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熱窩事件發生的八天後,7月4日,維也納。
在昏暗的天空下,無數人聚集在一起,為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舉行葬禮。
相比奧匈帝國皇帝的身份而言,這場葬禮既倉促又簡樸,但帝國當前的局勢已不容許更盛大的儀式。
——咚!咚!咚!
“誰來了?”
隨著沉重的敲門聲響起,一名滿臉胡須的老修士在卡普欽教堂(kapuzinerkirche)墓窟深處高聲詢問。這座教堂自神聖羅馬帝國時代起,便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皇族安息之地。
“弗朗茨·約瑟夫·卡爾·馮·奧地利!奧地利皇帝,匈牙利與波希米亞之王,倫巴第—威尼托之王,達爾馬提亞、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加利西亞—洛多梅裏亞,以及伊利裏亞與耶路撒冷之王!”
“我們不認識此人!”
——咚!咚!咚!
“是誰來了?”
修士再度發問。
“弗朗茨·約瑟夫·卡爾·馮·哈布斯堡!奧匈帝國的皇帝!”
“我們不認識此人!”
——咚!咚!咚!
“是誰來了?”
“弗朗茨。”
敲門的弗朗茨·約瑟夫的侍從,聲音微微顫抖,仿佛在述說某種最終的告別。
“一個罪孽深重、可憐卑微的人。”
“......那麽,請進。”
吱呀——
經過三次問答,墓窟的門緩緩敞開。
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員、奧匈帝國的高官與將領們,神色凝重地目送著安放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遺體的棺槨被抬入墓窟。而皇室的女性們,終於再也無法抑製,失聲痛哭。
然而,在一旁沉默凝視著叔父葬禮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不,新任的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斐迪南一世——隻是長長地歎了口氣。
“到底是怎麽走到這一步的......”
一切都如同噩夢一般。
而這一切的開端,早在1913年6月28日——當他第一次直麵棺中叔父的遺體時,便已悄然降臨。
......
“護衛到底在幹什麽......?”
“無可辯解,請賜死!”
當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滿臉悲痛地喃喃自語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總督奧斯卡·波蒂奧雷克(oskar potiorek)滿懷愧疚地在他麵前跪下。
雖然這次的弗朗茨與上次不同,但他依舊未能阻止刺殺發生。
但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並不想責備他。
不,或許該說,他連去責備的心力都沒有了。
畢竟,原本今天要訪問薩拉熱窩的,並非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而是他自己。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觀看了漢斯與維多利亞·路易絲的婚禮後,似乎受到了某種觸動,開始比曆史上的他更為積極主動的采取行動,尤其是竭力提升妻子的政治地位方麵。
日前,在哈布斯堡皇室之中,索菲公爵夫人的地位仍低得可憐,甚至還不如一些普通侍女。
但如今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已榮登皇帝之位,再也沒有人敢輕視索菲公爵夫人了。
可不管怎樣,在過去,每當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看到索菲因自己而受盡屈辱,便會感到錐心之痛,充滿愧疚。因此他迫切地想要提升妻子在皇室中的地位。
正因如此,6月28日在薩拉熱窩舉行的軍事演習,就成了一個再合適不過的機會。
更何況,那一天還是他與索菲的第十三個結婚紀念日。
對這對曆經艱難才得以結合的夫妻來說,這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因此,在得到急於討好皇位繼承人的波蒂奧雷克的支持後,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決定攜妻一同前往薩拉熱窩。
“這次的軍事觀摩,我來代替出席。”
“什麽?叔父,可是......”
然而,就在前往薩拉熱窩的前一天,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突然單方麵通知,自己將代替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前往。
“哼!難道我的話不中聽嗎?!”
“......不,陛下。”
麵對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充滿怒意的聲音,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隻能壓抑住情緒,低頭應聲。
他的積極行動早已令原本就對他不滿的弗朗茨·約瑟夫心生警惕,導致本就不睦的叔侄關係進一步惡化。
更何況,當弗朗茨·約瑟夫得知那名令他厭惡的伯爵家女人竟要隨斐迪南大公一同前往薩拉熱窩參加軍事觀摩,他更是怒不可遏,決定親自前往。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對此深感荒唐,卻也無可奈何。
但似乎,薩拉熱窩這座城市,對“弗朗茨”這個名字懷有深仇大恨一般。
薩拉熱窩,再次拒絕讓哈布斯堡的皇族成員平安離開。
“去死吧!弗朗茨·斐迪南!”
嗖——
當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車隊行經阿佩爾河岸時,一枚炸彈朝他飛來。
這是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組織“青年波斯尼亞”與極端秘密結社“黑手社”共同策劃的襲擊。
他們對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日益積極的主張緩和民族關係的舉動感到不安,因此策劃了此次刺殺。
但
此時的他們並不知道,前來薩拉熱窩的已不是斐迪南大公,而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更糟糕的是,與斐迪南大公乘坐汽車不同,弗朗茨·約瑟夫依舊選擇了馬車,這使得他無法像原本的曆史那樣躲避襲擊。
轟!!!
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皇帝所乘的馬車被炸得四分五裂,馬匹驚恐嘶鳴,車輛側翻,弗朗茨·約瑟夫在車廂內劇烈翻滾,狼狽不堪。
“呃呃......!”
但即便如此,他依舊尚未喪命。
滿頭鮮血的弗朗茨·約瑟夫艱難地從殘破的馬車中爬出。
“那是......!”
此時,在黑手社的成員之中,一名比漢斯還要年輕的青年,目睹了這位染血的帝王。
加夫裏洛·普林西普(Гaвpnлo Пpnhцnп)。
那個在原本曆史上,刺殺了弗朗茨·斐迪南夫婦的惡名昭彰的刺客,此刻因體內湧動的腎上腺素,甚至未及辨認目標,便下意識地抬起手中槍,對準踉蹌的老皇帝,扣下了扳機。
砰!
伴隨著清脆的槍響,弗朗茨·約瑟夫的額頭被貫穿,直挺挺地倒下,當場斃命。
至此,一名“大公刺客”蛻變成了一名“弑君者”。
而正在帶兵圍剿刺客的波蒂奧雷克甚至來不及阻止,便眼睜睜看著皇帝倒下,加夫裏洛·普林西普則在成功得手的狂喜中,扭曲地揚起嘴角。
然而,他並不知曉,正是自己扣下的這一槍,引燃了摧毀祖國塞爾維亞的引信。
更不知曉,數不清的無辜生命,將被這聲槍響卷入名為“世界大戰”的烈焰之中,在無人問津的戰壕裏,迎來無比淒慘的死亡。
......
“要是能在宮中安詳離世,那該多好。可叔父他,直到最後都要給我留下這場試煉啊。”
迴憶結束後,弗朗茨·斐迪南疲憊地用手掌捂住了臉。
他為了帝國的和平所做的一切,都因那一顆子彈而化為烏有。
但如今,他是奧匈帝國的皇帝,必須承擔起引領帝國前行的責任。
而帝國,也在催促他做出決斷。
“陛下,您是否已經做出決定?”
“......貝希托爾德。”
不知何時,外交大臣利奧波德·貝希托爾德(leopold berchtold)已經站在弗朗茨·斐迪南德的身後,靜靜地等待著。他沉重地歎了口氣。
與此同時,因有過矛盾的埃倫塔爾去世後,於去年重新擔任總參謀長的赫岑多夫也站在一旁,默不作聲地施加壓力,等待著新皇的命令。
“難道,除了戰爭,真的別無他法嗎?”
“陛下,如今整個帝國都在高唿向塞爾維亞複仇的口號,唿聲一日高過一日。您應當清楚,若是違背這股潮流,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聽到貝希托爾德的話,弗朗茨·斐迪南閉上了眼睛。
他從未想過要發動戰爭。
這一點,他過去對塞爾維亞的懷柔政策便足以證明。他一直在努力化解奧匈帝國內錯綜複雜的民族矛盾,以求維持帝國的穩定。
‘不管是勝是敗,奧匈帝國都難逃劫難!’
若戰敗,帝國將毀於一旦;即便勝利,也會因作為戰利品而吞並的塞爾維亞領土和斯拉夫人,使本就脆弱的奧地利與匈牙利的政治平衡徹底崩塌。
無論如何,驟然的變局都將給奧匈帝國帶來難以估量的災難。
局勢正在向著不可逆的方向滑落。
奧匈帝國內主戰派的代表赫岑多夫,他比任何人都更積極地鼓吹對塞爾維亞開戰。而確認皇帝遇刺事件的幕後黑手正是塞爾維亞臭名昭著的“黑手社”後,貝希托爾德也放棄了此前的謹慎立場,轉而支持赫岑多夫。
但比起這兩人,帝國上下民眾的憤怒才真正令人膽寒。
他們的怒火,比原本曆史上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遇刺時還要熾烈。整個帝國群情激奮,誓要讓那個殺害了帝國尊貴皇帝的巴爾幹瘋子——塞爾維亞付出血的代價。
而對弗朗茨·斐迪南一世而言,這種熾烈的仇恨是他根本無法壓製的。
畢竟,他並非正式的皇儲,僅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推定繼承人,缺乏足夠的正統性。此刻,麵對已經熾熱得幾乎讓人化為灰燼的民意,他根本無力扭轉局勢。
‘就連最堅決反對戰爭的匈牙利人,也已經開始退讓了......’
如今,這個帝國裏再也沒有人能承受皇帝之死所帶來的憤怒,也沒有人敢阻擋人民對血債血償的唿聲。
因此,弗朗茨·斐迪南也別無選擇。
即便他不願,骰子早已擲下。
“......貝希托爾德,向塞爾維亞王國發出最後通牒,並請求德意誌帝國的支持。”
“是,陛下。”
弗朗茨·斐迪南緩緩閉上了眼睛。
他做出了無法迴頭的決定。
他的答案,是戰爭。
......
“......因此,我們奧匈帝國正式請求血盟德意誌帝國給予支持與援助。”
“奧匈帝國是否意識到,向塞爾維亞宣戰可能會引發與俄羅斯的戰爭?”
“是的,正因如此,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德國的幫助。”
“唿......大使的意思我已經明白了。我會盡快轉達德意誌帝國的答複,今天就請先迴去吧。”
“是,拜托您了,喬侯爵。”
與奧匈帝國大使的會晤結束後,漢斯長歎一口氣,返迴了新宮。
世界大戰可能提前爆發,這已經在他的預料之中。
隻是,沒想到竟然提前了一整年。
不過盡管如此,到目前為止還在他的可控範圍之內......
“但到底是怎麽迴事?怎麽死的不是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而是弗朗茨·約瑟夫?”
弗朗茨確實死了,可死的不是那個弗朗茨?
該死,這是世界在和我玩什麽無聊的文字遊戲嗎?
雖說漢斯本來也不怎麽喜歡弗朗茨·約瑟夫,畢竟也曾讓他吃過苦頭,可還沒等他報複,弗朗茨·約瑟夫就迎來了這樣的破滅結局,實在讓人意想不到。
現在漢斯隻覺得自己像是被命運玩弄了一般,真不知該作何表情。
“唿,算了,冷靜下來。”
就算再怎麽不甘心,事實也不會改變。
弗朗茨·約瑟夫的屍體已經冰冷,躺進了棺材裏。
深唿吸,冷靜分析接下來的對策吧。
首先,雖然事件的發展過程發生了變化——弗朗茨·約瑟夫去世,而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存活——但“薩拉熱窩事件”最終仍然導致了奧匈帝國的憤怒,並沒有改變其結果。
不,或者該說,情況甚至變得更加嚴重了。
“當初僅僅是皇儲遇刺就已經引發了一場腥風血雨,而這次,死的可是統治帝國六十餘年的皇帝。”
這不僅僅是皇帝之死,而是奧匈帝國的象征、支柱的崩塌。
奧匈帝國民眾對塞爾維亞的憤怒與複仇之心,非但不會比弗朗茨·斐迪南夫婦遇刺時減弱,反而會愈加熾烈。
這一點從奧匈帝國的反應就能看出來——在原本的曆史中,他們在決定是否開戰上猶豫了許久,而如今,卻已開始積極備戰。
“即便新即位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是個傾向和平的溫和派,在皇帝遇刺身亡的情況下,他也很難反對戰爭。”
更何況弗朗茨·斐迪南的身份,僅僅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推定繼承人”,並非正統的皇儲。
這意味著他的合法性和他的侄子——奧匈帝國最後一任皇帝卡爾一世一樣弱,甚至因為他的婚姻並未得到皇室完全認可,導致他在宮廷中的地位並不穩固。
並且正因弗朗茨·斐迪南過去對塞爾維亞的態度相對溫和,如果此時他再反對戰爭,無疑又會嚴重削弱皇權威信。
在奧匈帝國,皇權威信的崩潰,就等同於帝國本身的瓦解。
畢竟這個國家,本質上是靠皇帝的權威來維係的。
“歸根結底,我該做的事情並沒有改變。”
既然奧匈帝國已經決定對塞爾維亞開戰,那歐洲就已經無法避免全麵戰爭的爆發。
世界大戰,已經迫在眉睫。
“讓德意誌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取得勝利!”
一直以來,漢斯為此而進行的努力,如今,終於到了見證最終結果的時候了!
在昏暗的天空下,無數人聚集在一起,為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舉行葬禮。
相比奧匈帝國皇帝的身份而言,這場葬禮既倉促又簡樸,但帝國當前的局勢已不容許更盛大的儀式。
——咚!咚!咚!
“誰來了?”
隨著沉重的敲門聲響起,一名滿臉胡須的老修士在卡普欽教堂(kapuzinerkirche)墓窟深處高聲詢問。這座教堂自神聖羅馬帝國時代起,便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皇族安息之地。
“弗朗茨·約瑟夫·卡爾·馮·奧地利!奧地利皇帝,匈牙利與波希米亞之王,倫巴第—威尼托之王,達爾馬提亞、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加利西亞—洛多梅裏亞,以及伊利裏亞與耶路撒冷之王!”
“我們不認識此人!”
——咚!咚!咚!
“是誰來了?”
修士再度發問。
“弗朗茨·約瑟夫·卡爾·馮·哈布斯堡!奧匈帝國的皇帝!”
“我們不認識此人!”
——咚!咚!咚!
“是誰來了?”
“弗朗茨。”
敲門的弗朗茨·約瑟夫的侍從,聲音微微顫抖,仿佛在述說某種最終的告別。
“一個罪孽深重、可憐卑微的人。”
“......那麽,請進。”
吱呀——
經過三次問答,墓窟的門緩緩敞開。
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員、奧匈帝國的高官與將領們,神色凝重地目送著安放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遺體的棺槨被抬入墓窟。而皇室的女性們,終於再也無法抑製,失聲痛哭。
然而,在一旁沉默凝視著叔父葬禮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不,新任的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斐迪南一世——隻是長長地歎了口氣。
“到底是怎麽走到這一步的......”
一切都如同噩夢一般。
而這一切的開端,早在1913年6月28日——當他第一次直麵棺中叔父的遺體時,便已悄然降臨。
......
“護衛到底在幹什麽......?”
“無可辯解,請賜死!”
當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滿臉悲痛地喃喃自語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總督奧斯卡·波蒂奧雷克(oskar potiorek)滿懷愧疚地在他麵前跪下。
雖然這次的弗朗茨與上次不同,但他依舊未能阻止刺殺發生。
但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並不想責備他。
不,或許該說,他連去責備的心力都沒有了。
畢竟,原本今天要訪問薩拉熱窩的,並非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而是他自己。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觀看了漢斯與維多利亞·路易絲的婚禮後,似乎受到了某種觸動,開始比曆史上的他更為積極主動的采取行動,尤其是竭力提升妻子的政治地位方麵。
日前,在哈布斯堡皇室之中,索菲公爵夫人的地位仍低得可憐,甚至還不如一些普通侍女。
但如今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已榮登皇帝之位,再也沒有人敢輕視索菲公爵夫人了。
可不管怎樣,在過去,每當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看到索菲因自己而受盡屈辱,便會感到錐心之痛,充滿愧疚。因此他迫切地想要提升妻子在皇室中的地位。
正因如此,6月28日在薩拉熱窩舉行的軍事演習,就成了一個再合適不過的機會。
更何況,那一天還是他與索菲的第十三個結婚紀念日。
對這對曆經艱難才得以結合的夫妻來說,這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因此,在得到急於討好皇位繼承人的波蒂奧雷克的支持後,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決定攜妻一同前往薩拉熱窩。
“這次的軍事觀摩,我來代替出席。”
“什麽?叔父,可是......”
然而,就在前往薩拉熱窩的前一天,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突然單方麵通知,自己將代替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前往。
“哼!難道我的話不中聽嗎?!”
“......不,陛下。”
麵對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充滿怒意的聲音,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隻能壓抑住情緒,低頭應聲。
他的積極行動早已令原本就對他不滿的弗朗茨·約瑟夫心生警惕,導致本就不睦的叔侄關係進一步惡化。
更何況,當弗朗茨·約瑟夫得知那名令他厭惡的伯爵家女人竟要隨斐迪南大公一同前往薩拉熱窩參加軍事觀摩,他更是怒不可遏,決定親自前往。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對此深感荒唐,卻也無可奈何。
但似乎,薩拉熱窩這座城市,對“弗朗茨”這個名字懷有深仇大恨一般。
薩拉熱窩,再次拒絕讓哈布斯堡的皇族成員平安離開。
“去死吧!弗朗茨·斐迪南!”
嗖——
當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車隊行經阿佩爾河岸時,一枚炸彈朝他飛來。
這是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組織“青年波斯尼亞”與極端秘密結社“黑手社”共同策劃的襲擊。
他們對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日益積極的主張緩和民族關係的舉動感到不安,因此策劃了此次刺殺。
但
此時的他們並不知道,前來薩拉熱窩的已不是斐迪南大公,而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更糟糕的是,與斐迪南大公乘坐汽車不同,弗朗茨·約瑟夫依舊選擇了馬車,這使得他無法像原本的曆史那樣躲避襲擊。
轟!!!
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皇帝所乘的馬車被炸得四分五裂,馬匹驚恐嘶鳴,車輛側翻,弗朗茨·約瑟夫在車廂內劇烈翻滾,狼狽不堪。
“呃呃......!”
但即便如此,他依舊尚未喪命。
滿頭鮮血的弗朗茨·約瑟夫艱難地從殘破的馬車中爬出。
“那是......!”
此時,在黑手社的成員之中,一名比漢斯還要年輕的青年,目睹了這位染血的帝王。
加夫裏洛·普林西普(Гaвpnлo Пpnhцnп)。
那個在原本曆史上,刺殺了弗朗茨·斐迪南夫婦的惡名昭彰的刺客,此刻因體內湧動的腎上腺素,甚至未及辨認目標,便下意識地抬起手中槍,對準踉蹌的老皇帝,扣下了扳機。
砰!
伴隨著清脆的槍響,弗朗茨·約瑟夫的額頭被貫穿,直挺挺地倒下,當場斃命。
至此,一名“大公刺客”蛻變成了一名“弑君者”。
而正在帶兵圍剿刺客的波蒂奧雷克甚至來不及阻止,便眼睜睜看著皇帝倒下,加夫裏洛·普林西普則在成功得手的狂喜中,扭曲地揚起嘴角。
然而,他並不知曉,正是自己扣下的這一槍,引燃了摧毀祖國塞爾維亞的引信。
更不知曉,數不清的無辜生命,將被這聲槍響卷入名為“世界大戰”的烈焰之中,在無人問津的戰壕裏,迎來無比淒慘的死亡。
......
“要是能在宮中安詳離世,那該多好。可叔父他,直到最後都要給我留下這場試煉啊。”
迴憶結束後,弗朗茨·斐迪南疲憊地用手掌捂住了臉。
他為了帝國的和平所做的一切,都因那一顆子彈而化為烏有。
但如今,他是奧匈帝國的皇帝,必須承擔起引領帝國前行的責任。
而帝國,也在催促他做出決斷。
“陛下,您是否已經做出決定?”
“......貝希托爾德。”
不知何時,外交大臣利奧波德·貝希托爾德(leopold berchtold)已經站在弗朗茨·斐迪南德的身後,靜靜地等待著。他沉重地歎了口氣。
與此同時,因有過矛盾的埃倫塔爾去世後,於去年重新擔任總參謀長的赫岑多夫也站在一旁,默不作聲地施加壓力,等待著新皇的命令。
“難道,除了戰爭,真的別無他法嗎?”
“陛下,如今整個帝國都在高唿向塞爾維亞複仇的口號,唿聲一日高過一日。您應當清楚,若是違背這股潮流,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聽到貝希托爾德的話,弗朗茨·斐迪南閉上了眼睛。
他從未想過要發動戰爭。
這一點,他過去對塞爾維亞的懷柔政策便足以證明。他一直在努力化解奧匈帝國內錯綜複雜的民族矛盾,以求維持帝國的穩定。
‘不管是勝是敗,奧匈帝國都難逃劫難!’
若戰敗,帝國將毀於一旦;即便勝利,也會因作為戰利品而吞並的塞爾維亞領土和斯拉夫人,使本就脆弱的奧地利與匈牙利的政治平衡徹底崩塌。
無論如何,驟然的變局都將給奧匈帝國帶來難以估量的災難。
局勢正在向著不可逆的方向滑落。
奧匈帝國內主戰派的代表赫岑多夫,他比任何人都更積極地鼓吹對塞爾維亞開戰。而確認皇帝遇刺事件的幕後黑手正是塞爾維亞臭名昭著的“黑手社”後,貝希托爾德也放棄了此前的謹慎立場,轉而支持赫岑多夫。
但比起這兩人,帝國上下民眾的憤怒才真正令人膽寒。
他們的怒火,比原本曆史上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遇刺時還要熾烈。整個帝國群情激奮,誓要讓那個殺害了帝國尊貴皇帝的巴爾幹瘋子——塞爾維亞付出血的代價。
而對弗朗茨·斐迪南一世而言,這種熾烈的仇恨是他根本無法壓製的。
畢竟,他並非正式的皇儲,僅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推定繼承人,缺乏足夠的正統性。此刻,麵對已經熾熱得幾乎讓人化為灰燼的民意,他根本無力扭轉局勢。
‘就連最堅決反對戰爭的匈牙利人,也已經開始退讓了......’
如今,這個帝國裏再也沒有人能承受皇帝之死所帶來的憤怒,也沒有人敢阻擋人民對血債血償的唿聲。
因此,弗朗茨·斐迪南也別無選擇。
即便他不願,骰子早已擲下。
“......貝希托爾德,向塞爾維亞王國發出最後通牒,並請求德意誌帝國的支持。”
“是,陛下。”
弗朗茨·斐迪南緩緩閉上了眼睛。
他做出了無法迴頭的決定。
他的答案,是戰爭。
......
“......因此,我們奧匈帝國正式請求血盟德意誌帝國給予支持與援助。”
“奧匈帝國是否意識到,向塞爾維亞宣戰可能會引發與俄羅斯的戰爭?”
“是的,正因如此,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德國的幫助。”
“唿......大使的意思我已經明白了。我會盡快轉達德意誌帝國的答複,今天就請先迴去吧。”
“是,拜托您了,喬侯爵。”
與奧匈帝國大使的會晤結束後,漢斯長歎一口氣,返迴了新宮。
世界大戰可能提前爆發,這已經在他的預料之中。
隻是,沒想到竟然提前了一整年。
不過盡管如此,到目前為止還在他的可控範圍之內......
“但到底是怎麽迴事?怎麽死的不是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而是弗朗茨·約瑟夫?”
弗朗茨確實死了,可死的不是那個弗朗茨?
該死,這是世界在和我玩什麽無聊的文字遊戲嗎?
雖說漢斯本來也不怎麽喜歡弗朗茨·約瑟夫,畢竟也曾讓他吃過苦頭,可還沒等他報複,弗朗茨·約瑟夫就迎來了這樣的破滅結局,實在讓人意想不到。
現在漢斯隻覺得自己像是被命運玩弄了一般,真不知該作何表情。
“唿,算了,冷靜下來。”
就算再怎麽不甘心,事實也不會改變。
弗朗茨·約瑟夫的屍體已經冰冷,躺進了棺材裏。
深唿吸,冷靜分析接下來的對策吧。
首先,雖然事件的發展過程發生了變化——弗朗茨·約瑟夫去世,而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存活——但“薩拉熱窩事件”最終仍然導致了奧匈帝國的憤怒,並沒有改變其結果。
不,或者該說,情況甚至變得更加嚴重了。
“當初僅僅是皇儲遇刺就已經引發了一場腥風血雨,而這次,死的可是統治帝國六十餘年的皇帝。”
這不僅僅是皇帝之死,而是奧匈帝國的象征、支柱的崩塌。
奧匈帝國民眾對塞爾維亞的憤怒與複仇之心,非但不會比弗朗茨·斐迪南夫婦遇刺時減弱,反而會愈加熾烈。
這一點從奧匈帝國的反應就能看出來——在原本的曆史中,他們在決定是否開戰上猶豫了許久,而如今,卻已開始積極備戰。
“即便新即位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是個傾向和平的溫和派,在皇帝遇刺身亡的情況下,他也很難反對戰爭。”
更何況弗朗茨·斐迪南的身份,僅僅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推定繼承人”,並非正統的皇儲。
這意味著他的合法性和他的侄子——奧匈帝國最後一任皇帝卡爾一世一樣弱,甚至因為他的婚姻並未得到皇室完全認可,導致他在宮廷中的地位並不穩固。
並且正因弗朗茨·斐迪南過去對塞爾維亞的態度相對溫和,如果此時他再反對戰爭,無疑又會嚴重削弱皇權威信。
在奧匈帝國,皇權威信的崩潰,就等同於帝國本身的瓦解。
畢竟這個國家,本質上是靠皇帝的權威來維係的。
“歸根結底,我該做的事情並沒有改變。”
既然奧匈帝國已經決定對塞爾維亞開戰,那歐洲就已經無法避免全麵戰爭的爆發。
世界大戰,已經迫在眉睫。
“讓德意誌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取得勝利!”
一直以來,漢斯為此而進行的努力,如今,終於到了見證最終結果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