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機智的監獄生活
叮——叮——叮——叮!
清晨的鍾聲敲響,新的一天降臨了。
因戈爾施塔特戰俘營,如往常一般,又迎來了平凡而殘酷的一天。
“起床!起床!”
“都別睡了,快起來!”
獄卒們用鎮壓棍狠狠敲打著鐵欄,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床上的戰俘們無奈地呻吟著,一個個翻身而起。
戰俘的日子極其嚴苛。
惡劣的生活條件,每天強製的苦役,冷酷無情的德國獄卒——這一切都是他們的日常。
當然,這種待遇僅限於普通士兵,對於那些有身份的軍官而言,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隻要肯發誓不再逃跑,哪怕會被監視,他們甚至能獲得外出的機會。
然而,即便如此,仍有不甘屈服的軍官不斷嚐試逃離戰俘營,想要重返祖國戰場。而在這群不屈者之中,便有一位年輕的法軍上尉——夏爾·戴高樂。
隻不過,他現在正像一條狗一樣被抓迴來,再次被押進戰俘營。
“喲喲喲,這不是戴高樂嗎?不是聽說你逃跑了嗎?”
“肯定又被抓迴來了。說真的,就他那大個子,能躲過巡邏兵才有鬼。”
“哈哈,讓,你的錢拿來吧。”
“可惡......是我不該相信那個傻大個。”
一旁的法軍軍官們竊竊私語著,臉上的表情各異。有人幸災樂禍,有人扼腕歎息,還有人心疼自己剛剛輸掉的賭注。
而昨夜還懷揣著聖誕奇跡、大肆幻想著絕妙逃亡的戴高樂,此刻垂頭喪氣地歎了口氣。
失敗了,又失敗了。
明明以為這次一定能成功,終於能夠重返祖國......
“都怪我這該死的身高!”
自從聖西爾軍校時期起,他那196厘米的巨大身軀便是被同僚調侃的對象,如今更是成了逃亡道路上的致命阻礙。
想隱藏?根本不可能。遠遠望去,他比任何人都醒目。
想喬裝成平民?嗬,他連合適的衣服都找不到。
此刻,戴高樂對自己那繼承自荷蘭血統的高大身材前所未有地憤恨。
“振作點,夏爾。隻是運氣不好罷了。”
“對啊,遲早有一天會成功的。而且這次至少沒被關禁閉,不是嗎?”
看到戴高樂頹喪的模樣,他的兩名獄友兼同謀安慰著他。其中一人是未來將追隨戴高樂投身自由法國的喬治·卡特魯(georges catroux)中校,而另一人,則是他的獄友兼逃亡夥伴,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mnxanл hnkoлaeвnч tyxaчeвcknn)。
確實,按理說,戴高樂應該因逃亡失敗而被關進禁閉室。
但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聖誕節。
獄長大概是心情不錯,難得展現了一絲基督徒的“仁慈”,並未將這兩個慣犯送進禁閉室。當然,他也撂下了狠話——“這是最後一次,下次別想有這種好事!”
“......這次失敗了,但下一次,我一定會迴到祖國,再次與德軍戰鬥!”
“這種話我已經聽了不下五次了。”
“嗬嗬,恐怕以後還會繼續增加。”
圖哈切夫斯基忍不住嗤笑。他可不認為戴高樂能成功,至少,在這場戰爭結束前,他那高得離譜的身高足以讓所有逃亡計劃化為泡影。
說實話,他甚至覺得如果自己單獨行動,反而更容易成功。
不過最近,他對迴國的念頭也有些動搖了。考慮到祖國的局勢,或許在這裏等一等,另謀出路會更好......
“不過,我倒覺得你們沒逃出去,未必是壞事。”
“哦?你這話什麽意思?”
戴高樂挑了挑眉,疑惑地看向卡特魯。
“今天的午餐是特供。”
卡特魯露出意味深長的微笑。他雖不像約瑟夫·霞飛那樣是一位美食家,但畢竟也是法國人,對美食和葡萄酒仍然充滿熱愛。
然而,當他懷揣著期待走進食堂後——
“操。”
眼前的“聖誕特供”瞬間粉碎了他的期待,甚至讓他的臉色一下子變得灰敗。
“今天的午餐,是熱騰騰的菠蘿披薩!慶賀感恩吧~這由外交部長漢斯·馮·喬侯爵慷慨贈送的美食,希望各位能好好享用。”
“......昨天,我就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逃出這該死的戰俘營。”
戴高樂嘴唇微微顫抖,眼神空洞,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懊悔。
更讓人憤怒的是,那位親愛的漢斯·馮·喬侯爵甚至並不是出於惡意,而是真心認為這道該死的“美食”是一種“善意”。
整個歐洲都知道,這位自幼便是報紙頭條常客的傳奇貴族,其飲食口味有多麽......匪夷所思。
“唔,我覺得挺好吃的。”
“嗬嗬,圖哈切夫斯基,如果你敢當著那些意大利軍官的麵說出這句話,我會親自授予你‘歐洲最勇敢的男人’稱號。”
聞言,圖哈切夫斯基瞥向食堂另一側,那裏坐著一群剛剛被俘的意大利軍官。
“媽媽咪呀!”
“這是戰爭罪!這種惡行,必須送上軍事法庭!”
“居然敢把這種褻瀆神明的玩意稱作‘披薩’?我是那不勒斯人,我寧願死,也不會吃它!”
看到意大利人眼中燃燒的憤怒之火,圖哈切夫斯基毫不猶豫地把目光收了迴來。
“......抱歉,那份榮譽還是交給他們吧。喂,波蘭佬,倒杯水來。”
應聲跑來的康斯坦丁·羅科索夫斯基(kohctahtnh kohctahtnhoвnч pokoвcknn)急忙遞上一杯水,卻被圖哈切夫斯基皺眉訓斥。
“怎麽是冷水?溫水加冷水各一半的道理不懂?”
“對、對不起,上尉......”
“嘖,波蘭佬果然靠不住。”
圖哈切夫斯基不耐煩地揮手讓他滾。
戴高樂和卡特魯見狀,忍不住皺眉。作為共和派,他們對於這種貴族式的傲慢實在難以苟同。
“米哈伊爾,適可而止吧。”
“戴高樂,你管得太寬了。”
“可他也是我們的戰友啊。”
“不,他是波蘭人,是個背叛者。”
他從小便厭惡波蘭人,因為他的祖先,曾在波蘭-立陶宛的入侵中失去了領地。
至於羅科索夫斯基,我們那位未來的蘇軍元帥,此刻也正委屈地嘟囔著——
“該死,我明明是俄羅斯人......”
......
羅科索夫斯基的戰俘營生活可謂是異常淒慘。
在東部大攻勢中被俘已是足夠令人抑鬱的事,更糟糕的是,他還被分配到了軍官食堂工作。在那兒,他不僅要麵對一群俄羅斯軍官的百般刁難,還得忍受其中一名貴族上尉對他的霸淩。
那名上尉在羅科索夫斯基看來簡直就像個瘋子,因為他既非伊斯蘭教徒,也非東正教徒,反而狂熱信仰某種古老的斯拉夫神隻,在他眼中,凡是不符合他所謂標準的人和事物都應當遭受懲罰。
而可憐的羅科索夫斯基僅僅因為身上流淌著波蘭人的血液,便成為了這名瘋狂上尉肆意欺淩的對象。
當然,從血統上來說,羅科索夫斯基的父親確實是波蘭人。
他的出生地也是華沙。
但他的母親是俄羅斯人,父親還是俄羅斯帝國的公職人員,而羅科索夫斯基本人,在俄羅斯度過的歲月也遠比在波蘭的要長得多。
他甚至已經不記得自己在波蘭度過的幼年時光了。
可俄羅斯軍官們依舊每天變著法子羞辱他,硬是把他當成波蘭人看待,久而久之,就連其他俄羅斯戰俘也開始對他敬而遠之。
羅科索夫斯基幾乎委屈得要瘋了。
“好了好了,休息時間結束了。在看守找麻煩之前,趕緊起來幹活。”
在這白人戰俘遍布的因戈爾施塔特戰俘營裏,唯一的有色人種,一名華人管理者的催促下,羅科索夫斯基隻能無奈地歎了口氣,拖著疲憊的身子站起來。
這些華人因為有他們的同鄉漢斯·馮·喬這個靠山,所以深受德國看守的優待,不僅活得舒坦,甚至還爬到了管理戰俘的中層職位。而在原本的曆史中,他們本該被困死在這座戰俘營裏,最終化作一抔黃土。
相比之下,羅科索夫斯基的處境......簡直還不如戰俘營裏的一條狗。
“波蘭佬!動作快點!你腿瘸了嗎?!”
“對、對不起,上尉閣下!”
到了晚餐時間,圖哈切夫斯基的折磨時間又到了。
這個家夥,自己是個不用幹活的軍官,卻不知為什麽總是一肚子火。
聽說他和一個叫戴高樂還是戴戈爾的法國軍官時不時就策劃越獄,真希望他哪天直接成功逃跑,永遠滾出這個鬼地方。
這樣的話,自己的日子或許還能好過點。
“喂,羅科索夫斯基!”
勞累了一天,他剛拖著疲憊的身子迴到宿舍,就被一個看守叫住了。
什麽事?自己應該沒做什麽惹德國人不高興的事情吧?
“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好消息?”
“最近,波蘭軍隊正在從俄軍戰俘中招募波蘭裔士兵。”
“哈。”
“有興趣的話,為什麽不去試試呢?這可是個擺脫戰俘身份,恢複自由的機會。”
“......我是俄羅斯人。”
羅科索夫斯基這樣迴答道,但與以往不同,他的語氣中少了幾分堅定,多了幾分動搖。
畢竟,每天都被人罵作“波蘭佬”,他自己都快要被洗腦了,連自己到底是誰都要開始懷疑了。
“拜托,俄羅斯帝國這艘船已經沉了。就算你迴去,又有誰會歡迎你?還不是和在這裏一樣,被人當作波蘭人看待,受盡歧視?”
“這......”
“況且,他們現在缺少軍官和士官,去的話待遇會很不錯。雖然這不是個簡單的決定,但比起迴到那個即將化為廢墟的俄羅斯,不如在一個全新的祖國重新開始,得到真正的認可,不是更好嗎?”
或許是出於同情,看守語重心長地勸著他,希望他能為自己找條出路。
羅科索夫斯基低下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思。
這話,並不是沒有道理。
畢竟,就連在這戰俘營裏,他哪怕聲嘶力竭地喊著自己是俄羅斯人,依舊被當成波蘭人對待。出去之後,情況隻會更糟。
既然如此,幹脆......真的成為波蘭人或許還更輕鬆一些。
至少,在波蘭,沒有人會再罵他“波蘭佬”了。
......
隨著聖誕節帶來的短暫和平結束,1914年的朝陽重新升起。
戰線上,槍聲與炮火再次響徹天地;與此同時,在英國,正如所有人預料的那樣,阿斯奎斯首相宣布辭職,大衛·勞合·喬治通過與保守黨的聯合執政,成功登上戰時首相之位。
“唿,剛當上總理,事情就已經堆積如山了。”
成為唐寧街10號的新主人後,勞合·喬治望著堆滿桌麵的公文,歎了口氣,露出一絲苦笑。
他必須盡快推動新的軍需法案,以整頓導致彈藥危機的軍工體係;同時,那場隻知堆積屍骸的加裏波利戰役,也需要盡快收尾。
此刻的他,即便有十個身體,也不夠應付的。
所幸,那位引發英國史上最慘痛失策的麻煩人物——丘吉爾,此刻已經被他安排到了蘭開斯特公爵領副大法官的虛職上,唐寧街總算清淨了些許,這算是個難得的安慰。
“格雷大臣,與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會談地點確定了嗎?”
“目前,各方意見趨向於布拉格。”
與原本的曆史不同,這一次,愛德華·格雷選擇拋棄阿斯奎斯,轉而支持勞合·喬治,因此得以繼續擔任外交大臣。聽到他的迴複,勞合·喬治微微頷首。
戰爭已經進入後半程,關於戰後安排的談判已是勢在必行。
其實,相關討論早已醞釀多時,隻是因英國政局動蕩一再拖延,直到新年才正式提上日程。
“這場會談,我們英國恐怕難以占據主導地位。”
畢竟,如今的英國,已然欠了德國不少債務。
“即便如此,我們也得盡力爭取。而且,還有不少事務需要聽取德國的意見。”
聽了格雷的迴應,勞合·喬治將目光移向地圖。
他的雙眼,正緊盯著巴勒斯坦與阿拉伯半島。
——————
求愛發電支持,求免費禮物支持,感恩
叮——叮——叮——叮!
清晨的鍾聲敲響,新的一天降臨了。
因戈爾施塔特戰俘營,如往常一般,又迎來了平凡而殘酷的一天。
“起床!起床!”
“都別睡了,快起來!”
獄卒們用鎮壓棍狠狠敲打著鐵欄,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床上的戰俘們無奈地呻吟著,一個個翻身而起。
戰俘的日子極其嚴苛。
惡劣的生活條件,每天強製的苦役,冷酷無情的德國獄卒——這一切都是他們的日常。
當然,這種待遇僅限於普通士兵,對於那些有身份的軍官而言,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隻要肯發誓不再逃跑,哪怕會被監視,他們甚至能獲得外出的機會。
然而,即便如此,仍有不甘屈服的軍官不斷嚐試逃離戰俘營,想要重返祖國戰場。而在這群不屈者之中,便有一位年輕的法軍上尉——夏爾·戴高樂。
隻不過,他現在正像一條狗一樣被抓迴來,再次被押進戰俘營。
“喲喲喲,這不是戴高樂嗎?不是聽說你逃跑了嗎?”
“肯定又被抓迴來了。說真的,就他那大個子,能躲過巡邏兵才有鬼。”
“哈哈,讓,你的錢拿來吧。”
“可惡......是我不該相信那個傻大個。”
一旁的法軍軍官們竊竊私語著,臉上的表情各異。有人幸災樂禍,有人扼腕歎息,還有人心疼自己剛剛輸掉的賭注。
而昨夜還懷揣著聖誕奇跡、大肆幻想著絕妙逃亡的戴高樂,此刻垂頭喪氣地歎了口氣。
失敗了,又失敗了。
明明以為這次一定能成功,終於能夠重返祖國......
“都怪我這該死的身高!”
自從聖西爾軍校時期起,他那196厘米的巨大身軀便是被同僚調侃的對象,如今更是成了逃亡道路上的致命阻礙。
想隱藏?根本不可能。遠遠望去,他比任何人都醒目。
想喬裝成平民?嗬,他連合適的衣服都找不到。
此刻,戴高樂對自己那繼承自荷蘭血統的高大身材前所未有地憤恨。
“振作點,夏爾。隻是運氣不好罷了。”
“對啊,遲早有一天會成功的。而且這次至少沒被關禁閉,不是嗎?”
看到戴高樂頹喪的模樣,他的兩名獄友兼同謀安慰著他。其中一人是未來將追隨戴高樂投身自由法國的喬治·卡特魯(georges catroux)中校,而另一人,則是他的獄友兼逃亡夥伴,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mnxanл hnkoлaeвnч tyxaчeвcknn)。
確實,按理說,戴高樂應該因逃亡失敗而被關進禁閉室。
但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聖誕節。
獄長大概是心情不錯,難得展現了一絲基督徒的“仁慈”,並未將這兩個慣犯送進禁閉室。當然,他也撂下了狠話——“這是最後一次,下次別想有這種好事!”
“......這次失敗了,但下一次,我一定會迴到祖國,再次與德軍戰鬥!”
“這種話我已經聽了不下五次了。”
“嗬嗬,恐怕以後還會繼續增加。”
圖哈切夫斯基忍不住嗤笑。他可不認為戴高樂能成功,至少,在這場戰爭結束前,他那高得離譜的身高足以讓所有逃亡計劃化為泡影。
說實話,他甚至覺得如果自己單獨行動,反而更容易成功。
不過最近,他對迴國的念頭也有些動搖了。考慮到祖國的局勢,或許在這裏等一等,另謀出路會更好......
“不過,我倒覺得你們沒逃出去,未必是壞事。”
“哦?你這話什麽意思?”
戴高樂挑了挑眉,疑惑地看向卡特魯。
“今天的午餐是特供。”
卡特魯露出意味深長的微笑。他雖不像約瑟夫·霞飛那樣是一位美食家,但畢竟也是法國人,對美食和葡萄酒仍然充滿熱愛。
然而,當他懷揣著期待走進食堂後——
“操。”
眼前的“聖誕特供”瞬間粉碎了他的期待,甚至讓他的臉色一下子變得灰敗。
“今天的午餐,是熱騰騰的菠蘿披薩!慶賀感恩吧~這由外交部長漢斯·馮·喬侯爵慷慨贈送的美食,希望各位能好好享用。”
“......昨天,我就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逃出這該死的戰俘營。”
戴高樂嘴唇微微顫抖,眼神空洞,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懊悔。
更讓人憤怒的是,那位親愛的漢斯·馮·喬侯爵甚至並不是出於惡意,而是真心認為這道該死的“美食”是一種“善意”。
整個歐洲都知道,這位自幼便是報紙頭條常客的傳奇貴族,其飲食口味有多麽......匪夷所思。
“唔,我覺得挺好吃的。”
“嗬嗬,圖哈切夫斯基,如果你敢當著那些意大利軍官的麵說出這句話,我會親自授予你‘歐洲最勇敢的男人’稱號。”
聞言,圖哈切夫斯基瞥向食堂另一側,那裏坐著一群剛剛被俘的意大利軍官。
“媽媽咪呀!”
“這是戰爭罪!這種惡行,必須送上軍事法庭!”
“居然敢把這種褻瀆神明的玩意稱作‘披薩’?我是那不勒斯人,我寧願死,也不會吃它!”
看到意大利人眼中燃燒的憤怒之火,圖哈切夫斯基毫不猶豫地把目光收了迴來。
“......抱歉,那份榮譽還是交給他們吧。喂,波蘭佬,倒杯水來。”
應聲跑來的康斯坦丁·羅科索夫斯基(kohctahtnh kohctahtnhoвnч pokoвcknn)急忙遞上一杯水,卻被圖哈切夫斯基皺眉訓斥。
“怎麽是冷水?溫水加冷水各一半的道理不懂?”
“對、對不起,上尉......”
“嘖,波蘭佬果然靠不住。”
圖哈切夫斯基不耐煩地揮手讓他滾。
戴高樂和卡特魯見狀,忍不住皺眉。作為共和派,他們對於這種貴族式的傲慢實在難以苟同。
“米哈伊爾,適可而止吧。”
“戴高樂,你管得太寬了。”
“可他也是我們的戰友啊。”
“不,他是波蘭人,是個背叛者。”
他從小便厭惡波蘭人,因為他的祖先,曾在波蘭-立陶宛的入侵中失去了領地。
至於羅科索夫斯基,我們那位未來的蘇軍元帥,此刻也正委屈地嘟囔著——
“該死,我明明是俄羅斯人......”
......
羅科索夫斯基的戰俘營生活可謂是異常淒慘。
在東部大攻勢中被俘已是足夠令人抑鬱的事,更糟糕的是,他還被分配到了軍官食堂工作。在那兒,他不僅要麵對一群俄羅斯軍官的百般刁難,還得忍受其中一名貴族上尉對他的霸淩。
那名上尉在羅科索夫斯基看來簡直就像個瘋子,因為他既非伊斯蘭教徒,也非東正教徒,反而狂熱信仰某種古老的斯拉夫神隻,在他眼中,凡是不符合他所謂標準的人和事物都應當遭受懲罰。
而可憐的羅科索夫斯基僅僅因為身上流淌著波蘭人的血液,便成為了這名瘋狂上尉肆意欺淩的對象。
當然,從血統上來說,羅科索夫斯基的父親確實是波蘭人。
他的出生地也是華沙。
但他的母親是俄羅斯人,父親還是俄羅斯帝國的公職人員,而羅科索夫斯基本人,在俄羅斯度過的歲月也遠比在波蘭的要長得多。
他甚至已經不記得自己在波蘭度過的幼年時光了。
可俄羅斯軍官們依舊每天變著法子羞辱他,硬是把他當成波蘭人看待,久而久之,就連其他俄羅斯戰俘也開始對他敬而遠之。
羅科索夫斯基幾乎委屈得要瘋了。
“好了好了,休息時間結束了。在看守找麻煩之前,趕緊起來幹活。”
在這白人戰俘遍布的因戈爾施塔特戰俘營裏,唯一的有色人種,一名華人管理者的催促下,羅科索夫斯基隻能無奈地歎了口氣,拖著疲憊的身子站起來。
這些華人因為有他們的同鄉漢斯·馮·喬這個靠山,所以深受德國看守的優待,不僅活得舒坦,甚至還爬到了管理戰俘的中層職位。而在原本的曆史中,他們本該被困死在這座戰俘營裏,最終化作一抔黃土。
相比之下,羅科索夫斯基的處境......簡直還不如戰俘營裏的一條狗。
“波蘭佬!動作快點!你腿瘸了嗎?!”
“對、對不起,上尉閣下!”
到了晚餐時間,圖哈切夫斯基的折磨時間又到了。
這個家夥,自己是個不用幹活的軍官,卻不知為什麽總是一肚子火。
聽說他和一個叫戴高樂還是戴戈爾的法國軍官時不時就策劃越獄,真希望他哪天直接成功逃跑,永遠滾出這個鬼地方。
這樣的話,自己的日子或許還能好過點。
“喂,羅科索夫斯基!”
勞累了一天,他剛拖著疲憊的身子迴到宿舍,就被一個看守叫住了。
什麽事?自己應該沒做什麽惹德國人不高興的事情吧?
“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好消息?”
“最近,波蘭軍隊正在從俄軍戰俘中招募波蘭裔士兵。”
“哈。”
“有興趣的話,為什麽不去試試呢?這可是個擺脫戰俘身份,恢複自由的機會。”
“......我是俄羅斯人。”
羅科索夫斯基這樣迴答道,但與以往不同,他的語氣中少了幾分堅定,多了幾分動搖。
畢竟,每天都被人罵作“波蘭佬”,他自己都快要被洗腦了,連自己到底是誰都要開始懷疑了。
“拜托,俄羅斯帝國這艘船已經沉了。就算你迴去,又有誰會歡迎你?還不是和在這裏一樣,被人當作波蘭人看待,受盡歧視?”
“這......”
“況且,他們現在缺少軍官和士官,去的話待遇會很不錯。雖然這不是個簡單的決定,但比起迴到那個即將化為廢墟的俄羅斯,不如在一個全新的祖國重新開始,得到真正的認可,不是更好嗎?”
或許是出於同情,看守語重心長地勸著他,希望他能為自己找條出路。
羅科索夫斯基低下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思。
這話,並不是沒有道理。
畢竟,就連在這戰俘營裏,他哪怕聲嘶力竭地喊著自己是俄羅斯人,依舊被當成波蘭人對待。出去之後,情況隻會更糟。
既然如此,幹脆......真的成為波蘭人或許還更輕鬆一些。
至少,在波蘭,沒有人會再罵他“波蘭佬”了。
......
隨著聖誕節帶來的短暫和平結束,1914年的朝陽重新升起。
戰線上,槍聲與炮火再次響徹天地;與此同時,在英國,正如所有人預料的那樣,阿斯奎斯首相宣布辭職,大衛·勞合·喬治通過與保守黨的聯合執政,成功登上戰時首相之位。
“唿,剛當上總理,事情就已經堆積如山了。”
成為唐寧街10號的新主人後,勞合·喬治望著堆滿桌麵的公文,歎了口氣,露出一絲苦笑。
他必須盡快推動新的軍需法案,以整頓導致彈藥危機的軍工體係;同時,那場隻知堆積屍骸的加裏波利戰役,也需要盡快收尾。
此刻的他,即便有十個身體,也不夠應付的。
所幸,那位引發英國史上最慘痛失策的麻煩人物——丘吉爾,此刻已經被他安排到了蘭開斯特公爵領副大法官的虛職上,唐寧街總算清淨了些許,這算是個難得的安慰。
“格雷大臣,與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會談地點確定了嗎?”
“目前,各方意見趨向於布拉格。”
與原本的曆史不同,這一次,愛德華·格雷選擇拋棄阿斯奎斯,轉而支持勞合·喬治,因此得以繼續擔任外交大臣。聽到他的迴複,勞合·喬治微微頷首。
戰爭已經進入後半程,關於戰後安排的談判已是勢在必行。
其實,相關討論早已醞釀多時,隻是因英國政局動蕩一再拖延,直到新年才正式提上日程。
“這場會談,我們英國恐怕難以占據主導地位。”
畢竟,如今的英國,已然欠了德國不少債務。
“即便如此,我們也得盡力爭取。而且,還有不少事務需要聽取德國的意見。”
聽了格雷的迴應,勞合·喬治將目光移向地圖。
他的雙眼,正緊盯著巴勒斯坦與阿拉伯半島。
——————
求愛發電支持,求免費禮物支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