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心尖尖
紅樓:從難民開始崛起 作者:風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友士撫須笑道:
“尊府夫人這病,若是初覺不妥之時,便能以藥對症去治,此時早已痊愈。又哪裏能耽誤到這樣地步了,恐怕也是尊府夫人命中有此一劫了。
若我所料不差,尊府夫人這病,該有兩月,如今倒真有些沉重,不過眼下倒還有三分治得。
我且暫寫一方,叫病人先吃著,看其應驗與否,再做打算。”
言畢,取來紙筆,列出一方來。
尤氏忙接過了,細細看去,隻見方子開頭卻寫著:益氣養榮脾補和肝湯。
張友士一時又道:
“若依晚生所見,尊府夫人平日裏必是個心氣極高而又十分聰明的人。隻是心氣一高,人又聰明,偏偏世間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如今難免思慮過甚,反倒傷身,平日裏還是要多休息的好。”
尤氏拍掌笑道:
“我說也是如此。闔府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勞她操持著,果真這就是病源了。”
一時又進去勸誡秦氏,叫她凡事不必多慮。又囑咐賈蓉平日裏也多擔待些。兩人也隻得連連應下。
既看過診,尤氏又命人照方抓藥,從前開的那些,都不必吃了。
又給張友士封了診金,叫賈蓉送他出去。
賈蓉心中正在懊惱這老倌兒多管閑事,倘若真叫他給秦氏治好了,自己豈不又要平添好一番恥辱。
一時忍不住開口問道:
“老先生果然高明得很,隻是還未請教,我媳婦這病,到底於性命上,可有妨礙?”
張友士笑道:
“大爺本就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這個地步,豈是一朝一夕之事,便是有我這藥,也得看尊夫人有幾分醫緣了。
若依晚生看來,今冬許是無妨的,或許來年春分,可見分曉。”
賈蓉聽罷,細細琢磨一番,以為領會了張友士的意思,果然也不再問,恭恭敬敬送出府去了。
出了寧國府,張友士方緩緩出了一口長氣,正待要趕緊離了這是非之地,又見有一仆人迎上來,麵上笑道:
“可是張老先生不是?在下是榮國府裏的人,我家大爺聽聞張老先生醫術精湛,想請老先生且看在病人的份上,不辭辛勞,再走一遭。”
張友士心中一時苦笑不已,問道:
“不知你家大爺是榮府裏哪位主人家?”
祥子便答:
“我家大爺是榮國府林姑爺的弟子。”
張友士麵上一時有些訝然,忙問道:
“敢問尊主人名諱,可是姓林,名思衡的?”
祥子也詫異道:
“老先生如何得知?”
張友士笑著搖頭道:
“原來也是一樁緣分,既是如此,這就走吧。”
須臾,祥子引他去了小院,林思衡忙叫晴雯斟茶,免不了招待一番,略寒暄幾句,張友士有些遲疑道:
“老朽倒有一樁事,正要與林大爺印證一番。不知林大爺可認識張文生其人?”
林思衡也詫異道:
“張文生老先生如今正在我師如海公身邊照料,素為我師倚重,竟是老先生故人不成?”
張友士撫掌笑道:
“這倒真是緣分了,文生原是我庶弟,與我一般,也是個行醫看診的。我們張家,本就在金陵世代行醫。
早幾年文生書信於我,說是要在揚州林鹽政處安置下來,又派人接了家小去,如此倒也有幾年不曾見麵。
文生說起林大人府上有一公子,就叫林思衡的,說是醫道天賦極高,可惜是年初進京去了。
是以見了林大爺,老朽冒昧有此一問。”
林思衡也欣喜道:
“文生老先生竟不曾與我說起此事,可見必是緣分使然。隻是晚輩說起醫道天賦,晚輩愧不敢當,隻不過是死讀書罷了,倒不曾與人看診過,若叫我果真去給人治病,隻怕是要貽笑大方了。”
既有此番淵源,兩人便要親近幾分,笑談幾句,張友士又問道:
“不知是這府上哪位生了病,我且去瞧瞧。”
林思衡忙道:
“倒不是旁人,我師有一女,今年初隨我一道上京的,因有些體弱,冬日裏常犯咳嗽,近日說是又有些不適,叫我放心不下。
老先生的名號,晚輩早有耳聞了,故打聽得老先生今日正來了這邊,因此冒昧相請,請老先生見諒才是。”
張友士聞言,果然不再推辭。林思衡便吩咐綠衣引其去內宅見黛玉。
那張友士眼看都已有七旬了,自然沒什麽忌諱的,一路穿堂直入,便尋到黛玉處。
可巧三春和寶釵正在這裏玩耍,見綠衣領著個老夫子進來,一時都有些詫異。
綠衣對黛玉行禮笑道:
“這位張老先生,原是禦醫出身,醫術最精湛不過的,公子因知姑娘犯了咳嗽,日日掛心。
可巧今日張老大夫去東府裏看診,順道被公子一並請了來,給姑娘瞧瞧。”
此言一出,寶釵及三春便都看著黛玉發笑,探春促狹,裝模作樣的就牽起惜春的手診起脈來。
寶釵也笑道:
“可見衡兄弟是把林丫頭掛在心尖子上了,林丫頭隻咳嗽幾聲,衡兄弟就著急忙慌的請個禦醫來,像這樣的情誼,也不知林丫頭將來,可怎麽還才好呢?”
話一說完,探春笑得更厲害了,隻道:
“果真如此,連我都替林姐姐發愁了,這往後可怎麽辦才好喲。”
迎春麵上也淺笑幾聲,手指輕輕攏在袖子裏攪手帕。
黛玉被這幾個促狹鬼笑得麵紅耳赤,一時又想不出話來反駁,隻得輕輕一跺腳,對綠衣嗔道:
“我不過隻是有些咳嗽罷了,哪裏有這樣要緊的,定是你這耳報神迴去添油加醋去了!你也不是好人!”
雖是如此,到底老老實實在榻上坐了,由得張友士來看診。
張友士一把年紀,給這幾個小丫頭當爺爺輩都有富餘,幾個小丫頭之間開玩笑當然不足以影響到他,又細細診過一番,便對黛玉道:
“這位姑娘先天裏有些體弱,倒比常人容易生病,不過從脈象看,也還沉穩有力,想是後天照料得當之故。如今正在冬日,天寒幹燥,一時咳嗽些倒也無妨,平日裏多飲些溫湯梨水便可,不必吃什麽藥。”
黛玉聽完,輕輕瞪綠衣一眼道:
“你也聽見了,迴去隻管照實說,若再敢聽風就是雨的,我可不饒你。”
話說得兇狠,偏偏臉上泛紅還沒消下去,也就談不上什麽威懾力了。
正說著話,屏風外又傳來一陣笑聲:
“今兒這裏怎麽這樣熱鬧,你們這一幫子小丫頭都在這裏,倒省得我到處去找了。”
“尊府夫人這病,若是初覺不妥之時,便能以藥對症去治,此時早已痊愈。又哪裏能耽誤到這樣地步了,恐怕也是尊府夫人命中有此一劫了。
若我所料不差,尊府夫人這病,該有兩月,如今倒真有些沉重,不過眼下倒還有三分治得。
我且暫寫一方,叫病人先吃著,看其應驗與否,再做打算。”
言畢,取來紙筆,列出一方來。
尤氏忙接過了,細細看去,隻見方子開頭卻寫著:益氣養榮脾補和肝湯。
張友士一時又道:
“若依晚生所見,尊府夫人平日裏必是個心氣極高而又十分聰明的人。隻是心氣一高,人又聰明,偏偏世間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如今難免思慮過甚,反倒傷身,平日裏還是要多休息的好。”
尤氏拍掌笑道:
“我說也是如此。闔府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勞她操持著,果真這就是病源了。”
一時又進去勸誡秦氏,叫她凡事不必多慮。又囑咐賈蓉平日裏也多擔待些。兩人也隻得連連應下。
既看過診,尤氏又命人照方抓藥,從前開的那些,都不必吃了。
又給張友士封了診金,叫賈蓉送他出去。
賈蓉心中正在懊惱這老倌兒多管閑事,倘若真叫他給秦氏治好了,自己豈不又要平添好一番恥辱。
一時忍不住開口問道:
“老先生果然高明得很,隻是還未請教,我媳婦這病,到底於性命上,可有妨礙?”
張友士笑道:
“大爺本就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這個地步,豈是一朝一夕之事,便是有我這藥,也得看尊夫人有幾分醫緣了。
若依晚生看來,今冬許是無妨的,或許來年春分,可見分曉。”
賈蓉聽罷,細細琢磨一番,以為領會了張友士的意思,果然也不再問,恭恭敬敬送出府去了。
出了寧國府,張友士方緩緩出了一口長氣,正待要趕緊離了這是非之地,又見有一仆人迎上來,麵上笑道:
“可是張老先生不是?在下是榮國府裏的人,我家大爺聽聞張老先生醫術精湛,想請老先生且看在病人的份上,不辭辛勞,再走一遭。”
張友士心中一時苦笑不已,問道:
“不知你家大爺是榮府裏哪位主人家?”
祥子便答:
“我家大爺是榮國府林姑爺的弟子。”
張友士麵上一時有些訝然,忙問道:
“敢問尊主人名諱,可是姓林,名思衡的?”
祥子也詫異道:
“老先生如何得知?”
張友士笑著搖頭道:
“原來也是一樁緣分,既是如此,這就走吧。”
須臾,祥子引他去了小院,林思衡忙叫晴雯斟茶,免不了招待一番,略寒暄幾句,張友士有些遲疑道:
“老朽倒有一樁事,正要與林大爺印證一番。不知林大爺可認識張文生其人?”
林思衡也詫異道:
“張文生老先生如今正在我師如海公身邊照料,素為我師倚重,竟是老先生故人不成?”
張友士撫掌笑道:
“這倒真是緣分了,文生原是我庶弟,與我一般,也是個行醫看診的。我們張家,本就在金陵世代行醫。
早幾年文生書信於我,說是要在揚州林鹽政處安置下來,又派人接了家小去,如此倒也有幾年不曾見麵。
文生說起林大人府上有一公子,就叫林思衡的,說是醫道天賦極高,可惜是年初進京去了。
是以見了林大爺,老朽冒昧有此一問。”
林思衡也欣喜道:
“文生老先生竟不曾與我說起此事,可見必是緣分使然。隻是晚輩說起醫道天賦,晚輩愧不敢當,隻不過是死讀書罷了,倒不曾與人看診過,若叫我果真去給人治病,隻怕是要貽笑大方了。”
既有此番淵源,兩人便要親近幾分,笑談幾句,張友士又問道:
“不知是這府上哪位生了病,我且去瞧瞧。”
林思衡忙道:
“倒不是旁人,我師有一女,今年初隨我一道上京的,因有些體弱,冬日裏常犯咳嗽,近日說是又有些不適,叫我放心不下。
老先生的名號,晚輩早有耳聞了,故打聽得老先生今日正來了這邊,因此冒昧相請,請老先生見諒才是。”
張友士聞言,果然不再推辭。林思衡便吩咐綠衣引其去內宅見黛玉。
那張友士眼看都已有七旬了,自然沒什麽忌諱的,一路穿堂直入,便尋到黛玉處。
可巧三春和寶釵正在這裏玩耍,見綠衣領著個老夫子進來,一時都有些詫異。
綠衣對黛玉行禮笑道:
“這位張老先生,原是禦醫出身,醫術最精湛不過的,公子因知姑娘犯了咳嗽,日日掛心。
可巧今日張老大夫去東府裏看診,順道被公子一並請了來,給姑娘瞧瞧。”
此言一出,寶釵及三春便都看著黛玉發笑,探春促狹,裝模作樣的就牽起惜春的手診起脈來。
寶釵也笑道:
“可見衡兄弟是把林丫頭掛在心尖子上了,林丫頭隻咳嗽幾聲,衡兄弟就著急忙慌的請個禦醫來,像這樣的情誼,也不知林丫頭將來,可怎麽還才好呢?”
話一說完,探春笑得更厲害了,隻道:
“果真如此,連我都替林姐姐發愁了,這往後可怎麽辦才好喲。”
迎春麵上也淺笑幾聲,手指輕輕攏在袖子裏攪手帕。
黛玉被這幾個促狹鬼笑得麵紅耳赤,一時又想不出話來反駁,隻得輕輕一跺腳,對綠衣嗔道:
“我不過隻是有些咳嗽罷了,哪裏有這樣要緊的,定是你這耳報神迴去添油加醋去了!你也不是好人!”
雖是如此,到底老老實實在榻上坐了,由得張友士來看診。
張友士一把年紀,給這幾個小丫頭當爺爺輩都有富餘,幾個小丫頭之間開玩笑當然不足以影響到他,又細細診過一番,便對黛玉道:
“這位姑娘先天裏有些體弱,倒比常人容易生病,不過從脈象看,也還沉穩有力,想是後天照料得當之故。如今正在冬日,天寒幹燥,一時咳嗽些倒也無妨,平日裏多飲些溫湯梨水便可,不必吃什麽藥。”
黛玉聽完,輕輕瞪綠衣一眼道:
“你也聽見了,迴去隻管照實說,若再敢聽風就是雨的,我可不饒你。”
話說得兇狠,偏偏臉上泛紅還沒消下去,也就談不上什麽威懾力了。
正說著話,屏風外又傳來一陣笑聲:
“今兒這裏怎麽這樣熱鬧,你們這一幫子小丫頭都在這裏,倒省得我到處去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