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叛亂了!赫雷羅人發動了叛亂!”
“緊急!緊急!”
1904年1月12日。
新年剛剛開始沒多久,德屬西南非洲殖民地的重要據點之一——奧卡漢賈(okahandja)便被猛烈的叛亂烈焰點燃,火光衝天。
“砰!砰砰!”
“我們再也不會像牲畜一樣被對待了!”
“同胞們,讓我們一同戰鬥至死!”
“啊啊啊啊啊——!”
伴隨著槍聲,赫雷羅人因長期遭受德國人的屈辱和剝削而積攢的憤怒呐喊迴蕩在非洲的草原上。
聽到黑人襲擊的消息,手持武器衝出家門的德國定居者們,在看到憤怒的赫雷羅人從四麵八方湧來時,一個個嚇得臉色發青,慌不擇路地帶著家人逃命。
“擋住他們!無論如何都要擋住!”
“不能讓赫雷羅人突破防線!”
德意誌帝國在非洲的殖民軍——殖民地保護部隊“護衛隊”(schutztruppe)的士兵們嘶吼著,拚命試圖抵禦湧來的赫雷羅人,保護定居點,但顯然力不從心。
“哢嚓!”
“防線被突破了!”
“該死,撤退!撤退!”
最終,連“護衛隊”也被擊潰後,赫雷羅的叛軍衝進了定居點。
赫雷羅人對德國人毫不留情。
這些德國定居者並非普通的無辜平民,而是定居於德屬西南非洲殖民地的地主、牧場主和礦業主。
他們正是殘酷剝削和壓迫赫雷羅人及其他非洲原住民的罪魁禍首。
“哢噠!”
“這裏還有白人!”
“不,不要!求求你們饒命!”
“媽媽!”
一名赫雷羅戰士發現了躲藏在房子裏的德國母女,立即舉起槍瞄準。
麵對絕境,這對德國母女苦苦哀求,但赫雷羅戰士卻顯得更加厭惡,麵無表情地扣緊了扳機。
“住手!”
“是馬哈雷羅酋長!”
戰士正準備扣下扳機時,一隻手猛地抓住了他的胳膊,阻止了射擊。
赫雷羅戰士皺眉迴頭,當看到阻攔他的人是誰時,他不禁露出驚訝的表情。
正是塞繆爾·馬哈雷羅(samuel maharero)。
他是奧卡漢賈地區赫雷羅人的酋長,也是此次赫雷羅起義的領導者。
在後來獨立的納米比亞,他因抵抗德意誌帝國的殖民統治被尊為民族英雄。
“沒有必要讓女人和孩子流血。”
“酋長!”
馬哈雷羅說道,擋在試圖殺害德國母女的戰士麵前。
但赫雷羅戰士難以理解馬哈雷羅的行為,憤怒地提高聲音說道:
“難道酋長忘了這些德國人是如何對待我們的嗎?這些惡魔都該死!”
周圍一些目睹這一幕的赫雷羅人也點頭表示讚同戰士的憤怒。
定居在德屬西南非洲殖民地的德國人根本不把赫雷羅人及其他非洲原住民當人看待。
德國定居者蔑稱他們為“狒狒”,公開宣稱黑人隻有在對白人有用時才有價值。
為了證明這些話並非虛言,德國人一次次地欺壓赫雷羅人。
德國定居者為了修建牧場和農田,強占了他們的土地和牲畜。
被剝奪牲畜的赫雷羅人不得不在德國人的統治下像奴隸一樣生活。
此外,由於牛瘟在西南非洲殖民地蔓延,赫雷羅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牲畜,生活陷入困境。德國人趁機欺騙他們,以高利貸強行讓他們背上沉重債務。
甚至有些白人還強行將赫雷羅人的妻子和女兒擄到自己家中,施暴後逼迫她們成為妾。
盡管殖民地總督為了維護穩定與和平采取了免除赫雷羅人債務等溫和政策,但大多數德國官員和定居者仍將赫雷羅人當作牲畜一樣對待,繼續進行剝削和壓迫。
“你的心情我很理解,這裏所有人都經曆過和你一樣的痛苦。”
然而,馬哈雷羅依舊堅定。
“但是,如果你殺了那些白人女人,那麽你和他們又有什麽區別?那樣你就真的如他們所說,變成了一頭野獸。”
“......”
“我的兄弟,你是野獸,還是人?”
聽了馬哈雷羅的話,赫雷羅戰士沉思良久,最終放下了手中的槍。
他選擇了作為一個人類活下去。
馬哈雷羅對赫雷羅戰士的決定感到滿意,拍了拍他的肩膀。
隨後,他向其他戰士宣告道:
“所有人聽著!不要傷害女人、孩子、非德國人以及傳教士!我們的槍口隻對準那些剝削我們的敵人,而不是無辜的弱者!”
“哇啊啊啊!馬哈雷羅!馬哈雷羅!”
“自由或死亡!”
“我們絕不做奴隸!”
當赫雷羅人高舉武器呐喊時,塞繆爾·馬哈雷羅滿意地點了點頭。
馬哈雷羅試圖將平民傷亡降到最低,這一行為在戰略上也是明智之舉。
因為白人對女性和兒童被殺害的事情異常敏感。
同時,馬哈雷羅也想證明一件事——赫雷羅人並非如他們所想的那樣是野蠻人。
“馬哈雷羅酋長!那邊出現了一隊人馬!”
就在塞繆爾·馬哈雷羅與赫雷羅人人慶祝他們從白人手中獲得的勝利時,附近負責警戒的偵察兵大聲喊道。
與此同時,遠處傳來了馬蹄聲。
是騎兵。
“全員做好戰鬥準備!”
“是!酋長!”
馬哈雷羅的命令一下達,赫雷羅人人便拿起武器,整隊待命。
不久,一小隊騎兵伴著揚起的塵土向赫雷羅人靠近。
領隊的人是馬哈雷羅熟悉的人。
“是洛伊特溫。”
德國西南非洲總督兼殖民地防護軍司令西奧多·戈特蒂爾夫·洛伊特溫(theodor gotthilf leutwein)。
他是少數幾個關心非洲土著居民處境的德國人之一。
但馬哈雷羅的視線很快從洛伊特溫總督移到了他身旁的另一位男子身上。
那人並非白人。
如同馬哈雷羅和赫雷羅人一樣,那人是黑人。
“嗬!”
那人策馬走到馬哈雷羅和赫雷羅人麵前。
馬哈雷羅微微點頭,向那人致意。
“亨德裏克·維特布伊,沒想到會在這裏見到你。”
“我也一樣,塞繆爾。”
亨德裏克·維特布伊(hendrik witbooi),
作為納馬人的領袖,他和塞繆爾·馬哈雷羅一樣,在抵抗德國殖民統治中獻出了生命。如今,他的肖像被印在納米比亞的紙幣上,是納米比亞的另一位英雄。
但現在,維特布伊並不是為了幫助赫雷羅人才來到這裏。
“最終你還是拒絕了我的提議。”
“我隻是遵守與德國達成的協議,塞繆爾。就像你為你的族人挺身而出一樣,我也在為我的族人做出選擇。”
“我明白了。”
馬哈雷羅點了點頭,但他的臉上卻帶著苦澀的表情。
事實上,與外界的傳言不同,盡管塞繆爾·馬哈雷羅曾致信亨德裏克·維特布伊和納馬族,唿籲他們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德國,但納馬族仍未參與赫雷羅人的起義。
幾年前,亨德裏克·維特布伊確實曾反抗德國,但此時他已經根據與總督洛伊特溫簽署的協議,與德國軍隊合作。
因此,在曆史上的戰役中,當特德國軍隊與赫雷羅人交戰時,亨德裏克·維特布伊和納馬族卻幫助了德國軍隊對抗赫雷羅人。
然而,在瓦特伯格戰役之後,亨德裏克·維特布伊卻帶領納馬族反抗起德意誌帝國。
原因在於德國軍隊的殘酷屠殺實在是令人發指。
這場屠殺戰役雖然是德國勝利,但德國軍隊一如既往隻擅長戰術性勝利,完全未能實現徹底消滅赫雷羅人、鎮壓叛亂的戰略目標。
為了彌補失敗,屠殺主謀、殖民地中將特羅塔下令無論赫雷羅人是否拿起武器,都要將所有活著的赫雷羅人人射殺。接著,德國軍隊開始了大屠殺。
盡管塞繆爾·馬哈雷羅在特羅塔的緊追不舍下,最終成功帶領幸存者逃往如今的博茨瓦納——當時的英屬貝專納保護國,但幸存者人數僅有一千餘人。
這場無情的屠殺也對亨德裏克·維特布伊和納馬人產生了巨大的震撼。
最終,為了從殘暴的德國帝國主義者手中奪迴自由,亨德裏克·維特布伊將槍口對準了屠殺者特羅塔和德國軍隊,赫雷羅戰爭因此進入了與納馬族交戰的新階段。
然而,盡管納馬人英勇抗爭,亨德裏克·維特布伊和納馬族也未能逃脫與赫雷羅人相同的命運。
亨德裏克·維特布伊在戰鬥中陣亡,而納馬人也像赫雷羅人一樣,半數族人被德國軍隊屠殺,赫雷羅人則有高達80%的人口慘遭屠殺。
這一切,後來被稱為“赫雷人與納馬人大屠殺”。
但這些都是不久之後的事情。
此刻,塞繆爾·馬哈雷羅和亨德裏克·維特布伊依然是彼此的敵人。
“塞繆爾!”
當馬哈雷羅和維特布伊用眼神彼此交換複雜的情感時,總督洛伊特溫來到了馬哈雷羅麵前。
據馬哈雷羅所知,洛伊特溫本應在殖民地的南部。
看來他是聽到叛亂的消息後,立刻飛速趕到了北部。
一見到馬哈雷羅,洛伊特溫總督便漲紅了臉,大聲吼道:
“你現在還清醒嗎!你知道你們,赫雷羅人,現在幹了什麽嗎!”
“我隻是覺得,與其在你們的剝削下苟延殘喘,不如為了自由而戰死,總督閣下。”
“該死!現在還不算晚,趕緊放下武器,讓我在本國介入之前解決此事!”
盡管洛伊特溫總督聲嘶力竭地唿喊,馬哈雷羅卻依舊堅定地搖了搖頭。
其他赫雷羅人人也是如此。
馬哈雷羅說道:
“我們沒有殺害婦女和兒童,以及沒有拿起武器的人。既然你來了,就把他們帶走吧。”
“你以為裝得紳士一點,德意誌帝國就會對赫雷羅人網開一麵嗎?”
洛伊特溫總督抓住馬哈雷羅的衣領,聲音更大了。
幾名赫雷羅人戰士氣憤地想要將槍口對準洛伊特溫總督,卻被馬哈雷羅製止了。
“千萬不要做出愚蠢的選擇。德意誌帝國和皇帝陛下絕不會容忍叛亂。如果本國得知今日之事,必然會派遣軍隊,哪怕殺光所有的赫雷羅人,也會鎮壓叛亂的!”
馬哈雷羅的好友、總督洛伊特溫懇切地唿喊著。
洛伊特溫是一個將殖民地穩定放在首位的人,因此他不希望非洲原住民因憤怒的德意誌帝國而遭遇大規模屠殺。
然而,皇帝陛下和祖國的容克貴族們與他截然不同。
他們將這件事視為一種羞辱,企圖徹底將赫雷羅人從地圖上抹去。
這無疑會在西南非洲殖民地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血雨腥風。
“馬哈雷羅!你真的打算讓你的族人全部死去嗎?”
“別聽他的話,馬哈雷羅酋長!不管白人來了多少,我們都不害怕!”
“對!我們才不怕你們這些家夥!”
當馬哈雷羅因總督的勸說而猶豫時,赫雷羅人的戰士們這樣喊道。
他們因擊敗白人而士氣高漲,輕視德意誌帝國的憤怒。
這是自滿。
赫雷羅人沉浸在戰勝白人的喜悅中。
盡管馬哈雷羅也清楚這一點,但正如許多叛亂領袖一樣,他無法忽視族人的意見。
“......你走吧。看在我們過去的情分上,我不會在這裏攻擊你和你的部下,但下次見麵時,我們就是敵人了。”
最終,馬哈雷羅拒絕了洛伊特溫的提議。
赫雷羅人不會放下武器。
“上帝啊。”
最終,洛伊特溫閉上眼睛,向神祈求憐憫。
很快,關於赫雷羅人叛亂的消息和洛伊特溫總督的求援便傳到了柏林和波茨坦。
“緊急!緊急!”
1904年1月12日。
新年剛剛開始沒多久,德屬西南非洲殖民地的重要據點之一——奧卡漢賈(okahandja)便被猛烈的叛亂烈焰點燃,火光衝天。
“砰!砰砰!”
“我們再也不會像牲畜一樣被對待了!”
“同胞們,讓我們一同戰鬥至死!”
“啊啊啊啊啊——!”
伴隨著槍聲,赫雷羅人因長期遭受德國人的屈辱和剝削而積攢的憤怒呐喊迴蕩在非洲的草原上。
聽到黑人襲擊的消息,手持武器衝出家門的德國定居者們,在看到憤怒的赫雷羅人從四麵八方湧來時,一個個嚇得臉色發青,慌不擇路地帶著家人逃命。
“擋住他們!無論如何都要擋住!”
“不能讓赫雷羅人突破防線!”
德意誌帝國在非洲的殖民軍——殖民地保護部隊“護衛隊”(schutztruppe)的士兵們嘶吼著,拚命試圖抵禦湧來的赫雷羅人,保護定居點,但顯然力不從心。
“哢嚓!”
“防線被突破了!”
“該死,撤退!撤退!”
最終,連“護衛隊”也被擊潰後,赫雷羅的叛軍衝進了定居點。
赫雷羅人對德國人毫不留情。
這些德國定居者並非普通的無辜平民,而是定居於德屬西南非洲殖民地的地主、牧場主和礦業主。
他們正是殘酷剝削和壓迫赫雷羅人及其他非洲原住民的罪魁禍首。
“哢噠!”
“這裏還有白人!”
“不,不要!求求你們饒命!”
“媽媽!”
一名赫雷羅戰士發現了躲藏在房子裏的德國母女,立即舉起槍瞄準。
麵對絕境,這對德國母女苦苦哀求,但赫雷羅戰士卻顯得更加厭惡,麵無表情地扣緊了扳機。
“住手!”
“是馬哈雷羅酋長!”
戰士正準備扣下扳機時,一隻手猛地抓住了他的胳膊,阻止了射擊。
赫雷羅戰士皺眉迴頭,當看到阻攔他的人是誰時,他不禁露出驚訝的表情。
正是塞繆爾·馬哈雷羅(samuel maharero)。
他是奧卡漢賈地區赫雷羅人的酋長,也是此次赫雷羅起義的領導者。
在後來獨立的納米比亞,他因抵抗德意誌帝國的殖民統治被尊為民族英雄。
“沒有必要讓女人和孩子流血。”
“酋長!”
馬哈雷羅說道,擋在試圖殺害德國母女的戰士麵前。
但赫雷羅戰士難以理解馬哈雷羅的行為,憤怒地提高聲音說道:
“難道酋長忘了這些德國人是如何對待我們的嗎?這些惡魔都該死!”
周圍一些目睹這一幕的赫雷羅人也點頭表示讚同戰士的憤怒。
定居在德屬西南非洲殖民地的德國人根本不把赫雷羅人及其他非洲原住民當人看待。
德國定居者蔑稱他們為“狒狒”,公開宣稱黑人隻有在對白人有用時才有價值。
為了證明這些話並非虛言,德國人一次次地欺壓赫雷羅人。
德國定居者為了修建牧場和農田,強占了他們的土地和牲畜。
被剝奪牲畜的赫雷羅人不得不在德國人的統治下像奴隸一樣生活。
此外,由於牛瘟在西南非洲殖民地蔓延,赫雷羅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牲畜,生活陷入困境。德國人趁機欺騙他們,以高利貸強行讓他們背上沉重債務。
甚至有些白人還強行將赫雷羅人的妻子和女兒擄到自己家中,施暴後逼迫她們成為妾。
盡管殖民地總督為了維護穩定與和平采取了免除赫雷羅人債務等溫和政策,但大多數德國官員和定居者仍將赫雷羅人當作牲畜一樣對待,繼續進行剝削和壓迫。
“你的心情我很理解,這裏所有人都經曆過和你一樣的痛苦。”
然而,馬哈雷羅依舊堅定。
“但是,如果你殺了那些白人女人,那麽你和他們又有什麽區別?那樣你就真的如他們所說,變成了一頭野獸。”
“......”
“我的兄弟,你是野獸,還是人?”
聽了馬哈雷羅的話,赫雷羅戰士沉思良久,最終放下了手中的槍。
他選擇了作為一個人類活下去。
馬哈雷羅對赫雷羅戰士的決定感到滿意,拍了拍他的肩膀。
隨後,他向其他戰士宣告道:
“所有人聽著!不要傷害女人、孩子、非德國人以及傳教士!我們的槍口隻對準那些剝削我們的敵人,而不是無辜的弱者!”
“哇啊啊啊!馬哈雷羅!馬哈雷羅!”
“自由或死亡!”
“我們絕不做奴隸!”
當赫雷羅人高舉武器呐喊時,塞繆爾·馬哈雷羅滿意地點了點頭。
馬哈雷羅試圖將平民傷亡降到最低,這一行為在戰略上也是明智之舉。
因為白人對女性和兒童被殺害的事情異常敏感。
同時,馬哈雷羅也想證明一件事——赫雷羅人並非如他們所想的那樣是野蠻人。
“馬哈雷羅酋長!那邊出現了一隊人馬!”
就在塞繆爾·馬哈雷羅與赫雷羅人人慶祝他們從白人手中獲得的勝利時,附近負責警戒的偵察兵大聲喊道。
與此同時,遠處傳來了馬蹄聲。
是騎兵。
“全員做好戰鬥準備!”
“是!酋長!”
馬哈雷羅的命令一下達,赫雷羅人人便拿起武器,整隊待命。
不久,一小隊騎兵伴著揚起的塵土向赫雷羅人靠近。
領隊的人是馬哈雷羅熟悉的人。
“是洛伊特溫。”
德國西南非洲總督兼殖民地防護軍司令西奧多·戈特蒂爾夫·洛伊特溫(theodor gotthilf leutwein)。
他是少數幾個關心非洲土著居民處境的德國人之一。
但馬哈雷羅的視線很快從洛伊特溫總督移到了他身旁的另一位男子身上。
那人並非白人。
如同馬哈雷羅和赫雷羅人一樣,那人是黑人。
“嗬!”
那人策馬走到馬哈雷羅和赫雷羅人麵前。
馬哈雷羅微微點頭,向那人致意。
“亨德裏克·維特布伊,沒想到會在這裏見到你。”
“我也一樣,塞繆爾。”
亨德裏克·維特布伊(hendrik witbooi),
作為納馬人的領袖,他和塞繆爾·馬哈雷羅一樣,在抵抗德國殖民統治中獻出了生命。如今,他的肖像被印在納米比亞的紙幣上,是納米比亞的另一位英雄。
但現在,維特布伊並不是為了幫助赫雷羅人才來到這裏。
“最終你還是拒絕了我的提議。”
“我隻是遵守與德國達成的協議,塞繆爾。就像你為你的族人挺身而出一樣,我也在為我的族人做出選擇。”
“我明白了。”
馬哈雷羅點了點頭,但他的臉上卻帶著苦澀的表情。
事實上,與外界的傳言不同,盡管塞繆爾·馬哈雷羅曾致信亨德裏克·維特布伊和納馬族,唿籲他們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德國,但納馬族仍未參與赫雷羅人的起義。
幾年前,亨德裏克·維特布伊確實曾反抗德國,但此時他已經根據與總督洛伊特溫簽署的協議,與德國軍隊合作。
因此,在曆史上的戰役中,當特德國軍隊與赫雷羅人交戰時,亨德裏克·維特布伊和納馬族卻幫助了德國軍隊對抗赫雷羅人。
然而,在瓦特伯格戰役之後,亨德裏克·維特布伊卻帶領納馬族反抗起德意誌帝國。
原因在於德國軍隊的殘酷屠殺實在是令人發指。
這場屠殺戰役雖然是德國勝利,但德國軍隊一如既往隻擅長戰術性勝利,完全未能實現徹底消滅赫雷羅人、鎮壓叛亂的戰略目標。
為了彌補失敗,屠殺主謀、殖民地中將特羅塔下令無論赫雷羅人是否拿起武器,都要將所有活著的赫雷羅人人射殺。接著,德國軍隊開始了大屠殺。
盡管塞繆爾·馬哈雷羅在特羅塔的緊追不舍下,最終成功帶領幸存者逃往如今的博茨瓦納——當時的英屬貝專納保護國,但幸存者人數僅有一千餘人。
這場無情的屠殺也對亨德裏克·維特布伊和納馬人產生了巨大的震撼。
最終,為了從殘暴的德國帝國主義者手中奪迴自由,亨德裏克·維特布伊將槍口對準了屠殺者特羅塔和德國軍隊,赫雷羅戰爭因此進入了與納馬族交戰的新階段。
然而,盡管納馬人英勇抗爭,亨德裏克·維特布伊和納馬族也未能逃脫與赫雷羅人相同的命運。
亨德裏克·維特布伊在戰鬥中陣亡,而納馬人也像赫雷羅人一樣,半數族人被德國軍隊屠殺,赫雷羅人則有高達80%的人口慘遭屠殺。
這一切,後來被稱為“赫雷人與納馬人大屠殺”。
但這些都是不久之後的事情。
此刻,塞繆爾·馬哈雷羅和亨德裏克·維特布伊依然是彼此的敵人。
“塞繆爾!”
當馬哈雷羅和維特布伊用眼神彼此交換複雜的情感時,總督洛伊特溫來到了馬哈雷羅麵前。
據馬哈雷羅所知,洛伊特溫本應在殖民地的南部。
看來他是聽到叛亂的消息後,立刻飛速趕到了北部。
一見到馬哈雷羅,洛伊特溫總督便漲紅了臉,大聲吼道:
“你現在還清醒嗎!你知道你們,赫雷羅人,現在幹了什麽嗎!”
“我隻是覺得,與其在你們的剝削下苟延殘喘,不如為了自由而戰死,總督閣下。”
“該死!現在還不算晚,趕緊放下武器,讓我在本國介入之前解決此事!”
盡管洛伊特溫總督聲嘶力竭地唿喊,馬哈雷羅卻依舊堅定地搖了搖頭。
其他赫雷羅人人也是如此。
馬哈雷羅說道:
“我們沒有殺害婦女和兒童,以及沒有拿起武器的人。既然你來了,就把他們帶走吧。”
“你以為裝得紳士一點,德意誌帝國就會對赫雷羅人網開一麵嗎?”
洛伊特溫總督抓住馬哈雷羅的衣領,聲音更大了。
幾名赫雷羅人戰士氣憤地想要將槍口對準洛伊特溫總督,卻被馬哈雷羅製止了。
“千萬不要做出愚蠢的選擇。德意誌帝國和皇帝陛下絕不會容忍叛亂。如果本國得知今日之事,必然會派遣軍隊,哪怕殺光所有的赫雷羅人,也會鎮壓叛亂的!”
馬哈雷羅的好友、總督洛伊特溫懇切地唿喊著。
洛伊特溫是一個將殖民地穩定放在首位的人,因此他不希望非洲原住民因憤怒的德意誌帝國而遭遇大規模屠殺。
然而,皇帝陛下和祖國的容克貴族們與他截然不同。
他們將這件事視為一種羞辱,企圖徹底將赫雷羅人從地圖上抹去。
這無疑會在西南非洲殖民地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血雨腥風。
“馬哈雷羅!你真的打算讓你的族人全部死去嗎?”
“別聽他的話,馬哈雷羅酋長!不管白人來了多少,我們都不害怕!”
“對!我們才不怕你們這些家夥!”
當馬哈雷羅因總督的勸說而猶豫時,赫雷羅人的戰士們這樣喊道。
他們因擊敗白人而士氣高漲,輕視德意誌帝國的憤怒。
這是自滿。
赫雷羅人沉浸在戰勝白人的喜悅中。
盡管馬哈雷羅也清楚這一點,但正如許多叛亂領袖一樣,他無法忽視族人的意見。
“......你走吧。看在我們過去的情分上,我不會在這裏攻擊你和你的部下,但下次見麵時,我們就是敵人了。”
最終,馬哈雷羅拒絕了洛伊特溫的提議。
赫雷羅人不會放下武器。
“上帝啊。”
最終,洛伊特溫閉上眼睛,向神祈求憐憫。
很快,關於赫雷羅人叛亂的消息和洛伊特溫總督的求援便傳到了柏林和波茨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