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伯爺不見了!?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 作者:黑眼圈先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太極行走在鐵場堡的堡牆上,望著南方隱約可見的山海關。
在他的臉上,看不到一場大捷下來本該看見的喜慶,
恰恰相反,
一團陰霾始終在他的身上,聚而不散。
馬紹愉麾下的兩萬餘明軍降了,廣寧城也拿下了,山海關外的數個營堡也到了他的手裏。
他這邊,可以說是形勢大好。
可遼東關島那邊,鳳凰城丟了,蓋州衛落到了張璟川的手裏。
代善所部的主力還在,正在強攻蓋州衛,也不知道能不能奪得迴來。
皇太極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以他對張璟川的了解,既然他能奇襲蓋州衛,必然是有後手的。
皇太極見到了多爾袞,
多爾袞坐在一個石墩上,肩上做了包紮,嘴唇有清晰可見的幹裂。
顯然奪下這座營堡,多爾袞也是費了不少勁。
“十四弟,”皇太極走到多爾袞的身邊坐下,一臉愁容道:“鳳凰城和蓋州衛丟了。”
“臣弟聽說了,”多爾袞點了點頭。
“你怎麽看?”
“皇上,”多爾袞正色道:“張璟川已成了我大清心腹之患,若繼續放任,我大清危矣!”
皇太極點了點頭,開口道:“朕打算帶兵迴援,徹底消滅張璟川部。”
“那山海關這邊……?”
“就交給你和多鐸了,”皇太極歎道:“正白和鑲白兩旗,再加上蒙古四旗和漢兵三旗,差不多也有三萬餘兵馬,朕帶著剩下的兵馬以及明軍降卒去海州衛。”
多爾袞擔憂道:
“皇上,咱們一路打下來,算上馬紹愉的兩萬餘降卒,總共收降的明軍近三萬,若他們得知張璟川並沒有降清,一旦反叛,後果不堪設想啊!”
“放心,”皇太極眼眸一凝,沉聲道:“朕會將這三萬餘降卒打散,讓洪承疇、馬紹愉、祖大壽各領一萬,剩下的分配給漢兵兩旗。”
多爾袞點點頭:“也隻能如此了。”
皇太極看向多爾袞,開口道:“張璟川雖對大明皇帝多有不遵,但他畢竟是大明的臣子,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咱們攻入關內,危及大明社稷的。”
“皇上,臣弟明白,”多爾袞誠然道:“待休整兩日,臣弟便會率兵攻打山海關,若是攻勢受阻,臣弟也會親率鐵騎繞道蒙地入關。
這樣一來,明廷必定會給張璟川持續施壓,屆時也能策應皇上的大軍。”
皇太極點點頭,臉上滿是欣慰。
他這幾個兄弟裏,就屬多爾袞有臨危受命,獨當一麵的能力。
……
“你們記住,雖為錦衣衛,但吃的卻是平虜伯府的飯,拿的是平虜伯府的俸祿!”
“我等明白!”
李若璉看著廳堂內的五十名新選拔出來的錦衣衛,眼眸中流露出滿意的神色。
隨著張璟川的勢力發展的越來越快,在遼東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對於情報的獲取,目標人物的刺殺和策反,範圍已經不再僅限於遼東,而是自遼東為中心,向高麗、倭國、蒙古、建州甚至是關內輻射。
按照張璟川的指示,
將來,錦衣衛的觸手還將延伸到沙俄、呂宋、暹羅等地。
所以,遼東錦衣衛在李若璉的執掌下,正悄然且迅速的發展著。
遼東錦衣衛,雖然也是錦衣衛,但儼然已成為張璟川的私軍了,對此,李若璉自然是心知肚明,並且也願意幫助張璟川。
不為別的,
隻為遼東關島如今的氣象,是李若璉在京城都不曾見到過的。
李若璉本就是一個秉性剛直的人,他不懂政治,
他隻知道張璟川是朝廷封的平虜伯,在為大明抗擊清虜,心係的是大明百姓。
至於再深一點,李若璉不願意去想,因為想多了隻是徒增煩惱而已。
至少,
在張璟川治下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將士奮勇,軍民一心,
這就夠了。
五十名錦衣衛各自領了差事離開後,一名手下從偏室走了進來,將手裏的字條遞了過來。
“大人,山海關急報!”
李若璉眉頭一挑,將字條展開一看,不由眼眸一凝。
隨後,
李若璉走到燭台邊,將手裏的字條放在燭火上燒掉,
開口問道:
“盛京那邊可有消息傳來?”
手下搖了搖頭。
李若璉眉頭緊蹙,又問道:
“伯爺現在身在何處?”
手下先是一窒,又搖了搖頭。
李若璉側目,怒斥道:“遼東關島就這麽點大,伯爺帶了三千騎,不可能就這麽消失了,聯係咱們在盛京附近的暗諜,一旦找到伯爺的蹤跡,速速迴報!”
“屬下明白!”
……
蓋州衛,
吳國忠領著第一軍的將士進城,城內百姓夾道歡迎。
一日前,
在吳國忠第一軍的猛攻之下,羅洛渾部終於扛不住撤退了,與羅洛渾一起撤退的還有代善部。
原本的四萬大軍,還剩下兩萬餘。
撤退,是他們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如果再打下去,軍中就斷糧了。
而且,
四萬兵馬,不能全都折損在這裏。
就算最終能夠拿下蓋州城,但若是損失過半,也失去了牽製張璟川部的作用。
所以,
思慮再三之後,代善決定及時止損,放棄蓋州衛,前往海州衛。
吳國忠和黃蜚,如約在蓋州城會師,
兩人的兵馬經過幾日的苦戰,都很疲憊,急需時間休整。
正當兩人圍著一口鍋大快朵頤時,錦衣衛從複州衛帶來了消息。
“什麽!?伯爺不見了?”
吳國忠騰地一下從凳子上站了起來,一把拽過這名錦衣衛的領口,
喝問道:
“什麽叫不見了!?”
錦衣衛如實道:
“五日前,伯爺便帶著親衛營和驃騎營總共三千騎出了城,奔著盛京去了,
可咱們在盛京的暗諜迴報說,並沒有打探到伯爺的蹤跡……”
“吳兄,冷靜!”黃蜚勸道。
吳國忠這才放開錦衣衛的領口。
黃蜚皺眉道:“伯爺勇冠三軍,身邊更有三千精騎,定然不會有事!”
“代善和羅洛渾那小子帶著兩萬餘清軍北撤,若是與伯爺撞上可怎麽了得!”吳國忠焦急道。
“伯爺帶著的可都是騎軍,若是不敵,抽身不難!”黃蜚安慰道。
“可豪格麾下還有數千精騎!”吳國忠擔憂道。
黃蜚神情凝重,沒有說話。
吳國忠深吸一口氣後,朗聲道:
“來人,
把城裏的哨騎和斥候全部撒出去,一定要找到伯爺的下落!”
……
在他的臉上,看不到一場大捷下來本該看見的喜慶,
恰恰相反,
一團陰霾始終在他的身上,聚而不散。
馬紹愉麾下的兩萬餘明軍降了,廣寧城也拿下了,山海關外的數個營堡也到了他的手裏。
他這邊,可以說是形勢大好。
可遼東關島那邊,鳳凰城丟了,蓋州衛落到了張璟川的手裏。
代善所部的主力還在,正在強攻蓋州衛,也不知道能不能奪得迴來。
皇太極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以他對張璟川的了解,既然他能奇襲蓋州衛,必然是有後手的。
皇太極見到了多爾袞,
多爾袞坐在一個石墩上,肩上做了包紮,嘴唇有清晰可見的幹裂。
顯然奪下這座營堡,多爾袞也是費了不少勁。
“十四弟,”皇太極走到多爾袞的身邊坐下,一臉愁容道:“鳳凰城和蓋州衛丟了。”
“臣弟聽說了,”多爾袞點了點頭。
“你怎麽看?”
“皇上,”多爾袞正色道:“張璟川已成了我大清心腹之患,若繼續放任,我大清危矣!”
皇太極點了點頭,開口道:“朕打算帶兵迴援,徹底消滅張璟川部。”
“那山海關這邊……?”
“就交給你和多鐸了,”皇太極歎道:“正白和鑲白兩旗,再加上蒙古四旗和漢兵三旗,差不多也有三萬餘兵馬,朕帶著剩下的兵馬以及明軍降卒去海州衛。”
多爾袞擔憂道:
“皇上,咱們一路打下來,算上馬紹愉的兩萬餘降卒,總共收降的明軍近三萬,若他們得知張璟川並沒有降清,一旦反叛,後果不堪設想啊!”
“放心,”皇太極眼眸一凝,沉聲道:“朕會將這三萬餘降卒打散,讓洪承疇、馬紹愉、祖大壽各領一萬,剩下的分配給漢兵兩旗。”
多爾袞點點頭:“也隻能如此了。”
皇太極看向多爾袞,開口道:“張璟川雖對大明皇帝多有不遵,但他畢竟是大明的臣子,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咱們攻入關內,危及大明社稷的。”
“皇上,臣弟明白,”多爾袞誠然道:“待休整兩日,臣弟便會率兵攻打山海關,若是攻勢受阻,臣弟也會親率鐵騎繞道蒙地入關。
這樣一來,明廷必定會給張璟川持續施壓,屆時也能策應皇上的大軍。”
皇太極點點頭,臉上滿是欣慰。
他這幾個兄弟裏,就屬多爾袞有臨危受命,獨當一麵的能力。
……
“你們記住,雖為錦衣衛,但吃的卻是平虜伯府的飯,拿的是平虜伯府的俸祿!”
“我等明白!”
李若璉看著廳堂內的五十名新選拔出來的錦衣衛,眼眸中流露出滿意的神色。
隨著張璟川的勢力發展的越來越快,在遼東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對於情報的獲取,目標人物的刺殺和策反,範圍已經不再僅限於遼東,而是自遼東為中心,向高麗、倭國、蒙古、建州甚至是關內輻射。
按照張璟川的指示,
將來,錦衣衛的觸手還將延伸到沙俄、呂宋、暹羅等地。
所以,遼東錦衣衛在李若璉的執掌下,正悄然且迅速的發展著。
遼東錦衣衛,雖然也是錦衣衛,但儼然已成為張璟川的私軍了,對此,李若璉自然是心知肚明,並且也願意幫助張璟川。
不為別的,
隻為遼東關島如今的氣象,是李若璉在京城都不曾見到過的。
李若璉本就是一個秉性剛直的人,他不懂政治,
他隻知道張璟川是朝廷封的平虜伯,在為大明抗擊清虜,心係的是大明百姓。
至於再深一點,李若璉不願意去想,因為想多了隻是徒增煩惱而已。
至少,
在張璟川治下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將士奮勇,軍民一心,
這就夠了。
五十名錦衣衛各自領了差事離開後,一名手下從偏室走了進來,將手裏的字條遞了過來。
“大人,山海關急報!”
李若璉眉頭一挑,將字條展開一看,不由眼眸一凝。
隨後,
李若璉走到燭台邊,將手裏的字條放在燭火上燒掉,
開口問道:
“盛京那邊可有消息傳來?”
手下搖了搖頭。
李若璉眉頭緊蹙,又問道:
“伯爺現在身在何處?”
手下先是一窒,又搖了搖頭。
李若璉側目,怒斥道:“遼東關島就這麽點大,伯爺帶了三千騎,不可能就這麽消失了,聯係咱們在盛京附近的暗諜,一旦找到伯爺的蹤跡,速速迴報!”
“屬下明白!”
……
蓋州衛,
吳國忠領著第一軍的將士進城,城內百姓夾道歡迎。
一日前,
在吳國忠第一軍的猛攻之下,羅洛渾部終於扛不住撤退了,與羅洛渾一起撤退的還有代善部。
原本的四萬大軍,還剩下兩萬餘。
撤退,是他們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如果再打下去,軍中就斷糧了。
而且,
四萬兵馬,不能全都折損在這裏。
就算最終能夠拿下蓋州城,但若是損失過半,也失去了牽製張璟川部的作用。
所以,
思慮再三之後,代善決定及時止損,放棄蓋州衛,前往海州衛。
吳國忠和黃蜚,如約在蓋州城會師,
兩人的兵馬經過幾日的苦戰,都很疲憊,急需時間休整。
正當兩人圍著一口鍋大快朵頤時,錦衣衛從複州衛帶來了消息。
“什麽!?伯爺不見了?”
吳國忠騰地一下從凳子上站了起來,一把拽過這名錦衣衛的領口,
喝問道:
“什麽叫不見了!?”
錦衣衛如實道:
“五日前,伯爺便帶著親衛營和驃騎營總共三千騎出了城,奔著盛京去了,
可咱們在盛京的暗諜迴報說,並沒有打探到伯爺的蹤跡……”
“吳兄,冷靜!”黃蜚勸道。
吳國忠這才放開錦衣衛的領口。
黃蜚皺眉道:“伯爺勇冠三軍,身邊更有三千精騎,定然不會有事!”
“代善和羅洛渾那小子帶著兩萬餘清軍北撤,若是與伯爺撞上可怎麽了得!”吳國忠焦急道。
“伯爺帶著的可都是騎軍,若是不敵,抽身不難!”黃蜚安慰道。
“可豪格麾下還有數千精騎!”吳國忠擔憂道。
黃蜚神情凝重,沒有說話。
吳國忠深吸一口氣後,朗聲道:
“來人,
把城裏的哨騎和斥候全部撒出去,一定要找到伯爺的下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