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誌帝國宣布全國總動員令後的幾天——
【告全體德國國民書】
德國各地的廣播中傳來威廉二世宣告戰爭的演講。
【自德意誌帝國成立以來的42年間,我與我的祖先們一直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全身心地投入到我們和平而充滿活力的祖國發展之中。】
“我走了,親愛的。”
“我什麽都不求,隻求你一定要活著迴來。”
因為聽信了半價促銷的消息而買下收音機,結果被妻子狠狠榨幹的男人——迪特裏希,此刻緊緊抱住淚眼婆娑的妻子和孩子們,做著或許是最後的告別。
他手裏拿著征召令,與無數同樣與家人惜別的德國父親們一道,踏上了前往征兵站的路,隻為保衛祖國。
【然而,當我們的努力逐漸取得成功時,敵國開始對我們產生嫉妒。】
“俄羅斯的兒女們!那些德國人正覬覦我們斯拉夫人的正當領土!現在正是我們俄羅斯——作為東正教的守護者,所有斯拉夫民族的長兄——挺身而出的時候!”
“烏拉——!俄羅斯帝國萬歲!天佑沙皇!”
“......我真的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嗎,拉斯普京?”
尼古拉二世結束演講,麵對臣民們狂熱得近乎癲狂的反應,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的喃喃自語。
盡管他依舊對戰爭猶豫不決,但除了他之外,全世界似乎都在渴望這場戰爭。
“請勿憂慮,陛下,主將護佑您與俄羅斯。”
“......希望如此。”
尼古拉二世如往常一般,對那個隻會微笑著說些好聽話的拉斯普京低聲說道。
如今,他隻能祈禱,祈禱主真的能為俄羅斯帝國帶來勝利。
【歐洲的東西兩方,對我們的德意誌帝國公然且隱秘地展露著敵意。我們深知自己的力量與責任,因此一直隱忍至今。】
“這完全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背叛!是對第二國際的出賣!”
“沒錯!沒錯!”
在帝國議會中,幾乎所有議員都毫不猶豫地投票支持世界大戰的爆發與戰爭公債的發行,而作為第一大反對黨的社會民主黨,此刻卻充斥著憤怒的喊聲。
帶頭反對的正是黨內左翼代表——羅莎·盧森堡和卡爾·李卜克內西等人。
羅莎·盧森堡高聲唿喊:
“我們必須反對這場戰爭!必須拒絕德國人民的戰爭動員!同誌們,你們真的要眼睜睜看著國際主義與階級解放的旗幟,被帝國主義者的野心與瘋狂的民族主義玷汙嗎?!”
“那你的意思是我們應該眼睜睜看著德意誌帝國,我們的祖國分崩離析,被那個仍舊沉溺於封建殘渣的腐朽俄國擊敗?!”
然而,社會民主黨領袖、在原本曆史上成為德意誌帝國最後一任總理及魏瑪共和國首任總統的弗裏德裏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以及伯恩施坦(eduard bernstein)等黨內大佬們,依舊保持著冷漠的態度。
如果德意誌帝國敗給沙俄,德國剛剛起步的社會主義運動將會就此崩塌。
為了避免這一結局,哪怕這與馬克思主義相悖,他們也認為必須積極協助德國的戰爭。
“考茨基同誌!你也是這麽想的嗎?”
“嗯......我個人也反對戰爭,但目前來看,我認為艾伯特同誌和伯恩施坦同誌的立場更有道理......”
就連被稱為“馬克思的教皇”的考茨基也如此謹慎地表態後,羅莎·盧森堡的臉色徹底黯淡下來。
國際工人的團結究竟被他們賣去了何處?這些人,還能稱之為馬克思主義者嗎?
——這樣下去,第二國際必將毀滅。
不僅僅是德國,如今整個歐洲都在瘋狂地衝向戰爭的深淵。
這正是羅莎·盧森堡曾極力警惕的——那種狂熱的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最終將吞噬一切。
“很好......那麽,我將不再是你們的同誌。”
“盧森堡同誌!”
最終,羅莎·盧森堡帶領追隨她的同誌們,毅然離開了社會民主黨。
社會民主黨自此分裂。
再也無法迴到過去了。
【現在,我們的敵人正在試圖讓我們屈服。他們正在密謀卑鄙的襲擊,同時卻要求德國人民保持沉默、坐以待斃。】
“閣下,全國總動員正在迅速推進,德軍已經向低地地區開拔。現在是時候做出決定了!”
“但......要侵略中立國比利時......”
法國總理讓·路易·巴爾圖(jean louis barthou)麵對約瑟夫·霞飛堅定的聲音,依舊神情猶豫。
那個刺殺了弗朗茨·約瑟夫皇帝的神經病塞爾維亞,甚至連為了援助塞爾維亞而與德國交戰的俄國......統統都瘋了!
但俄國是法國唯一的盟友,如今法國已經不可能從這場與德國及其盟友的戰爭中抽身而退。
這已經讓巴爾圖感到痛苦不堪,而現在,霞飛和軍方又以阻止德國戰術部署為由,要求法國主動進攻比利時......
他實在不願意做出這樣的決定。
“現在是需要果斷決斷的時候,巴爾圖總理。”
“普恩加萊總統。”
而堅定的反德派人士——法蘭西第十任總統雷蒙·普恩加萊(raymond nicsndry poincaré)卻像是在勸說總理,仿佛這將是最後的機會。
“戰爭已無法避免,而我們並不占據優勢。正因如此,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奪取勝利。”
“即便意味著入侵比利時?”
“即便意味著入侵比利時。”
巴爾圖總理低下頭,陷入沉思。
但最終,為了偉大的法蘭西勝利,他放下了自己的信念,做出了決定。
“霞飛總司令,我批準進攻比利時。務必為祖國法蘭西帶來勝利。”
無需多言。
約瑟夫·霞飛和法國將領們紛紛敬禮。
【我們的盟友正準備為保衛自己的國家而戰。如果他們屈服,我們的國力與榮譽也將付諸東流。敵人威脅說,一旦我們支援盟友,他們絕不會寬恕。因此,我們別無選擇,唯有用戰爭決一勝負。】
“哇啊啊啊!!”
“德意誌帝國萬歲!”
“德意誌青年們,奔赴戰場吧!”
“哦......!!”
與此同時,從街頭畫家成長為美術學院美術生的希兒,也正站在柏林廣場的歡唿人群之中,興奮得難以自抑。
藝術家總是渴求靈感,而沒有什麽地方比戰場更充滿靈感了。
這話聽上去幼稚至極,但這並非希兒一人的想法。
德國的大多數年輕人並不知曉戰爭的殘酷,他們隻沉醉於戰爭的浪漫幻想,渴望如同曾在拿破侖戰爭和普法戰爭中浴血奮戰的祖輩那樣,為國家而戰,贏得榮耀。
他們紛紛自發地走向征兵處,這股誌願參軍的狂熱,不僅席卷了德國,更在整個歐洲蔓延。
然而,希兒的腳步卻朝著不同的方向邁去。
當然,這並非因為他膽怯,想要逃避戰爭。
“普魯士軍隊嘛......算了吧。”
歸根結底,作為奧地利人,希兒對普魯士不會有任何好感。
既然要戰鬥,他更願意加入與自己有些許認同感的巴伐利亞王國軍隊。懷著這樣的想法,他踏上了前往慕尼黑的列車。
【此刻,外部世界正對我們虎視眈眈。所以,大家都站起來,拿起武器吧!若猶豫、退縮,就是對祖國的背叛!】
“真的因為區區一個塞爾維亞,就要掀起一場大戰?都瘋了嗎!”
唐寧街陷入一片混亂。
誰能想到,弗朗茨·約瑟夫皇帝的遇刺,竟會演變成歐洲列強間的全麵戰爭?
至少,英國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絕未料到。
“德國要求我們以盟友的身份參戰......”
“......”
麵對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的發言,整個唐寧街陷入沉默。
雖然無人開口,但在場的英國人卻在心中產生了相同的念頭——
“......我們真的要參戰嗎?”
嚴格來說,德意誌帝國本身並未直接遭受攻擊。
當然,就算他們真的遭到攻擊,英國恐怕也仍會猶豫不決。
“先發布總動員令,靜觀其變吧。”
最終,英國選擇暫緩決定。
但他們並不知道——
“我部即刻開赴比利時邊境!”
“快!動作麻利點!我們必須在德國佬行動前搶占先機!”
戰爭的選擇權,早已不在他們手中。
“這究竟是怎麽迴事!”
“整個歐洲正在走向戰爭。因此,我們大英帝國海軍必須確保哪怕一艘戰艦的增援。”
“喂,丘吉爾大臣!”
與此同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臭名昭著的攪局者,又一次將黑手伸向了無辜的奧斯曼戰艦。
“我們並非英國的敵人,而是朋友!更何況,我們早已支付了艦款,艦艇接收人員也已抵達,如今卻翻臉不認賬,你們這是什麽意思?!”
“呃,奧斯曼帝國啊......確實有些抱歉,但既然我們是友邦,我相信你們能理解。哦,對了,若願意支付每日100英鎊的租金,我們也可以將戰艦借給你們,你們覺得如何?”
“這他媽的算哪門子道理,你這個該死的金發禿頭佬!”
奧斯曼海軍軍官們無不在心底怒罵眼前這個英國混賬,但他們卻無能為力。
“大臣,您真的認為這樣做沒問題嗎?不久前,德意誌帝國外長漢斯·馮·喬曾警告我們,不要輕易激怒奧斯曼帝國。”
當然,連英國人自己也有些不安,憂慮之情寫在臉上......
“但我們英國海軍的實力增強,德國也能從中受益,不是嗎?況且漢斯·馮·喬是個聰明的亞洲人,我相信他會理解我的想法。”
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倫納德·斯潘塞·丘吉爾(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的厚顏無恥,簡直無人能敵。
就這樣,盡管“蘇丹奧斯曼一世”號和“雷沙迪耶”號在曆史上因腓特烈級戰列艦的熱潮而得以提前建造,卻最終不得不接受命運的捉弄,被強行改名為“hms阿金庫爾號(hms agincourt)”與“hms艾琳號(hms erin)”,成為英國戰艦的一部分。
【這場戰爭關係到我們祖先重建的德意誌帝國的生死存亡。這場戰爭關乎德意誌帝國的力量與文化能否存續。】
“塞爾維亞不僅刺殺了奧匈皇帝,如今還要引發歐洲列強的戰爭?大家都瘋了嗎?”
“你害怕了嗎?”
“不,我一直在等這一天!請下達命令吧,拉多斯拉沃夫總理。隻要您下令,我馬上就能將那個塞爾維亞撕成碎片!”
“別急,先冷靜點。當然,我們肯定會參戰。不過在那之前,我們得先和德國的朋友們談談,看看能為保加利亞分多少好處,不是嗎?”
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後不久,瓦西爾·拉多斯拉沃夫(Вл xpnctoв paдocлaвoв)迎來了第二次擔任總理的時機。他勾起嘴角,緩緩說道。
複仇的時刻已經到來。
消滅那狡猾的塞爾維亞,奪迴被他們搶走的土地。
這不僅是保加利亞的想法,希臘也不例外。
“陛下,請下達命令。”
自從父親喬治一世在三月份散步時遭遇刺殺,新登基的王儲康斯坦丁,不,康斯坦丁一世,聽完韋尼澤洛斯的請示,微微點頭。
站在德國一方參戰,是他從在德國軍隊受訓、與德國將領交往時起,就早已期待的事。
“準備參戰吧,韋尼澤洛斯。”
他沒有拒絕的理由。
【我們將戰鬥到最後一人、最後一匹戰馬,用生命守護祖國。】
但與保加利亞和希臘不同,奧斯曼帝國卻陷入了深思。
奧斯曼帝國如今最渴望的,是奪迴失去的巴爾幹半島領土。
可偏偏,在上次巴爾幹戰爭中奪走奧斯曼帝國地盤的保加利亞和希臘,正準備站在德意誌帝國與奧匈帝國一方參戰。
這樣一來,即便參戰,奧斯曼帝國也得不到任何好處。而比起老對手俄羅斯,奧斯曼帝國更不願意與保加利亞、希臘並肩作戰。因此,蘇丹穆罕默德五世及其大臣們傾向於保持中立。
“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保持中立比較好吧?況且,我們還沒有完全從上一場戰爭的創傷中恢複過來。”
“是啊,德國人也沒強迫我們參戰。還是悠閑地吃著烤肉,看看塞爾維亞怎麽滅亡吧。”
最終,奧斯曼帝國決定暫時保持中立,靜觀其變。
“可惡!竟然要錯過這麽好的機會!”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樂見其成,比如伊斯麥爾·恩維爾。
“恩維爾帕夏!恩維爾帕夏!”
“唿......又發生什麽事了?”
“英......英國搶走了我們訂購的‘蘇丹奧斯曼一世’號和‘雷沙迪耶’號戰列艦!”
“什麽?!”
但世界大戰的風暴與戰爭女神的目光,並沒有從奧斯曼帝國身上偏離。
【這場戰爭雖然四麵強敵環伺,但最終的勝利將屬於我們。隻要團結一致,德國從未被任何國家征服過。】
“那麽,我該上戰場了,塞西莉亞。”
“嗯,放心去吧,威廉。”
“威廉,在我不在的這段時間裏,你要替我照顧好母親和弟弟妹妹,明白嗎?”
“是,父親!”
小威廉聽話地點頭,威廉皇儲滿意地揉了揉他的頭發。隨後,他與弟弟、堂兄弟們一同登上駛向戰場的列車,履行皇族的義務。
“嗚嗚......我的兒子們全都走了,全都走了......”
“母親,別哭。他們六個都會平安歸來的。”
皇室的女士們揮手送別自己的丈夫,而當看到所有的兒子都奔赴炮火紛飛的戰場時,奧古斯特皇後終於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無論身份多麽尊貴,母親的心都是一樣的。
“哥哥們會沒事吧?”
“嗯,他們一個個都那麽強壯,肯定不會有事的。好了,路易絲,我也該走了。”
漢斯輕輕吻了路易絲的額頭,隨後登上駛向西部邊境的列車。
因為這場戰爭,不僅僅是軍人的事情。
“一路平安,漢斯。”
維多利亞·路易絲輕輕撫摸著微微隆起的小腹,向為了執行外交任務而離開的丈夫揮手告別。
當然,和她的哥哥們不同,她的丈夫很快就會迴來。
【國民們,在上帝的庇佑下,讓我們一同前進吧。】
至此,歐洲的各國、各方勢力都已做出各自的選擇。
如今,唯有拿起槍,奔赴前線。
【上帝曾庇護我們的祖先,如今也將護佑我們。】
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拉開帷幕。
【告全體德國國民書】
德國各地的廣播中傳來威廉二世宣告戰爭的演講。
【自德意誌帝國成立以來的42年間,我與我的祖先們一直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全身心地投入到我們和平而充滿活力的祖國發展之中。】
“我走了,親愛的。”
“我什麽都不求,隻求你一定要活著迴來。”
因為聽信了半價促銷的消息而買下收音機,結果被妻子狠狠榨幹的男人——迪特裏希,此刻緊緊抱住淚眼婆娑的妻子和孩子們,做著或許是最後的告別。
他手裏拿著征召令,與無數同樣與家人惜別的德國父親們一道,踏上了前往征兵站的路,隻為保衛祖國。
【然而,當我們的努力逐漸取得成功時,敵國開始對我們產生嫉妒。】
“俄羅斯的兒女們!那些德國人正覬覦我們斯拉夫人的正當領土!現在正是我們俄羅斯——作為東正教的守護者,所有斯拉夫民族的長兄——挺身而出的時候!”
“烏拉——!俄羅斯帝國萬歲!天佑沙皇!”
“......我真的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嗎,拉斯普京?”
尼古拉二世結束演講,麵對臣民們狂熱得近乎癲狂的反應,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的喃喃自語。
盡管他依舊對戰爭猶豫不決,但除了他之外,全世界似乎都在渴望這場戰爭。
“請勿憂慮,陛下,主將護佑您與俄羅斯。”
“......希望如此。”
尼古拉二世如往常一般,對那個隻會微笑著說些好聽話的拉斯普京低聲說道。
如今,他隻能祈禱,祈禱主真的能為俄羅斯帝國帶來勝利。
【歐洲的東西兩方,對我們的德意誌帝國公然且隱秘地展露著敵意。我們深知自己的力量與責任,因此一直隱忍至今。】
“這完全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背叛!是對第二國際的出賣!”
“沒錯!沒錯!”
在帝國議會中,幾乎所有議員都毫不猶豫地投票支持世界大戰的爆發與戰爭公債的發行,而作為第一大反對黨的社會民主黨,此刻卻充斥著憤怒的喊聲。
帶頭反對的正是黨內左翼代表——羅莎·盧森堡和卡爾·李卜克內西等人。
羅莎·盧森堡高聲唿喊:
“我們必須反對這場戰爭!必須拒絕德國人民的戰爭動員!同誌們,你們真的要眼睜睜看著國際主義與階級解放的旗幟,被帝國主義者的野心與瘋狂的民族主義玷汙嗎?!”
“那你的意思是我們應該眼睜睜看著德意誌帝國,我們的祖國分崩離析,被那個仍舊沉溺於封建殘渣的腐朽俄國擊敗?!”
然而,社會民主黨領袖、在原本曆史上成為德意誌帝國最後一任總理及魏瑪共和國首任總統的弗裏德裏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以及伯恩施坦(eduard bernstein)等黨內大佬們,依舊保持著冷漠的態度。
如果德意誌帝國敗給沙俄,德國剛剛起步的社會主義運動將會就此崩塌。
為了避免這一結局,哪怕這與馬克思主義相悖,他們也認為必須積極協助德國的戰爭。
“考茨基同誌!你也是這麽想的嗎?”
“嗯......我個人也反對戰爭,但目前來看,我認為艾伯特同誌和伯恩施坦同誌的立場更有道理......”
就連被稱為“馬克思的教皇”的考茨基也如此謹慎地表態後,羅莎·盧森堡的臉色徹底黯淡下來。
國際工人的團結究竟被他們賣去了何處?這些人,還能稱之為馬克思主義者嗎?
——這樣下去,第二國際必將毀滅。
不僅僅是德國,如今整個歐洲都在瘋狂地衝向戰爭的深淵。
這正是羅莎·盧森堡曾極力警惕的——那種狂熱的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最終將吞噬一切。
“很好......那麽,我將不再是你們的同誌。”
“盧森堡同誌!”
最終,羅莎·盧森堡帶領追隨她的同誌們,毅然離開了社會民主黨。
社會民主黨自此分裂。
再也無法迴到過去了。
【現在,我們的敵人正在試圖讓我們屈服。他們正在密謀卑鄙的襲擊,同時卻要求德國人民保持沉默、坐以待斃。】
“閣下,全國總動員正在迅速推進,德軍已經向低地地區開拔。現在是時候做出決定了!”
“但......要侵略中立國比利時......”
法國總理讓·路易·巴爾圖(jean louis barthou)麵對約瑟夫·霞飛堅定的聲音,依舊神情猶豫。
那個刺殺了弗朗茨·約瑟夫皇帝的神經病塞爾維亞,甚至連為了援助塞爾維亞而與德國交戰的俄國......統統都瘋了!
但俄國是法國唯一的盟友,如今法國已經不可能從這場與德國及其盟友的戰爭中抽身而退。
這已經讓巴爾圖感到痛苦不堪,而現在,霞飛和軍方又以阻止德國戰術部署為由,要求法國主動進攻比利時......
他實在不願意做出這樣的決定。
“現在是需要果斷決斷的時候,巴爾圖總理。”
“普恩加萊總統。”
而堅定的反德派人士——法蘭西第十任總統雷蒙·普恩加萊(raymond nicsndry poincaré)卻像是在勸說總理,仿佛這將是最後的機會。
“戰爭已無法避免,而我們並不占據優勢。正因如此,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奪取勝利。”
“即便意味著入侵比利時?”
“即便意味著入侵比利時。”
巴爾圖總理低下頭,陷入沉思。
但最終,為了偉大的法蘭西勝利,他放下了自己的信念,做出了決定。
“霞飛總司令,我批準進攻比利時。務必為祖國法蘭西帶來勝利。”
無需多言。
約瑟夫·霞飛和法國將領們紛紛敬禮。
【我們的盟友正準備為保衛自己的國家而戰。如果他們屈服,我們的國力與榮譽也將付諸東流。敵人威脅說,一旦我們支援盟友,他們絕不會寬恕。因此,我們別無選擇,唯有用戰爭決一勝負。】
“哇啊啊啊!!”
“德意誌帝國萬歲!”
“德意誌青年們,奔赴戰場吧!”
“哦......!!”
與此同時,從街頭畫家成長為美術學院美術生的希兒,也正站在柏林廣場的歡唿人群之中,興奮得難以自抑。
藝術家總是渴求靈感,而沒有什麽地方比戰場更充滿靈感了。
這話聽上去幼稚至極,但這並非希兒一人的想法。
德國的大多數年輕人並不知曉戰爭的殘酷,他們隻沉醉於戰爭的浪漫幻想,渴望如同曾在拿破侖戰爭和普法戰爭中浴血奮戰的祖輩那樣,為國家而戰,贏得榮耀。
他們紛紛自發地走向征兵處,這股誌願參軍的狂熱,不僅席卷了德國,更在整個歐洲蔓延。
然而,希兒的腳步卻朝著不同的方向邁去。
當然,這並非因為他膽怯,想要逃避戰爭。
“普魯士軍隊嘛......算了吧。”
歸根結底,作為奧地利人,希兒對普魯士不會有任何好感。
既然要戰鬥,他更願意加入與自己有些許認同感的巴伐利亞王國軍隊。懷著這樣的想法,他踏上了前往慕尼黑的列車。
【此刻,外部世界正對我們虎視眈眈。所以,大家都站起來,拿起武器吧!若猶豫、退縮,就是對祖國的背叛!】
“真的因為區區一個塞爾維亞,就要掀起一場大戰?都瘋了嗎!”
唐寧街陷入一片混亂。
誰能想到,弗朗茨·約瑟夫皇帝的遇刺,竟會演變成歐洲列強間的全麵戰爭?
至少,英國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絕未料到。
“德國要求我們以盟友的身份參戰......”
“......”
麵對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的發言,整個唐寧街陷入沉默。
雖然無人開口,但在場的英國人卻在心中產生了相同的念頭——
“......我們真的要參戰嗎?”
嚴格來說,德意誌帝國本身並未直接遭受攻擊。
當然,就算他們真的遭到攻擊,英國恐怕也仍會猶豫不決。
“先發布總動員令,靜觀其變吧。”
最終,英國選擇暫緩決定。
但他們並不知道——
“我部即刻開赴比利時邊境!”
“快!動作麻利點!我們必須在德國佬行動前搶占先機!”
戰爭的選擇權,早已不在他們手中。
“這究竟是怎麽迴事!”
“整個歐洲正在走向戰爭。因此,我們大英帝國海軍必須確保哪怕一艘戰艦的增援。”
“喂,丘吉爾大臣!”
與此同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臭名昭著的攪局者,又一次將黑手伸向了無辜的奧斯曼戰艦。
“我們並非英國的敵人,而是朋友!更何況,我們早已支付了艦款,艦艇接收人員也已抵達,如今卻翻臉不認賬,你們這是什麽意思?!”
“呃,奧斯曼帝國啊......確實有些抱歉,但既然我們是友邦,我相信你們能理解。哦,對了,若願意支付每日100英鎊的租金,我們也可以將戰艦借給你們,你們覺得如何?”
“這他媽的算哪門子道理,你這個該死的金發禿頭佬!”
奧斯曼海軍軍官們無不在心底怒罵眼前這個英國混賬,但他們卻無能為力。
“大臣,您真的認為這樣做沒問題嗎?不久前,德意誌帝國外長漢斯·馮·喬曾警告我們,不要輕易激怒奧斯曼帝國。”
當然,連英國人自己也有些不安,憂慮之情寫在臉上......
“但我們英國海軍的實力增強,德國也能從中受益,不是嗎?況且漢斯·馮·喬是個聰明的亞洲人,我相信他會理解我的想法。”
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倫納德·斯潘塞·丘吉爾(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的厚顏無恥,簡直無人能敵。
就這樣,盡管“蘇丹奧斯曼一世”號和“雷沙迪耶”號在曆史上因腓特烈級戰列艦的熱潮而得以提前建造,卻最終不得不接受命運的捉弄,被強行改名為“hms阿金庫爾號(hms agincourt)”與“hms艾琳號(hms erin)”,成為英國戰艦的一部分。
【這場戰爭關係到我們祖先重建的德意誌帝國的生死存亡。這場戰爭關乎德意誌帝國的力量與文化能否存續。】
“塞爾維亞不僅刺殺了奧匈皇帝,如今還要引發歐洲列強的戰爭?大家都瘋了嗎?”
“你害怕了嗎?”
“不,我一直在等這一天!請下達命令吧,拉多斯拉沃夫總理。隻要您下令,我馬上就能將那個塞爾維亞撕成碎片!”
“別急,先冷靜點。當然,我們肯定會參戰。不過在那之前,我們得先和德國的朋友們談談,看看能為保加利亞分多少好處,不是嗎?”
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後不久,瓦西爾·拉多斯拉沃夫(Вл xpnctoв paдocлaвoв)迎來了第二次擔任總理的時機。他勾起嘴角,緩緩說道。
複仇的時刻已經到來。
消滅那狡猾的塞爾維亞,奪迴被他們搶走的土地。
這不僅是保加利亞的想法,希臘也不例外。
“陛下,請下達命令。”
自從父親喬治一世在三月份散步時遭遇刺殺,新登基的王儲康斯坦丁,不,康斯坦丁一世,聽完韋尼澤洛斯的請示,微微點頭。
站在德國一方參戰,是他從在德國軍隊受訓、與德國將領交往時起,就早已期待的事。
“準備參戰吧,韋尼澤洛斯。”
他沒有拒絕的理由。
【我們將戰鬥到最後一人、最後一匹戰馬,用生命守護祖國。】
但與保加利亞和希臘不同,奧斯曼帝國卻陷入了深思。
奧斯曼帝國如今最渴望的,是奪迴失去的巴爾幹半島領土。
可偏偏,在上次巴爾幹戰爭中奪走奧斯曼帝國地盤的保加利亞和希臘,正準備站在德意誌帝國與奧匈帝國一方參戰。
這樣一來,即便參戰,奧斯曼帝國也得不到任何好處。而比起老對手俄羅斯,奧斯曼帝國更不願意與保加利亞、希臘並肩作戰。因此,蘇丹穆罕默德五世及其大臣們傾向於保持中立。
“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保持中立比較好吧?況且,我們還沒有完全從上一場戰爭的創傷中恢複過來。”
“是啊,德國人也沒強迫我們參戰。還是悠閑地吃著烤肉,看看塞爾維亞怎麽滅亡吧。”
最終,奧斯曼帝國決定暫時保持中立,靜觀其變。
“可惡!竟然要錯過這麽好的機會!”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樂見其成,比如伊斯麥爾·恩維爾。
“恩維爾帕夏!恩維爾帕夏!”
“唿......又發生什麽事了?”
“英......英國搶走了我們訂購的‘蘇丹奧斯曼一世’號和‘雷沙迪耶’號戰列艦!”
“什麽?!”
但世界大戰的風暴與戰爭女神的目光,並沒有從奧斯曼帝國身上偏離。
【這場戰爭雖然四麵強敵環伺,但最終的勝利將屬於我們。隻要團結一致,德國從未被任何國家征服過。】
“那麽,我該上戰場了,塞西莉亞。”
“嗯,放心去吧,威廉。”
“威廉,在我不在的這段時間裏,你要替我照顧好母親和弟弟妹妹,明白嗎?”
“是,父親!”
小威廉聽話地點頭,威廉皇儲滿意地揉了揉他的頭發。隨後,他與弟弟、堂兄弟們一同登上駛向戰場的列車,履行皇族的義務。
“嗚嗚......我的兒子們全都走了,全都走了......”
“母親,別哭。他們六個都會平安歸來的。”
皇室的女士們揮手送別自己的丈夫,而當看到所有的兒子都奔赴炮火紛飛的戰場時,奧古斯特皇後終於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無論身份多麽尊貴,母親的心都是一樣的。
“哥哥們會沒事吧?”
“嗯,他們一個個都那麽強壯,肯定不會有事的。好了,路易絲,我也該走了。”
漢斯輕輕吻了路易絲的額頭,隨後登上駛向西部邊境的列車。
因為這場戰爭,不僅僅是軍人的事情。
“一路平安,漢斯。”
維多利亞·路易絲輕輕撫摸著微微隆起的小腹,向為了執行外交任務而離開的丈夫揮手告別。
當然,和她的哥哥們不同,她的丈夫很快就會迴來。
【國民們,在上帝的庇佑下,讓我們一同前進吧。】
至此,歐洲的各國、各方勢力都已做出各自的選擇。
如今,唯有拿起槍,奔赴前線。
【上帝曾庇護我們的祖先,如今也將護佑我們。】
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