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金陵風物
紅樓:從難民開始崛起 作者:風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賈雨村說完,一眾金陵官僚都忙附和著笑起來,連連奉承要林思衡一展詩才。
林如海代為推辭道:
“雨村兄何必如此吹捧,金陵人傑地靈,豈少了文采風流?我徒便有一二虛名,亦實不過是螢火之光,怎敢妄談青史,豈不是要貽笑大方?”
林思衡瞧了這老者一眼,倒沒料到這原來便是李紈之父,雖也是從四品的高官,放在金陵官場,也隻矮賈雨村一頭罷了,隻是方才在席間坐著,卻並不太應酬言語,瞧著都不怎麽起眼。
既見師父已開了口,林思衡自然不好忤逆師意,也忙推拒道:
“多謝李大人厚愛,隻是在下年輕識淺,不過隻一二堆砌詞藻之作,不堪入目,因得大家青眼,方有一二虛名,況且又在李大人這等飽學之士麵前,豈不是班門弄斧?”
李守中聞言,不滿得搖搖頭道:
“伯爺快莫要言什麽虛名,這名聲二字,人人皆想要,卻又不是人人可得,若要叫世人敬佩,除了平日了養性修身,又豈能少了真才實學?哪裏是吹捧幾句,就能實現?
今日知府大人設宴,這酒水雖好,可若隻以這等葷腥之物來佐酒,便覺油膩,也少了七分滋味,還得要有一二佳篇入腹,才算圓滿。”
林思衡再三推拒,李守中隻一定要他來寫,顯出幾分倔脾氣來,林如海笑道:
“守中兄,這莫不是考校我這弟子來了?”
李守中聞言撫須笑道:
“如海賢弟,豈敢言考校二字,我實是做久了這祭酒一職,今日見獵心喜,心癢難耐,還請伯爺務必成全才是啊。”
林李兩家俱是賈府姻親之族,雖往日裏並不太熟悉,言語間也並不見外,林如海見李守中有些倔脾氣,又見在座官僚俱都來湊熱鬧,也隻得搖頭苦笑。
不過這等事他自己年少時也經曆的多,如今雖是高官得做,可林如海骨子裏也還是文人,況且他平日裏嘴上不說,實則對林思衡這個弟子是十分滿意的,不然也不會以女嫁他。便也笑道:
“既如此,衡兒且試做一二,正好我也瞧瞧,你這些年入了武職,課業可曾丟下了?”
林思衡麵色一苦,又想起曾經初至河南之時,師父寫信來說他不務正業,揚言要打斷他的腿,也不知是不是黛玉說的好話起了作用,這話如今自然不再提了,隻是林如海發了話,林思衡也隻得苦笑道:
“既是老師有令,弟子怎敢不從,隻是若果真做的不好,師父若要罰我,也且等散了席才好。”
眾人一時皆笑,言靖遠伯風趣,待席間安靜下來,林思衡略作思量,轉動手中酒杯,略飲了杯酒,賈璉倒有幾分眼力勁兒,方才又給他斟了一杯,便聽林思衡已開口念道:
“鍾阜龍蟠帝陵州,湖光山色煙雨樓。
朱雀橋邊新燕語,烏衣巷口暮雲流。
孝陵鬆柏參天柱,貢院文章映蟾光。
莫問六朝興廢事,秦淮依舊月如鉤。”
雨村聽罷,便即撫掌大笑道:
“好詩,素知伯爺才高過人,果真竟至於此!杯酒而成,一詩言盡我金陵風物,真謫仙人也!
早年林五步之名已遍傳江南,如今杯酒成詩,伯爺文采風流,更甚往昔,隻怕昔日洛陽紙貴之盛景,如今又將重現矣。”
李守中默念兩遍,也撫須歎道:
“竟不知這世間真有天人乎?如海賢弟,今日見靖遠伯之才,才真叫我生出虛度歲月之情呐。
這金陵繁盛,既有知府大人治理之功,來日也有如伯爺這等俊才留名青史,卻不知百年以後,誰還記得我李守中呢?”
林如海自然沒有這種感覺,反倒覺得大漲顏麵,麵色都紅潤起來,眼見李守中有些頹唐,忙舉杯勸飲道:
“守中兄此言謬矣,金陵靈秀,豈在宮闕之巍峨,江左風流,原存錦繡之文章。
守中兄既為金陵祭酒一職,正有教養江南士人之責。
曆代之功,自至聖先師而起,豈有更勝者?守中兄還當振作才是!”
李守中一想也是,林如海自己那就是現成的例子,高中探花,卻因太上不喜,冷板凳一坐數年,為一巡鹽禦史,又在揚州蹉跎十年歲月,這其間也不知多少心酸苦悶,可如今不也是熬出頭了?
這樣一想,心情倒也好了不少,不再提那些苦悶煩心之事,又與林如海談笑起來。
待宴席散去,眾人出了酒樓,各自散去,林思衡正要領著師父一道迴去,又見李守中追出來行禮道:
“自與如海賢弟京師一別,就不曾得見,今日又得與伯爺一麵,實為幸甚,若是賢弟和伯爺近日有空,倒也不妨來我家中稍坐,必當掃榻相迎。”
師徒都連忙還禮,隻說若得了空,一定前去叨擾,李守中方才滿意得走了。
略走了幾步,卻見薛蝌竟還在路邊一直等著,林思衡見此忙道:
“天色已晚,賢弟自去歇息便是,隻叫下人領我們前去也可,何必如此。”
“隻恐下人不能盡心,我家那別院也離這不遠,並不費什麽事,況且林大人和伯爺,俱是世間高才,蝌一介商賈鄙陋之子,若能得林大人和伯爺一二點撥,便也覺榮幸至極。”
薛蝌方才也在席間,隻是他的身份,自然坐不到主桌上去,也隻得隔得遠遠的望著林思衡的威風,而林思衡方才在碼頭,已是幫薛蝌抬了臉麵,也得適可而止,不好拋下一眾高官去與薛蝌招唿。
薛蝌身份不能與賈璉相比,若果真這般叫他出風頭,也未必是好事了。眼見薛蝌執意要親自領著他們過去,林思衡也正好也有話與他說,便也笑著點點頭,抬頭一看,卻又不見了賈璉,便問了一句:
“賈璉這些日子,住在金陵何處?”
薛蝌辦事細致,倒還真就知道,笑答道:
“這卻難說,或是在秦淮院兒裏,或是在清風高樓,又或是迴了賈家祖宅,實叫人拿不準。”
林如海微微皺起眉頭,因聽林思衡說起,這賈璉已是賈府裏年輕一輩最拿的出手的人物,竟也是這般德行,不免心生憂慮。
林如海代為推辭道:
“雨村兄何必如此吹捧,金陵人傑地靈,豈少了文采風流?我徒便有一二虛名,亦實不過是螢火之光,怎敢妄談青史,豈不是要貽笑大方?”
林思衡瞧了這老者一眼,倒沒料到這原來便是李紈之父,雖也是從四品的高官,放在金陵官場,也隻矮賈雨村一頭罷了,隻是方才在席間坐著,卻並不太應酬言語,瞧著都不怎麽起眼。
既見師父已開了口,林思衡自然不好忤逆師意,也忙推拒道:
“多謝李大人厚愛,隻是在下年輕識淺,不過隻一二堆砌詞藻之作,不堪入目,因得大家青眼,方有一二虛名,況且又在李大人這等飽學之士麵前,豈不是班門弄斧?”
李守中聞言,不滿得搖搖頭道:
“伯爺快莫要言什麽虛名,這名聲二字,人人皆想要,卻又不是人人可得,若要叫世人敬佩,除了平日了養性修身,又豈能少了真才實學?哪裏是吹捧幾句,就能實現?
今日知府大人設宴,這酒水雖好,可若隻以這等葷腥之物來佐酒,便覺油膩,也少了七分滋味,還得要有一二佳篇入腹,才算圓滿。”
林思衡再三推拒,李守中隻一定要他來寫,顯出幾分倔脾氣來,林如海笑道:
“守中兄,這莫不是考校我這弟子來了?”
李守中聞言撫須笑道:
“如海賢弟,豈敢言考校二字,我實是做久了這祭酒一職,今日見獵心喜,心癢難耐,還請伯爺務必成全才是啊。”
林李兩家俱是賈府姻親之族,雖往日裏並不太熟悉,言語間也並不見外,林如海見李守中有些倔脾氣,又見在座官僚俱都來湊熱鬧,也隻得搖頭苦笑。
不過這等事他自己年少時也經曆的多,如今雖是高官得做,可林如海骨子裏也還是文人,況且他平日裏嘴上不說,實則對林思衡這個弟子是十分滿意的,不然也不會以女嫁他。便也笑道:
“既如此,衡兒且試做一二,正好我也瞧瞧,你這些年入了武職,課業可曾丟下了?”
林思衡麵色一苦,又想起曾經初至河南之時,師父寫信來說他不務正業,揚言要打斷他的腿,也不知是不是黛玉說的好話起了作用,這話如今自然不再提了,隻是林如海發了話,林思衡也隻得苦笑道:
“既是老師有令,弟子怎敢不從,隻是若果真做的不好,師父若要罰我,也且等散了席才好。”
眾人一時皆笑,言靖遠伯風趣,待席間安靜下來,林思衡略作思量,轉動手中酒杯,略飲了杯酒,賈璉倒有幾分眼力勁兒,方才又給他斟了一杯,便聽林思衡已開口念道:
“鍾阜龍蟠帝陵州,湖光山色煙雨樓。
朱雀橋邊新燕語,烏衣巷口暮雲流。
孝陵鬆柏參天柱,貢院文章映蟾光。
莫問六朝興廢事,秦淮依舊月如鉤。”
雨村聽罷,便即撫掌大笑道:
“好詩,素知伯爺才高過人,果真竟至於此!杯酒而成,一詩言盡我金陵風物,真謫仙人也!
早年林五步之名已遍傳江南,如今杯酒成詩,伯爺文采風流,更甚往昔,隻怕昔日洛陽紙貴之盛景,如今又將重現矣。”
李守中默念兩遍,也撫須歎道:
“竟不知這世間真有天人乎?如海賢弟,今日見靖遠伯之才,才真叫我生出虛度歲月之情呐。
這金陵繁盛,既有知府大人治理之功,來日也有如伯爺這等俊才留名青史,卻不知百年以後,誰還記得我李守中呢?”
林如海自然沒有這種感覺,反倒覺得大漲顏麵,麵色都紅潤起來,眼見李守中有些頹唐,忙舉杯勸飲道:
“守中兄此言謬矣,金陵靈秀,豈在宮闕之巍峨,江左風流,原存錦繡之文章。
守中兄既為金陵祭酒一職,正有教養江南士人之責。
曆代之功,自至聖先師而起,豈有更勝者?守中兄還當振作才是!”
李守中一想也是,林如海自己那就是現成的例子,高中探花,卻因太上不喜,冷板凳一坐數年,為一巡鹽禦史,又在揚州蹉跎十年歲月,這其間也不知多少心酸苦悶,可如今不也是熬出頭了?
這樣一想,心情倒也好了不少,不再提那些苦悶煩心之事,又與林如海談笑起來。
待宴席散去,眾人出了酒樓,各自散去,林思衡正要領著師父一道迴去,又見李守中追出來行禮道:
“自與如海賢弟京師一別,就不曾得見,今日又得與伯爺一麵,實為幸甚,若是賢弟和伯爺近日有空,倒也不妨來我家中稍坐,必當掃榻相迎。”
師徒都連忙還禮,隻說若得了空,一定前去叨擾,李守中方才滿意得走了。
略走了幾步,卻見薛蝌竟還在路邊一直等著,林思衡見此忙道:
“天色已晚,賢弟自去歇息便是,隻叫下人領我們前去也可,何必如此。”
“隻恐下人不能盡心,我家那別院也離這不遠,並不費什麽事,況且林大人和伯爺,俱是世間高才,蝌一介商賈鄙陋之子,若能得林大人和伯爺一二點撥,便也覺榮幸至極。”
薛蝌方才也在席間,隻是他的身份,自然坐不到主桌上去,也隻得隔得遠遠的望著林思衡的威風,而林思衡方才在碼頭,已是幫薛蝌抬了臉麵,也得適可而止,不好拋下一眾高官去與薛蝌招唿。
薛蝌身份不能與賈璉相比,若果真這般叫他出風頭,也未必是好事了。眼見薛蝌執意要親自領著他們過去,林思衡也正好也有話與他說,便也笑著點點頭,抬頭一看,卻又不見了賈璉,便問了一句:
“賈璉這些日子,住在金陵何處?”
薛蝌辦事細致,倒還真就知道,笑答道:
“這卻難說,或是在秦淮院兒裏,或是在清風高樓,又或是迴了賈家祖宅,實叫人拿不準。”
林如海微微皺起眉頭,因聽林思衡說起,這賈璉已是賈府裏年輕一輩最拿的出手的人物,竟也是這般德行,不免心生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