
“茶葉...竟然還有這麽多的門道!”
柳葉笑道:“做生意要細心,柳某既然是幹這樣一行的,理所應當要把這一行的門道吃透。”
“簡單來說,柳某之所以選擇嶺南的茶葉,就是因為量大便宜,品質上雖然和江南的茶葉有些距離,卻最為符合我柳家現在的情況。”
柳葉的意思很明白,之前鼓搗茶葉的時候,柳家還沒有現在的家底。
退一步講,就算柳葉有了現在的家底,也不會選擇江南的茶葉。
價格太貴是一方麵,運輸也是一個大問題。
從嶺南到長安,有薛萬徹的門路,他們家的商隊恰好能幫著做運輸,途經的那些關隘,也都有老帥們的人,運輸成本極低。
換成江南到長安,就需要開辟其他的門路了。
說白了,不劃算!
不過陸敦信顯然從柳葉的話裏,聽出了一些別的意思...
“也就是說,柳兄若是能夠尋找到合適的生意夥伴,並且尋找到合適的運輸方式,也能考慮考慮江南的茶葉?”
柳葉笑眯眯的看著陸敦信,他突然發現,世家大族子弟,尤其是被當成接班人來培養的世家子弟,還真就沒有一個蠢貨。
像薛道遠和孔誌玄那樣的奇葩,隻能當個例,其實並不多見...
“若是陸兄能夠解決成本和運輸的問題,柳某自然願意和陸兄合作,賺銀子的事情,誰都樂意做。”
“不怕告訴柳兄,我陸氏一口氣收購了整個江南一年的產量,加起來足足八萬斤鮮葉!”
“而且,我陸氏的商隊對沿途所經之地也十分熟悉,各道關隘也都有自己人!”
“成本和運輸,就算做是我陸氏的股份,柳兄則是憑製茶工藝和銷售渠道入股,就算三成的份子,如何?”
柳葉端起茶杯,輕輕吹了一下,並沒有立刻迴答陸敦信的話。
交情歸交情,生意歸生意。
就算柳葉跟韋檀兒做生意的時候,也是公對公,私對私。
而且,八萬斤的鮮葉,製作成毛茶後最多也就剩下一萬多斤。
這還是整個江南的產量!
這個原材料市場,還需要進一步的培養,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來鼓勵更多的農戶來種植茶葉。
喝了幾口茶之後,柳葉才淡淡的說道:“陸兄,若是沒有柳某的製茶工藝和銷售渠道,你那八萬斤鮮葉,除了留著燒火之外,沒有別的用處。”
陸敦信也是老生意人了,聽得出柳葉的意思。
“四成!這是我陸氏最高的誠意!”
柳葉依舊沒有答應,他淡淡一笑,道:“陸兄可曾知道,朝廷早就決議要收購茶葉,為何現在還遲遲沒有任何舉動?”
陸敦信一愣,沒想到柳葉會突然冒出這麽一句話來。
“願聞其詳!”
“那是因為,朝廷既然決議了要收購茶葉,肯定不會一點一點的收購,很有可能一次性收個十萬,亦或者是十幾萬斤...這可不是鮮葉,而是成品的毛茶!”
“這麽多的茶葉,哪怕是朝廷的國庫,都難以支撐!”
“沒錢,才是朝廷遲遲沒有動作的根源。”
“而柳某之所以遲遲沒有將茶葉推向市場也是這個原因,等朝廷真的大批量收購茶葉之後,質量一般的茶葉,價格會直接跌到底。”
“在這種情況之下,若是柳某先推出茶葉,賺一筆快錢,我竹葉軒的口碑就完了。”
“反倒不如等朝廷把低端的茶葉全都拿走,再推出高端茶葉,既能賺錢,還不影響口碑。”
陸敦信鬱悶的說道:“柳兄,你究竟想說什麽?”
他自詡在經商一道上,不下於任何人,可他根本就沒聽懂柳葉想要表達的意思。
柳葉笑道:“柳某的意思是,茶葉這種東西,原料並不重要,畢竟產茶的地方又不隻是江南和嶺南,製茶工藝和銷售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若是陸兄肯提到六成,咱們的生意自然可以談下去,若是不成的話,柳某反倒不如耐心地等下去。”
“等朝廷的財政能夠維持收購茶葉之時,再慢慢經營高端茶葉,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說,柳某有兩個選擇,不跟陸兄合作,也可以靜靜等著朝廷的消息,而陸兄的選擇,似乎並沒有第二個...”
陸敦信沉默良久,這才幽幽的說道:“我陸氏出原料,還提供運輸,難道隻能占四成的份子?”
柳葉搖搖頭,道:“成本不能這麽算,茶葉這種東西,存放和包裝都花銷不菲,而且銷售渠道也是登科樓提供的,算起來,陸兄並不吃虧。”
陸敦信又猶豫了好一陣,才道:“也罷,柳兄說的沒錯,我陸氏確實沒有第二個選擇。”
柳葉笑嗬嗬的站起身,道:“陸兄,合作愉快!”
除了在印刷的事情上盡心盡力,從來沒有出現過紕漏之外,在消息渠道上也是給足了柳葉麵子。
百騎司的人每天都會送來大量的消息,並不僅僅限於商業信息而已,就像蜀中正在修建斜陽道的消息,中原百姓幾乎都不知道。
這年頭,朝廷沒有發布公告的習慣,修也就修了,等修好之後自然就有人走。
上到皇帝,下到文武百官,都沒有認識到宣傳的重要性。
包括陸氏大肆囤積茶葉的消息,其實柳葉上個月就已經知道了。
百騎司送來的消息,在送到馬周他們辦公的鋪子之後,會經過好幾道篩選,最終送到柳葉手中,才會刊登在《大唐周刊》上。
《大唐周刊》初立,再加上五大會館也剛剛開始試營業,商情價值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而陸敦信也是看中了《大唐周刊》上的一些商情,才會千裏迢迢來到長安城,尋找合適的生意夥伴。
當然,他主要的目的,還是尋求和柳葉的合作。
“不瞞柳兄說,你在嶺南收購的茶葉,在品質上遠遠比不上江南,旁的地方也就不多說了,貴商行的大掌櫃許先生,乃是餘杭人士,在他的家鄉,許多不知內情的百姓,甚至將茶樹當成劈柴來生火做飯!”
“陸某也是因為有人送給家父一點登科樓出品的茶葉,才對家鄉的茶葉提起重視!”
柳葉聞言忍不住笑了。
江南的茶葉品質好,他當然知道!
“陸兄有所不知,柳某對茶葉還算有些了解,可問題在於,江南的茶葉屬於群體種,茶葉的產量並不大!”
“相對而言,嶺南的茶葉則是屬於大葉種,尤其是嶺南東部靠海的一部分地區,那邊的大葉種被稱之為茶葉鼻祖,乃是世上所有茶葉的源頭所在。”
“一棵百年以上的茶樹,鮮葉產量至少有上百斤,而江南的茶樹呢?”
陸敦信被柳葉給說愣了。
“茶葉...竟然還有這麽多的門道!”
柳葉笑道:“做生意要細心,柳某既然是幹這樣一行的,理所應當要把這一行的門道吃透。”
“簡單來說,柳某之所以選擇嶺南的茶葉,就是因為量大便宜,品質上雖然和江南的茶葉有些距離,卻最為符合我柳家現在的情況。”
柳葉的意思很明白,之前鼓搗茶葉的時候,柳家還沒有現在的家底。
退一步講,就算柳葉有了現在的家底,也不會選擇江南的茶葉。
價格太貴是一方麵,運輸也是一個大問題。
從嶺南到長安,有薛萬徹的門路,他們家的商隊恰好能幫著做運輸,途經的那些關隘,也都有老帥們的人,運輸成本極低。
換成江南到長安,就需要開辟其他的門路了。
說白了,不劃算!
不過陸敦信顯然從柳葉的話裏,聽出了一些別的意思...
“也就是說,柳兄若是能夠尋找到合適的生意夥伴,並且尋找到合適的運輸方式,也能考慮考慮江南的茶葉?”
柳葉笑眯眯的看著陸敦信,他突然發現,世家大族子弟,尤其是被當成接班人來培養的世家子弟,還真就沒有一個蠢貨。
像薛道遠和孔誌玄那樣的奇葩,隻能當個例,其實並不多見...
“若是陸兄能夠解決成本和運輸的問題,柳某自然願意和陸兄合作,賺銀子的事情,誰都樂意做。”
“不怕告訴柳兄,我陸氏一口氣收購了整個江南一年的產量,加起來足足八萬斤鮮葉!”
“而且,我陸氏的商隊對沿途所經之地也十分熟悉,各道關隘也都有自己人!”
“成本和運輸,就算做是我陸氏的股份,柳兄則是憑製茶工藝和銷售渠道入股,就算三成的份子,如何?”
柳葉端起茶杯,輕輕吹了一下,並沒有立刻迴答陸敦信的話。
交情歸交情,生意歸生意。
就算柳葉跟韋檀兒做生意的時候,也是公對公,私對私。
而且,八萬斤的鮮葉,製作成毛茶後最多也就剩下一萬多斤。
這還是整個江南的產量!
這個原材料市場,還需要進一步的培養,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來鼓勵更多的農戶來種植茶葉。
喝了幾口茶之後,柳葉才淡淡的說道:“陸兄,若是沒有柳某的製茶工藝和銷售渠道,你那八萬斤鮮葉,除了留著燒火之外,沒有別的用處。”
陸敦信也是老生意人了,聽得出柳葉的意思。
“四成!這是我陸氏最高的誠意!”
柳葉依舊沒有答應,他淡淡一笑,道:“陸兄可曾知道,朝廷早就決議要收購茶葉,為何現在還遲遲沒有任何舉動?”
陸敦信一愣,沒想到柳葉會突然冒出這麽一句話來。
“願聞其詳!”
“那是因為,朝廷既然決議了要收購茶葉,肯定不會一點一點的收購,很有可能一次性收個十萬,亦或者是十幾萬斤...這可不是鮮葉,而是成品的毛茶!”
“這麽多的茶葉,哪怕是朝廷的國庫,都難以支撐!”
“沒錢,才是朝廷遲遲沒有動作的根源。”
“而柳某之所以遲遲沒有將茶葉推向市場也是這個原因,等朝廷真的大批量收購茶葉之後,質量一般的茶葉,價格會直接跌到底。”
“在這種情況之下,若是柳某先推出茶葉,賺一筆快錢,我竹葉軒的口碑就完了。”
“反倒不如等朝廷把低端的茶葉全都拿走,再推出高端茶葉,既能賺錢,還不影響口碑。”
陸敦信鬱悶的說道:“柳兄,你究竟想說什麽?”
他自詡在經商一道上,不下於任何人,可他根本就沒聽懂柳葉想要表達的意思。
柳葉笑道:“柳某的意思是,茶葉這種東西,原料並不重要,畢竟產茶的地方又不隻是江南和嶺南,製茶工藝和銷售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若是陸兄肯提到六成,咱們的生意自然可以談下去,若是不成的話,柳某反倒不如耐心地等下去。”
“等朝廷的財政能夠維持收購茶葉之時,再慢慢經營高端茶葉,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說,柳某有兩個選擇,不跟陸兄合作,也可以靜靜等著朝廷的消息,而陸兄的選擇,似乎並沒有第二個...”
陸敦信沉默良久,這才幽幽的說道:“我陸氏出原料,還提供運輸,難道隻能占四成的份子?”
柳葉搖搖頭,道:“成本不能這麽算,茶葉這種東西,存放和包裝都花銷不菲,而且銷售渠道也是登科樓提供的,算起來,陸兄並不吃虧。”
陸敦信又猶豫了好一陣,才道:“也罷,柳兄說的沒錯,我陸氏確實沒有第二個選擇。”
柳葉笑嗬嗬的站起身,道:“陸兄,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