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辦公室中。
“陛下!我們必須立即準備戰爭!”
“這樣下決定是不是太倉促了?如果處理不好,我們就會和俄法聯盟開戰,開戰啊!”
“奧地利皇帝已經去世,換作是奧匈帝國,他們絕不可能對塞爾維亞置之不理!”
當漢斯懷著滿腔的決心抵達威廉二世的辦公室後,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幕。
此時,他那平日裏“可愛”的嶽父早已沒了往日的張揚,臉色蒼白地趴在書桌上,而皇帝的辦公室裏,內閣大臣和軍方將領們正歇斯底裏地衝著彼此大吼。
‘簡直是一片混亂。’
這也可以理解。
原本此刻應該在挪威悠閑度假的威廉二世,因某人的報告而突然意識到第一場世界大戰的可能性。
要是在這種情況下,皇帝依然能淡定從容,那反倒才是真正值得震驚的事。當然,是某種意義上不怎麽好的震驚。
“陛下。”
“哦,漢斯,你終於來了!怎麽這麽晚?快,快到這邊來!”
漢斯站在門口,望著眼前的亂象,猶豫了一下,最終歎了口氣,邁步走進書房。威廉二世也立刻從座位上站起迎接,而剛才還劍拔弩張、幾乎要大打出手的人們,也紛紛停下,將目光集中到他身上。
“說吧,奧匈帝國大使怎麽說?”
“戰爭,陛下。奧匈帝國已經決定對塞爾維亞開戰,並且作為多年的盟友,他們請求德意誌帝國的支援。”
“上帝啊......”
有人在殘酷的現實麵前發出了低低的歎息。
但除了皇帝之外,似乎絕大多數人早已預料到這一切,隻是沉默地低聲哼了一聲,臉色陰沉。
畢竟,被塞爾維亞極端分子暗殺的,不是別人,正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在原本的曆史中,當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暗殺時,德意誌帝國等列強便已料到奧匈帝國會對塞爾維亞采取強硬態度,這不過是早已注定的事實。
“如果奧匈帝國宣戰,俄羅斯一定會有所行動。而一旦俄羅斯出手,法國也不會坐視不管。對他們來說,絕不會容許歐洲的主導權徹底落入德英協約之手,因此絕對不會允許俄羅斯被擊垮。”
“可、可這也未必是定局啊。尼基也不可能樂意幫一個殺害弗朗茨皇帝的塞爾維亞吧?所以,如果我能親自與他談談......”
聽到比洛總理的這番話,威廉二世似乎覺得仍有迴旋餘地,語氣微微顫抖地說道。
但漢斯隻是搖了搖頭。
“陛下,皇室之間的聯姻和交情,在這種局勢下並不會起太大作用。而且,除非俄羅斯願意放棄巴爾幹,乃至泛斯拉夫主義,否則他們不可能舍棄塞爾維亞。”
更何況,在歐洲列強紛紛指責塞爾維亞這個巴爾幹神經病殺害皇帝的同時,俄羅斯境內反而湧起了對塞爾維亞的同情輿論。
特別是嫁入羅曼諾夫皇室的塞爾維亞國王彼得一世的長女埃萊娜公主(elena kara?or?evi?),以及黑山國王尼古拉一世的女兒米莉察公主(milica nikjevna)和安娜斯塔西婭公主(Аhact?a ctaha hnkoлa?eвha),都在推波助瀾,使這種同情情緒愈演愈烈。
“即使尼古拉二世陛下個人反對戰爭,他也無法無視貴族與臣民要求援助塞爾維亞的聲音。”
事實上,以他那優柔寡斷的性格,幾乎可以肯定他會這樣做。
“遺憾的是,我們也麵臨同樣的情況。”
“唉......是啊,我們也不可能拋棄奧匈帝國。放棄奧地利,不僅意味著背棄盟友,更意味著背棄同宗同源的德意誌兄弟。”
“正是。而且無論從哪方麵看,正義和道義都站在奧匈帝國這一邊。”
奧地利之於德國,不僅僅是盟國,更是擁有同樣血脈與語言的兄弟民族。
如果換作是奧地利人暗殺了塞爾維亞國王,那另當別論。但事實是,無論從哪一方麵看,大義和名分都站在奧匈帝國這邊。
‘更何況,弗朗茨·約瑟夫可不僅僅是個皇帝。’
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繼承人,哈布斯堡皇室的象征。
不僅在奧地利,在德意誌帝國的德國人心中,他同樣備受尊敬與敬仰。
如果德國不支援奧匈帝國,深陷民族主義狂熱的德意誌人一定會憤怒地質問政府:“你們竟然要拋棄奧地利的兄弟?”
到時候,皇室和政府的處境可想而知。
弗朗茨·約瑟夫生前已是個令人頭疼的存在,而現在,他死後依然給世界留下了難題。
“換句話說,無論是我們,還是俄羅斯,都終究無法避免被卷入這場戰爭。”
馮·法金漢的聲音依舊冷硬,漢斯緩緩點了點頭。
如今,天啟四騎士已經跨上戰馬,戰爭女神亦已握緊長槍。
“現在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戰爭。”
聽到漢斯的斷言,皇帝深吸了一口氣,陷入前所未有的沉思。
對任何一位君主而言,這都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
尤其是威廉二世——他表麵上強勢,實則內心敏感脆弱。
沉默良久,終於,他緩緩開口:
“漢斯,告訴我,我們能贏得這場戰爭嗎?”
“當然,陛下。”
漢斯毫不猶豫地迴答。
“而這,正是我來到這裏的理由。”
在他話音落下的瞬間,皇帝的神情逐漸堅定,隨即,他鄭重地點了點頭,開口說道:
“漢斯。”
“在,陛下。”
“去通知奧匈帝國大使——德意誌帝國將堅定支持奧匈帝國,並與之並肩作戰,直到最後。”
“謹遵聖命。”
漢斯微微低頭,接下皇帝的命令。
德意誌帝國,已經做出了決定。
現在,該輪到其他人抉擇了。
......
“陛下,奧匈帝國已向塞爾維亞遞交最後通牒。德意誌帝國也已宣布無條件支持奧匈。”
“唿......比利,這個急性子。”尼古拉二世長歎一口氣,仿佛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最後通牒的內容是什麽?”
“無條件投降。”
在即將改名的聖彼得堡冬宮內,尼古拉二世沉重地歎了口氣。
畢竟,死的不是別人,而是弗朗茨·約瑟夫,一國之君的隕落。
包括俄羅斯帝國在內的列強們早已認定,奧匈帝國必然會對塞爾維亞采取強硬措施。因此,奧匈向塞爾維亞提出苛刻要求也並不令人意外。
“陛下,我們絕不能拋棄塞爾維亞!”
然而,無論奧匈的舉動是否合理,俄羅斯帝國都不可能坐視它對塞爾維亞發動攻擊。
不,確切地說,是絕不能坐視不管。
兩次巴爾幹戰爭的結果讓俄羅斯深感挫敗,別說將巴爾幹半島完全納入勢力範圍,就連保加利亞也脫離了俄國的影響。若俄羅斯這次再拋棄塞爾維亞,不僅幾十年來在巴爾幹半島苦心經營的影響力將徹底瓦解,泛斯拉夫主義的旗幟也會隨之倒下。
俄羅斯的貴族和軍方絕不會容忍這一點,他們不斷施壓,動搖著對戰爭猶豫不決的尼古拉二世。
更何況,俄國國內的輿論也傾向於援助同為斯拉夫兄弟的塞爾維亞。而塞爾維亞的埃萊娜公主、黑山的公主們更是淚眼盈盈地向沙皇哀求,使得心軟的尼古拉二世漸漸傾向於出手相助......
“但真的必須下達全國總動員令嗎?承諾支援塞爾維亞,並下達局部動員令,難道還不夠?”
沙皇依舊舉棋不定,不願邁出那關鍵的一步。
這讓俄國的將領們感到無比焦急,幾乎要被逼瘋了。
在他們看來,這種局勢下,局部動員根本毫無意義。
“陛下,若奧匈帝國搶先下達總動員令,我軍將處於極端不利的局麵。”
“是啊,我們必須盡快完成總動員,並做好戰爭準備!”
“可......若我們下達總動員令,不就會刺激德國嗎?”尼古拉二世仍有所顧慮。
“他們也有兩線作戰的壓力,不會輕易主動介入。”
盡管沙皇仍在猶豫,俄軍高層卻毫不退讓。
他們當然知道,總動員令極有可能激怒德國,但在他們的認知裏,戰爭的勝負最終取決於誰能更快下達總動員令,誰能集結更多的兵力。
而且問題在於,不隻是俄國軍方會這樣想,各國軍方都是如此認為的。
如果奧匈帝國搶先宣布總動員呢?
那俄羅斯將無力做出迅速的軍事反應,隻能眼睜睜看著敵人占據優勢地位。
這意味著戰爭的失敗。
因此,無論風險如何,俄國的將領和貴族們都堅持,必須盡早未雨綢繆,下達總動員令。
他們都選擇性地忽視了一點——或許正是這種想法,一步步推動著戰爭的爆發。
“唿......好吧。”尼古拉二世終於做出了決定,“如果奧匈帝國無視我們的警告,向塞爾維亞宣戰,那就立即下達總動員令。”
最終,他被將軍們的勸說所壓倒,不得不妥協。
然而,即便如此,那個揮之不去的不安仍在他的腦海中縈繞——
“這一切......真的對嗎?”
......
“該死,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俄羅斯的答複還沒來嗎?!”
與此同時,原本沉浸在兩次巴爾幹戰爭勝利甜美果實中的塞爾維亞,此時卻因為那個名叫加夫裏洛·普林齊普的無名小卒,突然間就陷入了與奧匈帝國開戰的局麵,整個國家形勢一片混亂。
“德拉古廷·迪米特裏耶維奇(Дpaгytnh Дnmntpn?eвn?)那混賬東西去哪了!”
“他已經收拾東西跑路了!”
“去找!把那個該死的混蛋,還有‘黑手社’的混蛋全都揪出來,立刻處決!!”
塞爾維亞首相尼古拉·帕西奇(hnkoлa Пaшn?)得知“黑手社”首領、塞爾維亞軍情部門負責人、綽號“阿匹斯”的德拉古廷·迪米特裏耶維奇,竟帶著手下連夜逃走,怒不可遏。
這場災難究竟是誰引起的,如今竟還敢丟下一切不管,臨陣脫逃!?
之前未能及時肅清“黑手社”,實在是悔之晚矣。
“來自駐俄大使館的緊急消息!俄羅斯決定支援我們!”
“真的嗎?!”
正在帕西奇發誓若是抓住“阿匹斯”,一定要將其碎屍萬段時,塞爾維亞駐俄公使緊急傳來的消息,讓所有塞爾維亞人猛地站起身來。
奧匈帝國的最後通牒,沒有給塞爾維亞留下任何談判的餘地,要麽屈服,要麽戰爭。塞爾維亞政府一直陷入兩難,不知該如何抉擇。
當然,早在波斯尼亞危機時,塞爾維亞就曾叫囂著要向奧匈宣戰,但誰又能想到,戰爭竟真的降臨了呢?
如今的塞爾維亞,已是四麵楚歌,而這來自聖彼得堡的支援消息,無疑是久旱逢甘霖。
“俄羅斯要幫助我們!”
“絕不能向奧匈屈服!戰鬥到底!”
塞爾維亞政府上下群情激奮,誓要抗擊奧匈帝國,最終,他們拒絕了最後通牒。
當然,即便有俄羅斯的支持,塞爾維亞也無法真正與奧匈帝國抗衡。
而且與原本的曆史不同,如今奧匈因皇帝遇刺而怒火中燒,根本不可能再給塞爾維亞留有一絲活路,他們的態度無非是:“你是想乖乖去死,還是挨打之後再死呢?”
因此,此時的塞爾維亞,根本別無選擇。
...
與此同時,奧匈帝國
“......終究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陛下。”
“我明白了。貝希托爾德,向塞爾維亞王國宣戰吧。願主保佑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對此迅速反應,他們早已預料到塞爾維亞絕不會選擇屈服。
“......綜上所述,奧匈帝國政府特此通告,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王國即日起進入戰爭狀態。”
1913年7月10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
“比洛、法金漢。”
“請吩咐。”
“在帝國全境發布總動員令,啟動施裏芬計劃。自1871年以來,我們德意誌帝國再次迎來了戰場的召喚。”
“遵命!”
奧匈帝國宣戰僅一個小時後,德意誌帝國隨即發布總動員令。
俄羅斯帝國
“德意誌帝國不是說不會介入嗎?!”
“陛下,我們已經踏上了一條無法迴頭的道路。現在,必須做出決斷!”
“唉......發布總動員令吧。”
1913年7月11日,奧匈帝國宣戰的第二天,俄羅斯帝國發布總動員令。
...
“繼奧匈、德意誌之後,俄羅斯也發布了總動員令!”
“他們竟然為了一個刺殺皇帝的兇手就要開戰?這簡直是瘋了!”
“可如果此刻袖手旁觀,俄羅斯就完了。整個歐洲的戰鼓已經擂響,現在,已經到了必須決斷的時候。”
“該死......願上主保佑偉大的法蘭西。”
1913年7月12日,法蘭西共和國發布總動員令。
...
歐洲做出了抉擇。
如今,是時候承受抉擇的代價了。
“陛下!我們必須立即準備戰爭!”
“這樣下決定是不是太倉促了?如果處理不好,我們就會和俄法聯盟開戰,開戰啊!”
“奧地利皇帝已經去世,換作是奧匈帝國,他們絕不可能對塞爾維亞置之不理!”
當漢斯懷著滿腔的決心抵達威廉二世的辦公室後,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幕。
此時,他那平日裏“可愛”的嶽父早已沒了往日的張揚,臉色蒼白地趴在書桌上,而皇帝的辦公室裏,內閣大臣和軍方將領們正歇斯底裏地衝著彼此大吼。
‘簡直是一片混亂。’
這也可以理解。
原本此刻應該在挪威悠閑度假的威廉二世,因某人的報告而突然意識到第一場世界大戰的可能性。
要是在這種情況下,皇帝依然能淡定從容,那反倒才是真正值得震驚的事。當然,是某種意義上不怎麽好的震驚。
“陛下。”
“哦,漢斯,你終於來了!怎麽這麽晚?快,快到這邊來!”
漢斯站在門口,望著眼前的亂象,猶豫了一下,最終歎了口氣,邁步走進書房。威廉二世也立刻從座位上站起迎接,而剛才還劍拔弩張、幾乎要大打出手的人們,也紛紛停下,將目光集中到他身上。
“說吧,奧匈帝國大使怎麽說?”
“戰爭,陛下。奧匈帝國已經決定對塞爾維亞開戰,並且作為多年的盟友,他們請求德意誌帝國的支援。”
“上帝啊......”
有人在殘酷的現實麵前發出了低低的歎息。
但除了皇帝之外,似乎絕大多數人早已預料到這一切,隻是沉默地低聲哼了一聲,臉色陰沉。
畢竟,被塞爾維亞極端分子暗殺的,不是別人,正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在原本的曆史中,當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暗殺時,德意誌帝國等列強便已料到奧匈帝國會對塞爾維亞采取強硬態度,這不過是早已注定的事實。
“如果奧匈帝國宣戰,俄羅斯一定會有所行動。而一旦俄羅斯出手,法國也不會坐視不管。對他們來說,絕不會容許歐洲的主導權徹底落入德英協約之手,因此絕對不會允許俄羅斯被擊垮。”
“可、可這也未必是定局啊。尼基也不可能樂意幫一個殺害弗朗茨皇帝的塞爾維亞吧?所以,如果我能親自與他談談......”
聽到比洛總理的這番話,威廉二世似乎覺得仍有迴旋餘地,語氣微微顫抖地說道。
但漢斯隻是搖了搖頭。
“陛下,皇室之間的聯姻和交情,在這種局勢下並不會起太大作用。而且,除非俄羅斯願意放棄巴爾幹,乃至泛斯拉夫主義,否則他們不可能舍棄塞爾維亞。”
更何況,在歐洲列強紛紛指責塞爾維亞這個巴爾幹神經病殺害皇帝的同時,俄羅斯境內反而湧起了對塞爾維亞的同情輿論。
特別是嫁入羅曼諾夫皇室的塞爾維亞國王彼得一世的長女埃萊娜公主(elena kara?or?evi?),以及黑山國王尼古拉一世的女兒米莉察公主(milica nikjevna)和安娜斯塔西婭公主(Аhact?a ctaha hnkoлa?eвha),都在推波助瀾,使這種同情情緒愈演愈烈。
“即使尼古拉二世陛下個人反對戰爭,他也無法無視貴族與臣民要求援助塞爾維亞的聲音。”
事實上,以他那優柔寡斷的性格,幾乎可以肯定他會這樣做。
“遺憾的是,我們也麵臨同樣的情況。”
“唉......是啊,我們也不可能拋棄奧匈帝國。放棄奧地利,不僅意味著背棄盟友,更意味著背棄同宗同源的德意誌兄弟。”
“正是。而且無論從哪方麵看,正義和道義都站在奧匈帝國這一邊。”
奧地利之於德國,不僅僅是盟國,更是擁有同樣血脈與語言的兄弟民族。
如果換作是奧地利人暗殺了塞爾維亞國王,那另當別論。但事實是,無論從哪一方麵看,大義和名分都站在奧匈帝國這邊。
‘更何況,弗朗茨·約瑟夫可不僅僅是個皇帝。’
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繼承人,哈布斯堡皇室的象征。
不僅在奧地利,在德意誌帝國的德國人心中,他同樣備受尊敬與敬仰。
如果德國不支援奧匈帝國,深陷民族主義狂熱的德意誌人一定會憤怒地質問政府:“你們竟然要拋棄奧地利的兄弟?”
到時候,皇室和政府的處境可想而知。
弗朗茨·約瑟夫生前已是個令人頭疼的存在,而現在,他死後依然給世界留下了難題。
“換句話說,無論是我們,還是俄羅斯,都終究無法避免被卷入這場戰爭。”
馮·法金漢的聲音依舊冷硬,漢斯緩緩點了點頭。
如今,天啟四騎士已經跨上戰馬,戰爭女神亦已握緊長槍。
“現在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戰爭。”
聽到漢斯的斷言,皇帝深吸了一口氣,陷入前所未有的沉思。
對任何一位君主而言,這都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
尤其是威廉二世——他表麵上強勢,實則內心敏感脆弱。
沉默良久,終於,他緩緩開口:
“漢斯,告訴我,我們能贏得這場戰爭嗎?”
“當然,陛下。”
漢斯毫不猶豫地迴答。
“而這,正是我來到這裏的理由。”
在他話音落下的瞬間,皇帝的神情逐漸堅定,隨即,他鄭重地點了點頭,開口說道:
“漢斯。”
“在,陛下。”
“去通知奧匈帝國大使——德意誌帝國將堅定支持奧匈帝國,並與之並肩作戰,直到最後。”
“謹遵聖命。”
漢斯微微低頭,接下皇帝的命令。
德意誌帝國,已經做出了決定。
現在,該輪到其他人抉擇了。
......
“陛下,奧匈帝國已向塞爾維亞遞交最後通牒。德意誌帝國也已宣布無條件支持奧匈。”
“唿......比利,這個急性子。”尼古拉二世長歎一口氣,仿佛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最後通牒的內容是什麽?”
“無條件投降。”
在即將改名的聖彼得堡冬宮內,尼古拉二世沉重地歎了口氣。
畢竟,死的不是別人,而是弗朗茨·約瑟夫,一國之君的隕落。
包括俄羅斯帝國在內的列強們早已認定,奧匈帝國必然會對塞爾維亞采取強硬措施。因此,奧匈向塞爾維亞提出苛刻要求也並不令人意外。
“陛下,我們絕不能拋棄塞爾維亞!”
然而,無論奧匈的舉動是否合理,俄羅斯帝國都不可能坐視它對塞爾維亞發動攻擊。
不,確切地說,是絕不能坐視不管。
兩次巴爾幹戰爭的結果讓俄羅斯深感挫敗,別說將巴爾幹半島完全納入勢力範圍,就連保加利亞也脫離了俄國的影響。若俄羅斯這次再拋棄塞爾維亞,不僅幾十年來在巴爾幹半島苦心經營的影響力將徹底瓦解,泛斯拉夫主義的旗幟也會隨之倒下。
俄羅斯的貴族和軍方絕不會容忍這一點,他們不斷施壓,動搖著對戰爭猶豫不決的尼古拉二世。
更何況,俄國國內的輿論也傾向於援助同為斯拉夫兄弟的塞爾維亞。而塞爾維亞的埃萊娜公主、黑山的公主們更是淚眼盈盈地向沙皇哀求,使得心軟的尼古拉二世漸漸傾向於出手相助......
“但真的必須下達全國總動員令嗎?承諾支援塞爾維亞,並下達局部動員令,難道還不夠?”
沙皇依舊舉棋不定,不願邁出那關鍵的一步。
這讓俄國的將領們感到無比焦急,幾乎要被逼瘋了。
在他們看來,這種局勢下,局部動員根本毫無意義。
“陛下,若奧匈帝國搶先下達總動員令,我軍將處於極端不利的局麵。”
“是啊,我們必須盡快完成總動員,並做好戰爭準備!”
“可......若我們下達總動員令,不就會刺激德國嗎?”尼古拉二世仍有所顧慮。
“他們也有兩線作戰的壓力,不會輕易主動介入。”
盡管沙皇仍在猶豫,俄軍高層卻毫不退讓。
他們當然知道,總動員令極有可能激怒德國,但在他們的認知裏,戰爭的勝負最終取決於誰能更快下達總動員令,誰能集結更多的兵力。
而且問題在於,不隻是俄國軍方會這樣想,各國軍方都是如此認為的。
如果奧匈帝國搶先宣布總動員呢?
那俄羅斯將無力做出迅速的軍事反應,隻能眼睜睜看著敵人占據優勢地位。
這意味著戰爭的失敗。
因此,無論風險如何,俄國的將領和貴族們都堅持,必須盡早未雨綢繆,下達總動員令。
他們都選擇性地忽視了一點——或許正是這種想法,一步步推動著戰爭的爆發。
“唿......好吧。”尼古拉二世終於做出了決定,“如果奧匈帝國無視我們的警告,向塞爾維亞宣戰,那就立即下達總動員令。”
最終,他被將軍們的勸說所壓倒,不得不妥協。
然而,即便如此,那個揮之不去的不安仍在他的腦海中縈繞——
“這一切......真的對嗎?”
......
“該死,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俄羅斯的答複還沒來嗎?!”
與此同時,原本沉浸在兩次巴爾幹戰爭勝利甜美果實中的塞爾維亞,此時卻因為那個名叫加夫裏洛·普林齊普的無名小卒,突然間就陷入了與奧匈帝國開戰的局麵,整個國家形勢一片混亂。
“德拉古廷·迪米特裏耶維奇(Дpaгytnh Дnmntpn?eвn?)那混賬東西去哪了!”
“他已經收拾東西跑路了!”
“去找!把那個該死的混蛋,還有‘黑手社’的混蛋全都揪出來,立刻處決!!”
塞爾維亞首相尼古拉·帕西奇(hnkoлa Пaшn?)得知“黑手社”首領、塞爾維亞軍情部門負責人、綽號“阿匹斯”的德拉古廷·迪米特裏耶維奇,竟帶著手下連夜逃走,怒不可遏。
這場災難究竟是誰引起的,如今竟還敢丟下一切不管,臨陣脫逃!?
之前未能及時肅清“黑手社”,實在是悔之晚矣。
“來自駐俄大使館的緊急消息!俄羅斯決定支援我們!”
“真的嗎?!”
正在帕西奇發誓若是抓住“阿匹斯”,一定要將其碎屍萬段時,塞爾維亞駐俄公使緊急傳來的消息,讓所有塞爾維亞人猛地站起身來。
奧匈帝國的最後通牒,沒有給塞爾維亞留下任何談判的餘地,要麽屈服,要麽戰爭。塞爾維亞政府一直陷入兩難,不知該如何抉擇。
當然,早在波斯尼亞危機時,塞爾維亞就曾叫囂著要向奧匈宣戰,但誰又能想到,戰爭竟真的降臨了呢?
如今的塞爾維亞,已是四麵楚歌,而這來自聖彼得堡的支援消息,無疑是久旱逢甘霖。
“俄羅斯要幫助我們!”
“絕不能向奧匈屈服!戰鬥到底!”
塞爾維亞政府上下群情激奮,誓要抗擊奧匈帝國,最終,他們拒絕了最後通牒。
當然,即便有俄羅斯的支持,塞爾維亞也無法真正與奧匈帝國抗衡。
而且與原本的曆史不同,如今奧匈因皇帝遇刺而怒火中燒,根本不可能再給塞爾維亞留有一絲活路,他們的態度無非是:“你是想乖乖去死,還是挨打之後再死呢?”
因此,此時的塞爾維亞,根本別無選擇。
...
與此同時,奧匈帝國
“......終究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陛下。”
“我明白了。貝希托爾德,向塞爾維亞王國宣戰吧。願主保佑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對此迅速反應,他們早已預料到塞爾維亞絕不會選擇屈服。
“......綜上所述,奧匈帝國政府特此通告,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王國即日起進入戰爭狀態。”
1913年7月10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
“比洛、法金漢。”
“請吩咐。”
“在帝國全境發布總動員令,啟動施裏芬計劃。自1871年以來,我們德意誌帝國再次迎來了戰場的召喚。”
“遵命!”
奧匈帝國宣戰僅一個小時後,德意誌帝國隨即發布總動員令。
俄羅斯帝國
“德意誌帝國不是說不會介入嗎?!”
“陛下,我們已經踏上了一條無法迴頭的道路。現在,必須做出決斷!”
“唉......發布總動員令吧。”
1913年7月11日,奧匈帝國宣戰的第二天,俄羅斯帝國發布總動員令。
...
“繼奧匈、德意誌之後,俄羅斯也發布了總動員令!”
“他們竟然為了一個刺殺皇帝的兇手就要開戰?這簡直是瘋了!”
“可如果此刻袖手旁觀,俄羅斯就完了。整個歐洲的戰鼓已經擂響,現在,已經到了必須決斷的時候。”
“該死......願上主保佑偉大的法蘭西。”
1913年7月12日,法蘭西共和國發布總動員令。
...
歐洲做出了抉擇。
如今,是時候承受抉擇的代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