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抵達京城
船行數日,江風漸緩,船身緩緩靠上京城碼頭。
晨霧如紗,尚未散盡,岸邊人聲鼎沸,碼頭上一片喧囂忙碌。
賈琮率先下船,青袍隨風輕擺,他迴頭瞥了眼艙門,沉聲道。
“五兒,去通知林妹妹她們收拾妥當,親兵已在碼頭候著,送她們迴賈府。”
“是,爺。”
柳五兒脆聲應下,轉身輕步入艙。
艙內,林黛玉正收拾著小包袱,聽見腳步聲,抬頭柔聲道:“琮哥哥既安排好了,咱們便下去吧。”
她起身,手持團扇,眉眼間透著幾分清雅。
薛寶釵輕點螓首,溫聲道:“琮兄弟做事向來周全,咱們隻管放心。”
鄔思瑤拍手笑道:“總算到京城了,我可得好好見識一番!”
她興衝衝往外邁步,薛寶琴掩嘴輕笑,緊隨其後。
刑岫煙站在一旁,低聲道:“林姐姐、寶姐姐,我爹娘還在下艙,我也該下去尋他們了。”
她聲音細軟,帶著幾分拘謹。
林黛玉轉過身,柔聲說:“刑姑娘不必急,琮哥哥既備了轎子,你便與我們同迴,省得在碼頭擠來擠去尋人。你爹娘自會跟來。”
“謝謝林姐姐好意。”
刑岫煙猶豫片刻,低頭應下,心中卻隱隱不安。
下層艙內,刑忠夫婦早已收拾好破舊包袱,聽見船靠岸的動靜。
刑忠探頭往外張望,嘀咕道:“總算到了,這鬼地方睡得我骨頭都散了架!”
他揉著腰,擠出艙門,粗布衣裳上滿是褶皺。
刑氏提著包袱跟在後頭,抱怨道:“這潮氣重的,衣裳都發黴了,連個囫圇覺都睡不好!”
兩人擠上甲板,抬眼望去,見碼頭人頭攢動,遠處幾頂轎子已在岸邊候著,轎旁還有幾名身著甲胄的親兵。
刑忠眼睛一亮,咧嘴道:“瞧瞧,那不是伯爺的轎子嗎?咱們也上去坐坐,總比在這兒擠著強!”
他搓了搓手,滿臉貪婪。
刑氏點頭附和:“對,岫煙既跟伯爺搭上話了,咱們也該沾點光!”
她拉著刑忠,急匆匆往轎子方向擠去。
碼頭上,林黛玉等人已下船。
柳五兒上前一步,輕聲道:“姑娘們,伯爺安排了轎子,每人一頂,已在碼頭備好,請幾位上轎。”
她掀開轎簾,動作嫻熟地招唿眾人。
林黛玉微微一笑,率先邁入轎子,紫鵑和雪雁緊隨其後,分坐兩角伺候。
薛寶釵、鄔思瑤、薛寶琴也各自帶著丫鬟,依次上了轎子。
刑岫煙正欲轉身去找父母,林黛玉從轎內探頭,柔聲道:“刑姑娘,上來吧,你爹娘自會跟上。”
她不由分說,拉著刑岫煙上了自己的轎子。
轎內寬敞,林黛玉與刑岫煙並肩而坐,紫鵑和雪雁擠在角落,轎夫穩穩抬起,幾頂轎子緩緩前行,簾影輕晃。
刑忠夫婦擠到轎旁,見每頂轎子已有主,刑忠急忙喊:“哎,等等,咱們還沒上呢!”
他伸手想攔,卻被一旁的親兵擋住。
“轎子是給幾位小姐備的,二位請自行步行。”
親兵語氣冷淡,目光掃過兩人,帶著幾分不屑。
“什麽?”
刑忠瞪圓了眼,“我家岫煙都坐上去了,怎的不讓我們上?好歹是親戚,怎能這麽偏心!”
刑氏也嚷道:“就是!轎子這麽多,總能擠一擠,憑什麽讓我們走路?”
她叉著腰,嗓門拔高了幾分。
親兵皺眉,冷聲道:“伯爺有令,轎子隻送女眷,二位若有不滿,可去賈府再說。”
他揮手示意轎夫加快步伐,幾頂轎子轉眼間消失在人群中。
刑忠夫婦愣在原地,眼睜睜看著轎子遠去。
刑忠氣得跺腳:“這算什麽道理!岫煙坐轎子,咱們倒要走路?這賈琮也太不給麵子了!”
刑氏咬牙切齒:“等著瞧,到賈府找大太太告狀去!她既說要把岫煙許給賈琮,怎能讓咱們受這氣?哼,走著瞧!”
她提著包袱,狠狠瞪了眼轎子遠去的方向,眼底滿是怨毒。
兩人無奈,隻得拖著沉重的步子,跟在轎子後頭,擠在碼頭人群中踉蹌前行。
沿途塵土飛揚,江風夾著涼意撲麵而來,刑忠邊走邊罵:“這路坑坑窪窪的,腳都磨破了!早知如此,還不如不來京城!”
刑氏喘著粗氣附和:“等見了大太太,非得讓她給咱們撐腰不可!這口氣咽不下去!”
她腳步踉蹌,包袱在肩上晃蕩,模樣狼狽不堪。
與此同時,賈琮換上朝服,乘馬直奔皇宮。
宮門外,戴權早已候著,見他下馬,快步迎上,笑道。
“伯爺,您可算到了,陛下正等著呢。”
賈琮微微頷首,迴禮道:“戴公公,有勞了。”
戴權擺擺手,引著他往禦乾殿走去,鑾鈴聲輕響,兩人步入宮門。
禦乾殿內,弘元帝端坐龍椅,見賈琮入內,沉聲道:“賈愛卿,一路奔波,可有損傷?”
龍案上的燭火搖曳,映得他威嚴中帶著幾分關切。
賈琮跪地行禮,溫聲迴道:“謝陛下關懷,臣無恙。”
賈琮起身,聲音平穩如水:“臣此行自江南歸京,奉命協助林大人肅清鹽商,已查清數家違紀鹽肆,抄沒贓銀數十萬兩,又協助鹽政改革,推行新法,成效初顯。”
弘元帝點頭,眼中閃過讚許:“賈愛卿辦事得力,鹽商之事朕早有耳聞,江南私鹽猖獗多年,你能雷霆掃除,甚慰朕心。前些日子提過的倭寇一事如何?”
賈琮拱手道:“啟稟陛下,臣清繳鹽商時,意外發現有鹽商勾結倭寇,為防倭寇戰船襲擾大乾百姓,臣聯合錦衣衛果斷出擊,一舉剿滅倭寇三百餘人,毀其戰船三艘。沿海州縣已恢複平靜,商船往來無阻。”
弘元帝捋了捋龍袍袖口,沉聲道:“好,倭寇擾邊,屢屢為患,你此舉大快人心。朕聽聞你能順利拿下這夥倭寇,還整出了個三段擊之法?”
“迴陛下,”
賈琮應道,“當時倭寇人數眾多,我方雖有火器,卻未能盡展其威。臣苦思冥想,創出此法,可最大化發揮火器之能。”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不僅如此,臣解決江南之事後,特往粵海一行,隻為尋訪精通火器的工匠,最終不負所托,研發出燧發槍。若能借助三段擊之法,定可大大提升我軍戰力!”
船行數日,江風漸緩,船身緩緩靠上京城碼頭。
晨霧如紗,尚未散盡,岸邊人聲鼎沸,碼頭上一片喧囂忙碌。
賈琮率先下船,青袍隨風輕擺,他迴頭瞥了眼艙門,沉聲道。
“五兒,去通知林妹妹她們收拾妥當,親兵已在碼頭候著,送她們迴賈府。”
“是,爺。”
柳五兒脆聲應下,轉身輕步入艙。
艙內,林黛玉正收拾著小包袱,聽見腳步聲,抬頭柔聲道:“琮哥哥既安排好了,咱們便下去吧。”
她起身,手持團扇,眉眼間透著幾分清雅。
薛寶釵輕點螓首,溫聲道:“琮兄弟做事向來周全,咱們隻管放心。”
鄔思瑤拍手笑道:“總算到京城了,我可得好好見識一番!”
她興衝衝往外邁步,薛寶琴掩嘴輕笑,緊隨其後。
刑岫煙站在一旁,低聲道:“林姐姐、寶姐姐,我爹娘還在下艙,我也該下去尋他們了。”
她聲音細軟,帶著幾分拘謹。
林黛玉轉過身,柔聲說:“刑姑娘不必急,琮哥哥既備了轎子,你便與我們同迴,省得在碼頭擠來擠去尋人。你爹娘自會跟來。”
“謝謝林姐姐好意。”
刑岫煙猶豫片刻,低頭應下,心中卻隱隱不安。
下層艙內,刑忠夫婦早已收拾好破舊包袱,聽見船靠岸的動靜。
刑忠探頭往外張望,嘀咕道:“總算到了,這鬼地方睡得我骨頭都散了架!”
他揉著腰,擠出艙門,粗布衣裳上滿是褶皺。
刑氏提著包袱跟在後頭,抱怨道:“這潮氣重的,衣裳都發黴了,連個囫圇覺都睡不好!”
兩人擠上甲板,抬眼望去,見碼頭人頭攢動,遠處幾頂轎子已在岸邊候著,轎旁還有幾名身著甲胄的親兵。
刑忠眼睛一亮,咧嘴道:“瞧瞧,那不是伯爺的轎子嗎?咱們也上去坐坐,總比在這兒擠著強!”
他搓了搓手,滿臉貪婪。
刑氏點頭附和:“對,岫煙既跟伯爺搭上話了,咱們也該沾點光!”
她拉著刑忠,急匆匆往轎子方向擠去。
碼頭上,林黛玉等人已下船。
柳五兒上前一步,輕聲道:“姑娘們,伯爺安排了轎子,每人一頂,已在碼頭備好,請幾位上轎。”
她掀開轎簾,動作嫻熟地招唿眾人。
林黛玉微微一笑,率先邁入轎子,紫鵑和雪雁緊隨其後,分坐兩角伺候。
薛寶釵、鄔思瑤、薛寶琴也各自帶著丫鬟,依次上了轎子。
刑岫煙正欲轉身去找父母,林黛玉從轎內探頭,柔聲道:“刑姑娘,上來吧,你爹娘自會跟上。”
她不由分說,拉著刑岫煙上了自己的轎子。
轎內寬敞,林黛玉與刑岫煙並肩而坐,紫鵑和雪雁擠在角落,轎夫穩穩抬起,幾頂轎子緩緩前行,簾影輕晃。
刑忠夫婦擠到轎旁,見每頂轎子已有主,刑忠急忙喊:“哎,等等,咱們還沒上呢!”
他伸手想攔,卻被一旁的親兵擋住。
“轎子是給幾位小姐備的,二位請自行步行。”
親兵語氣冷淡,目光掃過兩人,帶著幾分不屑。
“什麽?”
刑忠瞪圓了眼,“我家岫煙都坐上去了,怎的不讓我們上?好歹是親戚,怎能這麽偏心!”
刑氏也嚷道:“就是!轎子這麽多,總能擠一擠,憑什麽讓我們走路?”
她叉著腰,嗓門拔高了幾分。
親兵皺眉,冷聲道:“伯爺有令,轎子隻送女眷,二位若有不滿,可去賈府再說。”
他揮手示意轎夫加快步伐,幾頂轎子轉眼間消失在人群中。
刑忠夫婦愣在原地,眼睜睜看著轎子遠去。
刑忠氣得跺腳:“這算什麽道理!岫煙坐轎子,咱們倒要走路?這賈琮也太不給麵子了!”
刑氏咬牙切齒:“等著瞧,到賈府找大太太告狀去!她既說要把岫煙許給賈琮,怎能讓咱們受這氣?哼,走著瞧!”
她提著包袱,狠狠瞪了眼轎子遠去的方向,眼底滿是怨毒。
兩人無奈,隻得拖著沉重的步子,跟在轎子後頭,擠在碼頭人群中踉蹌前行。
沿途塵土飛揚,江風夾著涼意撲麵而來,刑忠邊走邊罵:“這路坑坑窪窪的,腳都磨破了!早知如此,還不如不來京城!”
刑氏喘著粗氣附和:“等見了大太太,非得讓她給咱們撐腰不可!這口氣咽不下去!”
她腳步踉蹌,包袱在肩上晃蕩,模樣狼狽不堪。
與此同時,賈琮換上朝服,乘馬直奔皇宮。
宮門外,戴權早已候著,見他下馬,快步迎上,笑道。
“伯爺,您可算到了,陛下正等著呢。”
賈琮微微頷首,迴禮道:“戴公公,有勞了。”
戴權擺擺手,引著他往禦乾殿走去,鑾鈴聲輕響,兩人步入宮門。
禦乾殿內,弘元帝端坐龍椅,見賈琮入內,沉聲道:“賈愛卿,一路奔波,可有損傷?”
龍案上的燭火搖曳,映得他威嚴中帶著幾分關切。
賈琮跪地行禮,溫聲迴道:“謝陛下關懷,臣無恙。”
賈琮起身,聲音平穩如水:“臣此行自江南歸京,奉命協助林大人肅清鹽商,已查清數家違紀鹽肆,抄沒贓銀數十萬兩,又協助鹽政改革,推行新法,成效初顯。”
弘元帝點頭,眼中閃過讚許:“賈愛卿辦事得力,鹽商之事朕早有耳聞,江南私鹽猖獗多年,你能雷霆掃除,甚慰朕心。前些日子提過的倭寇一事如何?”
賈琮拱手道:“啟稟陛下,臣清繳鹽商時,意外發現有鹽商勾結倭寇,為防倭寇戰船襲擾大乾百姓,臣聯合錦衣衛果斷出擊,一舉剿滅倭寇三百餘人,毀其戰船三艘。沿海州縣已恢複平靜,商船往來無阻。”
弘元帝捋了捋龍袍袖口,沉聲道:“好,倭寇擾邊,屢屢為患,你此舉大快人心。朕聽聞你能順利拿下這夥倭寇,還整出了個三段擊之法?”
“迴陛下,”
賈琮應道,“當時倭寇人數眾多,我方雖有火器,卻未能盡展其威。臣苦思冥想,創出此法,可最大化發揮火器之能。”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不僅如此,臣解決江南之事後,特往粵海一行,隻為尋訪精通火器的工匠,最終不負所托,研發出燧發槍。若能借助三段擊之法,定可大大提升我軍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