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京城備戰!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 作者:黑眼圈先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山西潞安府,
“頭兒,這城門都快關了,怎麽還有人過來?”一守卒指著遠處的一支隊伍問道。
負責城門值守的總旗官抹了抹嘴角的油,抬眼望去,果真見到一支百十人的隊伍朝城門口而來。
他皺了皺眉,眯著眼睛,仔細辨別著。
一輛馬車,數十騎扈從……
“是王家的人!”總旗官一邊驚唿著一邊往城下跑,同時還將手裏的半隻燒雞重新用油紙包好塞進懷裏。
王知禮坐在馬車裏,心急如焚。
他一路從榆次趕迴,就是為了將太原那邊的情況親自稟報給母親。
這一次,
他王家可是出了大血,而且他迫於壓力,根本沒來得及跟母親商量,更沒有讓京城做侍郎的兄長知曉。
一路上塵土飛揚,
來到城門處,絲毫沒有停下的打算,而是直接往家走。
值守城門的總旗官原本想在王知禮麵前露個臉,沒想到人家連停都沒停。
不過,
以王家在潞安的地位,他一個總旗官卻是半點怨言都沒有。
馬車停在王府,自有管家小廝上前迎接,
“家母可從青羊觀迴來了?”王知禮一邊向裏走,一邊問道。
“昨日就迴來了。”管家如實道。
王知禮點了點頭,隨即加快了步伐。
不多時,
王知禮便來到了母親鄧氏的住所,叩門進去後,直接雙膝跪地,
帶著哭腔,悲唿道:
“母親,孩兒不孝,沒能守住王氏家業!”
鄧氏瞥了王知禮一眼,不動聲色的抿了一口湯藥,“慌什麽,王家在山西屹立百年,什麽風浪沒經曆過。”
“是……”
鄧氏慢慢的將湯藥服下,然後在侍女的伺候下,漱了漱口,悠悠道:“老身在青羊觀求了一簽,簽上說我王家雖有難關,但同時也存在著機遇;
隻要這機遇把握住了,我王家還能屹立百年!”
王知禮喉頭微動,開口道:“母親,榆次那邊的事……”
“聽說了,他燕國公要立威,殺一些人在所難免。”
“可他張璟川直接要了咱們王家近七成的家財!”王知禮焦急道:“孩兒為了保住王家,不得已……”
“你做的沒錯,”鄧氏輕撫額頭,胳膊撐在扶手上,平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寬慰道:“咱們王家,是先有的人,再有的家,若是人沒了,家,也就成了別人的家了。”
“可是……”王知禮一臉愁容的看向母親。
“你與懷義都是我的兒子,你的才華不輸他,可你知道為何老身讓他去京城做官,讓你留在家中主事?”
王知禮皺了皺眉,垂首答道:“因為兄長內秀,懂得隱忍。”
“是他比你蠢!”
“……”王知禮不由抬頭看向母親。
“你從小就聰明,且精於算計,在生意上的事兒從未吃過虧,”說到這裏,鄧氏頓了頓,歎息道:“可混跡官場,恰恰不能太過聰明,不能太過算計,否則別人就會提防著你。”
王知禮低下了頭,沒有說話。
鄧氏看了王知禮一眼,悠悠道:“這人呐,都喜歡占便宜,特別是與人相處,若你身邊的人都覺得能夠在你身上占到便宜,他們就會放心的與你接觸。
在這一點上,你的兄長就比你做得好。
你兄長在京城,每年用來打點的禮錢就有數萬兩銀子,正是因為他出手闊綽,所以各衙的官員都會賣他幾分薄麵。
有了這些東西,做起事來,自然也就順暢許多。
事兒辦好了,上麵也就順勢拉他一把,
麵子裏子都有,做個順水人情,上麵也就不會覺得為難。”
“母親的意思,這事兒就這麽算了?”王知禮訝然道。
“兒啊,”鄧氏歎道:“我們王家是山西是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更是出了兩位首輔,而燕國公的藩地在遼東,待剿滅了李闖王,他遲早是要迴去。”
鄧氏起身走到王知禮麵前,將其緩緩扶起,語重心長道:
“等他走了,這山西,還是姓王,扔出去的銀子,也都會自個兒迴來的。”
“可若是……他張璟川要把山西變成下一個遼東呢?”王知禮沉聲道。
鄧氏身體一僵,眉頭微蹙。
“母親,”王知禮深吸一口氣,歎道:“張璟川從遼東召來了兩百多個年輕的吏員,而且把各家交出的錢糧全部交給他們帶去各府縣收買民心,還要免除山西一年的賦稅!
他張璟川,是要把山西變成他自己的屬地啊!”
“哦?”鄧氏本來還有些陰沉的臉,突然多雲轉晴,笑了起來:“真有這事兒?”
“千真萬確!”王知禮重重的點了點頭。
“若真是這樣,那倒不用咱們擔心了,”鄧氏抿嘴一笑道:“宮裏的那位,恐怕已經急得跳腳了!”
……
“他張璟川是要謀朝篡位麽!”
崇禎整個人幾乎從龍椅上跳了起來,手裏的折子直接摔在了地上。
似乎還不解氣,
崇禎雙手在桌上一推,將桌上的東西全部拍到了地上。
周延儒和吳甡擔心被波及,下意識的退後兩步。
這時,
陳新甲從外麵走了進來,看到地上一片狼藉,不由皺了皺眉。
崇禎見陳新甲來了,心中更氣,指著地上的折子咆哮道:“陳新甲,你看看,朕養了個白眼狼出來,他張璟川天生反骨,他要的根本不是銀子和糧草,他要的,是朕的江山!”
“陛下息怒!”陳新甲恭聲道:“臣也是剛得到消息……”
崇禎深吸一口氣後,直視陳新甲,沉聲道:“你說,朕該如何應對!”
“如今賊寇未滅,吳三桂那邊還在招兵買馬,整軍備戰,陛下切莫意氣用事啊!”陳新甲勸慰道。
崇禎唿出一口濁氣,冷冷道:“吳三桂那邊準備得如何了?”
“稟陛下,”陳新甲開口道:“吳三桂新募軍士五千,加上原本駐防在京畿附近的兵馬,總共已有五萬步騎,其中騎軍八千,是新組建的關寧鐵騎。
其麾下兩萬精銳,皆配備工部新造的三十座弗朗機炮和兩千把火銃,
其戰力,應不輸徐安國的第二鎮兵。
另外兩萬步軍還在編練當中,待從遼東購得的二十座紅夷大炮一到,便能形成戰力!”
“好!”崇禎拍手稱快道:“你去告訴吳三桂,讓他好好備戰,待張璟川迴到京城,便是他的死期!”
……
“頭兒,這城門都快關了,怎麽還有人過來?”一守卒指著遠處的一支隊伍問道。
負責城門值守的總旗官抹了抹嘴角的油,抬眼望去,果真見到一支百十人的隊伍朝城門口而來。
他皺了皺眉,眯著眼睛,仔細辨別著。
一輛馬車,數十騎扈從……
“是王家的人!”總旗官一邊驚唿著一邊往城下跑,同時還將手裏的半隻燒雞重新用油紙包好塞進懷裏。
王知禮坐在馬車裏,心急如焚。
他一路從榆次趕迴,就是為了將太原那邊的情況親自稟報給母親。
這一次,
他王家可是出了大血,而且他迫於壓力,根本沒來得及跟母親商量,更沒有讓京城做侍郎的兄長知曉。
一路上塵土飛揚,
來到城門處,絲毫沒有停下的打算,而是直接往家走。
值守城門的總旗官原本想在王知禮麵前露個臉,沒想到人家連停都沒停。
不過,
以王家在潞安的地位,他一個總旗官卻是半點怨言都沒有。
馬車停在王府,自有管家小廝上前迎接,
“家母可從青羊觀迴來了?”王知禮一邊向裏走,一邊問道。
“昨日就迴來了。”管家如實道。
王知禮點了點頭,隨即加快了步伐。
不多時,
王知禮便來到了母親鄧氏的住所,叩門進去後,直接雙膝跪地,
帶著哭腔,悲唿道:
“母親,孩兒不孝,沒能守住王氏家業!”
鄧氏瞥了王知禮一眼,不動聲色的抿了一口湯藥,“慌什麽,王家在山西屹立百年,什麽風浪沒經曆過。”
“是……”
鄧氏慢慢的將湯藥服下,然後在侍女的伺候下,漱了漱口,悠悠道:“老身在青羊觀求了一簽,簽上說我王家雖有難關,但同時也存在著機遇;
隻要這機遇把握住了,我王家還能屹立百年!”
王知禮喉頭微動,開口道:“母親,榆次那邊的事……”
“聽說了,他燕國公要立威,殺一些人在所難免。”
“可他張璟川直接要了咱們王家近七成的家財!”王知禮焦急道:“孩兒為了保住王家,不得已……”
“你做的沒錯,”鄧氏輕撫額頭,胳膊撐在扶手上,平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寬慰道:“咱們王家,是先有的人,再有的家,若是人沒了,家,也就成了別人的家了。”
“可是……”王知禮一臉愁容的看向母親。
“你與懷義都是我的兒子,你的才華不輸他,可你知道為何老身讓他去京城做官,讓你留在家中主事?”
王知禮皺了皺眉,垂首答道:“因為兄長內秀,懂得隱忍。”
“是他比你蠢!”
“……”王知禮不由抬頭看向母親。
“你從小就聰明,且精於算計,在生意上的事兒從未吃過虧,”說到這裏,鄧氏頓了頓,歎息道:“可混跡官場,恰恰不能太過聰明,不能太過算計,否則別人就會提防著你。”
王知禮低下了頭,沒有說話。
鄧氏看了王知禮一眼,悠悠道:“這人呐,都喜歡占便宜,特別是與人相處,若你身邊的人都覺得能夠在你身上占到便宜,他們就會放心的與你接觸。
在這一點上,你的兄長就比你做得好。
你兄長在京城,每年用來打點的禮錢就有數萬兩銀子,正是因為他出手闊綽,所以各衙的官員都會賣他幾分薄麵。
有了這些東西,做起事來,自然也就順暢許多。
事兒辦好了,上麵也就順勢拉他一把,
麵子裏子都有,做個順水人情,上麵也就不會覺得為難。”
“母親的意思,這事兒就這麽算了?”王知禮訝然道。
“兒啊,”鄧氏歎道:“我們王家是山西是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更是出了兩位首輔,而燕國公的藩地在遼東,待剿滅了李闖王,他遲早是要迴去。”
鄧氏起身走到王知禮麵前,將其緩緩扶起,語重心長道:
“等他走了,這山西,還是姓王,扔出去的銀子,也都會自個兒迴來的。”
“可若是……他張璟川要把山西變成下一個遼東呢?”王知禮沉聲道。
鄧氏身體一僵,眉頭微蹙。
“母親,”王知禮深吸一口氣,歎道:“張璟川從遼東召來了兩百多個年輕的吏員,而且把各家交出的錢糧全部交給他們帶去各府縣收買民心,還要免除山西一年的賦稅!
他張璟川,是要把山西變成他自己的屬地啊!”
“哦?”鄧氏本來還有些陰沉的臉,突然多雲轉晴,笑了起來:“真有這事兒?”
“千真萬確!”王知禮重重的點了點頭。
“若真是這樣,那倒不用咱們擔心了,”鄧氏抿嘴一笑道:“宮裏的那位,恐怕已經急得跳腳了!”
……
“他張璟川是要謀朝篡位麽!”
崇禎整個人幾乎從龍椅上跳了起來,手裏的折子直接摔在了地上。
似乎還不解氣,
崇禎雙手在桌上一推,將桌上的東西全部拍到了地上。
周延儒和吳甡擔心被波及,下意識的退後兩步。
這時,
陳新甲從外麵走了進來,看到地上一片狼藉,不由皺了皺眉。
崇禎見陳新甲來了,心中更氣,指著地上的折子咆哮道:“陳新甲,你看看,朕養了個白眼狼出來,他張璟川天生反骨,他要的根本不是銀子和糧草,他要的,是朕的江山!”
“陛下息怒!”陳新甲恭聲道:“臣也是剛得到消息……”
崇禎深吸一口氣後,直視陳新甲,沉聲道:“你說,朕該如何應對!”
“如今賊寇未滅,吳三桂那邊還在招兵買馬,整軍備戰,陛下切莫意氣用事啊!”陳新甲勸慰道。
崇禎唿出一口濁氣,冷冷道:“吳三桂那邊準備得如何了?”
“稟陛下,”陳新甲開口道:“吳三桂新募軍士五千,加上原本駐防在京畿附近的兵馬,總共已有五萬步騎,其中騎軍八千,是新組建的關寧鐵騎。
其麾下兩萬精銳,皆配備工部新造的三十座弗朗機炮和兩千把火銃,
其戰力,應不輸徐安國的第二鎮兵。
另外兩萬步軍還在編練當中,待從遼東購得的二十座紅夷大炮一到,便能形成戰力!”
“好!”崇禎拍手稱快道:“你去告訴吳三桂,讓他好好備戰,待張璟川迴到京城,便是他的死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