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服妖
滇王老莊,日寇匈奴都要打 作者:海釣綠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太後的這種奇怪要求,包括光祿大夫在內,沒人提出異議。
一方麵,這是太後的口諭,理應執行。另一方麵,口諭有點奇怪,但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昌邑王知道,現在已經到了登基稱帝的最後時刻了,隻要籠絡好了太後,未央宮的寶座就歸自己了。
馬上下令把陳湯召來。
陳湯一聽太後要好玩的東西,馬上明白了,老太太這是想來點熱鬧的,建議王爺做些仄注冠,讓老太後看過稀罕。
昌邑王微笑答應了。
仄注冠,這可是齊地的特產,不用說,上官太後十有八九沒見過。
然後看看陳湯:“正好,太後還要朕帶上善男俊女入宮覲見,那麽,你讓王中尉安排王府舊人,不許滋事!你,就和王嬙,一齊隨朕前去拜見太後!”
聽說王爺要自己去拜見老太後,陳湯心裏沒半點興趣。隻是聽到昭君也去,又加上是王爺的旨意,自己也不能違背。
去就去唄,反正還有大美女陪著不是?
可是,太後要見齊地的善男俊女,又是個啥意思?就是圖個熱鬧?
總之,想到現在一切都要服從昌邑王登基的大計,陳湯就沒有咒念。再說,跟劉賀想法差不多,陳湯也覺得,陪老太太說會兒話,不是什麽天大的事情。
在未央宮等了半天,皇太後才姍姍來遲。
一串銀鈴般的笑聲,帶著一個女孩子的聲音響起在威嚴肅穆的未央宮裏。
“哎呀呀,你們都到了啊,本宮多睡了會兒,哈哈,讓你們久等了。”
見宗正避席行禮,劉賀也連忙跟著行禮。
陳湯和王昭君,沒有行禮的份,隻能站在殿下等著。
陳湯有些好奇:“昭君你聽見了嗎,這老太太的聲音,倒像是個小姑娘。”
昭君真是無奈,又被陳湯逗笑了。
這個人,怎麽總能意想不到的說些笑話?
連忙收斂笑容,輕聲警告:“湯,咱們可不能亂說話,小心得罪了太後。”
陳湯這才想起來,現在所處的位置,說是站在刀刃上也不為過,稍有不慎,就是“大不敬”之罪,那時候,悔之晚矣。
大殿裏,上官太後正在欣賞昌邑王帶來的仄注冠,昌邑王為了讓太後高興,自己還專門戴上了仄注冠。
這仄注冠的確是齊地特產,雖然高不過兩尺,但不像通常的冠兩側對稱,而是右邊用鐵製成卷曲的形狀耷拉下來,戴上以後,頗為滑稽。
上官太後果然被昌邑王的滑稽相惹得哈哈大笑。
昌邑王心裏卻暗暗驚訝。
這位上官太後,竟然真是個小女孩!看她容貌,大約也就是及笄之年,如何就做了太後?如果不是有宗正和光祿大夫在場,劉賀還真不敢認這個女孩為太後。
想到光祿大夫,劉賀看了一眼丙吉,卻發現丙吉又是滿臉烏雲了。
這位丙公,怎麽每天都是愁眉苦臉的?今天見太後,這麽喜慶的日子,他居然又是一臉哭喪像!
哼,真該讓他去守陵。
上官太後也注意到丙吉的神情,含笑問道:“光祿大夫,似有不悅?”
丙吉連忙避席迴答:“臣稟告太後,這仄注冠,甚是不祥,故臣有戚容。”
這話一出口,不但劉賀,連宗正和上官太後都吃了一驚。
上官太後脫口問:“不祥?為何不祥?”
丙吉當然不會胡說:“臣稟告太後,此冠乃是齊地謁者專用,士人掩麵而不顧之物。今日居然堂而皇之地戴在嗣皇帝的頭上!可謂禮崩樂壞,詭異至極!須知冠者正也,故子路不惜結纓而死,以示正氣乃君子本原,死不可棄!所以,冠是絕不容褻瀆的。再看現在這仄注冠,卻隻有一側垂下,另一側並無鐵環,其蔑視禮教、褻瀆士人無以複加,臣以為其絕非正道,可稱‘服妖’!鬥膽請太後棄之!”
聽見這個“妖”字,上官太後頓時臉色一變:“昌邑王,你作何解釋?”
劉賀內心惱怒不已,本來見過太後,自己就可籌劃登基之事,誰知道就在這最沒有難度、其樂融融的時候,被丙吉來了這麽一下子!
“服妖”?我看你丙吉才是妖!
屢屢興風作浪,難道你真要壞朕的大事?
雖然心中非常不滿,但麵對上官太後的質疑,劉賀可不敢有絲毫不敬。
“稟告太後,此冠乃是王府管家陳湯建議臣奉上的玩物,他就在殿外,是否召見?”
劉賀心裏想的是,現在出了漏子,肯定要找個背鍋的。既然丙吉說這是“服妖”,那就讓陳湯來頂缸吧。
是死是活,我可管不了你了。反正你頂缸,我脫身以後,才好去籌劃登基。
是死是活,是福是禍,湯啊,你自求多福吧。
陳湯正納悶呢,怎麽大殿裏的歡聲笑語忽然停了?
看看大美人,卻見昭君也是滿臉疑惑。
欣賞她的美貌可以,要從她臉上找答案,那還是算了。
不用再看了,召見陳湯了。
進殿以後的陳湯,很快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但也不明白——皇太後,居然是個及笄之年的少女?
不過,當務之急,是馬上解釋這個仄注冠。
不能駁斥丙吉,他可是自己的後路。
雖然陳湯也覺得丙吉有些泥古不化。
“小人稟告太後,小人也覺得,丙大夫所言有理。”
這句話一出口,殿內眾人,丙吉雖然臉上並無喜色,其實內心也暗自得意:瞧瞧,仆的話沒問題吧,雖是區區一個管家,也知道這堂皇正義。
劉賀眉頭緊鎖。
要陳湯來解釋為何上貢這仄注冠,還指望他把丙吉駁斥一頓呢。到時候他和丙吉爭論起來,自己就跳出是非圈,靜看事態發展。
當然,不到不得已的時候,還是別讓陳湯送死。
打個半死,嗯,頂多打個半死。
可是這家夥居然說丙吉“所言有理”。
那你倒是說說,誰無理?是乃翁嗎!
頗有些氣急敗壞的感覺。
最超然物外的,恐怕就是上官太後了。
從皇後做到太後,可算是閱人無數,所以別看她年紀小,各種經曆都不少。現在見昌邑王緊急拉出來的“護駕盾牌”並非什麽飽學鴻儒,竟然是個庶民,上官太後驚訝之餘,馬上一雙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陳湯,心裏卻明白,這個王府管家不簡單。
陳湯明白大家都在等待他的解釋,心裏也很滿意,一句話既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也鎮住了全場。
皇太後、親王和光祿大夫,都在等著自己的下文呢。
一方麵,這是太後的口諭,理應執行。另一方麵,口諭有點奇怪,但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昌邑王知道,現在已經到了登基稱帝的最後時刻了,隻要籠絡好了太後,未央宮的寶座就歸自己了。
馬上下令把陳湯召來。
陳湯一聽太後要好玩的東西,馬上明白了,老太太這是想來點熱鬧的,建議王爺做些仄注冠,讓老太後看過稀罕。
昌邑王微笑答應了。
仄注冠,這可是齊地的特產,不用說,上官太後十有八九沒見過。
然後看看陳湯:“正好,太後還要朕帶上善男俊女入宮覲見,那麽,你讓王中尉安排王府舊人,不許滋事!你,就和王嬙,一齊隨朕前去拜見太後!”
聽說王爺要自己去拜見老太後,陳湯心裏沒半點興趣。隻是聽到昭君也去,又加上是王爺的旨意,自己也不能違背。
去就去唄,反正還有大美女陪著不是?
可是,太後要見齊地的善男俊女,又是個啥意思?就是圖個熱鬧?
總之,想到現在一切都要服從昌邑王登基的大計,陳湯就沒有咒念。再說,跟劉賀想法差不多,陳湯也覺得,陪老太太說會兒話,不是什麽天大的事情。
在未央宮等了半天,皇太後才姍姍來遲。
一串銀鈴般的笑聲,帶著一個女孩子的聲音響起在威嚴肅穆的未央宮裏。
“哎呀呀,你們都到了啊,本宮多睡了會兒,哈哈,讓你們久等了。”
見宗正避席行禮,劉賀也連忙跟著行禮。
陳湯和王昭君,沒有行禮的份,隻能站在殿下等著。
陳湯有些好奇:“昭君你聽見了嗎,這老太太的聲音,倒像是個小姑娘。”
昭君真是無奈,又被陳湯逗笑了。
這個人,怎麽總能意想不到的說些笑話?
連忙收斂笑容,輕聲警告:“湯,咱們可不能亂說話,小心得罪了太後。”
陳湯這才想起來,現在所處的位置,說是站在刀刃上也不為過,稍有不慎,就是“大不敬”之罪,那時候,悔之晚矣。
大殿裏,上官太後正在欣賞昌邑王帶來的仄注冠,昌邑王為了讓太後高興,自己還專門戴上了仄注冠。
這仄注冠的確是齊地特產,雖然高不過兩尺,但不像通常的冠兩側對稱,而是右邊用鐵製成卷曲的形狀耷拉下來,戴上以後,頗為滑稽。
上官太後果然被昌邑王的滑稽相惹得哈哈大笑。
昌邑王心裏卻暗暗驚訝。
這位上官太後,竟然真是個小女孩!看她容貌,大約也就是及笄之年,如何就做了太後?如果不是有宗正和光祿大夫在場,劉賀還真不敢認這個女孩為太後。
想到光祿大夫,劉賀看了一眼丙吉,卻發現丙吉又是滿臉烏雲了。
這位丙公,怎麽每天都是愁眉苦臉的?今天見太後,這麽喜慶的日子,他居然又是一臉哭喪像!
哼,真該讓他去守陵。
上官太後也注意到丙吉的神情,含笑問道:“光祿大夫,似有不悅?”
丙吉連忙避席迴答:“臣稟告太後,這仄注冠,甚是不祥,故臣有戚容。”
這話一出口,不但劉賀,連宗正和上官太後都吃了一驚。
上官太後脫口問:“不祥?為何不祥?”
丙吉當然不會胡說:“臣稟告太後,此冠乃是齊地謁者專用,士人掩麵而不顧之物。今日居然堂而皇之地戴在嗣皇帝的頭上!可謂禮崩樂壞,詭異至極!須知冠者正也,故子路不惜結纓而死,以示正氣乃君子本原,死不可棄!所以,冠是絕不容褻瀆的。再看現在這仄注冠,卻隻有一側垂下,另一側並無鐵環,其蔑視禮教、褻瀆士人無以複加,臣以為其絕非正道,可稱‘服妖’!鬥膽請太後棄之!”
聽見這個“妖”字,上官太後頓時臉色一變:“昌邑王,你作何解釋?”
劉賀內心惱怒不已,本來見過太後,自己就可籌劃登基之事,誰知道就在這最沒有難度、其樂融融的時候,被丙吉來了這麽一下子!
“服妖”?我看你丙吉才是妖!
屢屢興風作浪,難道你真要壞朕的大事?
雖然心中非常不滿,但麵對上官太後的質疑,劉賀可不敢有絲毫不敬。
“稟告太後,此冠乃是王府管家陳湯建議臣奉上的玩物,他就在殿外,是否召見?”
劉賀心裏想的是,現在出了漏子,肯定要找個背鍋的。既然丙吉說這是“服妖”,那就讓陳湯來頂缸吧。
是死是活,我可管不了你了。反正你頂缸,我脫身以後,才好去籌劃登基。
是死是活,是福是禍,湯啊,你自求多福吧。
陳湯正納悶呢,怎麽大殿裏的歡聲笑語忽然停了?
看看大美人,卻見昭君也是滿臉疑惑。
欣賞她的美貌可以,要從她臉上找答案,那還是算了。
不用再看了,召見陳湯了。
進殿以後的陳湯,很快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但也不明白——皇太後,居然是個及笄之年的少女?
不過,當務之急,是馬上解釋這個仄注冠。
不能駁斥丙吉,他可是自己的後路。
雖然陳湯也覺得丙吉有些泥古不化。
“小人稟告太後,小人也覺得,丙大夫所言有理。”
這句話一出口,殿內眾人,丙吉雖然臉上並無喜色,其實內心也暗自得意:瞧瞧,仆的話沒問題吧,雖是區區一個管家,也知道這堂皇正義。
劉賀眉頭緊鎖。
要陳湯來解釋為何上貢這仄注冠,還指望他把丙吉駁斥一頓呢。到時候他和丙吉爭論起來,自己就跳出是非圈,靜看事態發展。
當然,不到不得已的時候,還是別讓陳湯送死。
打個半死,嗯,頂多打個半死。
可是這家夥居然說丙吉“所言有理”。
那你倒是說說,誰無理?是乃翁嗎!
頗有些氣急敗壞的感覺。
最超然物外的,恐怕就是上官太後了。
從皇後做到太後,可算是閱人無數,所以別看她年紀小,各種經曆都不少。現在見昌邑王緊急拉出來的“護駕盾牌”並非什麽飽學鴻儒,竟然是個庶民,上官太後驚訝之餘,馬上一雙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陳湯,心裏卻明白,這個王府管家不簡單。
陳湯明白大家都在等待他的解釋,心裏也很滿意,一句話既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也鎮住了全場。
皇太後、親王和光祿大夫,都在等著自己的下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