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寵惠。
這麽想來,雖曆史未有記載,但這位同盟會的成員之一確實是在1907留學歐洲,研習國際法。
他在萬國會議期間來海牙湊熱鬧倒也在情理之中。
“男爵之名在美國華僑之間已如雷貫耳。啊,不過此時再稱您為‘小男爵’似乎已經不太合適,男爵如今可是頗有英姿。”
確實,漢斯如今已滿15歲,按照年紀,明年就該上高中了,個子也已突破170cm,確實不再適合“小男爵”這個稱唿。
而聽著王寵惠這帶著幾分不熟練的恭維,漢斯忍著笑,不動聲色的看向他:
“......閑話就免了,不知王先生來海牙是?”
“我此行是抱著學習的態度而來,此次萬國和平會議,正是觀察世界格局的良機。而且,荷蘭素以國際法聞名,在此學習再合適不過。”
一本正經地迴應,聲音鏗鏘有力,這倒很符合他給人的學究印象。
而此時在一旁旁觀的吳宗濂顯然認為時機已經成熟,選擇開口告退。
“遇到問題,沒有什麽比和同胞探討更好的辦法了,海牙和平會議期間,我都會待在這裏,時間充裕,你們盡管聊聊吧。”
“多謝您的關照。”
......
吳宗濂離開後。
“好久沒聽到消息了,同盟會一切順利嗎?”
“是的,最近正致力於鞏固在歐華人組織關係,為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似乎沒有為漢斯識破身份而驚訝,王寵惠答道。
之前,在漢斯的協助下,同盟會在膠州建立了隱秘的聯絡分支之一。
雖然漢斯並未直接參與,但仍在暗中提供小規模支持,比如介紹退役的德國軍官和士官作為教官以及提供資金等。
‘目前保持這種距離剛剛好。’
畢竟,如果漢斯過於積極地介入這種事務,不僅會引起不必要的關注,還可能導致外交上的麻煩。
而且漢斯身為德意誌帝國的官員、凱撒的近臣,過度參與,也會在同盟會內部引發爭論。
反正這步棋要想發揮作用,也是要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
隻要英日同盟仍然存在,日本在大戰中站在德英協約一方參戰的可能性極高。
‘當然,日本在戰後失控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甚至有可能比原本的曆史更加嚴重——如果日本成了盟友,那麽在世界大戰期間,他們很可能會趁機吞並法國在亞太的殖民地,甚至與日俄戰爭不同,這次極東的俄國領土幾乎是門戶大開,日本完全可以趁虛而入。
在曆史上,日本就是在一戰期間占領了膠州以及亞太地區的德國殖民地,並將其視為戰利品納入囊中。
而戰後,日本因一戰的經濟紅利催生了大量的“暴發戶”,迎來了黃金時代。若是這次他們複興得更早,甚至變得比原曆史更強,那將會更加棘手。
正因如此,漢斯才要為那片土地提前準備好這一張底牌,以不時之需。
‘畢竟,阻止日本參戰並不現實。’
眼下,德國的首要任務是贏得世界大戰,這一點他也無能為力。
再加上戰時德國在遠東能夠動用的有生力量,除了東亞分艦隊,幾乎一無所有。
正在漢斯陷入沉思之際,王寵惠卻看起來欲言又止。
“怎麽,有什麽想說的嗎?”
似乎是沒想到漢斯能看出自己的表情,王寵惠在一旁猶豫了幾分,尷尬地開口。
“男爵,其實就目前而言,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或許比起議會、民主這種遙遠的概念,有時有些‘過時’的想法反而更容易接受。”
“這倒是事實......”
畢竟就連歐洲,君主製仍是絕對主流。
“不如,男爵來當皇帝吧!”
然而他接著脫口而出的話卻讓漢斯猝不及防。
“咳咳!王寵惠,玩笑有些過頭了!”
他可不是袁世凱,沒得什麽皇帝夢。
於是,漢斯輕咳一聲,趕緊接過話頭。
“就我個人而言,絕無此念想,而且未來無人能預知,不管你們作何選擇,隻要是正確的,那就足夠了。”
聽完漢斯的話,王寵惠的神色似乎輕鬆了幾分,露出了一絲笑容。看來他隻是在試探而已。
就是這樣,未來的那片土地會變成什麽樣,漢斯並不清楚。
無論是走向立憲君主製,還是爆發革命成為民主共和,亦或是最終走向人民共和,這都不是他能決定的事。
無論漢斯的根在何處,現在的他終究是須埋骨於德意誌帝國他鄉的“局外人”。
漢斯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故鄉,以及那些所有為祖國奮鬥而戰的人們,能比原本的曆史迎來更好的未來。
......
1907年10月18日
幾天之後,這冗長乏味的會議終於結束,隨著44個國家的代表在會議決議的法案上簽字,萬國和平會議正式落下帷幕。
此次法案共由13項條款組成,其中包括俄國提出的關於戰爭宣告的協約——他們顯然仍未忘記日俄戰爭中遭受日本突襲的屈辱。這些條款預計將於三年後,即1910年1月26日正式生效。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提出的軍備限製議案,果不其然遭到了否決。
原因同樣毫無懸念——法國的強烈反對。
對此,雖然對英國有些抱歉,但說實話,無論是德國,還是其他國家,對軍備限製一事都興致缺缺。
“那麽,我也該啟程返迴美國了。”
“這段時間很愉快。羅斯福先生,願你一切順利。”
隨著萬國和平會議的落幕,漢斯也沒理由繼續留在海牙。與同樣即將返美的羅斯福作別後,踏上了歸國之路,返迴德國。
然而,這趟迴程卻顯得格外沉重。
原因無他,正是他手中那份剛剛出爐的報紙——
【聯合銅業公司崩潰,華爾街爆發銀行擠兌!】
這場在1929年華爾街大崩盤導致的全球性經濟危機之前的金融危機。
1907年金融恐慌,正式拉開帷幕。
這麽想來,雖曆史未有記載,但這位同盟會的成員之一確實是在1907留學歐洲,研習國際法。
他在萬國會議期間來海牙湊熱鬧倒也在情理之中。
“男爵之名在美國華僑之間已如雷貫耳。啊,不過此時再稱您為‘小男爵’似乎已經不太合適,男爵如今可是頗有英姿。”
確實,漢斯如今已滿15歲,按照年紀,明年就該上高中了,個子也已突破170cm,確實不再適合“小男爵”這個稱唿。
而聽著王寵惠這帶著幾分不熟練的恭維,漢斯忍著笑,不動聲色的看向他:
“......閑話就免了,不知王先生來海牙是?”
“我此行是抱著學習的態度而來,此次萬國和平會議,正是觀察世界格局的良機。而且,荷蘭素以國際法聞名,在此學習再合適不過。”
一本正經地迴應,聲音鏗鏘有力,這倒很符合他給人的學究印象。
而此時在一旁旁觀的吳宗濂顯然認為時機已經成熟,選擇開口告退。
“遇到問題,沒有什麽比和同胞探討更好的辦法了,海牙和平會議期間,我都會待在這裏,時間充裕,你們盡管聊聊吧。”
“多謝您的關照。”
......
吳宗濂離開後。
“好久沒聽到消息了,同盟會一切順利嗎?”
“是的,最近正致力於鞏固在歐華人組織關係,為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似乎沒有為漢斯識破身份而驚訝,王寵惠答道。
之前,在漢斯的協助下,同盟會在膠州建立了隱秘的聯絡分支之一。
雖然漢斯並未直接參與,但仍在暗中提供小規模支持,比如介紹退役的德國軍官和士官作為教官以及提供資金等。
‘目前保持這種距離剛剛好。’
畢竟,如果漢斯過於積極地介入這種事務,不僅會引起不必要的關注,還可能導致外交上的麻煩。
而且漢斯身為德意誌帝國的官員、凱撒的近臣,過度參與,也會在同盟會內部引發爭論。
反正這步棋要想發揮作用,也是要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
隻要英日同盟仍然存在,日本在大戰中站在德英協約一方參戰的可能性極高。
‘當然,日本在戰後失控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甚至有可能比原本的曆史更加嚴重——如果日本成了盟友,那麽在世界大戰期間,他們很可能會趁機吞並法國在亞太的殖民地,甚至與日俄戰爭不同,這次極東的俄國領土幾乎是門戶大開,日本完全可以趁虛而入。
在曆史上,日本就是在一戰期間占領了膠州以及亞太地區的德國殖民地,並將其視為戰利品納入囊中。
而戰後,日本因一戰的經濟紅利催生了大量的“暴發戶”,迎來了黃金時代。若是這次他們複興得更早,甚至變得比原曆史更強,那將會更加棘手。
正因如此,漢斯才要為那片土地提前準備好這一張底牌,以不時之需。
‘畢竟,阻止日本參戰並不現實。’
眼下,德國的首要任務是贏得世界大戰,這一點他也無能為力。
再加上戰時德國在遠東能夠動用的有生力量,除了東亞分艦隊,幾乎一無所有。
正在漢斯陷入沉思之際,王寵惠卻看起來欲言又止。
“怎麽,有什麽想說的嗎?”
似乎是沒想到漢斯能看出自己的表情,王寵惠在一旁猶豫了幾分,尷尬地開口。
“男爵,其實就目前而言,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或許比起議會、民主這種遙遠的概念,有時有些‘過時’的想法反而更容易接受。”
“這倒是事實......”
畢竟就連歐洲,君主製仍是絕對主流。
“不如,男爵來當皇帝吧!”
然而他接著脫口而出的話卻讓漢斯猝不及防。
“咳咳!王寵惠,玩笑有些過頭了!”
他可不是袁世凱,沒得什麽皇帝夢。
於是,漢斯輕咳一聲,趕緊接過話頭。
“就我個人而言,絕無此念想,而且未來無人能預知,不管你們作何選擇,隻要是正確的,那就足夠了。”
聽完漢斯的話,王寵惠的神色似乎輕鬆了幾分,露出了一絲笑容。看來他隻是在試探而已。
就是這樣,未來的那片土地會變成什麽樣,漢斯並不清楚。
無論是走向立憲君主製,還是爆發革命成為民主共和,亦或是最終走向人民共和,這都不是他能決定的事。
無論漢斯的根在何處,現在的他終究是須埋骨於德意誌帝國他鄉的“局外人”。
漢斯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故鄉,以及那些所有為祖國奮鬥而戰的人們,能比原本的曆史迎來更好的未來。
......
1907年10月18日
幾天之後,這冗長乏味的會議終於結束,隨著44個國家的代表在會議決議的法案上簽字,萬國和平會議正式落下帷幕。
此次法案共由13項條款組成,其中包括俄國提出的關於戰爭宣告的協約——他們顯然仍未忘記日俄戰爭中遭受日本突襲的屈辱。這些條款預計將於三年後,即1910年1月26日正式生效。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提出的軍備限製議案,果不其然遭到了否決。
原因同樣毫無懸念——法國的強烈反對。
對此,雖然對英國有些抱歉,但說實話,無論是德國,還是其他國家,對軍備限製一事都興致缺缺。
“那麽,我也該啟程返迴美國了。”
“這段時間很愉快。羅斯福先生,願你一切順利。”
隨著萬國和平會議的落幕,漢斯也沒理由繼續留在海牙。與同樣即將返美的羅斯福作別後,踏上了歸國之路,返迴德國。
然而,這趟迴程卻顯得格外沉重。
原因無他,正是他手中那份剛剛出爐的報紙——
【聯合銅業公司崩潰,華爾街爆發銀行擠兌!】
這場在1929年華爾街大崩盤導致的全球性經濟危機之前的金融危機。
1907年金融恐慌,正式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