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兒郎們,隨本伯搶馬!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 作者:黑眼圈先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城,
通往東城門的主道上。
一輛馬車平穩的行駛著,後麵是近百人的儀仗和五十名羽林衛。
田弘遇撩開車簾,向外看去。
街道兩旁站滿了送行的百姓,有老人,有婦孺,他們的眼中無不充斥著希冀。
遼東戰事糜爛,清虜已經攻破了山海關的屏障廣寧衛,或許此時,清虜已經在攻打山海關了。
山海關一破,清虜的騎兵不出兩日便可抵達京城,他們這些百姓將麵臨著什麽,隻有他們心裏清楚。
如今,
能夠逆轉遼東局勢的,隻有大明的平虜伯;
能夠挽救大明不被外族入侵的,隻有那位從一名小卒,憑借一次次的軍功擢升為伯爵的那個男人。
而他田弘遇,將承載著百姓們的期盼,承載著朝廷的希望,
親自前往複州衛,請大明的平虜侯,主持遼東大局!
田弘遇低頭看向手裏的聖旨,眼眸怔怔出神。
陛下同意立藩了,
不僅同意立藩,還敕封平虜伯為平虜侯,執掌遼東軍政。
換句話說,
山海關以北,便是他平虜侯的了。
而且藩鎮享有完全的自治權,遼東的兵馬全由張璟川節製。
這對朝廷而言,是好事,因為可以把清虜全部交給張璟川去應付;
當然,其中也會有巨大的風險,其一便是張璟川借此做大,將來會不會率兵入關?
其二,若他張璟川連清攻明,那大明絕無活路可言。
但是,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
朝廷,
沒得選。
一想到昨日還在刑台上麵臨斬首,今日便肩負重任前往複州衛宣旨,
田弘遇的心中就唏噓不已。
隊伍走了三日,
來到大沽口,登船。
甲板上,
田弘遇站在甲板上,享受著鹹濕的海風。
這一次,他田弘遇可是帶著朝廷立藩和封侯的旨意前往複州衛,他已經可以想象到平虜侯看到自己帶去旨意後,那欣喜激動的表情了。
而他田弘遇,必然會成為平虜侯麾下最受信重的臣子。
此時,
一名小吏來到了甲板上,快步走到田弘遇跟前。
“卑職拜見田大人。”
“你是?”田弘遇有些意外的看向這名小吏。
“卑職是大沽口海防司主記。”小吏恭聲道。
“呃……”田弘遇皺了皺眉:“何事?”
“複州衛那邊,托卑職給田大人帶個話,好讓田大人有個心裏準備。”
田弘遇心中一緊,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小吏,然後左右看了看,見周圍無人注意後,才小心謹慎的低聲問道:“可是伯爺有什麽吩咐?”
小吏的眼眸中閃過一抹憂色,低聲道:
“兩日前,卑職得到的消息是,伯爺……已經失蹤五日了……”
“什麽!?”田弘遇驚唿道:“失蹤了?”
……
“伯爺,您失蹤這麽多天,也不怕家裏擔心?”
沈器遠看向身旁的張伯爺,不由問道。
張伯爺從鐵盒裏拿出抽了一半的雪茄,用火折子重新點燃,開口道:“出來幹大事,要想瞞住敵人就得先瞞住自己人。”
沈器遠深以為意的點了點頭。
張璟川帶著三千精騎出複州衛後,並沒有按照計劃去往盛京偷家,而是朝著東北方向的鎮江堡而去。
在距離鎮江堡還有二十裏時,直接往東,進入高麗境內,直奔高麗邊城義州城去。
義州城內的清軍隻有不到一百人,早就被沈器遠麾下的高麗營給滅掉了。
張璟川在義州城與沈器遠匯合,在城內休整了一日,然後一路向東北方向而去,直到過了合蘭河來到這裏。
“前麵應該就是毛憐衛了吧?”張璟川問道。
沈器遠點了點頭:“清虜有七成的戰馬都出自毛憐河牧場,有不少高麗子民就在那裏幫清虜伺候戰馬。”
後金的騎兵之所以驍勇,與大量的戰馬有直接的關係。
明朝後期,
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後,向圖們江兩岸、牡丹江和綏芬河地區擴張。
在擊敗烏拉布占泰後,控製了毛憐河牧場。
努爾哈赤時期,幾乎所有的戰馬來源,皆是毛憐河牧場供給,直到擊敗蒙古後,才就近獲取了蒙古戰馬。
這些年,
毛憐馬一直做為清軍騎兵的戰略儲備,數量已增至三五萬匹。
而張璟川的目的,便是奇襲毛憐牧場,將清軍的戰馬儲備全部據為己有。
從係統發布“麾下十萬鐵騎”的任務到現在,已經過了大半年了,再不完成,他自己都快忘了。
前些日子,他總會做一個奇怪的夢,夢裏很多義父都在提醒他係統的任務,而且那些義父罵得可髒了,所以,他得想辦法盡快完成係統的任務。
夢裏還有位義父提醒他,要想獲取戰馬,得從蒙古和西伯利亞去搞,但距離太遠了,去是一迴事,帶著那麽多戰馬迴來又是另外一迴事。
所以,
就近原則,先搶皇太極戰略儲備。
至於蒙古和西伯利亞,他肯定是要去的,隻是不能隻搶戰馬,還得搶別的。
他早就聽說貝加爾湖的魚肉質鮮嫩,他想去釣一釣。
張璟川迴頭看了一眼身後的三千精騎,將最後的半截雪茄抽完後彈飛。
然後舉起手裏的霸王槍,朗聲道:
“兒郎們,隨本伯搶馬!”
……
盛京,
南城門樓上。
大玉兒抱著四歲的皇九子福臨靠著牆垛旁望向遠處。
正黃旗參領阿布喇庫上前請安道:“末將拜見西福晉,九皇子殿下!”
大玉兒並沒有去看阿布喇庫,而是悠悠問道:“有消息說,大明的平虜伯領著數千精騎往盛京來了?”
阿布喇庫皺了皺眉,答道:“也許隻是傳言。”
西福晉是皇上最寵愛的妃子,寵愛到一些軍政大事也都會與之商議的地步。
所以阿布喇庫並不敢怠慢:“西福晉放心,盛京城內,不僅有正黃旗和鑲黃旗的一部精銳,還有漢兵兩旗和蒙兵兩旗,別說數千明軍騎兵了,就是來個一兩萬人,盛京也是固若金湯。”
大玉兒點了點頭,
道:
“我大清主力跟著皇上在前線作戰,家裏安危就全靠你們了,待皇上凱旋,我一定會請皇上賞賜你們的。”
阿布喇庫心中一喜,霍然道:“這都是末將應盡之職,不敢貪功。”
大玉兒望著遠處,喃喃道:
“你說,大明的那個平虜伯,帶著數千精騎,會去哪兒呢?”
……
通往東城門的主道上。
一輛馬車平穩的行駛著,後麵是近百人的儀仗和五十名羽林衛。
田弘遇撩開車簾,向外看去。
街道兩旁站滿了送行的百姓,有老人,有婦孺,他們的眼中無不充斥著希冀。
遼東戰事糜爛,清虜已經攻破了山海關的屏障廣寧衛,或許此時,清虜已經在攻打山海關了。
山海關一破,清虜的騎兵不出兩日便可抵達京城,他們這些百姓將麵臨著什麽,隻有他們心裏清楚。
如今,
能夠逆轉遼東局勢的,隻有大明的平虜伯;
能夠挽救大明不被外族入侵的,隻有那位從一名小卒,憑借一次次的軍功擢升為伯爵的那個男人。
而他田弘遇,將承載著百姓們的期盼,承載著朝廷的希望,
親自前往複州衛,請大明的平虜侯,主持遼東大局!
田弘遇低頭看向手裏的聖旨,眼眸怔怔出神。
陛下同意立藩了,
不僅同意立藩,還敕封平虜伯為平虜侯,執掌遼東軍政。
換句話說,
山海關以北,便是他平虜侯的了。
而且藩鎮享有完全的自治權,遼東的兵馬全由張璟川節製。
這對朝廷而言,是好事,因為可以把清虜全部交給張璟川去應付;
當然,其中也會有巨大的風險,其一便是張璟川借此做大,將來會不會率兵入關?
其二,若他張璟川連清攻明,那大明絕無活路可言。
但是,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
朝廷,
沒得選。
一想到昨日還在刑台上麵臨斬首,今日便肩負重任前往複州衛宣旨,
田弘遇的心中就唏噓不已。
隊伍走了三日,
來到大沽口,登船。
甲板上,
田弘遇站在甲板上,享受著鹹濕的海風。
這一次,他田弘遇可是帶著朝廷立藩和封侯的旨意前往複州衛,他已經可以想象到平虜侯看到自己帶去旨意後,那欣喜激動的表情了。
而他田弘遇,必然會成為平虜侯麾下最受信重的臣子。
此時,
一名小吏來到了甲板上,快步走到田弘遇跟前。
“卑職拜見田大人。”
“你是?”田弘遇有些意外的看向這名小吏。
“卑職是大沽口海防司主記。”小吏恭聲道。
“呃……”田弘遇皺了皺眉:“何事?”
“複州衛那邊,托卑職給田大人帶個話,好讓田大人有個心裏準備。”
田弘遇心中一緊,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小吏,然後左右看了看,見周圍無人注意後,才小心謹慎的低聲問道:“可是伯爺有什麽吩咐?”
小吏的眼眸中閃過一抹憂色,低聲道:
“兩日前,卑職得到的消息是,伯爺……已經失蹤五日了……”
“什麽!?”田弘遇驚唿道:“失蹤了?”
……
“伯爺,您失蹤這麽多天,也不怕家裏擔心?”
沈器遠看向身旁的張伯爺,不由問道。
張伯爺從鐵盒裏拿出抽了一半的雪茄,用火折子重新點燃,開口道:“出來幹大事,要想瞞住敵人就得先瞞住自己人。”
沈器遠深以為意的點了點頭。
張璟川帶著三千精騎出複州衛後,並沒有按照計劃去往盛京偷家,而是朝著東北方向的鎮江堡而去。
在距離鎮江堡還有二十裏時,直接往東,進入高麗境內,直奔高麗邊城義州城去。
義州城內的清軍隻有不到一百人,早就被沈器遠麾下的高麗營給滅掉了。
張璟川在義州城與沈器遠匯合,在城內休整了一日,然後一路向東北方向而去,直到過了合蘭河來到這裏。
“前麵應該就是毛憐衛了吧?”張璟川問道。
沈器遠點了點頭:“清虜有七成的戰馬都出自毛憐河牧場,有不少高麗子民就在那裏幫清虜伺候戰馬。”
後金的騎兵之所以驍勇,與大量的戰馬有直接的關係。
明朝後期,
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後,向圖們江兩岸、牡丹江和綏芬河地區擴張。
在擊敗烏拉布占泰後,控製了毛憐河牧場。
努爾哈赤時期,幾乎所有的戰馬來源,皆是毛憐河牧場供給,直到擊敗蒙古後,才就近獲取了蒙古戰馬。
這些年,
毛憐馬一直做為清軍騎兵的戰略儲備,數量已增至三五萬匹。
而張璟川的目的,便是奇襲毛憐牧場,將清軍的戰馬儲備全部據為己有。
從係統發布“麾下十萬鐵騎”的任務到現在,已經過了大半年了,再不完成,他自己都快忘了。
前些日子,他總會做一個奇怪的夢,夢裏很多義父都在提醒他係統的任務,而且那些義父罵得可髒了,所以,他得想辦法盡快完成係統的任務。
夢裏還有位義父提醒他,要想獲取戰馬,得從蒙古和西伯利亞去搞,但距離太遠了,去是一迴事,帶著那麽多戰馬迴來又是另外一迴事。
所以,
就近原則,先搶皇太極戰略儲備。
至於蒙古和西伯利亞,他肯定是要去的,隻是不能隻搶戰馬,還得搶別的。
他早就聽說貝加爾湖的魚肉質鮮嫩,他想去釣一釣。
張璟川迴頭看了一眼身後的三千精騎,將最後的半截雪茄抽完後彈飛。
然後舉起手裏的霸王槍,朗聲道:
“兒郎們,隨本伯搶馬!”
……
盛京,
南城門樓上。
大玉兒抱著四歲的皇九子福臨靠著牆垛旁望向遠處。
正黃旗參領阿布喇庫上前請安道:“末將拜見西福晉,九皇子殿下!”
大玉兒並沒有去看阿布喇庫,而是悠悠問道:“有消息說,大明的平虜伯領著數千精騎往盛京來了?”
阿布喇庫皺了皺眉,答道:“也許隻是傳言。”
西福晉是皇上最寵愛的妃子,寵愛到一些軍政大事也都會與之商議的地步。
所以阿布喇庫並不敢怠慢:“西福晉放心,盛京城內,不僅有正黃旗和鑲黃旗的一部精銳,還有漢兵兩旗和蒙兵兩旗,別說數千明軍騎兵了,就是來個一兩萬人,盛京也是固若金湯。”
大玉兒點了點頭,
道:
“我大清主力跟著皇上在前線作戰,家裏安危就全靠你們了,待皇上凱旋,我一定會請皇上賞賜你們的。”
阿布喇庫心中一喜,霍然道:“這都是末將應盡之職,不敢貪功。”
大玉兒望著遠處,喃喃道:
“你說,大明的那個平虜伯,帶著數千精騎,會去哪兒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