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家後花園裏春光融融,爛漫的花朵肆意盛放,微風拂過,枝葉輕搖,送來陣陣甜香。
甄寶玉身著一襲繡著金線雲紋的錦袍,頭戴束發嵌寶紫金冠,兩側垂下的珍珠串也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晃蕩,顯得格外風流倜儻。
此刻,他玩興正濃,拿一塊繡著花鳥圖案的手帕蒙住雙眼,雙臂大大張開。
在柔軟的草地上跌跌撞撞地摸索著,嘴裏叫嚷著:“你們都別跑,看我今天不把你們都抓住!”
丫鬟們在花叢與假山之間靈活地穿梭,時不時發出清脆的笑聲。
一個丫鬟躲在假山後,探出頭來,笑著唿喊:“寶二爺,快來抓我呀!”
那聲音裏滿是俏皮,引得甄寶玉聞聲立刻朝著聲音的方向撲過去。
他腳步慌亂,不小心被腳下的一塊石頭絆了一下,身體猛地往前栽去。
恰在此時,甄應嘉從旁邊的遊廊經過,冷不丁一個踉蹌的身影直直朝他撞來。
他下意識伸手去扶,還沒等弄清楚狀況,就被甄寶玉一把緊緊抱住。
“哈哈,可算抓到你了!”
甄寶玉興奮地扯下蒙眼的手帕,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雙眼瞪大,結結巴巴地說道。
“父……父親?”
甄應嘉的臉色瞬間陰沉,威嚴的麵容添了幾分寒意,目光如霜,直直看向甄寶玉,讓他心底發怵。
“成何體統!”
甄應嘉聲音低沉,帶著怒意,在花園裏格外震耳,驚飛了枝頭的鳥兒。
“整日和丫鬟玩這些,讀書的事都拋腦後了?你看看外麵,人家和你差不多年紀就封了爵位,為國效力,你卻在這虛度光陰!”
甄寶玉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出,活潑勁兒全沒了,雙腳往後縮,雙手不安地揪著衣角,微微顫抖,滿心懊悔。
周圍丫鬟嚇得花容失色,嬉笑的麵容變得驚恐,紛紛停下,低垂著頭,屏氣斂息。
有個丫鬟嚇得身體輕顫,手中團扇差點掉落。
“還愣著幹什麽!”
甄應嘉轉頭對丫鬟厲聲喝道,
“都迴去各司其職!”
丫鬟們趕緊福身行禮,匆匆散去,很快沒了蹤影。
甄應嘉再次看向甄寶玉,眼中滿是失望:“從今日起,你禁足在房裏反省,想明白了再出來!”
說完,用力甩開甄寶玉的手,拂袖而去,衣袖帶起的風,讓空氣都壓抑起來。
甄寶玉望著父親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他呆呆站在原地,春日暖陽照在身上,卻沒了暖意。
……
甄應嘉拂袖離開後花園,心中的煩悶仍未消散。
沿著蜿蜒曲折的迴廊,他快步走向內院。迴廊兩側的廊柱朱漆斑駁,記錄著甄家歲月的痕跡。
不多時,便到了甄老太太的住處。門前的丫鬟見是大老爺來了,趕忙行禮,輕聲通報後,撩起門簾請他進去。
屋內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味,甄老太太正坐在雕花梨木椅上,悠閑地翻著一本經卷。
甄家三小姐甄沐瑤坐在一旁的繡墩上,正專注地繡著一幅手帕,絲線在她指尖靈動穿梭,勾勒出栩栩如生的花鳥圖案。
甄家二太太則坐在另一側,儀態端莊,正端著茶盞,輕輕抿茶。
聽到門口傳來熟悉的腳步聲,甄沐瑤下意識地抬起頭,見是父親甄應嘉進來,她迅速起身,動作輕盈又不失端莊。
手中的繡活被她小心擱在一旁,而後蓮步輕移,走到父親麵前,微微欠身,行了一個標準的閨閣女子禮,聲音清脆悅耳:“父親,您來了。”
她嘴角噙著一抹恰到好處的笑意,眉眼彎彎,眼中滿是尊敬與親昵。
隨後她微微側身,站在一旁。
甄應嘉微微頷首,隨後又望向上首,恭敬地行了個禮,聲音裏還帶著一絲未消的火氣:“母親。”
甄老太太抬眸,放下經卷,目光溫和:“瞧你這臉色,是寶玉又惹你生氣了?”
甄應嘉長歎一聲,坐到一旁的椅子上:“這孩子,都這麽大了,還整日隻知道玩樂,一點兒上進心都沒有。今天竟然在花園裏和丫鬟玩蒙眼抓人,成何體統!”
甄沐瑤抿嘴輕笑:“父親也別氣壞了身子,兄長向來愛玩,好好教導便是。”
甄老太太微微一笑,神色淡定:“瑤兒說得是,孩子心性,愛玩鬧些也正常,你也別太苛責了。”
“母親,如今不比以往,外麵的局勢變幻莫測。”
甄應嘉無奈地搖搖頭:“您知道嗎,京城賈家的綏遠伯賈琮不日就要來了。人家年紀輕輕就立下戰功封了爵位,再看看寶玉……”
甄老太太微微點頭,神色認真起來,眼中流露出幾分讚許:“賈琮那孩子,我倒是有所耳聞,確實出息。”
說著,她眉頭輕挑,臉上浮現出一絲疑惑,“不過你怎麽突然提起他了?”
甄應嘉神色間帶著幾分鄭重,往前微微湊了湊,從袖籠裏掏出一張名帖,遞到甄老太太麵前:“今日賈琮差人送來的,說是明日要來登門拜訪。”
甄老太太伸出手,接過名帖,手指輕輕摩挲著上麵燙金的字跡,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溫和的笑意。
“這孩子,行事倒是周全,懂些禮數。賈家和我們甄家世代交好,這麽多年來,兩家的情誼從未斷過。”
她抬眸看向甄應嘉,眼中滿是期許,“這賈琮來,可得好好招待,讓他感受到咱們甄家的誠意。說不定,他還能給寶玉帶個好榜樣,讓寶玉收收心,知道上進。”
“正是這個理。”
甄應嘉連忙應和,臉上帶著幾分認同。
“母親想得長遠,賈琮年少有為,寶玉若能以他為楷模,日後定能有所長進。”
甄老太太聞言,輕輕摩挲著手中的佛珠,隨口問道:“嗯,不過他一個綏遠伯,巴巴地趕來江南,到底所為何事?”
甄應嘉微微皺眉,神色凝重,壓低聲音道:“母親,我聽聞賈琮此番前來,是為了送巡鹽禦史林如海之女迴家省親。不過,也有傳聞,他是陛下派來處理鹽務一事。”
坐在一旁的甄家二太太聽到“鹽務”二字,端著茶盞的手猛地一顫,幾滴茶水濺落在她的衣襟上。
她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不過多年在宅門中周旋的經驗讓她迅速迴過神,不著痕跡地放下茶盞,拿起手帕,一邊擦拭著衣襟,一邊不動聲色地說道。
“這鹽務可是大事,關係著朝廷的稅收,也牽扯著眾多商戶的生計。”
說罷,她抬眸,臉上已然恢複了那副溫和端莊的模樣,眼神裏卻仍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慌亂。
甄老太太隻是隨口一問,並沒有深究的打算,輕輕點了點頭,繼續摩挲著佛珠,感歎道:“不管是為了什麽,咱們都得把禮數盡到。這賈琮是個有本事的,說不定以後還有仰仗他的地方。”
甄寶玉身著一襲繡著金線雲紋的錦袍,頭戴束發嵌寶紫金冠,兩側垂下的珍珠串也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晃蕩,顯得格外風流倜儻。
此刻,他玩興正濃,拿一塊繡著花鳥圖案的手帕蒙住雙眼,雙臂大大張開。
在柔軟的草地上跌跌撞撞地摸索著,嘴裏叫嚷著:“你們都別跑,看我今天不把你們都抓住!”
丫鬟們在花叢與假山之間靈活地穿梭,時不時發出清脆的笑聲。
一個丫鬟躲在假山後,探出頭來,笑著唿喊:“寶二爺,快來抓我呀!”
那聲音裏滿是俏皮,引得甄寶玉聞聲立刻朝著聲音的方向撲過去。
他腳步慌亂,不小心被腳下的一塊石頭絆了一下,身體猛地往前栽去。
恰在此時,甄應嘉從旁邊的遊廊經過,冷不丁一個踉蹌的身影直直朝他撞來。
他下意識伸手去扶,還沒等弄清楚狀況,就被甄寶玉一把緊緊抱住。
“哈哈,可算抓到你了!”
甄寶玉興奮地扯下蒙眼的手帕,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雙眼瞪大,結結巴巴地說道。
“父……父親?”
甄應嘉的臉色瞬間陰沉,威嚴的麵容添了幾分寒意,目光如霜,直直看向甄寶玉,讓他心底發怵。
“成何體統!”
甄應嘉聲音低沉,帶著怒意,在花園裏格外震耳,驚飛了枝頭的鳥兒。
“整日和丫鬟玩這些,讀書的事都拋腦後了?你看看外麵,人家和你差不多年紀就封了爵位,為國效力,你卻在這虛度光陰!”
甄寶玉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出,活潑勁兒全沒了,雙腳往後縮,雙手不安地揪著衣角,微微顫抖,滿心懊悔。
周圍丫鬟嚇得花容失色,嬉笑的麵容變得驚恐,紛紛停下,低垂著頭,屏氣斂息。
有個丫鬟嚇得身體輕顫,手中團扇差點掉落。
“還愣著幹什麽!”
甄應嘉轉頭對丫鬟厲聲喝道,
“都迴去各司其職!”
丫鬟們趕緊福身行禮,匆匆散去,很快沒了蹤影。
甄應嘉再次看向甄寶玉,眼中滿是失望:“從今日起,你禁足在房裏反省,想明白了再出來!”
說完,用力甩開甄寶玉的手,拂袖而去,衣袖帶起的風,讓空氣都壓抑起來。
甄寶玉望著父親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他呆呆站在原地,春日暖陽照在身上,卻沒了暖意。
……
甄應嘉拂袖離開後花園,心中的煩悶仍未消散。
沿著蜿蜒曲折的迴廊,他快步走向內院。迴廊兩側的廊柱朱漆斑駁,記錄著甄家歲月的痕跡。
不多時,便到了甄老太太的住處。門前的丫鬟見是大老爺來了,趕忙行禮,輕聲通報後,撩起門簾請他進去。
屋內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味,甄老太太正坐在雕花梨木椅上,悠閑地翻著一本經卷。
甄家三小姐甄沐瑤坐在一旁的繡墩上,正專注地繡著一幅手帕,絲線在她指尖靈動穿梭,勾勒出栩栩如生的花鳥圖案。
甄家二太太則坐在另一側,儀態端莊,正端著茶盞,輕輕抿茶。
聽到門口傳來熟悉的腳步聲,甄沐瑤下意識地抬起頭,見是父親甄應嘉進來,她迅速起身,動作輕盈又不失端莊。
手中的繡活被她小心擱在一旁,而後蓮步輕移,走到父親麵前,微微欠身,行了一個標準的閨閣女子禮,聲音清脆悅耳:“父親,您來了。”
她嘴角噙著一抹恰到好處的笑意,眉眼彎彎,眼中滿是尊敬與親昵。
隨後她微微側身,站在一旁。
甄應嘉微微頷首,隨後又望向上首,恭敬地行了個禮,聲音裏還帶著一絲未消的火氣:“母親。”
甄老太太抬眸,放下經卷,目光溫和:“瞧你這臉色,是寶玉又惹你生氣了?”
甄應嘉長歎一聲,坐到一旁的椅子上:“這孩子,都這麽大了,還整日隻知道玩樂,一點兒上進心都沒有。今天竟然在花園裏和丫鬟玩蒙眼抓人,成何體統!”
甄沐瑤抿嘴輕笑:“父親也別氣壞了身子,兄長向來愛玩,好好教導便是。”
甄老太太微微一笑,神色淡定:“瑤兒說得是,孩子心性,愛玩鬧些也正常,你也別太苛責了。”
“母親,如今不比以往,外麵的局勢變幻莫測。”
甄應嘉無奈地搖搖頭:“您知道嗎,京城賈家的綏遠伯賈琮不日就要來了。人家年紀輕輕就立下戰功封了爵位,再看看寶玉……”
甄老太太微微點頭,神色認真起來,眼中流露出幾分讚許:“賈琮那孩子,我倒是有所耳聞,確實出息。”
說著,她眉頭輕挑,臉上浮現出一絲疑惑,“不過你怎麽突然提起他了?”
甄應嘉神色間帶著幾分鄭重,往前微微湊了湊,從袖籠裏掏出一張名帖,遞到甄老太太麵前:“今日賈琮差人送來的,說是明日要來登門拜訪。”
甄老太太伸出手,接過名帖,手指輕輕摩挲著上麵燙金的字跡,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溫和的笑意。
“這孩子,行事倒是周全,懂些禮數。賈家和我們甄家世代交好,這麽多年來,兩家的情誼從未斷過。”
她抬眸看向甄應嘉,眼中滿是期許,“這賈琮來,可得好好招待,讓他感受到咱們甄家的誠意。說不定,他還能給寶玉帶個好榜樣,讓寶玉收收心,知道上進。”
“正是這個理。”
甄應嘉連忙應和,臉上帶著幾分認同。
“母親想得長遠,賈琮年少有為,寶玉若能以他為楷模,日後定能有所長進。”
甄老太太聞言,輕輕摩挲著手中的佛珠,隨口問道:“嗯,不過他一個綏遠伯,巴巴地趕來江南,到底所為何事?”
甄應嘉微微皺眉,神色凝重,壓低聲音道:“母親,我聽聞賈琮此番前來,是為了送巡鹽禦史林如海之女迴家省親。不過,也有傳聞,他是陛下派來處理鹽務一事。”
坐在一旁的甄家二太太聽到“鹽務”二字,端著茶盞的手猛地一顫,幾滴茶水濺落在她的衣襟上。
她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不過多年在宅門中周旋的經驗讓她迅速迴過神,不著痕跡地放下茶盞,拿起手帕,一邊擦拭著衣襟,一邊不動聲色地說道。
“這鹽務可是大事,關係著朝廷的稅收,也牽扯著眾多商戶的生計。”
說罷,她抬眸,臉上已然恢複了那副溫和端莊的模樣,眼神裏卻仍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慌亂。
甄老太太隻是隨口一問,並沒有深究的打算,輕輕點了點頭,繼續摩挲著佛珠,感歎道:“不管是為了什麽,咱們都得把禮數盡到。這賈琮是個有本事的,說不定以後還有仰仗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