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覲見弘元帝
弘元帝眼中精光一閃,驚奇道:“燧發槍,可是賈愛卿此前念念不忘的改良火器,其妙處何在?”
他身子微微前傾,龍袍上的金線在燭光下熠熠生輝,語氣中透著濃厚的探究之意。
賈琮拱手迴道:“啟稟陛下,這燧發槍乃臣在粵海取西洋火器改良而成,其優勢有三。”
“其一,點火無需明火,僅憑燧石撞擊便可激發,風雨無礙,遠勝舊式火繩槍。”
“其二,裝填迅捷,可連發數彈,較舊器快上數倍。”
“其三,射程更遠,威力強勁,若輔以臣所創三段擊之法,三列輪射連綿不斷,敵軍難以近身。”
他語氣沉穩,娓娓道來,眉宇間透著一絲自信。
弘元帝聽罷,微微頷首,沉吟道:“若果如你所述,此槍確有不凡之處。”
他頓了頓,目光微抬,“此槍既由你研發,可有他人相助?”
賈琮應道:“陛下明察,臣此次得成,多賴一人之力。此女名鄔思瑤,乃粵海將軍鄔承德之女,天資穎悟,對火器頗有心得。臣途中多得她協助改良,方有今日之功。此外,臣自粵海攜迴十餘名精通火器的工匠,皆熟西洋技藝,隨時可為朝廷效力。”
弘元帝神情微動,眼中閃過一絲異色,低聲道:“鄔承德之女?粵海將軍之後,果然不俗……”
他手指輕叩龍案,若有所思,片刻後沉聲道:“近來九邊頻傳警訊,韃靼蠢蠢欲動,若此槍可用,或能解燃眉之急。賈愛卿,可有樣品讓朕一覽?”
賈琮迴道:“迴陛下,燧發槍樣品已製成,然火器性烈,恐宮內試用不便,臣未攜入,現置於宮外親兵處。”
弘元帝當即揮手,朗聲道:“既如此,速取來!戴權,你親自前往,將樣品取迴,朕要親眼見其威力。”
戴權忙應聲:“是,陛下!”
他轉身快步退出殿外,步伐匆匆。
殿內短暫沉寂,弘元帝目光落迴賈琮身上,語氣緩和幾分:“賈愛卿,朕聞你此行在江南曾遭白蓮教刺殺,可有此事?”
賈琮聞言,微微一怔,隨即點頭道:“陛下聖明,確有其事。臣在揚州遭遇白蓮教徒伏擊,幸得親兵護衛,未受損傷。”
弘元帝眯眼,聲音低沉:“白蓮教餘孽猖獗,竟敢謀害朝廷命官,膽子不小。幕後主使可有眉目?”
他目光如炬,直視賈琮。
賈琮沉默片刻,低聲道:“陛下,臣審問刺客,供詞指向江南鹽商,然背後似有更深勢力牽連……”
他停頓下來,未再多言,心中暗忖。
北靜王水溶或位高權重,且與陛下關係不明,無真憑實據,如何輕啟齒。
若貿然言及,反恐自陷被動。
弘元帝見他欲言又止,眉頭微皺,卻未深究,隻沉聲道:“此事不可輕視,賈愛卿,既有線索,便細查下去,務必挖出根源,朕要個明白結果。”
“臣遵旨。”
賈琮叩首應下,心中思量更重。
不多時,戴權匆匆迴殿,手捧一柄烏黑長槍,槍身線條流暢,槍口隱隱寒光閃爍。
他恭敬呈上:“陛下,燧發槍已取來。”
弘元帝起身,接過細看,撫摸槍身,讚道:“果真精巧。”
他轉頭看向賈琮,“此槍威力如何,空言難證,愛卿隨朕去殿外一試。”
賈琮忙道:“臣遵命。”
兩人步出禦乾殿,來到殿外校場。
校場空曠,晨風拂過,幾名內侍迅速搬來三具木靶,依次立於遠處。
弘元帝將燧發槍遞給賈琮,沉聲道:“賈愛卿,試射幾發,讓朕見識其連發之威。”
賈琮接過長槍,熟練裝填火藥與彈丸,燧石輕叩,動作幹淨利落。
他眯眼瞄準,扣動扳機,“砰”一聲巨響,火光乍現,第一個靶子應聲炸裂,木屑飛散。
他手不停歇,迅速再裝填,“砰砰”接連兩聲,又兩具靶子接連粉碎,槍聲響徹校場,餘音迴蕩。
弘元帝瞳孔微縮,朗聲笑道:“好槍!連發如此迅猛,果然不凡!”
他拍了拍賈琮肩頭,語氣欣慰,“賈愛卿,此槍威力不俗,若能量產,可解九邊之危?”
賈琮聞言,拱手迴道:“陛下聖明,臣此次攜鄔思瑤及粵海工匠入京,正是為此而來。臣懇請陛下下令建造火器工坊,召集匠人改良量產此槍。若得朝廷支持,年內便可初見成效,供九邊軍用。”
弘元帝聽罷,沉吟片刻,手指輕撫龍案,目光深邃。
他點了點頭,沉聲道:“好,此事甚急,朕準了。火器工坊即刻籌建,所需人手、銀兩,你可與兵部商議,務必速成。”
弘元帝頓了頓,語氣一緩,“賈愛卿,此番功勞不小,你立下大功,想要何賞?”
賈琮略一遲疑,隨即拱手道:“陛下,臣為朝廷效力,不敢貪求賞賜。”
他微微一笑,帶了幾分坦誠,“若陛下垂問,臣隻盼之前陛下提及的賜婚之事,能早日應允,便已足矣。”
弘元帝聞言,哈哈一笑,目光中透出幾分戲謔,指著他道:“你這小子,真是英雄難過美人關!不知那林氏女有何絕色,竟讓你如此心心念念。”
弘元帝語氣隨和,略帶調侃,隨即正色道:“不過,賜婚林氏女乃鹽政改革的嘉獎,怎能與此混為一談?你獻此利器,功在社稷,若年底火器工坊辦成,朕便擢你為侯爵,讓你風光大辦婚事,如何?”
弘元帝頓了頓,目光一深,意味深長地加了一句:“至於江南白蓮教刺殺一事,你大膽去辦,無論背後是誰,朕絕不姑息。”
賈琮聞言,心中一震,瞬間明了。
陛下此言,分明是默許他追查到底,哪怕牽連到高位之人,也有聖意撐腰。
他忙叩頭謝恩:“臣謝陛下隆恩!定不負陛下所托。”
心中暗忖:北靜王之事,陛下或許已有察覺,此番話既是信任,也是試探。
弘元帝擺手示意他起身,語氣輕鬆道:“行了,別老跪著,起來說話。”
兩人閑聊幾句,弘元帝問起江南風物,賈琮便揀些沿途見聞迴稟,他娓娓道來,君臣間氣氛漸緩,頗有幾分融洽。
弘元帝眼中精光一閃,驚奇道:“燧發槍,可是賈愛卿此前念念不忘的改良火器,其妙處何在?”
他身子微微前傾,龍袍上的金線在燭光下熠熠生輝,語氣中透著濃厚的探究之意。
賈琮拱手迴道:“啟稟陛下,這燧發槍乃臣在粵海取西洋火器改良而成,其優勢有三。”
“其一,點火無需明火,僅憑燧石撞擊便可激發,風雨無礙,遠勝舊式火繩槍。”
“其二,裝填迅捷,可連發數彈,較舊器快上數倍。”
“其三,射程更遠,威力強勁,若輔以臣所創三段擊之法,三列輪射連綿不斷,敵軍難以近身。”
他語氣沉穩,娓娓道來,眉宇間透著一絲自信。
弘元帝聽罷,微微頷首,沉吟道:“若果如你所述,此槍確有不凡之處。”
他頓了頓,目光微抬,“此槍既由你研發,可有他人相助?”
賈琮應道:“陛下明察,臣此次得成,多賴一人之力。此女名鄔思瑤,乃粵海將軍鄔承德之女,天資穎悟,對火器頗有心得。臣途中多得她協助改良,方有今日之功。此外,臣自粵海攜迴十餘名精通火器的工匠,皆熟西洋技藝,隨時可為朝廷效力。”
弘元帝神情微動,眼中閃過一絲異色,低聲道:“鄔承德之女?粵海將軍之後,果然不俗……”
他手指輕叩龍案,若有所思,片刻後沉聲道:“近來九邊頻傳警訊,韃靼蠢蠢欲動,若此槍可用,或能解燃眉之急。賈愛卿,可有樣品讓朕一覽?”
賈琮迴道:“迴陛下,燧發槍樣品已製成,然火器性烈,恐宮內試用不便,臣未攜入,現置於宮外親兵處。”
弘元帝當即揮手,朗聲道:“既如此,速取來!戴權,你親自前往,將樣品取迴,朕要親眼見其威力。”
戴權忙應聲:“是,陛下!”
他轉身快步退出殿外,步伐匆匆。
殿內短暫沉寂,弘元帝目光落迴賈琮身上,語氣緩和幾分:“賈愛卿,朕聞你此行在江南曾遭白蓮教刺殺,可有此事?”
賈琮聞言,微微一怔,隨即點頭道:“陛下聖明,確有其事。臣在揚州遭遇白蓮教徒伏擊,幸得親兵護衛,未受損傷。”
弘元帝眯眼,聲音低沉:“白蓮教餘孽猖獗,竟敢謀害朝廷命官,膽子不小。幕後主使可有眉目?”
他目光如炬,直視賈琮。
賈琮沉默片刻,低聲道:“陛下,臣審問刺客,供詞指向江南鹽商,然背後似有更深勢力牽連……”
他停頓下來,未再多言,心中暗忖。
北靜王水溶或位高權重,且與陛下關係不明,無真憑實據,如何輕啟齒。
若貿然言及,反恐自陷被動。
弘元帝見他欲言又止,眉頭微皺,卻未深究,隻沉聲道:“此事不可輕視,賈愛卿,既有線索,便細查下去,務必挖出根源,朕要個明白結果。”
“臣遵旨。”
賈琮叩首應下,心中思量更重。
不多時,戴權匆匆迴殿,手捧一柄烏黑長槍,槍身線條流暢,槍口隱隱寒光閃爍。
他恭敬呈上:“陛下,燧發槍已取來。”
弘元帝起身,接過細看,撫摸槍身,讚道:“果真精巧。”
他轉頭看向賈琮,“此槍威力如何,空言難證,愛卿隨朕去殿外一試。”
賈琮忙道:“臣遵命。”
兩人步出禦乾殿,來到殿外校場。
校場空曠,晨風拂過,幾名內侍迅速搬來三具木靶,依次立於遠處。
弘元帝將燧發槍遞給賈琮,沉聲道:“賈愛卿,試射幾發,讓朕見識其連發之威。”
賈琮接過長槍,熟練裝填火藥與彈丸,燧石輕叩,動作幹淨利落。
他眯眼瞄準,扣動扳機,“砰”一聲巨響,火光乍現,第一個靶子應聲炸裂,木屑飛散。
他手不停歇,迅速再裝填,“砰砰”接連兩聲,又兩具靶子接連粉碎,槍聲響徹校場,餘音迴蕩。
弘元帝瞳孔微縮,朗聲笑道:“好槍!連發如此迅猛,果然不凡!”
他拍了拍賈琮肩頭,語氣欣慰,“賈愛卿,此槍威力不俗,若能量產,可解九邊之危?”
賈琮聞言,拱手迴道:“陛下聖明,臣此次攜鄔思瑤及粵海工匠入京,正是為此而來。臣懇請陛下下令建造火器工坊,召集匠人改良量產此槍。若得朝廷支持,年內便可初見成效,供九邊軍用。”
弘元帝聽罷,沉吟片刻,手指輕撫龍案,目光深邃。
他點了點頭,沉聲道:“好,此事甚急,朕準了。火器工坊即刻籌建,所需人手、銀兩,你可與兵部商議,務必速成。”
弘元帝頓了頓,語氣一緩,“賈愛卿,此番功勞不小,你立下大功,想要何賞?”
賈琮略一遲疑,隨即拱手道:“陛下,臣為朝廷效力,不敢貪求賞賜。”
他微微一笑,帶了幾分坦誠,“若陛下垂問,臣隻盼之前陛下提及的賜婚之事,能早日應允,便已足矣。”
弘元帝聞言,哈哈一笑,目光中透出幾分戲謔,指著他道:“你這小子,真是英雄難過美人關!不知那林氏女有何絕色,竟讓你如此心心念念。”
弘元帝語氣隨和,略帶調侃,隨即正色道:“不過,賜婚林氏女乃鹽政改革的嘉獎,怎能與此混為一談?你獻此利器,功在社稷,若年底火器工坊辦成,朕便擢你為侯爵,讓你風光大辦婚事,如何?”
弘元帝頓了頓,目光一深,意味深長地加了一句:“至於江南白蓮教刺殺一事,你大膽去辦,無論背後是誰,朕絕不姑息。”
賈琮聞言,心中一震,瞬間明了。
陛下此言,分明是默許他追查到底,哪怕牽連到高位之人,也有聖意撐腰。
他忙叩頭謝恩:“臣謝陛下隆恩!定不負陛下所托。”
心中暗忖:北靜王之事,陛下或許已有察覺,此番話既是信任,也是試探。
弘元帝擺手示意他起身,語氣輕鬆道:“行了,別老跪著,起來說話。”
兩人閑聊幾句,弘元帝問起江南風物,賈琮便揀些沿途見聞迴稟,他娓娓道來,君臣間氣氛漸緩,頗有幾分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