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燕行雲到了晌午才起身。昨日一路顛簸讓燕行雲感覺身子都要散架了,看到燕行雲起身,高福立刻上前侍候。燕行雲看著高福說道:“高福,你都三十歲了吧,我感覺你這身體比我可要強多了,你昨天也跟著騎馬跑了一天,竟然這麽早就起來了。”
高福一邊幫燕行雲穿衣,一邊說道:“迴主子,奴婢今年二十九,明年才到三十,奴婢一身賤骨頭,早就摔打慣了,主子您之前久在深宮,年紀輕輕就能吃得下這些苦,才讓奴婢好生敬佩啊!”
燕行雲笑了笑沒理會高福的馬屁,穿好衣服走出帳外,葉庭圭看到後立刻上前行禮。燕行雲問道:“將士們和馬匹情況怎樣?”
葉庭圭答道:“迴殿下,經過一夜休息,士卒們都恢複的差不多了,就是馬匹還有些疲累。今天清晨,江指揮使派人送來一千石幹草,吃足了草,再多喂些精糧,明天基本也就都恢複了。”
燕行雲問道:“江指揮使隻送來一千石幹草嗎?”
葉庭圭答道:“是的殿下,派手下副將一早送來,送到之後人就走了。”
燕行雲點了點頭,沒說什麽,返迴營帳吃飯去了。當日傍晚,方元修帶著押糧隊伍按時趕到營地,安營紮寨,燕行雲下令隊伍明日原地休整一日,後日清晨出關。
晚上,天空開始飄起小雪,燕行雲將葉庭圭方元修二人叫到帳內。三個人圍著炭火喝茶一邊說著出關之後的行程一邊閑聊,正說著話,帳外突然有人請見。
高福出去看了一眼,迴來後說道:“殿下,山海軍指揮同知牛奎譴手下人送來了一百壇酒,說是天氣寒冷,送來給殿下和眾將士們暖暖身子去去寒,現在人在營地外邊等著。”
燕行雲聞言笑了一下,“酒留下,送兩壇進來,其他的分下去,今晚不值夜的都可飲酒,值夜的發一兩餉銀。”
高福領命後就到營地外宣令,不一會高福帶著兩名軍士捧著兩壇子酒進到帳內,高福讓人把酒放到炭火邊,“殿下,那來人說,這些酒是牛大人自行購買的,其中十壇是牛大人自己多年的珍藏,特來送給殿下。我挑了兩壇帶過來,其他的分給下麵了。”
燕行雲示意葉庭圭打開嚐嚐,高福拿來三副碗筷,又讓人端上來一些牛肉佐酒。葉庭圭打開一壇酒,剛一揭開泥封,一股濃烈的酒香就溢了出來,葉庭圭先給自己倒了半碗,嚐了一口,眼睛一亮,隨後給燕行雲和方元修都倒上了一碗,說到:“確實好酒,這等好酒在燕京恐怕不會少於十兩銀子一斤。”
燕行雲也端起酒碗與二人碰了一下,酒入口後就感覺酒勁醇厚又不殺口,往下一咽,一股暖流從嗓子直通胃部,又從胃裏擴散到四肢百骸,讓人一下子就感覺暖洋洋的。一旁的方元修也感歎了一句:“好酒,雖比不上宮裏的佳釀,但也差不到哪去。”
燕行雲晃動著酒碗,湊近聞了聞,隨後說道:“一壇酒就值一百兩銀子,十壇就是一千兩,再加上那九十壇酒,想來也不會太差,加一起恐怕得兩千兩銀子。指揮同知從三品的武官,月俸一百六十石,折銀八十兩,這位牛大人一年的薪俸也不過一千兩銀子,這一下就是整整兩年的薪俸,這位牛將軍出手真是大方啊!”
葉庭圭又給三人滿上:“大概是牛大人看殿下隻要了一千石幹草,江大人又沒送什麽其它的東西,想著送些酒來補救一下。”
方元修又一碗酒下肚,可能是酒真是太好,酒意有些上頭,順口就說到:“是替江大人補救還是替自己邀寵那可說不準。”
話一出口方元修就感到自己失言了,急忙說道:“卑職酒量不好,酒勁一上來滿口胡言,請殿下恕罪。”
燕行雲哈哈一笑,說道:“方元修,你不是胡言,你是終於敢在我麵前說實話了。”方元修聽後尷尬一笑。
山海關內,江麟正在書房內看書,忽然門外響起一陣敲門聲,江麟應了一聲:“進來!”
江麟的親兵校尉從外麵走進書房,來到江麟身邊說道:“將軍,牛同知派人去關外給世子殿下送了一百壇好酒。”
江麟頭也不抬,繼續看書,隨口問道:“然後呢?”
那名校尉接著說:“聽說世子殿下沒讓人進營地,但把酒留下了。”江麟聽完隨口嗯了一聲。
那校尉忍不住說道:“將軍,您早晨為何隻送了一千石幹草去殿下的營地啊?”
江麟反問道:“迎候世子那晚你不也在嗎?殿下不是隻讓我送一千石幹草去嗎?”
“可是......”
那名校尉還想說什麽,卻被江麟直接打斷:“你也想讓我掏幾千兩銀子去討好世子殿下?本將出身清貧又有一大家子要養活,可不像牛同知一樣家境豐厚。再說,本將身為山海軍指揮,又被王上升授為從二品的鎮國將軍,用得著去討好一個剛剛受封的世子殿下?”
說完,江麟站起身,來到窗前,打開窗戶,透過窗戶竟能直接眺望整座山海關城,原來江麟竟將他的住所直接安排在山海關的城門樓中。
江麟看著這座自己都建的這座關城,繼續說道:“再者說,這是何處?是山海關,燕京的東大門,從此向西直到燕京,一馬平川無遮無攔,本將的職責就是為燕王把好這東大門,其他事我不想管,也不願摻和。如果我也像牛同知一樣,一心鑽營,將來即便這位世子殿下成功繼了位,他在燕京城中睡得著覺嗎?況且我雖是隻在昨晚見了那位世子殿下一麵,但我覺著咱們那位牛同知此番送酒,未必能討的了什麽好。”
-----------------
第二日一早,燕行雲帶著葉庭圭方元修和高福三人來到山海關西門,指揮使江麟帶著六人在山海關西門迎恩門前迎候。
山海關始建於大虞祥嘉元年,隋朝開皇三年,始在山海關以西六十裏建渝關,自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後,渝關不複為中原所有,漸漸荒廢毀壞。
直至大虞天盛十五年五月,太祖皇帝趁蒙古大汗阿裏不哥突然崩逝,草原內亂之際,派燕驥收複河北,後來燕驥在經此前往征伐遼西時,親自領人踏勘此地,覺得古渝關並非控厄之要,應該東移六十裏建新關,以屏衛河北。
祥嘉元年燕驥獲封燕王後即向朝廷上表,要在此處建立新關。得到朝廷支持後,譴江麟率人在此處大興土木五年才建成此關,因為新關北倚燕山南臨渤海,故當今燕王賜名為山海關。
山海關城四麵城牆總長約八裏,高約四丈半,寬二丈二尺,城牆之上可容五馬並駕疾馳。關城有四門,西門為迎恩門,東門為鎮東門,北門為威遠門,南門為望洋門。
山海關建成後向南向北延伸出兩道長城,向北五裏連接燕山,向南十裏到達渤海海邊,在岸邊修建一台名曰老龍頭,從此此關就徹底掌握了遼西進出河北的咽喉要道。(ps:明製營造尺,1尺合如今32cm,10尺1丈,180丈1裏,1裏合如今576米,文中皆依明製。)
江麟等七人皆著甲胄,見到燕行雲四人騎馬趕到後,江麟帶頭俯身抱拳行禮:“山海軍指揮使江麟率麾下將官參見世子殿下,盔甲在身,未能全禮,望世子殿下見諒。”
燕行雲翻身下馬,說到:“眾將無須多禮,都起身吧!”
江麟直起身後,側身向燕行雲引薦身後的六位將官,“殿下,此人是山海軍指揮同知陳虎。”
隨著江麟的話,一名皮膚黝黑壯如鐵塔的壯漢上前一步,沉聲道:“陳虎見過殿下!”
燕行雲與他點頭一笑,江麟繼續指向旁邊的一名將領,此人相較於陳虎來說可謂消瘦,其人不像是一名武將,反而更像是一名儒士,江麟指著他說道:“這是指揮同知牛奎。”
牛奎等江麟說完立刻笑容滿麵的上前:“卑職見過世子殿下。”
燕行雲看著牛奎,笑著說道:“哦,牛同知,多謝你昨晚的美酒。”
牛奎臉上的笑容更盛,諂媚的說到:“卑職不敢,昨日指揮使大人軍務繁忙,忘了世子殿下一路奔波辛苦,我隻不過是為指揮使大人拾遺補漏罷了。”
牛奎此話一出,江麟麵色不改,也不搭話,在場陳虎等其他五人怒視著牛奎。牛奎這話已經是擺明了說江麟不重視燕行雲這個世子殿下,大庭廣眾之下竟然直接攻擊上官來討好世子,牛奎這馬屁拍的著實太下作了些。聽了這話,燕行雲沒說什麽,隻是笑了笑。
牛奎見燕行雲一笑,以為自己的馬屁拍的成功,接著說道:“殿下首次來巡視這山海關防衛,一會兒卑職等隨殿下入關,好好為世子殿下介紹一下這座雄關。”
江麟這位山海關的都建者站在身邊,牛奎卻搶著說他來為世子介紹這座關城,想來是想連這功勞也想分上一份。
不料燕行雲卻直接說道:“不必了,我此次並不是來巡視,隻是這座關城是當年王祖父奏請朝廷修建,往日也多有人稱讚此關當得天下第一關的美譽,所以想來看看。江指揮使當年受王祖父指派都建此關,想必對各處細節頗為了解,一會就煩請江指揮使引我參觀吧。至於其他諸位將軍,山海關乃是咽喉重鎮,諸位將軍見過之後還是各迴值守,莫要誤了軍事。”
燕行雲此話一出,牛奎臉色尷尬,還想說些什麽,但江麟直接向燕行雲介紹起了另外四位山海軍的指揮僉事。介紹完之後,江麟側身請燕行雲四人入了關城,上了城牆。
待燕行雲等人走遠後,看似憨厚粗莽的陳虎直接對牛奎揶揄到:“牛大人,拍馬屁不是這麽拍的,兩年的薪俸打了水漂,我都替牛大人心疼。不過聽說牛大人家裏是燕京城裏的世家大族,當年先王征河北攻打燕京城時,多虧了牛大人的父親在城內裏應外合,打開城門,當時就給大人你謀了個正五品的都統,牛大人你家大業大想來是不在乎區區兩千兩銀子。”
陳虎說完還轉過身看著牛奎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實話,牛大人,你若是將你那珍藏的美酒送我兩壇,我可以教教您怎麽拍馬屁。我陳虎雖是一介莽夫,但與牛大人不同,我是從一個大頭兵一步步從軍伍中爬上來的,對於怎麽拍馬屁還是有點心得的。”
陳虎不等牛奎說話,轉身迴了城內,其他四名指揮僉事也一臉竊笑的走了,隻留下牛奎一人臉色難看的站在原地。
-----------------
江麟引著燕行雲四人上了城牆,城牆上五名軍士牽著五匹戰馬候著,江麟說道:“殿下,關城頗大,請殿下上馬,我引殿下巡視山海關。”
燕行雲等人上馬後,江麟引著眾人騎著馬緩緩行走在山海關的城牆之上,江麟細細的為燕行雲講解。從古渝關的曆史,到燕驥如何在此處帶人踏勘選址,何時開始動工,征調了多少民夫,耗費了多少土木巨石,到城牆上每一處角樓的作用,各處城牆如何值守,士卒如何作息輪換,有敵來犯時如何分配兵力組織防守,事無巨細,娓娓道來,燕行雲等人也聽得十分入迷。
說完了城牆之上,江麟開始為燕行雲介紹關城之內。此處關城並非隻有戍守士卒,也有普通百姓在城中定居,一些士卒家屬也在此安家,城中還有來往客商,酒館妓院等。
說到妓院時,江麟特意看了看燕行雲的反應,燕行雲注意到江麟的舉動,笑著說道:“將軍不必擔心,五千多精壯常年戍守邊城,輕易不得離開,有妓館很正常。雖然朝廷禁止官員嫖妓,但這些年燕京城的達官貴人們也沒人把這當一迴事,還把出入妓館當成風雅之事,我不會因此覺得將軍治軍不嚴。”
江麟聽完隨之一笑,接著為燕行雲介紹,轉了足足一個時辰,才繞著城牆轉了半圈。來到了山海關的東門鎮東門,因為此門直麵遼西,出了此門就是關外,所以此處城門修的尤其高大堅固。
昨夜下了一夜的雪,大地一片銀裝素裹,燕行雲望著關外的茫茫高山與樹林說道:“再往前就是大寧府的地界了。”
江麟應到:“是的殿下,出了此關是瑞州,過了瑞州沿著海岸一路向東就到了錦州。這之間三百餘裏路途比較平坦,但中間沒有大的州鎮,過了錦州就是蒙古遼陽王的地界了。殿下此行要在瑞州折向西北,沿著山路行走,過青龍河到惠州,從惠州再折向東北就可到達大寧,這一路也差不多是三百餘裏,隻是路要難走一些。”
燕行雲聽完點了點頭,江麟問道:“殿下,我們繼續繞城而行嗎?”
“不了。”燕行雲答道:“聽說此城向南十裏就是渤海,那處老龍台可以看到驚濤拍岸,我這一生還未見過海,請將軍帶我前去領略一番吧。”
江麟於是領著眾人沿著城牆向南而去,這一路上不需過多講解,隻用了半個時辰,眾人就到了老龍台。
燕行雲下馬,站在女牆後,看麵前一望無際的大海,心胸隨之開闊,此時已近晌午,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雖然寒冬時節,海風淩冽,但站在女牆後也不覺得很冷。風卷著海浪一波波拍在老龍台上,激起濤聲陣陣。
燕行雲看著海麵對江麟說道:“將軍,你可知這些年曾有不少人建議父王縮邊,將大寧府的駐軍撤到山海關以內。理由大寧府多山少地,駐軍糧草全靠關內運送,燕國一年的稅賦也不過二百萬石糧食,還是這些年休養生息的結果,雜七雜八加在一起折成銀子也就一百七八十萬。幸虧燕國是為朝廷鎮守北疆,這些年與朝廷的關係也還融洽,所以每年朝廷雖然沒有足額給付軍糧餉銀,但也給了一部分。這樣才能勉力支撐,將大寧府這塊雞肋讓出去,能節省不少開支,將軍你怎麽看?”
江麟毫不猶豫的斷然答道:“殿下,提此言者,當殺!”
“哦?”燕行雲轉頭笑著問道:“將軍能否詳解?”
江麟答道:“殿下,我不說什麽讓土割地有損國威的話,而是燕國這些年能和蒙古保持相對的和平,蒙古人沒有大規模犯邊,正是因為有大寧和宣府這兩處重鎮的存在。”
稍頓了一下,江麟繼續說道:“殿下,如果將燕國比作一隻巨蟹,那宣府和大寧就是巨蟹的左右二鼇。自天盛十四年蒙古大汗阿裏不哥死後,其諸子爭奪汗位,但因為第二年太祖興兵三路北伐,反而讓蒙古內部暫時平靜下來。阿裏不哥的幼子刺甘失甘在哈爾和林繼承了汗位,其長子明理帖木兒在東邊被封了遼陽王。遼陽王的王庭在上都和捕魚兒海之間移動,夏天遼陽王率部到捕魚兒海牧馬,冬天冷了就南下駐紮在上都,上都就處在燕京的正北方。而遼陽王這些年之所以沒有大規模犯邊,一是因為他要警惕著他那個幼弟,擔心在燕國損失了人馬迴頭就被如今的蒙古大汗收拾了,二就是因為如果他想犯邊,攻擊宣府,那麽燕京的守軍出密雲,遼西守軍出大寧,就可夾擊上都,斷其後路。攻擊大寧亦是如此,如果他直接南下想從密雲直下燕京,那麽宣府和大寧左右其出,保證可以將他圍在中央讓他有來無迴。所以這些年蒙古頂多是有些遊騎騷擾,連長城都進不來,而像山海關這樣的重地都可以隻派一軍戍衛就可以。如若我大燕放棄遼西大寧府,那麽自山海關到居庸關,千裏長城處處皆敵,到那時需要多少士卒戍守才能守住,付出的代價隻怕是現在的十倍不止,所以我說提此言者當殺!”
燕行雲點頭說道:“將軍高見,可若是有一天蒙古大汗夥同遼陽王一同犯邊呢?”
江麟當即答道:“那朝廷的大同府必然出兵北上,而且我相信與朝廷多有齷齪的秦王也會自延安府出兵北上策應,蒙古人照樣是討不了好的。”
“秦王。”燕行雲略一沉吟,說道:“雖未曾有機會謀麵,但也久聞秦王精於戰陣的傳聞,將軍你早年就在王祖父麾下,可曾見過秦王?”
江麟聽到燕行雲此問,迴想起往事,也是一陣出神,過了一會才答道:“迴殿下,我與秦王接觸的不多,但也見過幾麵,對他的事跡也有所耳聞,殿下若想聽,我可以講一講。”
燕行雲答道:“將軍但講,我洗耳恭聽。”
江麟隨後說道:“當年秦王在大虞軍中頗有威望,其人幼年時就天賦異稟。前宋景定二年,太祖在洛陽起事時,秦王年僅十三歲,當時就在軍中隨太祖征戰。天盛四年,阿裏不哥與宋帝合攻大虞時,太祖和先王率領全部的大虞精兵在太原和阿裏不哥對峙,年僅二十二歲的秦王受命在新野監視襄陽。前宋奸相賈似道領著十萬兵受宋帝之命本應自襄陽北上攻取洛陽,幸好賈似道膽小怯戰,縮在襄陽城內遲遲不敢進兵。當時秦王手上不過隻有臨時征調收斂的兩萬餘兵馬,真正能野戰的精兵不過五千,但秦王麵對賈似道的十萬大軍,非但沒有躲在新野城中,反而將手下五千精兵打散,令他們四處出擊,襲擾襄陽府。秦王自己更是曾帶著一千騎軍跑到襄陽城下,對著城頭連放三箭,要賈似道出城迎戰。此舉反而更嚇住了賈似道,認為秦王定是手握重兵故意引他出城好一舉殲滅。如此秦王徹底拖住了前宋的十萬大軍,最終等待蒙古內亂,阿裏不哥和太祖盟誓退兵,後來更是隨著南下的太祖一同攻克了襄陽城,也由此讓東路的先王可以輕易地渡過長江,兵圍臨安,迫使宋帝出降。”
說到這,江麟頓了一下,歎了口氣,“隻可惜......”
話說一半江麟意識到什麽,閉口沒有再說下去。燕行雲卻接著江麟的話說了下去,“隻可惜一招棋錯,滿盤皆輸,被鎖在函穀關以西,成了一隻西北孤狼,不然也就沒了如今這五大藩國。”
燕行雲轉身望著大海,吟誦了一句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江麟看著這位年僅十五歲的世子殿下的背影,聽到他吟誦東漢末年曹操所作《觀滄海》中的這句詩,心中忽然想起了曹操的另一首《短歌行》,江麟心中冒出一個奇怪的想法,眼前這個觀海的少年,心中是否有著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壯誌呢?
高福一邊幫燕行雲穿衣,一邊說道:“迴主子,奴婢今年二十九,明年才到三十,奴婢一身賤骨頭,早就摔打慣了,主子您之前久在深宮,年紀輕輕就能吃得下這些苦,才讓奴婢好生敬佩啊!”
燕行雲笑了笑沒理會高福的馬屁,穿好衣服走出帳外,葉庭圭看到後立刻上前行禮。燕行雲問道:“將士們和馬匹情況怎樣?”
葉庭圭答道:“迴殿下,經過一夜休息,士卒們都恢複的差不多了,就是馬匹還有些疲累。今天清晨,江指揮使派人送來一千石幹草,吃足了草,再多喂些精糧,明天基本也就都恢複了。”
燕行雲問道:“江指揮使隻送來一千石幹草嗎?”
葉庭圭答道:“是的殿下,派手下副將一早送來,送到之後人就走了。”
燕行雲點了點頭,沒說什麽,返迴營帳吃飯去了。當日傍晚,方元修帶著押糧隊伍按時趕到營地,安營紮寨,燕行雲下令隊伍明日原地休整一日,後日清晨出關。
晚上,天空開始飄起小雪,燕行雲將葉庭圭方元修二人叫到帳內。三個人圍著炭火喝茶一邊說著出關之後的行程一邊閑聊,正說著話,帳外突然有人請見。
高福出去看了一眼,迴來後說道:“殿下,山海軍指揮同知牛奎譴手下人送來了一百壇酒,說是天氣寒冷,送來給殿下和眾將士們暖暖身子去去寒,現在人在營地外邊等著。”
燕行雲聞言笑了一下,“酒留下,送兩壇進來,其他的分下去,今晚不值夜的都可飲酒,值夜的發一兩餉銀。”
高福領命後就到營地外宣令,不一會高福帶著兩名軍士捧著兩壇子酒進到帳內,高福讓人把酒放到炭火邊,“殿下,那來人說,這些酒是牛大人自行購買的,其中十壇是牛大人自己多年的珍藏,特來送給殿下。我挑了兩壇帶過來,其他的分給下麵了。”
燕行雲示意葉庭圭打開嚐嚐,高福拿來三副碗筷,又讓人端上來一些牛肉佐酒。葉庭圭打開一壇酒,剛一揭開泥封,一股濃烈的酒香就溢了出來,葉庭圭先給自己倒了半碗,嚐了一口,眼睛一亮,隨後給燕行雲和方元修都倒上了一碗,說到:“確實好酒,這等好酒在燕京恐怕不會少於十兩銀子一斤。”
燕行雲也端起酒碗與二人碰了一下,酒入口後就感覺酒勁醇厚又不殺口,往下一咽,一股暖流從嗓子直通胃部,又從胃裏擴散到四肢百骸,讓人一下子就感覺暖洋洋的。一旁的方元修也感歎了一句:“好酒,雖比不上宮裏的佳釀,但也差不到哪去。”
燕行雲晃動著酒碗,湊近聞了聞,隨後說道:“一壇酒就值一百兩銀子,十壇就是一千兩,再加上那九十壇酒,想來也不會太差,加一起恐怕得兩千兩銀子。指揮同知從三品的武官,月俸一百六十石,折銀八十兩,這位牛大人一年的薪俸也不過一千兩銀子,這一下就是整整兩年的薪俸,這位牛將軍出手真是大方啊!”
葉庭圭又給三人滿上:“大概是牛大人看殿下隻要了一千石幹草,江大人又沒送什麽其它的東西,想著送些酒來補救一下。”
方元修又一碗酒下肚,可能是酒真是太好,酒意有些上頭,順口就說到:“是替江大人補救還是替自己邀寵那可說不準。”
話一出口方元修就感到自己失言了,急忙說道:“卑職酒量不好,酒勁一上來滿口胡言,請殿下恕罪。”
燕行雲哈哈一笑,說道:“方元修,你不是胡言,你是終於敢在我麵前說實話了。”方元修聽後尷尬一笑。
山海關內,江麟正在書房內看書,忽然門外響起一陣敲門聲,江麟應了一聲:“進來!”
江麟的親兵校尉從外麵走進書房,來到江麟身邊說道:“將軍,牛同知派人去關外給世子殿下送了一百壇好酒。”
江麟頭也不抬,繼續看書,隨口問道:“然後呢?”
那名校尉接著說:“聽說世子殿下沒讓人進營地,但把酒留下了。”江麟聽完隨口嗯了一聲。
那校尉忍不住說道:“將軍,您早晨為何隻送了一千石幹草去殿下的營地啊?”
江麟反問道:“迎候世子那晚你不也在嗎?殿下不是隻讓我送一千石幹草去嗎?”
“可是......”
那名校尉還想說什麽,卻被江麟直接打斷:“你也想讓我掏幾千兩銀子去討好世子殿下?本將出身清貧又有一大家子要養活,可不像牛同知一樣家境豐厚。再說,本將身為山海軍指揮,又被王上升授為從二品的鎮國將軍,用得著去討好一個剛剛受封的世子殿下?”
說完,江麟站起身,來到窗前,打開窗戶,透過窗戶竟能直接眺望整座山海關城,原來江麟竟將他的住所直接安排在山海關的城門樓中。
江麟看著這座自己都建的這座關城,繼續說道:“再者說,這是何處?是山海關,燕京的東大門,從此向西直到燕京,一馬平川無遮無攔,本將的職責就是為燕王把好這東大門,其他事我不想管,也不願摻和。如果我也像牛同知一樣,一心鑽營,將來即便這位世子殿下成功繼了位,他在燕京城中睡得著覺嗎?況且我雖是隻在昨晚見了那位世子殿下一麵,但我覺著咱們那位牛同知此番送酒,未必能討的了什麽好。”
-----------------
第二日一早,燕行雲帶著葉庭圭方元修和高福三人來到山海關西門,指揮使江麟帶著六人在山海關西門迎恩門前迎候。
山海關始建於大虞祥嘉元年,隋朝開皇三年,始在山海關以西六十裏建渝關,自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後,渝關不複為中原所有,漸漸荒廢毀壞。
直至大虞天盛十五年五月,太祖皇帝趁蒙古大汗阿裏不哥突然崩逝,草原內亂之際,派燕驥收複河北,後來燕驥在經此前往征伐遼西時,親自領人踏勘此地,覺得古渝關並非控厄之要,應該東移六十裏建新關,以屏衛河北。
祥嘉元年燕驥獲封燕王後即向朝廷上表,要在此處建立新關。得到朝廷支持後,譴江麟率人在此處大興土木五年才建成此關,因為新關北倚燕山南臨渤海,故當今燕王賜名為山海關。
山海關城四麵城牆總長約八裏,高約四丈半,寬二丈二尺,城牆之上可容五馬並駕疾馳。關城有四門,西門為迎恩門,東門為鎮東門,北門為威遠門,南門為望洋門。
山海關建成後向南向北延伸出兩道長城,向北五裏連接燕山,向南十裏到達渤海海邊,在岸邊修建一台名曰老龍頭,從此此關就徹底掌握了遼西進出河北的咽喉要道。(ps:明製營造尺,1尺合如今32cm,10尺1丈,180丈1裏,1裏合如今576米,文中皆依明製。)
江麟等七人皆著甲胄,見到燕行雲四人騎馬趕到後,江麟帶頭俯身抱拳行禮:“山海軍指揮使江麟率麾下將官參見世子殿下,盔甲在身,未能全禮,望世子殿下見諒。”
燕行雲翻身下馬,說到:“眾將無須多禮,都起身吧!”
江麟直起身後,側身向燕行雲引薦身後的六位將官,“殿下,此人是山海軍指揮同知陳虎。”
隨著江麟的話,一名皮膚黝黑壯如鐵塔的壯漢上前一步,沉聲道:“陳虎見過殿下!”
燕行雲與他點頭一笑,江麟繼續指向旁邊的一名將領,此人相較於陳虎來說可謂消瘦,其人不像是一名武將,反而更像是一名儒士,江麟指著他說道:“這是指揮同知牛奎。”
牛奎等江麟說完立刻笑容滿麵的上前:“卑職見過世子殿下。”
燕行雲看著牛奎,笑著說道:“哦,牛同知,多謝你昨晚的美酒。”
牛奎臉上的笑容更盛,諂媚的說到:“卑職不敢,昨日指揮使大人軍務繁忙,忘了世子殿下一路奔波辛苦,我隻不過是為指揮使大人拾遺補漏罷了。”
牛奎此話一出,江麟麵色不改,也不搭話,在場陳虎等其他五人怒視著牛奎。牛奎這話已經是擺明了說江麟不重視燕行雲這個世子殿下,大庭廣眾之下竟然直接攻擊上官來討好世子,牛奎這馬屁拍的著實太下作了些。聽了這話,燕行雲沒說什麽,隻是笑了笑。
牛奎見燕行雲一笑,以為自己的馬屁拍的成功,接著說道:“殿下首次來巡視這山海關防衛,一會兒卑職等隨殿下入關,好好為世子殿下介紹一下這座雄關。”
江麟這位山海關的都建者站在身邊,牛奎卻搶著說他來為世子介紹這座關城,想來是想連這功勞也想分上一份。
不料燕行雲卻直接說道:“不必了,我此次並不是來巡視,隻是這座關城是當年王祖父奏請朝廷修建,往日也多有人稱讚此關當得天下第一關的美譽,所以想來看看。江指揮使當年受王祖父指派都建此關,想必對各處細節頗為了解,一會就煩請江指揮使引我參觀吧。至於其他諸位將軍,山海關乃是咽喉重鎮,諸位將軍見過之後還是各迴值守,莫要誤了軍事。”
燕行雲此話一出,牛奎臉色尷尬,還想說些什麽,但江麟直接向燕行雲介紹起了另外四位山海軍的指揮僉事。介紹完之後,江麟側身請燕行雲四人入了關城,上了城牆。
待燕行雲等人走遠後,看似憨厚粗莽的陳虎直接對牛奎揶揄到:“牛大人,拍馬屁不是這麽拍的,兩年的薪俸打了水漂,我都替牛大人心疼。不過聽說牛大人家裏是燕京城裏的世家大族,當年先王征河北攻打燕京城時,多虧了牛大人的父親在城內裏應外合,打開城門,當時就給大人你謀了個正五品的都統,牛大人你家大業大想來是不在乎區區兩千兩銀子。”
陳虎說完還轉過身看著牛奎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實話,牛大人,你若是將你那珍藏的美酒送我兩壇,我可以教教您怎麽拍馬屁。我陳虎雖是一介莽夫,但與牛大人不同,我是從一個大頭兵一步步從軍伍中爬上來的,對於怎麽拍馬屁還是有點心得的。”
陳虎不等牛奎說話,轉身迴了城內,其他四名指揮僉事也一臉竊笑的走了,隻留下牛奎一人臉色難看的站在原地。
-----------------
江麟引著燕行雲四人上了城牆,城牆上五名軍士牽著五匹戰馬候著,江麟說道:“殿下,關城頗大,請殿下上馬,我引殿下巡視山海關。”
燕行雲等人上馬後,江麟引著眾人騎著馬緩緩行走在山海關的城牆之上,江麟細細的為燕行雲講解。從古渝關的曆史,到燕驥如何在此處帶人踏勘選址,何時開始動工,征調了多少民夫,耗費了多少土木巨石,到城牆上每一處角樓的作用,各處城牆如何值守,士卒如何作息輪換,有敵來犯時如何分配兵力組織防守,事無巨細,娓娓道來,燕行雲等人也聽得十分入迷。
說完了城牆之上,江麟開始為燕行雲介紹關城之內。此處關城並非隻有戍守士卒,也有普通百姓在城中定居,一些士卒家屬也在此安家,城中還有來往客商,酒館妓院等。
說到妓院時,江麟特意看了看燕行雲的反應,燕行雲注意到江麟的舉動,笑著說道:“將軍不必擔心,五千多精壯常年戍守邊城,輕易不得離開,有妓館很正常。雖然朝廷禁止官員嫖妓,但這些年燕京城的達官貴人們也沒人把這當一迴事,還把出入妓館當成風雅之事,我不會因此覺得將軍治軍不嚴。”
江麟聽完隨之一笑,接著為燕行雲介紹,轉了足足一個時辰,才繞著城牆轉了半圈。來到了山海關的東門鎮東門,因為此門直麵遼西,出了此門就是關外,所以此處城門修的尤其高大堅固。
昨夜下了一夜的雪,大地一片銀裝素裹,燕行雲望著關外的茫茫高山與樹林說道:“再往前就是大寧府的地界了。”
江麟應到:“是的殿下,出了此關是瑞州,過了瑞州沿著海岸一路向東就到了錦州。這之間三百餘裏路途比較平坦,但中間沒有大的州鎮,過了錦州就是蒙古遼陽王的地界了。殿下此行要在瑞州折向西北,沿著山路行走,過青龍河到惠州,從惠州再折向東北就可到達大寧,這一路也差不多是三百餘裏,隻是路要難走一些。”
燕行雲聽完點了點頭,江麟問道:“殿下,我們繼續繞城而行嗎?”
“不了。”燕行雲答道:“聽說此城向南十裏就是渤海,那處老龍台可以看到驚濤拍岸,我這一生還未見過海,請將軍帶我前去領略一番吧。”
江麟於是領著眾人沿著城牆向南而去,這一路上不需過多講解,隻用了半個時辰,眾人就到了老龍台。
燕行雲下馬,站在女牆後,看麵前一望無際的大海,心胸隨之開闊,此時已近晌午,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雖然寒冬時節,海風淩冽,但站在女牆後也不覺得很冷。風卷著海浪一波波拍在老龍台上,激起濤聲陣陣。
燕行雲看著海麵對江麟說道:“將軍,你可知這些年曾有不少人建議父王縮邊,將大寧府的駐軍撤到山海關以內。理由大寧府多山少地,駐軍糧草全靠關內運送,燕國一年的稅賦也不過二百萬石糧食,還是這些年休養生息的結果,雜七雜八加在一起折成銀子也就一百七八十萬。幸虧燕國是為朝廷鎮守北疆,這些年與朝廷的關係也還融洽,所以每年朝廷雖然沒有足額給付軍糧餉銀,但也給了一部分。這樣才能勉力支撐,將大寧府這塊雞肋讓出去,能節省不少開支,將軍你怎麽看?”
江麟毫不猶豫的斷然答道:“殿下,提此言者,當殺!”
“哦?”燕行雲轉頭笑著問道:“將軍能否詳解?”
江麟答道:“殿下,我不說什麽讓土割地有損國威的話,而是燕國這些年能和蒙古保持相對的和平,蒙古人沒有大規模犯邊,正是因為有大寧和宣府這兩處重鎮的存在。”
稍頓了一下,江麟繼續說道:“殿下,如果將燕國比作一隻巨蟹,那宣府和大寧就是巨蟹的左右二鼇。自天盛十四年蒙古大汗阿裏不哥死後,其諸子爭奪汗位,但因為第二年太祖興兵三路北伐,反而讓蒙古內部暫時平靜下來。阿裏不哥的幼子刺甘失甘在哈爾和林繼承了汗位,其長子明理帖木兒在東邊被封了遼陽王。遼陽王的王庭在上都和捕魚兒海之間移動,夏天遼陽王率部到捕魚兒海牧馬,冬天冷了就南下駐紮在上都,上都就處在燕京的正北方。而遼陽王這些年之所以沒有大規模犯邊,一是因為他要警惕著他那個幼弟,擔心在燕國損失了人馬迴頭就被如今的蒙古大汗收拾了,二就是因為如果他想犯邊,攻擊宣府,那麽燕京的守軍出密雲,遼西守軍出大寧,就可夾擊上都,斷其後路。攻擊大寧亦是如此,如果他直接南下想從密雲直下燕京,那麽宣府和大寧左右其出,保證可以將他圍在中央讓他有來無迴。所以這些年蒙古頂多是有些遊騎騷擾,連長城都進不來,而像山海關這樣的重地都可以隻派一軍戍衛就可以。如若我大燕放棄遼西大寧府,那麽自山海關到居庸關,千裏長城處處皆敵,到那時需要多少士卒戍守才能守住,付出的代價隻怕是現在的十倍不止,所以我說提此言者當殺!”
燕行雲點頭說道:“將軍高見,可若是有一天蒙古大汗夥同遼陽王一同犯邊呢?”
江麟當即答道:“那朝廷的大同府必然出兵北上,而且我相信與朝廷多有齷齪的秦王也會自延安府出兵北上策應,蒙古人照樣是討不了好的。”
“秦王。”燕行雲略一沉吟,說道:“雖未曾有機會謀麵,但也久聞秦王精於戰陣的傳聞,將軍你早年就在王祖父麾下,可曾見過秦王?”
江麟聽到燕行雲此問,迴想起往事,也是一陣出神,過了一會才答道:“迴殿下,我與秦王接觸的不多,但也見過幾麵,對他的事跡也有所耳聞,殿下若想聽,我可以講一講。”
燕行雲答道:“將軍但講,我洗耳恭聽。”
江麟隨後說道:“當年秦王在大虞軍中頗有威望,其人幼年時就天賦異稟。前宋景定二年,太祖在洛陽起事時,秦王年僅十三歲,當時就在軍中隨太祖征戰。天盛四年,阿裏不哥與宋帝合攻大虞時,太祖和先王率領全部的大虞精兵在太原和阿裏不哥對峙,年僅二十二歲的秦王受命在新野監視襄陽。前宋奸相賈似道領著十萬兵受宋帝之命本應自襄陽北上攻取洛陽,幸好賈似道膽小怯戰,縮在襄陽城內遲遲不敢進兵。當時秦王手上不過隻有臨時征調收斂的兩萬餘兵馬,真正能野戰的精兵不過五千,但秦王麵對賈似道的十萬大軍,非但沒有躲在新野城中,反而將手下五千精兵打散,令他們四處出擊,襲擾襄陽府。秦王自己更是曾帶著一千騎軍跑到襄陽城下,對著城頭連放三箭,要賈似道出城迎戰。此舉反而更嚇住了賈似道,認為秦王定是手握重兵故意引他出城好一舉殲滅。如此秦王徹底拖住了前宋的十萬大軍,最終等待蒙古內亂,阿裏不哥和太祖盟誓退兵,後來更是隨著南下的太祖一同攻克了襄陽城,也由此讓東路的先王可以輕易地渡過長江,兵圍臨安,迫使宋帝出降。”
說到這,江麟頓了一下,歎了口氣,“隻可惜......”
話說一半江麟意識到什麽,閉口沒有再說下去。燕行雲卻接著江麟的話說了下去,“隻可惜一招棋錯,滿盤皆輸,被鎖在函穀關以西,成了一隻西北孤狼,不然也就沒了如今這五大藩國。”
燕行雲轉身望著大海,吟誦了一句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江麟看著這位年僅十五歲的世子殿下的背影,聽到他吟誦東漢末年曹操所作《觀滄海》中的這句詩,心中忽然想起了曹操的另一首《短歌行》,江麟心中冒出一個奇怪的想法,眼前這個觀海的少年,心中是否有著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壯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