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
大明宮內,夏守忠腳步輕緩,生怕驚擾了這宮殿內的靜謐,向著高坐於上首的太上皇徐徐靠近,而後輕聲開了口。
“那賈家小子,在皇帝那呆了一天還沒出來?
太上皇半倚在榻上,眉頭輕皺,神色間帶著幾分不悅與疑惑。
夏守忠趕忙微微欠身,恭恭敬敬地迴稟:“迴上皇的話,正是如此。老奴特意派了機靈的小太監在宮門口候著,從早等到這會兒,都沒見著賈將軍出來。”
“他們到底在裏頭談些什麽?”
太上皇眼皮一眯,眼中閃過一抹銳利的光,仿佛想要穿透那重重宮牆,一探究竟。
夏守忠一聽這話,連忙跪倒在地,語氣有些惶恐說道。
“上皇恕罪!陛下禦乾殿裏看管得那叫一個嚴實,裏三層外三層的,老奴想盡了辦法,也愣是探聽不到一星半點的消息。”
“起來吧。”
太上皇擺了擺手,語氣裏帶著幾分無奈,這情形他心裏也有數,不過是順口一問罷了。
太上皇抬手輕輕摩挲著手中那枚溫潤的玉扳指,眼眸微眯,喃喃自語道:“這皇帝,到底是想幹什麽?”
弘元帝在位十幾年,勤於政務,兢兢業業,朝堂上下皆稱讚其為有道明君。
這些,太上皇都看在眼裏,本也打算順遂地將這江山的重擔徹底交予他,安享晚年。
可如今,有一件事卻像一根刺,紮在了太上皇的心頭,讓他怎麽也無法釋懷。
那便是弘元帝竟動了清洗老牌勳貴的念頭。
人一旦上了歲數,就愈發念舊,那些老牌勳貴,哪個不是曾經跟著他南征北戰,在沙場上出生入死。多年的袍澤情誼,早已深深刻進了骨子裏,豈是說割舍就能割舍的?
之前弘元帝把賈琮召進宮,太上皇心裏就隱隱有了猜測,莫不是想拿賈琮當一把利刃,狠狠整治這些勳貴?
可如今兩人在禦乾殿裏密談了整整一天,這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也讓他徹底摸不著頭腦了。
“夏守忠,你給朕死死盯緊了!”
太上皇的聲音陡然低沉下來,卻裹挾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但凡有一丁點消息,立刻給朕匯報!”
“是!老奴定當竭盡全力,絕不敢有絲毫懈怠!”
夏守忠又重重地磕了個頭,才匆匆起身退下。
太上皇獨自坐在榻上,眼裏望向弘元帝的宮殿。
“皇帝啊皇帝,你怎麽就不明白朕的心思呢?”
太上皇神色落寞,再次喃喃自語,聲音裏滿是無奈與歎息。
……
另一邊,禦乾殿內。
弘元帝的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紅光,眼中的欣賞之意愈發濃烈,看向賈琮的目光裏,滿是期許。
整整一天的時間,賈琮就像一位才華橫溢的畫師,在弘元帝麵前徐徐展開了一幅宏偉壯麗的畫卷。
從九邊危機的嚴峻局勢,到開海通商的雄圖大略;
從商賈之道的精妙謀略,到工匠農業的革新之法;
從黎民百姓的民生疾苦,再到達官顯貴的朝堂風雲。
無一不談,無一不精。
他為弘元帝描繪出了一個充滿希望與繁榮的大乾盛世藍圖!
“大才!當真是不可多得的大才啊!”
弘元帝在心底暗自驚歎,原本以為賈琮隻是在兵略上造詣頗深,沒想到經過這一整天的促膝長談,才驚覺他竟是個全才。
見識之廣博、思維之深遠,遠超自己的想象,簡直是上天賜給大乾的棟梁之材。
弘元帝站起身來,在殿內來迴踱步,袍角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擺動,心中的激動如洶湧的潮水,難以抑製。
與此同時,他的腦海裏也在飛速地思索著,對賈琮未來的安排,已然有了新的打算。
“賈愛卿,”
弘元帝停下腳步,目光灼灼地看向賈琮,眼中滿是讚賞與期待,
“你所提出的這些策略,每一條都精準地切中了當下的時弊,倘若能夠一一施行,我大乾何愁不繁榮昌盛。”
“隻是,這些舉措牽一發而動全身,想要順利推行,必定會困難重重啊。”
賈琮聞言,神色莊重,拱手行禮,語氣堅定有力。
“陛下,萬事開頭難,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但隻要我們方向正確,目標堅定,哪怕前路荊棘叢生,坎坷崎嶇,也終能抵達成功的彼岸。”
“就拿開海之策來說,”
賈琮微微一頓,條理清晰地分析道,
“雖說推行過程中會麵臨海盜倭寇的侵擾、沿海勢力的阻撓等諸多難題,可一旦成功,海外貿易帶來的巨額財富與先進技術,必將如同一股源源不斷的清泉,為我大乾注入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弘元帝微微頷首,對賈琮的話深表讚同,可眉頭卻依舊緊緊地鎖著,憂慮之色不減。
“話雖如此,朝堂之上,守舊派的勢力早已根深蒂固,他們必定會以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改為由,極力反對;還有那些沿海的世家大族,開海之舉定會觸動他們的既得利益,必然也會想方設法地百般阻攔。”
“陛下,革新本就意味著要觸動舊有的利益集團。”
賈琮言辭懇切,目光中透著堅定與自信,
“但隻要陛下您下定決心,廣開言路,將變革的好處和意義向天下臣民講得明明白白,再輔以雷霆手段強勢推行,那些所謂的阻力,便不足為懼。”
賈琮稍稍停頓了一下,目光灼灼,自信地說道:“如今國庫空虛,依微臣之見,我們不妨先集中精力把琉璃工坊建立起來。等工坊運營起來,有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再順勢推行其他策略,到那時,一切自然會水到渠成。”
弘元帝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的光芒,忍不住讚歎道:“賈愛卿考慮得如此周全細致,當真是我大乾之幸啊!既然如此,這琉璃工坊之事,就全權交給你去操辦了。”
賈琮連忙跪地,神色恭敬,言辭懇切:“陛下放心,微臣定當不辱使命,全力以赴!不過,為確保琉璃工坊能夠順利建成,還需陛下予以支持。”
弘元帝抬手示意賈琮起身,和顏悅色地說道:“但說無妨,隻要是有利於工坊之事,朕定會全力支持,為你排憂解難。”
賈琮起身,神色認真:“其一,工坊前期籌備,需大量資金用於購置場地、設備以及招募工匠。還望陛下能先從內務府調撥一筆啟動資金。”
弘元帝微微點頭,不假思索地應道:“這是自然,朕會即刻吩咐內務府盡快安排此事。朕讓李全福去辦,他是內務府的管事,辦事得力。”
“其二,”賈琮接著道。
“工坊所需的技術人員,除了從民間招募與自行培養,還望陛下恩準,派人前往沿海口岸,重金招募西夷工匠。除了琉璃製作之外,火器製作的工匠也可以招募。”
弘元帝略作思索,緩緩說道:“此計可行。不過,光招募過來還不夠,一定要想辦法把他們的技藝都學過來,一直依靠外人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這是自然。”賈琮神色鄭重的點頭,隨後接著說道。
“其三,琉璃工坊的建立,定會引起各方關注,其中不乏一些妄圖竊取技術之人。懇請陛下增派禁軍,加強工坊周邊的守衛,確保技術與人員安全。”
弘元帝神色一凜:“這是重中之重,朕會安排得力將領,率領禁軍嚴守工坊。若有膽敢窺探者,嚴懲不貸。”
賈琮再次跪地謝恩,言辭中滿是感激與決心:“陛下如此大力支持,微臣更是信心十足,定能辦好此事。待工坊建成之後,微臣會定期向陛下匯報進展,爭取早日讓工坊盈利,為朝廷充實國庫,不負陛下的信任與重托。”
弘元帝滿意地看著賈琮,眼中滿是期許:“好,朕相信你。賈愛卿,你便放手去做,大膽施展你的才華。若在過程中遇到其他難題,可隨時進宮麵奏,朕定會為你撐腰。”
賈琮領命退下,腳步輕快而堅定,剛走到禦乾殿門口,就聽見弘元帝高聲喚道:“賈愛卿,且留步!”
大明宮內,夏守忠腳步輕緩,生怕驚擾了這宮殿內的靜謐,向著高坐於上首的太上皇徐徐靠近,而後輕聲開了口。
“那賈家小子,在皇帝那呆了一天還沒出來?
太上皇半倚在榻上,眉頭輕皺,神色間帶著幾分不悅與疑惑。
夏守忠趕忙微微欠身,恭恭敬敬地迴稟:“迴上皇的話,正是如此。老奴特意派了機靈的小太監在宮門口候著,從早等到這會兒,都沒見著賈將軍出來。”
“他們到底在裏頭談些什麽?”
太上皇眼皮一眯,眼中閃過一抹銳利的光,仿佛想要穿透那重重宮牆,一探究竟。
夏守忠一聽這話,連忙跪倒在地,語氣有些惶恐說道。
“上皇恕罪!陛下禦乾殿裏看管得那叫一個嚴實,裏三層外三層的,老奴想盡了辦法,也愣是探聽不到一星半點的消息。”
“起來吧。”
太上皇擺了擺手,語氣裏帶著幾分無奈,這情形他心裏也有數,不過是順口一問罷了。
太上皇抬手輕輕摩挲著手中那枚溫潤的玉扳指,眼眸微眯,喃喃自語道:“這皇帝,到底是想幹什麽?”
弘元帝在位十幾年,勤於政務,兢兢業業,朝堂上下皆稱讚其為有道明君。
這些,太上皇都看在眼裏,本也打算順遂地將這江山的重擔徹底交予他,安享晚年。
可如今,有一件事卻像一根刺,紮在了太上皇的心頭,讓他怎麽也無法釋懷。
那便是弘元帝竟動了清洗老牌勳貴的念頭。
人一旦上了歲數,就愈發念舊,那些老牌勳貴,哪個不是曾經跟著他南征北戰,在沙場上出生入死。多年的袍澤情誼,早已深深刻進了骨子裏,豈是說割舍就能割舍的?
之前弘元帝把賈琮召進宮,太上皇心裏就隱隱有了猜測,莫不是想拿賈琮當一把利刃,狠狠整治這些勳貴?
可如今兩人在禦乾殿裏密談了整整一天,這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也讓他徹底摸不著頭腦了。
“夏守忠,你給朕死死盯緊了!”
太上皇的聲音陡然低沉下來,卻裹挾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但凡有一丁點消息,立刻給朕匯報!”
“是!老奴定當竭盡全力,絕不敢有絲毫懈怠!”
夏守忠又重重地磕了個頭,才匆匆起身退下。
太上皇獨自坐在榻上,眼裏望向弘元帝的宮殿。
“皇帝啊皇帝,你怎麽就不明白朕的心思呢?”
太上皇神色落寞,再次喃喃自語,聲音裏滿是無奈與歎息。
……
另一邊,禦乾殿內。
弘元帝的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紅光,眼中的欣賞之意愈發濃烈,看向賈琮的目光裏,滿是期許。
整整一天的時間,賈琮就像一位才華橫溢的畫師,在弘元帝麵前徐徐展開了一幅宏偉壯麗的畫卷。
從九邊危機的嚴峻局勢,到開海通商的雄圖大略;
從商賈之道的精妙謀略,到工匠農業的革新之法;
從黎民百姓的民生疾苦,再到達官顯貴的朝堂風雲。
無一不談,無一不精。
他為弘元帝描繪出了一個充滿希望與繁榮的大乾盛世藍圖!
“大才!當真是不可多得的大才啊!”
弘元帝在心底暗自驚歎,原本以為賈琮隻是在兵略上造詣頗深,沒想到經過這一整天的促膝長談,才驚覺他竟是個全才。
見識之廣博、思維之深遠,遠超自己的想象,簡直是上天賜給大乾的棟梁之材。
弘元帝站起身來,在殿內來迴踱步,袍角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擺動,心中的激動如洶湧的潮水,難以抑製。
與此同時,他的腦海裏也在飛速地思索著,對賈琮未來的安排,已然有了新的打算。
“賈愛卿,”
弘元帝停下腳步,目光灼灼地看向賈琮,眼中滿是讚賞與期待,
“你所提出的這些策略,每一條都精準地切中了當下的時弊,倘若能夠一一施行,我大乾何愁不繁榮昌盛。”
“隻是,這些舉措牽一發而動全身,想要順利推行,必定會困難重重啊。”
賈琮聞言,神色莊重,拱手行禮,語氣堅定有力。
“陛下,萬事開頭難,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但隻要我們方向正確,目標堅定,哪怕前路荊棘叢生,坎坷崎嶇,也終能抵達成功的彼岸。”
“就拿開海之策來說,”
賈琮微微一頓,條理清晰地分析道,
“雖說推行過程中會麵臨海盜倭寇的侵擾、沿海勢力的阻撓等諸多難題,可一旦成功,海外貿易帶來的巨額財富與先進技術,必將如同一股源源不斷的清泉,為我大乾注入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弘元帝微微頷首,對賈琮的話深表讚同,可眉頭卻依舊緊緊地鎖著,憂慮之色不減。
“話雖如此,朝堂之上,守舊派的勢力早已根深蒂固,他們必定會以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改為由,極力反對;還有那些沿海的世家大族,開海之舉定會觸動他們的既得利益,必然也會想方設法地百般阻攔。”
“陛下,革新本就意味著要觸動舊有的利益集團。”
賈琮言辭懇切,目光中透著堅定與自信,
“但隻要陛下您下定決心,廣開言路,將變革的好處和意義向天下臣民講得明明白白,再輔以雷霆手段強勢推行,那些所謂的阻力,便不足為懼。”
賈琮稍稍停頓了一下,目光灼灼,自信地說道:“如今國庫空虛,依微臣之見,我們不妨先集中精力把琉璃工坊建立起來。等工坊運營起來,有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再順勢推行其他策略,到那時,一切自然會水到渠成。”
弘元帝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的光芒,忍不住讚歎道:“賈愛卿考慮得如此周全細致,當真是我大乾之幸啊!既然如此,這琉璃工坊之事,就全權交給你去操辦了。”
賈琮連忙跪地,神色恭敬,言辭懇切:“陛下放心,微臣定當不辱使命,全力以赴!不過,為確保琉璃工坊能夠順利建成,還需陛下予以支持。”
弘元帝抬手示意賈琮起身,和顏悅色地說道:“但說無妨,隻要是有利於工坊之事,朕定會全力支持,為你排憂解難。”
賈琮起身,神色認真:“其一,工坊前期籌備,需大量資金用於購置場地、設備以及招募工匠。還望陛下能先從內務府調撥一筆啟動資金。”
弘元帝微微點頭,不假思索地應道:“這是自然,朕會即刻吩咐內務府盡快安排此事。朕讓李全福去辦,他是內務府的管事,辦事得力。”
“其二,”賈琮接著道。
“工坊所需的技術人員,除了從民間招募與自行培養,還望陛下恩準,派人前往沿海口岸,重金招募西夷工匠。除了琉璃製作之外,火器製作的工匠也可以招募。”
弘元帝略作思索,緩緩說道:“此計可行。不過,光招募過來還不夠,一定要想辦法把他們的技藝都學過來,一直依靠外人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這是自然。”賈琮神色鄭重的點頭,隨後接著說道。
“其三,琉璃工坊的建立,定會引起各方關注,其中不乏一些妄圖竊取技術之人。懇請陛下增派禁軍,加強工坊周邊的守衛,確保技術與人員安全。”
弘元帝神色一凜:“這是重中之重,朕會安排得力將領,率領禁軍嚴守工坊。若有膽敢窺探者,嚴懲不貸。”
賈琮再次跪地謝恩,言辭中滿是感激與決心:“陛下如此大力支持,微臣更是信心十足,定能辦好此事。待工坊建成之後,微臣會定期向陛下匯報進展,爭取早日讓工坊盈利,為朝廷充實國庫,不負陛下的信任與重托。”
弘元帝滿意地看著賈琮,眼中滿是期許:“好,朕相信你。賈愛卿,你便放手去做,大膽施展你的才華。若在過程中遇到其他難題,可隨時進宮麵奏,朕定會為你撐腰。”
賈琮領命退下,腳步輕快而堅定,剛走到禦乾殿門口,就聽見弘元帝高聲喚道:“賈愛卿,且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