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宗正
滇王老莊,日寇匈奴都要打 作者:海釣綠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很好奇昭君的櫻桃小口什麽味道,但陳湯也深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準備再撩撥一下昭君的春心。
“昭君你說,你沒本事?可是我覺得,你本事大著呢。”
昭君的身體隨著馬車微微搖晃著,嘴裏淡淡說道:“妾就是一個普通女孩,哪裏有什麽本事。可不像某些人,一會兒是奴仆,一會兒成了大奴,現在幹脆成了王府的管家,好像還是光祿大夫的紅人。”
聽見昭君列舉自己的光輝業績,陳湯心中甚為得意。
看來,昭君還是很關注自己的嘛。
連忙打趣:
“不過不管這個人有多大本事,還不是一樣要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
昭君微微臉紅。
這種話,出自陳湯的嘴裏,再尋常不過。但是聽到昭君的耳裏,卻還是忍不住羞澀。
要是過去,昭君肯定就甩臉子、不予理睬了。但現在既然已經決定與陳湯平等往來,所以昭君隻是輕輕嗔道:“你就是胡說八道,難聽死了。”
雖然是嗔怪,但陳湯聽著耳中,卻很是受用,正要與昭君繼續曖昧,卻看見王中尉一騎馬徑自衝了過來,沒下馬對著陳湯拱手:
“陳君,王爺讓我來協助你,到了霸上以後,安頓王府舊人。”
看見王中尉對自己也很是禮敬,陳湯當然受用。
早就喜歡他那個“中尉”名頭了,但王中尉一直對自己態度冷淡。
直到現在被昌邑王指派為自己的副手,他的態度才來了個大轉彎。
陳湯當然不去計較以前被王中尉冷落的事情,而是轉而與王中尉並轡離開,仔細商量如何讓王府舊人能夠有個好的居住環境。
另一方麵,他也知道,昌邑王府的眾人,都有王爺身上的桀驁習氣,搞得不好,很容易在霸上就闖出禍來。
說不定會影響到王爺的登基大事。
陳湯現在雖然被王爺任命為管家,但是自己沒什麽威望,約束王府眾人,還得靠王中尉。
而且,這些王府舊人,有哪些特殊關係,哪些是不能得罪的?陳湯來昌邑王府時間不長,也不了解內情。
所以,仰仗王中尉的事情,多著呢。
王中尉聽說陳湯擔心有王府舊人恃強淩弱,鬧出事來會影響王爺登基,當即拍了胸脯。
他手下還有八十個王府護衛呢。
八十個護衛對付一百多仆役奴隸,簡直不要太簡單。
況且,也不會一百多王府舊人都鬧事。
那就更好完成任務了。
看著陳湯與王中尉並轡離開,王昭君心中又有了想法。
本來也估計王中尉說不定還要低陳湯一頭,沒想到現在就看見了。
咦?這麽說來,到了霸上,陳湯成了王府的總監護人,自己豈不也是受他管製?
連忙想了想,自己剛才與陳湯對話,沒有冒昧的話吧?
想了一迴,暗暗點頭。
剛才的話,都算得體。
排除了擔憂,就開始感歎。
陳湯真是命好啊,這麽快就成了王府大管家,可是自己呢,來到昌邑王府也有一個月了,連皇宮大門都沒看見。
也不知道是陳湯能力太強,還是自己時乖命蹇?
還有就是,陳湯的官職,還會不會再升?
畢竟,以王爺現在對他的倚重程度來看,登基以後,給陳湯個一官半職,獎賞從龍之臣,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萬一,陳湯居然被封了個某縣的縣令,怎麽辦?
哎呀,那個時候,他會不會反而看不上自己呢?
嗯,看起來,對陳湯,似乎還應該熱情一點,不要有那麽多矜持了。
但是,感情的事情,能勉強嗎?
看來,也隻好隨機應變了。隻要陳湯不是很過分,自己也不妨順水推舟呢。
這麽胡思亂想著,霸上到了。
所有人裏麵,最高興的無過於昌邑王了。
不僅僅是因為到了霸上,離自己登基又大大近了一步。
而是因為來迎接的,居然是白胡子宗正。
老劉家的自家人啊。
怪不得後來就不見宗正了,原來老先生居然先一步趕迴長安,稟告了大將軍和上官太後,這才奉了上官太後的懿旨,帶上皇帝禦用車隊,前來霸上迎駕。
一路上的勞累顛簸,還有丙吉的吹胡子瞪眼,現在全都煙消雲散了。
自己這個嗣皇帝的登基稱帝,已經隻等吉時了。
那麽,斬衰,還是要穿嗎?
宗正的態度很親切,但觀點卻與丙吉完全一致。
不但要穿斬衰,而且要大聲嚎哭,表示對先皇帝的忠誠,對新爹的眷念。
“昌邑王,這些都是必備的程序,咱們沒有講價的可能。再說您做了皇帝,不也是要讓臣子們盡忠盡孝嗎?所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喲,昌邑王,覺得如何啊?”
劉賀沒法子,隻好穿上斬衰,但是對大聲嚎哭,雖然答應過陳湯,但那不算事。
“宗正啊,我這兩天喉嚨疼的厲害,如果大聲嚎哭,哭壞了嗓子,那還怎麽登基?”
宗正還是滿臉是笑,甚至是有些慈愛地看著昌邑王。
“這個,嗣皇帝倒是不必擔心,如果哭壞了嗓子,咱們可以把登基儀式就放在宮裏頭進行,反而簡潔得多。老仆知道,大王是生性高潔,本來也不喜歡這些陳腐規矩,所以,在未央宮登基,又何嚐不可呢?”
同樣的道理,劉賀覺得宗正說起來,就那麽容易接受。
真是一家人啊。
一旁的丙吉笑而不言。
隻要昌邑王遵守規矩,不去破壞朝廷的固有程序,他又何苦做惡人?
少府這時候策馬前來,告訴一件大事:
上官太後,決定明日申時接見昌邑王。
丙吉皺起了眉頭。
太後接見嗣皇帝,有這樣的禮節嗎?怎麽好像沒聽過?
宗正和少府都明白,這是太後閑得無聊,想找個事來做做,打發時間。
如果說昌邑王是嗣皇帝準皇帝,那麽上官太後現在的地位,就是代皇帝。
因為是長輩,其地位甚至比皇帝還要高一輩。
就連威風八麵的大將軍,也要太後做了決定,才能執行相關政務。
起碼名義上必須這樣。
昌邑王沒有反駁的道理,他也不準備反駁。
見太後,總比斬衰和嚎哭輕鬆多了。
但是太後還有個口諭:
讓昌邑王把好玩的東西,還有善男俊女,都帶去給她過目。
準備再撩撥一下昭君的春心。
“昭君你說,你沒本事?可是我覺得,你本事大著呢。”
昭君的身體隨著馬車微微搖晃著,嘴裏淡淡說道:“妾就是一個普通女孩,哪裏有什麽本事。可不像某些人,一會兒是奴仆,一會兒成了大奴,現在幹脆成了王府的管家,好像還是光祿大夫的紅人。”
聽見昭君列舉自己的光輝業績,陳湯心中甚為得意。
看來,昭君還是很關注自己的嘛。
連忙打趣:
“不過不管這個人有多大本事,還不是一樣要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
昭君微微臉紅。
這種話,出自陳湯的嘴裏,再尋常不過。但是聽到昭君的耳裏,卻還是忍不住羞澀。
要是過去,昭君肯定就甩臉子、不予理睬了。但現在既然已經決定與陳湯平等往來,所以昭君隻是輕輕嗔道:“你就是胡說八道,難聽死了。”
雖然是嗔怪,但陳湯聽著耳中,卻很是受用,正要與昭君繼續曖昧,卻看見王中尉一騎馬徑自衝了過來,沒下馬對著陳湯拱手:
“陳君,王爺讓我來協助你,到了霸上以後,安頓王府舊人。”
看見王中尉對自己也很是禮敬,陳湯當然受用。
早就喜歡他那個“中尉”名頭了,但王中尉一直對自己態度冷淡。
直到現在被昌邑王指派為自己的副手,他的態度才來了個大轉彎。
陳湯當然不去計較以前被王中尉冷落的事情,而是轉而與王中尉並轡離開,仔細商量如何讓王府舊人能夠有個好的居住環境。
另一方麵,他也知道,昌邑王府的眾人,都有王爺身上的桀驁習氣,搞得不好,很容易在霸上就闖出禍來。
說不定會影響到王爺的登基大事。
陳湯現在雖然被王爺任命為管家,但是自己沒什麽威望,約束王府眾人,還得靠王中尉。
而且,這些王府舊人,有哪些特殊關係,哪些是不能得罪的?陳湯來昌邑王府時間不長,也不了解內情。
所以,仰仗王中尉的事情,多著呢。
王中尉聽說陳湯擔心有王府舊人恃強淩弱,鬧出事來會影響王爺登基,當即拍了胸脯。
他手下還有八十個王府護衛呢。
八十個護衛對付一百多仆役奴隸,簡直不要太簡單。
況且,也不會一百多王府舊人都鬧事。
那就更好完成任務了。
看著陳湯與王中尉並轡離開,王昭君心中又有了想法。
本來也估計王中尉說不定還要低陳湯一頭,沒想到現在就看見了。
咦?這麽說來,到了霸上,陳湯成了王府的總監護人,自己豈不也是受他管製?
連忙想了想,自己剛才與陳湯對話,沒有冒昧的話吧?
想了一迴,暗暗點頭。
剛才的話,都算得體。
排除了擔憂,就開始感歎。
陳湯真是命好啊,這麽快就成了王府大管家,可是自己呢,來到昌邑王府也有一個月了,連皇宮大門都沒看見。
也不知道是陳湯能力太強,還是自己時乖命蹇?
還有就是,陳湯的官職,還會不會再升?
畢竟,以王爺現在對他的倚重程度來看,登基以後,給陳湯個一官半職,獎賞從龍之臣,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萬一,陳湯居然被封了個某縣的縣令,怎麽辦?
哎呀,那個時候,他會不會反而看不上自己呢?
嗯,看起來,對陳湯,似乎還應該熱情一點,不要有那麽多矜持了。
但是,感情的事情,能勉強嗎?
看來,也隻好隨機應變了。隻要陳湯不是很過分,自己也不妨順水推舟呢。
這麽胡思亂想著,霸上到了。
所有人裏麵,最高興的無過於昌邑王了。
不僅僅是因為到了霸上,離自己登基又大大近了一步。
而是因為來迎接的,居然是白胡子宗正。
老劉家的自家人啊。
怪不得後來就不見宗正了,原來老先生居然先一步趕迴長安,稟告了大將軍和上官太後,這才奉了上官太後的懿旨,帶上皇帝禦用車隊,前來霸上迎駕。
一路上的勞累顛簸,還有丙吉的吹胡子瞪眼,現在全都煙消雲散了。
自己這個嗣皇帝的登基稱帝,已經隻等吉時了。
那麽,斬衰,還是要穿嗎?
宗正的態度很親切,但觀點卻與丙吉完全一致。
不但要穿斬衰,而且要大聲嚎哭,表示對先皇帝的忠誠,對新爹的眷念。
“昌邑王,這些都是必備的程序,咱們沒有講價的可能。再說您做了皇帝,不也是要讓臣子們盡忠盡孝嗎?所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喲,昌邑王,覺得如何啊?”
劉賀沒法子,隻好穿上斬衰,但是對大聲嚎哭,雖然答應過陳湯,但那不算事。
“宗正啊,我這兩天喉嚨疼的厲害,如果大聲嚎哭,哭壞了嗓子,那還怎麽登基?”
宗正還是滿臉是笑,甚至是有些慈愛地看著昌邑王。
“這個,嗣皇帝倒是不必擔心,如果哭壞了嗓子,咱們可以把登基儀式就放在宮裏頭進行,反而簡潔得多。老仆知道,大王是生性高潔,本來也不喜歡這些陳腐規矩,所以,在未央宮登基,又何嚐不可呢?”
同樣的道理,劉賀覺得宗正說起來,就那麽容易接受。
真是一家人啊。
一旁的丙吉笑而不言。
隻要昌邑王遵守規矩,不去破壞朝廷的固有程序,他又何苦做惡人?
少府這時候策馬前來,告訴一件大事:
上官太後,決定明日申時接見昌邑王。
丙吉皺起了眉頭。
太後接見嗣皇帝,有這樣的禮節嗎?怎麽好像沒聽過?
宗正和少府都明白,這是太後閑得無聊,想找個事來做做,打發時間。
如果說昌邑王是嗣皇帝準皇帝,那麽上官太後現在的地位,就是代皇帝。
因為是長輩,其地位甚至比皇帝還要高一輩。
就連威風八麵的大將軍,也要太後做了決定,才能執行相關政務。
起碼名義上必須這樣。
昌邑王沒有反駁的道理,他也不準備反駁。
見太後,總比斬衰和嚎哭輕鬆多了。
但是太後還有個口諭:
讓昌邑王把好玩的東西,還有善男俊女,都帶去給她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