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師成躬身稟報:“殿下,張邦昌、李邦彥與呂好問已迴。”晁雄征微微頷首,目光轉向殿內一側,癱軟在地的趙佶,此刻正雙眼緊閉,也不知是真睡還是假寐。
“武鬆。”晁雄征淡淡開口。
武鬆應聲而出,大步流星走到趙佶身旁,毫不猶豫地抬起一腳,重重踹在趙佶的肋下。
趙佶悶哼一聲,猛地驚醒,茫然四顧,待看清眼前之人是武鬆,又驚又怒:“大膽!你竟敢……”
“聖旨擬好了,官家隻需用印即可。”晁雄征打斷趙佶的話,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趙佶這才注意到殿內多了張邦昌、李邦彥與呂好問三人,他們正垂手侍立,神情恭謹,全然不見先前的驚慌失措。
趙佶心中一沉,怒火攻心:“朕是天子,豈容你等擺布!休想朕會答應!”
“官家此言差矣。”李邦彥上前一步,滿臉堆笑,“如今大梁兵臨城下,官家若是不答應,隻怕城破之日,便是玉石俱焚之時。識時務者為俊傑,官家又何必執迷不悟呢?”
趙佶聞言,怒極反笑,指著李邦彥的鼻子破口大罵:“你這奸佞小人!賣主求榮,恬不知恥!朕寧死也不會與你等同流合汙!”
李邦彥也不惱,依舊笑眯眯地迴道:“官家此言差矣,良禽擇木而棲,臣不過是順應天命罷了。大梁兵強馬壯,滅宋隻是遲早的事,官家又何必為了一個注定要滅亡的王朝而白白犧牲呢?”
“你……”趙佶氣得渾身發抖,指著李邦彥的手指顫抖不已。
晁雄征見狀,微微一笑,對身旁的梁師成說道:“梁伴伴,看來官家今日精神欠佳,不如……”他頓了頓,目光掃過殿內噤若寒蟬的百官,“聖旨之事,還需另作安排。”
梁師成心領神會,立刻躬身應道:“殿下英明。”他轉身麵向百官,高聲宣布,“官家偶感不適,聖旨一事,便由……”
梁師成環視一周,最後將目光落在張邦昌身上:“便由張大人代筆吧。”
張邦昌受寵若驚,連忙跪倒在地:“臣,臣惶恐……”
“張大人不必多慮,”晁雄征的聲音在殿內迴蕩,“此乃權宜之計,待官家龍體康複,再行商議。”
“殿下聖明。”張邦昌叩首謝恩,心中卻暗自叫苦。
代筆擬旨,這可是欺君之罪!
可如今大梁兵臨城下,聖旨又不得不擬,他隻能硬著頭皮接下這個燙手山芋。
趙佶怒目圓睜,指著晁雄征和張邦昌等人破口大罵:“亂臣賊子!你們這是要造反!朕絕不承認這偽造的聖旨!”
晁雄征並不理會趙佶的咆哮,而是轉向殿內百官,朗聲道:“諸位大人,官家昏聵,奸臣當道,致使江山社稷危在旦夕。如今大梁兵臨城下,我等身為大宋臣子,豈能坐視不理?”
“殿下所言極是!”一個官員站出來附和道,“官家昏庸無道,我等早已心生不滿,如今正該撥亂反正,重整朝綱!”
“臣附議!”
“臣也附議!”
越來越多的官員站出來表示支持晁雄征,殿內頓時一片附和之聲。
趙佶看著眼前這一幕,隻覺得眼前發黑,渾身無力。
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徹底失去了人心。
晁雄征滿意地點了點頭,不再理會趙佶,而是命人取來筆墨紙硯,讓張邦昌代筆擬旨,安排張邦昌、李邦彥和呂好問三人分別擔任京東、京西和河北三路的留守。
聖旨擬好之後,晁雄征當著百官的麵,承諾給張邦昌三人各一萬貫,還各派十個親兵護送他們前往三京。
“三位大人,此去一路艱辛,還望多多保重。”晁雄征拱手說道,“待事成之後,本王定當重重有賞。”
張邦昌三人連忙跪倒在地,叩首謝恩:“臣等定當不負殿下重托!”
待三人離去後,晁雄征吩咐梁師成:“梁伴伴,派人嚴密監視這三人,若有異動,立刻來報。”
“殿下放心,老奴明白。”梁師成躬身應道。
晁雄征走到窗邊,望著城外連綿不絕的大梁軍營,心中思緒萬千。
“馬軍的消息怎麽還沒到……”
晁雄征負手而立,目光深邃地凝視著遠方,等待著那至關重要的消息。
時間仿佛被無限拉長,每一分每一秒都顯得格外漫長。
他的指尖輕輕敲擊著窗欞,發出有節奏的“噠噠”聲,在寂靜的大殿中顯得格外清晰。
“殿下!”
一聲洪亮的聲音打破了沉寂,花榮身披戰甲,風塵仆仆地出現在殿外,他大步走進,單膝跪地,抱拳稟報道:“末將花榮,奉命前來複命!”
晁雄征眼中閃過一絲欣喜,連忙問道:“情況如何?董平呢?”
“迴殿下,末將與董平將軍率領兩千騎兵已趕到汴梁城外。”花榮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董平將軍身負箭傷,本不宜長途跋涉,但他執意要來,說是要親眼見證殿下撥亂反正。”
晁雄征眉頭微皺,對董平的忠義之心感到動容,沉聲問道:“他的傷勢如何?可曾延誤了行程?”
“董平將軍的傷勢雖未痊愈,但並不礙事。”花榮如實稟報,“我們日夜兼程,未敢有絲毫懈怠,兩千騎兵目前正在城外十裏處駐紮。”
晁雄征點了點頭,心中懸著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有了這兩千精銳騎兵,那些朝堂上的跳梁小醜,定會老實許多。
他當即下令道:“傳令下去,讓段常帶領他們入城休息,好生款待,不得有誤。”
花榮領命而去。
隨著大梁兵馬入城的消息傳來,朝堂之上,原本蠢蠢欲動的文武百官,頓時偃旗息鼓,個個噤若寒蟬。
他們本以為晁雄征孤立無援,可以趁機發難,誰知對方竟然早有準備,直接調來了大梁的精銳部隊。
感受到空氣中彌漫著的肅殺之氣,那些原本心懷鬼胎的官員,紛紛打消了心中的念頭,低眉順眼,不敢再有任何異動。
畢竟,誰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引火燒身,成為大梁鐵騎下的亡魂。
晁雄征將這一切看在眼裏,心中冷笑一聲。
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隻有讓這些牆頭草們徹底認清形勢,才能更好地掌控局麵,為接下來的計劃鋪平道路。
安排妥當後,晁雄征長舒一口氣,感到一陣輕鬆。
他轉過身,看著站在一旁的梁師成,低聲問道:“張邦昌他們,迴來了嗎?”
梁師成上前一步,躬身迴答:“迴殿下,已經迴來了。”
晁雄征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眼中閃爍著莫測的光芒。
好戲,就要開場了。
他緩緩走到趙佶麵前,看著依舊昏睡不醒的宋朝皇帝,輕聲吩咐道:“武鬆,把他弄醒。”
“武鬆。”晁雄征淡淡開口。
武鬆應聲而出,大步流星走到趙佶身旁,毫不猶豫地抬起一腳,重重踹在趙佶的肋下。
趙佶悶哼一聲,猛地驚醒,茫然四顧,待看清眼前之人是武鬆,又驚又怒:“大膽!你竟敢……”
“聖旨擬好了,官家隻需用印即可。”晁雄征打斷趙佶的話,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趙佶這才注意到殿內多了張邦昌、李邦彥與呂好問三人,他們正垂手侍立,神情恭謹,全然不見先前的驚慌失措。
趙佶心中一沉,怒火攻心:“朕是天子,豈容你等擺布!休想朕會答應!”
“官家此言差矣。”李邦彥上前一步,滿臉堆笑,“如今大梁兵臨城下,官家若是不答應,隻怕城破之日,便是玉石俱焚之時。識時務者為俊傑,官家又何必執迷不悟呢?”
趙佶聞言,怒極反笑,指著李邦彥的鼻子破口大罵:“你這奸佞小人!賣主求榮,恬不知恥!朕寧死也不會與你等同流合汙!”
李邦彥也不惱,依舊笑眯眯地迴道:“官家此言差矣,良禽擇木而棲,臣不過是順應天命罷了。大梁兵強馬壯,滅宋隻是遲早的事,官家又何必為了一個注定要滅亡的王朝而白白犧牲呢?”
“你……”趙佶氣得渾身發抖,指著李邦彥的手指顫抖不已。
晁雄征見狀,微微一笑,對身旁的梁師成說道:“梁伴伴,看來官家今日精神欠佳,不如……”他頓了頓,目光掃過殿內噤若寒蟬的百官,“聖旨之事,還需另作安排。”
梁師成心領神會,立刻躬身應道:“殿下英明。”他轉身麵向百官,高聲宣布,“官家偶感不適,聖旨一事,便由……”
梁師成環視一周,最後將目光落在張邦昌身上:“便由張大人代筆吧。”
張邦昌受寵若驚,連忙跪倒在地:“臣,臣惶恐……”
“張大人不必多慮,”晁雄征的聲音在殿內迴蕩,“此乃權宜之計,待官家龍體康複,再行商議。”
“殿下聖明。”張邦昌叩首謝恩,心中卻暗自叫苦。
代筆擬旨,這可是欺君之罪!
可如今大梁兵臨城下,聖旨又不得不擬,他隻能硬著頭皮接下這個燙手山芋。
趙佶怒目圓睜,指著晁雄征和張邦昌等人破口大罵:“亂臣賊子!你們這是要造反!朕絕不承認這偽造的聖旨!”
晁雄征並不理會趙佶的咆哮,而是轉向殿內百官,朗聲道:“諸位大人,官家昏聵,奸臣當道,致使江山社稷危在旦夕。如今大梁兵臨城下,我等身為大宋臣子,豈能坐視不理?”
“殿下所言極是!”一個官員站出來附和道,“官家昏庸無道,我等早已心生不滿,如今正該撥亂反正,重整朝綱!”
“臣附議!”
“臣也附議!”
越來越多的官員站出來表示支持晁雄征,殿內頓時一片附和之聲。
趙佶看著眼前這一幕,隻覺得眼前發黑,渾身無力。
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徹底失去了人心。
晁雄征滿意地點了點頭,不再理會趙佶,而是命人取來筆墨紙硯,讓張邦昌代筆擬旨,安排張邦昌、李邦彥和呂好問三人分別擔任京東、京西和河北三路的留守。
聖旨擬好之後,晁雄征當著百官的麵,承諾給張邦昌三人各一萬貫,還各派十個親兵護送他們前往三京。
“三位大人,此去一路艱辛,還望多多保重。”晁雄征拱手說道,“待事成之後,本王定當重重有賞。”
張邦昌三人連忙跪倒在地,叩首謝恩:“臣等定當不負殿下重托!”
待三人離去後,晁雄征吩咐梁師成:“梁伴伴,派人嚴密監視這三人,若有異動,立刻來報。”
“殿下放心,老奴明白。”梁師成躬身應道。
晁雄征走到窗邊,望著城外連綿不絕的大梁軍營,心中思緒萬千。
“馬軍的消息怎麽還沒到……”
晁雄征負手而立,目光深邃地凝視著遠方,等待著那至關重要的消息。
時間仿佛被無限拉長,每一分每一秒都顯得格外漫長。
他的指尖輕輕敲擊著窗欞,發出有節奏的“噠噠”聲,在寂靜的大殿中顯得格外清晰。
“殿下!”
一聲洪亮的聲音打破了沉寂,花榮身披戰甲,風塵仆仆地出現在殿外,他大步走進,單膝跪地,抱拳稟報道:“末將花榮,奉命前來複命!”
晁雄征眼中閃過一絲欣喜,連忙問道:“情況如何?董平呢?”
“迴殿下,末將與董平將軍率領兩千騎兵已趕到汴梁城外。”花榮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董平將軍身負箭傷,本不宜長途跋涉,但他執意要來,說是要親眼見證殿下撥亂反正。”
晁雄征眉頭微皺,對董平的忠義之心感到動容,沉聲問道:“他的傷勢如何?可曾延誤了行程?”
“董平將軍的傷勢雖未痊愈,但並不礙事。”花榮如實稟報,“我們日夜兼程,未敢有絲毫懈怠,兩千騎兵目前正在城外十裏處駐紮。”
晁雄征點了點頭,心中懸著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有了這兩千精銳騎兵,那些朝堂上的跳梁小醜,定會老實許多。
他當即下令道:“傳令下去,讓段常帶領他們入城休息,好生款待,不得有誤。”
花榮領命而去。
隨著大梁兵馬入城的消息傳來,朝堂之上,原本蠢蠢欲動的文武百官,頓時偃旗息鼓,個個噤若寒蟬。
他們本以為晁雄征孤立無援,可以趁機發難,誰知對方竟然早有準備,直接調來了大梁的精銳部隊。
感受到空氣中彌漫著的肅殺之氣,那些原本心懷鬼胎的官員,紛紛打消了心中的念頭,低眉順眼,不敢再有任何異動。
畢竟,誰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引火燒身,成為大梁鐵騎下的亡魂。
晁雄征將這一切看在眼裏,心中冷笑一聲。
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隻有讓這些牆頭草們徹底認清形勢,才能更好地掌控局麵,為接下來的計劃鋪平道路。
安排妥當後,晁雄征長舒一口氣,感到一陣輕鬆。
他轉過身,看著站在一旁的梁師成,低聲問道:“張邦昌他們,迴來了嗎?”
梁師成上前一步,躬身迴答:“迴殿下,已經迴來了。”
晁雄征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眼中閃爍著莫測的光芒。
好戲,就要開場了。
他緩緩走到趙佶麵前,看著依舊昏睡不醒的宋朝皇帝,輕聲吩咐道:“武鬆,把他弄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