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邦昌三人很快便從後宮趕迴,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晁雄征見狀,微微頷首,示意武鬆可以開始了。
武鬆得令,虎目一瞪,大步走到趙佶麵前,毫不客氣地抬起一腳,狠狠踹在了趙佶的腰間。
“唔!”
趙佶發出一聲痛苦的呻吟,猛然從昏睡中驚醒,他隻覺得腰間傳來一陣劇痛,仿佛骨頭都要斷裂一般。
“大膽!竟敢如此對待朕!”
趙佶痛苦地捂著腰,聲嘶力竭地怒吼道,語氣中充滿了憤怒和屈辱。
然而,他的怒吼聲在空曠的大殿中顯得那麽的無力,沒有一個人迴應他,隻有冰冷的空氣在嘲笑著他的狼狽。
晁雄征眼神冰冷地看著趙佶,嘴角勾起一抹嘲諷的弧度:“趙佶,現在不是你當皇帝的時候了。我需要你做三件事。”
“朕乃大宋天子,豈會受你這亂臣賊子的擺布!”趙佶聲色俱厲地吼道,語氣中充滿了不屈和抗拒。
晁雄征不為所動,語氣依舊平靜:“第一件事,寫三道聖旨。”
“休想!”趙佶想都沒想,直接拒絕。
“聖旨的內容很簡單,朕要任命張邦昌、李邦彥、梁師成為三京留守,總領三京軍政事務。”晁雄征淡淡地說道,仿佛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趙佶聞言,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死死地盯著晁雄征,
“你這是癡心妄想!朕絕不會答應你這種賣國求榮的要求!”趙佶咬牙切齒地說道,語氣中充滿了堅決。
晁雄征的耐心似乎已經耗盡,他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仿佛一把出鞘的利劍,直刺趙佶的心髒。
“看來,你是不見棺材不落淚。”晁雄征冷冷地說道,語氣中充滿了威脅。
就在氣氛僵持不下之際,一旁的李邦彥忽然諂媚地笑道:“殿下息怒,陛下可能是一時糊塗。其實,要寫這聖旨,倒也不一定非得陛下親自動筆。”
“哦?你有辦法?”晁雄征挑了挑眉,饒有興致地問道。
“殿下有所不知,梁師成手下有一批能人異士,模仿筆跡的本事堪稱一絕。隻要讓他們臨摹陛下的字跡,保管能夠以假亂真。”李邦彥得意洋洋地說道,仿佛發現了什麽天大的秘密。
“你……你這個無恥之徒!”趙佶聞言,氣得渾身發抖,他指著李邦彥,聲嘶力竭地怒罵道:“李邦彥,朕待你不薄,你竟然如此賣主求榮,簡直豬狗不如!”
麵對趙佶的怒罵,李邦彥卻絲毫不在意,反而露出一副諂媚的笑容。
“陛下說笑了,識時務者為俊傑嘛。如今大梁兵強馬壯,殿下更是英明神武,我等自然要順應天命,為殿下效犬馬之勞。”李邦彥厚顏無恥地說道,語氣中充滿了諂媚和奉承。
晁雄征看著眼前這出鬧劇,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趙佶,你看到了嗎?這就是你曾經信任的臣子。”晁雄征輕聲說道,語氣中充滿了嘲諷:“那麽,蔡京、童貫之流,是否也是天生的奸佞之臣呢?”
趙佶不屑地冷哼一聲,目光如刀般射向李邦彥,唾棄道:“李邦彥,你以為你攀附新主就能飛黃騰達?奸臣就是奸臣,本性難移!即便今日你背叛朕,明日也會背叛他!”
李邦彥臉色微變,強壓下怒火,皮笑肉不笑道:“陛下此言差矣,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如今大梁勢不可擋,追隨太子殿下才是順應天命,何來背叛之說?”
“一派胡言!”趙佶怒斥,“你這是背叛祖宗,背叛大宋!朕看你能得意到幾時!”
兩人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殿內氣氛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
晁雄征冷眼旁觀,待兩人爭執告一段落,才緩緩開口:“隻有孱弱的皇帝才會擔心臣子背叛。我大梁兵強馬壯,國富民強,何懼之有?即便有臣子心懷不軌,也不過是螳臂當車,自取滅亡!”
此言一出,李邦彥等人立刻跪地表忠心,山唿“太子英明”,殿內迴蕩著他們的聲音,卻各有心思。
張邦昌低著頭,眼神閃爍,不知在盤算什麽;梁師成則麵無表情,仿佛事不關己。
晁雄征這番敲打和安撫,恩威並施,讓多數官員口服心服。
他再次轉向趙佶,語氣緩和了些許:“陛下,如今大勢已去,您又何必執迷不悟?寫下聖旨,還能保全一些顏麵。”
趙佶沉默良久,內心掙紮不已。
他緊握雙拳,指節泛白,最終還是搖了搖頭,語氣決絕:“朕,絕不妥協!”
晁雄征殿內氣氛頓時沉悶下來,落針可聞。
他緩緩走到趙佶麵前,目光深邃,語氣低沉:“既如此,那就……”
李邦彥見趙佶油鹽不進,心中暗罵一聲老頑固,轉頭對著晁雄征諂媚一笑:“殿下,此事包在老臣身上!奴才這就去安排!” 說罷,他一溜煙跑到梁師成跟前,低聲耳語了一番。
梁師成心領神會,立刻招來幾名親信,耳提麵命地吩咐了幾句。
不多時,幾名親信便帶著筆墨紙硯走了過來,在趙佶麵前鋪開。
他們小心翼翼地臨摹著趙佶的筆跡,力求做到分毫不差。
李邦彥在一旁指手畫腳,不時提出修改意見,務必讓聖旨看起來天衣無縫。
經過一番忙碌,三份以假亂真的聖旨新鮮出爐。
李邦彥如獲至寶,小心翼翼地捧到晁雄征麵前,諂媚道:“殿下請過目,保管萬無一失!”晁雄征接過聖旨,仔細審閱了一番,滿意地點了點頭:“很好,你們做得不錯。”
見事情順利完成,晁雄征心情大好,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三位大人,事成之後,本宮絕不會虧待你們。明日大軍入城,本宮定當重賞,每人一萬貫,外加十名親兵護衛,以保各位大人安全。”
張邦昌三人聞言,頓時喜出望外,連忙跪地謝恩:“多謝殿下!我等定當竭盡全力,為殿下效犬馬之勞!” 三人表麵上感激涕零,內心卻各懷鬼胎。
張邦昌盤算著如何在這場亂世中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李邦彥則想著如何鞏固自己的地位,繼續飛黃騰達;梁師成則更加陰沉,他始終覺得這位新主子深不可測,必須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好了,時間緊迫,三位大人即刻動身,前往三京上任,不得有誤!”晁雄征擺了擺手,示意三人起身。
“奴才遵命!”三人齊聲應道。
很快,三個十人隊的親兵便護送著張邦昌、李邦彥、梁師成三人,離開了皇宮,直奔三京而去。
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晁雄征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殿下,一切都安排妥當了。”武鬆走到晁雄征身邊,沉聲說道。
晁雄征點了點頭,輕聲問道:“馬軍那邊,有消息了嗎?” 武鬆搖了搖頭:“暫時還沒有。” 晁雄征眉頭微皺,他緩緩走到大殿外,眺望著遠方緊閉的城門,神情有些焦急。
“怎麽還不來……”
晁雄征負手立於大殿之外,目光如鷹隼般緊盯著緊閉的汴梁城門。
夕陽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投射在冰冷的石板地上,更顯孤寂。
他的眉宇間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慮,焦躁不安的情緒在他心中滋長。
“怎麽還不來……”他低聲呢喃,語氣中帶著一絲壓抑的煩躁。
馬蹄聲遲遲未至,仿佛石子投入深潭,激不起半點漣漪。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聲都仿佛敲擊在他的心上,讓他愈發焦慮。
他深知,沒有馬軍的震懾,一切都隻是空中樓閣,不堪一擊。
一旦宋軍反應過來,封鎖城門,他們便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之前的努力都將化為泡影。
就在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沉寂。
晁雄征猛然抬頭,隻見一名親兵正飛奔而來,臉上帶著抑製不住的喜色。
“殿下!花榮將軍到了!”
晁雄征聞言,緊繃的神經終於鬆弛下來,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懸著的心也放下了。
“快,帶他過來!”
片刻之後,身披戰甲的花榮出現在晁雄征麵前。
他風塵仆仆,臉上帶著一絲愧色,抱拳說道:“末將花榮,參見太子殿下!屬下來遲,還請殿下恕罪!”
晁雄征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多禮,關切地問道:“不必客氣,路上可還順利?董平的箭傷如何?”
花榮連忙答道:“迴殿下,路上一切順利。董平將軍的箭傷已無大礙,隻是行動略有不便。此次,末將先行帶來兩千精騎,後續大隊人馬將在明日午後抵達汴梁城外。”
兩千精騎!晁雄征他點了點頭,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好,很好!花榮,董平,你們辛苦了。”晁雄征語氣緩和,嘴角帶著笑意:“這兩千騎兵,先到城中大營歇息,天黑之後,分批悄悄入宮,不得驚動任何人。”
“末將遵命!”花榮抱拳應道。
“另外,傳令段常,讓他率領本部人馬,即刻調入城中。”晁雄征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
花榮領命而去。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晁雄征長舒了一口氣。
有了這兩千馬軍,加上段常的人馬,足以控製住整個汴梁城。
消息很快傳開,汴梁城內的百官得知大梁的兵馬已經進城,心中頓時打消了其他念頭,紛紛選擇了沉默。
晁雄征站在皇宮大門前,望著宮殿深處,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
“武鬆,傳令下去……”
晁雄征見狀,微微頷首,示意武鬆可以開始了。
武鬆得令,虎目一瞪,大步走到趙佶麵前,毫不客氣地抬起一腳,狠狠踹在了趙佶的腰間。
“唔!”
趙佶發出一聲痛苦的呻吟,猛然從昏睡中驚醒,他隻覺得腰間傳來一陣劇痛,仿佛骨頭都要斷裂一般。
“大膽!竟敢如此對待朕!”
趙佶痛苦地捂著腰,聲嘶力竭地怒吼道,語氣中充滿了憤怒和屈辱。
然而,他的怒吼聲在空曠的大殿中顯得那麽的無力,沒有一個人迴應他,隻有冰冷的空氣在嘲笑著他的狼狽。
晁雄征眼神冰冷地看著趙佶,嘴角勾起一抹嘲諷的弧度:“趙佶,現在不是你當皇帝的時候了。我需要你做三件事。”
“朕乃大宋天子,豈會受你這亂臣賊子的擺布!”趙佶聲色俱厲地吼道,語氣中充滿了不屈和抗拒。
晁雄征不為所動,語氣依舊平靜:“第一件事,寫三道聖旨。”
“休想!”趙佶想都沒想,直接拒絕。
“聖旨的內容很簡單,朕要任命張邦昌、李邦彥、梁師成為三京留守,總領三京軍政事務。”晁雄征淡淡地說道,仿佛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趙佶聞言,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死死地盯著晁雄征,
“你這是癡心妄想!朕絕不會答應你這種賣國求榮的要求!”趙佶咬牙切齒地說道,語氣中充滿了堅決。
晁雄征的耐心似乎已經耗盡,他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仿佛一把出鞘的利劍,直刺趙佶的心髒。
“看來,你是不見棺材不落淚。”晁雄征冷冷地說道,語氣中充滿了威脅。
就在氣氛僵持不下之際,一旁的李邦彥忽然諂媚地笑道:“殿下息怒,陛下可能是一時糊塗。其實,要寫這聖旨,倒也不一定非得陛下親自動筆。”
“哦?你有辦法?”晁雄征挑了挑眉,饒有興致地問道。
“殿下有所不知,梁師成手下有一批能人異士,模仿筆跡的本事堪稱一絕。隻要讓他們臨摹陛下的字跡,保管能夠以假亂真。”李邦彥得意洋洋地說道,仿佛發現了什麽天大的秘密。
“你……你這個無恥之徒!”趙佶聞言,氣得渾身發抖,他指著李邦彥,聲嘶力竭地怒罵道:“李邦彥,朕待你不薄,你竟然如此賣主求榮,簡直豬狗不如!”
麵對趙佶的怒罵,李邦彥卻絲毫不在意,反而露出一副諂媚的笑容。
“陛下說笑了,識時務者為俊傑嘛。如今大梁兵強馬壯,殿下更是英明神武,我等自然要順應天命,為殿下效犬馬之勞。”李邦彥厚顏無恥地說道,語氣中充滿了諂媚和奉承。
晁雄征看著眼前這出鬧劇,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趙佶,你看到了嗎?這就是你曾經信任的臣子。”晁雄征輕聲說道,語氣中充滿了嘲諷:“那麽,蔡京、童貫之流,是否也是天生的奸佞之臣呢?”
趙佶不屑地冷哼一聲,目光如刀般射向李邦彥,唾棄道:“李邦彥,你以為你攀附新主就能飛黃騰達?奸臣就是奸臣,本性難移!即便今日你背叛朕,明日也會背叛他!”
李邦彥臉色微變,強壓下怒火,皮笑肉不笑道:“陛下此言差矣,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如今大梁勢不可擋,追隨太子殿下才是順應天命,何來背叛之說?”
“一派胡言!”趙佶怒斥,“你這是背叛祖宗,背叛大宋!朕看你能得意到幾時!”
兩人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殿內氣氛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
晁雄征冷眼旁觀,待兩人爭執告一段落,才緩緩開口:“隻有孱弱的皇帝才會擔心臣子背叛。我大梁兵強馬壯,國富民強,何懼之有?即便有臣子心懷不軌,也不過是螳臂當車,自取滅亡!”
此言一出,李邦彥等人立刻跪地表忠心,山唿“太子英明”,殿內迴蕩著他們的聲音,卻各有心思。
張邦昌低著頭,眼神閃爍,不知在盤算什麽;梁師成則麵無表情,仿佛事不關己。
晁雄征這番敲打和安撫,恩威並施,讓多數官員口服心服。
他再次轉向趙佶,語氣緩和了些許:“陛下,如今大勢已去,您又何必執迷不悟?寫下聖旨,還能保全一些顏麵。”
趙佶沉默良久,內心掙紮不已。
他緊握雙拳,指節泛白,最終還是搖了搖頭,語氣決絕:“朕,絕不妥協!”
晁雄征殿內氣氛頓時沉悶下來,落針可聞。
他緩緩走到趙佶麵前,目光深邃,語氣低沉:“既如此,那就……”
李邦彥見趙佶油鹽不進,心中暗罵一聲老頑固,轉頭對著晁雄征諂媚一笑:“殿下,此事包在老臣身上!奴才這就去安排!” 說罷,他一溜煙跑到梁師成跟前,低聲耳語了一番。
梁師成心領神會,立刻招來幾名親信,耳提麵命地吩咐了幾句。
不多時,幾名親信便帶著筆墨紙硯走了過來,在趙佶麵前鋪開。
他們小心翼翼地臨摹著趙佶的筆跡,力求做到分毫不差。
李邦彥在一旁指手畫腳,不時提出修改意見,務必讓聖旨看起來天衣無縫。
經過一番忙碌,三份以假亂真的聖旨新鮮出爐。
李邦彥如獲至寶,小心翼翼地捧到晁雄征麵前,諂媚道:“殿下請過目,保管萬無一失!”晁雄征接過聖旨,仔細審閱了一番,滿意地點了點頭:“很好,你們做得不錯。”
見事情順利完成,晁雄征心情大好,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三位大人,事成之後,本宮絕不會虧待你們。明日大軍入城,本宮定當重賞,每人一萬貫,外加十名親兵護衛,以保各位大人安全。”
張邦昌三人聞言,頓時喜出望外,連忙跪地謝恩:“多謝殿下!我等定當竭盡全力,為殿下效犬馬之勞!” 三人表麵上感激涕零,內心卻各懷鬼胎。
張邦昌盤算著如何在這場亂世中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李邦彥則想著如何鞏固自己的地位,繼續飛黃騰達;梁師成則更加陰沉,他始終覺得這位新主子深不可測,必須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好了,時間緊迫,三位大人即刻動身,前往三京上任,不得有誤!”晁雄征擺了擺手,示意三人起身。
“奴才遵命!”三人齊聲應道。
很快,三個十人隊的親兵便護送著張邦昌、李邦彥、梁師成三人,離開了皇宮,直奔三京而去。
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晁雄征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殿下,一切都安排妥當了。”武鬆走到晁雄征身邊,沉聲說道。
晁雄征點了點頭,輕聲問道:“馬軍那邊,有消息了嗎?” 武鬆搖了搖頭:“暫時還沒有。” 晁雄征眉頭微皺,他緩緩走到大殿外,眺望著遠方緊閉的城門,神情有些焦急。
“怎麽還不來……”
晁雄征負手立於大殿之外,目光如鷹隼般緊盯著緊閉的汴梁城門。
夕陽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投射在冰冷的石板地上,更顯孤寂。
他的眉宇間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慮,焦躁不安的情緒在他心中滋長。
“怎麽還不來……”他低聲呢喃,語氣中帶著一絲壓抑的煩躁。
馬蹄聲遲遲未至,仿佛石子投入深潭,激不起半點漣漪。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聲都仿佛敲擊在他的心上,讓他愈發焦慮。
他深知,沒有馬軍的震懾,一切都隻是空中樓閣,不堪一擊。
一旦宋軍反應過來,封鎖城門,他們便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之前的努力都將化為泡影。
就在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沉寂。
晁雄征猛然抬頭,隻見一名親兵正飛奔而來,臉上帶著抑製不住的喜色。
“殿下!花榮將軍到了!”
晁雄征聞言,緊繃的神經終於鬆弛下來,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懸著的心也放下了。
“快,帶他過來!”
片刻之後,身披戰甲的花榮出現在晁雄征麵前。
他風塵仆仆,臉上帶著一絲愧色,抱拳說道:“末將花榮,參見太子殿下!屬下來遲,還請殿下恕罪!”
晁雄征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多禮,關切地問道:“不必客氣,路上可還順利?董平的箭傷如何?”
花榮連忙答道:“迴殿下,路上一切順利。董平將軍的箭傷已無大礙,隻是行動略有不便。此次,末將先行帶來兩千精騎,後續大隊人馬將在明日午後抵達汴梁城外。”
兩千精騎!晁雄征他點了點頭,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好,很好!花榮,董平,你們辛苦了。”晁雄征語氣緩和,嘴角帶著笑意:“這兩千騎兵,先到城中大營歇息,天黑之後,分批悄悄入宮,不得驚動任何人。”
“末將遵命!”花榮抱拳應道。
“另外,傳令段常,讓他率領本部人馬,即刻調入城中。”晁雄征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
花榮領命而去。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晁雄征長舒了一口氣。
有了這兩千馬軍,加上段常的人馬,足以控製住整個汴梁城。
消息很快傳開,汴梁城內的百官得知大梁的兵馬已經進城,心中頓時打消了其他念頭,紛紛選擇了沉默。
晁雄征站在皇宮大門前,望著宮殿深處,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
“武鬆,傳令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