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意想不到的人
紅樓:從難民開始崛起 作者:風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 378章 意想不到的人
“這段時間,可辛苦你了。”
林思衡有些慵懶的靠在寬大的椅子上,長舒了一口氣,這年頭出遠門,不管是坐船還是騎馬,都是件挺折騰的事情,現如今總算迴了家裏,林思衡也不由的鬆了口氣。
孫機坐在下首,一襲綢衣,頭戴瓜皮帽,右手拇指上還套了個翠玉扳指,渾然一副商人模樣。聽見林思衡說話,趕忙將手裏的茶杯放下,拱手笑道:
“公子說這話豈不見外,兄弟們東奔西走,跟著公子辦大事,我不過是留在這京裏看家享清福,又有什麽辛苦的。”
林思衡也隻是笑笑,不再與孫機客套,徑直問道:
“京裏這半年可有什麽大事,說來我聽聽。”
孫機摩挲著手指,沉吟了一下,方道:
“京裏最近出的事情確有不少,要說值得關注的大事也有幾件。
一個是原先的禮部尚書江賀,也就是公子那位同年的杜翰林的老丈人,前幾個月已經告老還鄉。
萬俟穎如今已補了禮部尚書的位置,那位老尚書臨走前給他女婿也謀了個新差事,已轉為吏科給事中。”
林思衡聞言,略微坐正了身子,詫異道:
“萬俟穎已經是尚書了?好快的速度,我記得他隻比師父略年長兩歲罷了,升官升的倒比師父還要快得多。
這倒確是件大事,終究是熟人,如今雖文武分殊,我既已經迴京,也不可不賀,你從如意齋裏挑幾件新奇物件,迴頭以府上的名義送去。”
孫機轉動的手上扳指,輕笑道:
“這點事情豈還要公子吩咐,禮早都已送去了,那邊東西也收下了。便連那位杜給事中家裏,也都送了禮去。”
林思衡輕輕點頭:
“杜儀自翰林院轉吏科給事中,這倒也是件好事,畢竟有同年之誼,總歸能說的上話。
我記得那個江賀是楊鬆的人吧?皇帝拿了他,扶持著萬俟穎上了位,卻又換了江賀的女婿去任吏科給事中。
吏科為六科之首,給事中一職又極為權重,看來這位江老尚書,這是與皇帝做了一筆交易啊,皇帝自楊鬆手裏得了禮部,江賀告老還鄉,卻安排了女婿的前程...
隻是不知道這杜儀,現在究竟是聽皇帝的,還是聽楊鬆的...楊鬆有什麽反應沒有?”
“楊鬆現如今隻怕顧不上這個,內閣裏申行遠這段時間動作頻頻。
明年正是京察大年,據說申行遠正在跟楊鬆爭奪京察主事的位置,如今已經鬧出真火來,朝堂上文臣爭執不休,皇帝也有意偏幫申行遠,估計還得再爭一陣子。
那位洪閣老許是為了避風頭,又或是為了維持自己幹臣的人設,已自請與察看皇陵去了。”
林思衡起身踱步,倏而笑道:
“是了,我竟忘了,明年就是六年一次的京察,這倒是件大事,正是排除異己,安插心腹的好時機。
楊鬆日顯衰朽,申行遠被他壓了幾十年,看來也坐不住了。
那這樣一來,杜儀那個吏科給事中的位置就愈發要緊,皇帝偏幫申行遠,看來也有意借著這機會削一削楊鬆的權柄聲勢...
我說江賀堂堂一部尚書,怎麽說退就退了,他這是早再跟皇帝暗通款曲。
等杜儀在京察之時給楊鬆添堵,到時候楊鬆必要找他算賬,他便是想不退都不行。
隻怕楊鬆現在也迴過味來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慪悔真放了杜儀到這要命的位置上,看來這次京察,楊鬆不爭也得爭了。”
說著又嗤笑一聲:
“隻是那個洪閣老,既要做個幹臣,我聽聞今年黃河又在泛濫,不見他去修,跑去皇陵算怎麽迴事?
不管是楊鬆還是申行遠來主持京察,總歸繞不開吏部和督察院,左都禦史魏中和一向中立,吏部那位錢尚書有什麽動靜?”
“那還能有什麽動靜,他現在被兩家擠在風口浪尖上,又上了年紀,哪邊也不敢得罪,誰的意見他都說好,反正到最後總少不得他的功勞。”
林思衡笑著點點頭:
“京察再是如何熱鬧,也是文官的事情,倒跟咱們關係不大,有機會就渾水摸魚,沒機會也就罷了,可還有其他事?”
孫機神色一正,低聲道:
“確有一事,隻怕與公子有些幹礙。忠靖侯史鼎正被人彈劾,罪名是跋扈不遜,豢養私兵。
史鼎如今已暫時交卸了右掖的掌軍大權,把自己關在府裏待參,連門都不出。”
林思衡乍聞此信,也悚然一驚:
“這是什麽時候的事?”
“就在公子下揚州不久,督查院據說先是抓到了史鼎家的寶貝兒子與人毆鬥,用家丁將人打成重傷,不知怎麽的就給攀扯到私兵身上去了。”
林思衡皺起眉頭:
“豢養私兵,這罪名可大可小,要往重了說,這是造反的苗頭,可要往輕了說,如今武將豢養家丁蔚然成風,也不是什麽新鮮事。
史鼎這右掖的差事一交出去,隻怕是拿不迴來了,他本就是順德一係,西苑裏那位還活著,皇帝對順德一係武將的忌憚,甚至更勝於元從一係...
我說這趟迴來,怎麽看著西府裏那位老太太似乎愈發迫切...
賈史薛王,薛家已顯敗落,王子騰以皇帝心腹自居,出遠巡邊,史鼐無能貪鄙,史鼎尚有些能耐,此番又被下了軍權,看來皇帝對賈家動手的日子也不遠了......
接替史鼎掌管右掖的是誰?”
孫機深深的看了林思衡一眼,低聲道:
“是柳芳。”
“這段時間,可辛苦你了。”
林思衡有些慵懶的靠在寬大的椅子上,長舒了一口氣,這年頭出遠門,不管是坐船還是騎馬,都是件挺折騰的事情,現如今總算迴了家裏,林思衡也不由的鬆了口氣。
孫機坐在下首,一襲綢衣,頭戴瓜皮帽,右手拇指上還套了個翠玉扳指,渾然一副商人模樣。聽見林思衡說話,趕忙將手裏的茶杯放下,拱手笑道:
“公子說這話豈不見外,兄弟們東奔西走,跟著公子辦大事,我不過是留在這京裏看家享清福,又有什麽辛苦的。”
林思衡也隻是笑笑,不再與孫機客套,徑直問道:
“京裏這半年可有什麽大事,說來我聽聽。”
孫機摩挲著手指,沉吟了一下,方道:
“京裏最近出的事情確有不少,要說值得關注的大事也有幾件。
一個是原先的禮部尚書江賀,也就是公子那位同年的杜翰林的老丈人,前幾個月已經告老還鄉。
萬俟穎如今已補了禮部尚書的位置,那位老尚書臨走前給他女婿也謀了個新差事,已轉為吏科給事中。”
林思衡聞言,略微坐正了身子,詫異道:
“萬俟穎已經是尚書了?好快的速度,我記得他隻比師父略年長兩歲罷了,升官升的倒比師父還要快得多。
這倒確是件大事,終究是熟人,如今雖文武分殊,我既已經迴京,也不可不賀,你從如意齋裏挑幾件新奇物件,迴頭以府上的名義送去。”
孫機轉動的手上扳指,輕笑道:
“這點事情豈還要公子吩咐,禮早都已送去了,那邊東西也收下了。便連那位杜給事中家裏,也都送了禮去。”
林思衡輕輕點頭:
“杜儀自翰林院轉吏科給事中,這倒也是件好事,畢竟有同年之誼,總歸能說的上話。
我記得那個江賀是楊鬆的人吧?皇帝拿了他,扶持著萬俟穎上了位,卻又換了江賀的女婿去任吏科給事中。
吏科為六科之首,給事中一職又極為權重,看來這位江老尚書,這是與皇帝做了一筆交易啊,皇帝自楊鬆手裏得了禮部,江賀告老還鄉,卻安排了女婿的前程...
隻是不知道這杜儀,現在究竟是聽皇帝的,還是聽楊鬆的...楊鬆有什麽反應沒有?”
“楊鬆現如今隻怕顧不上這個,內閣裏申行遠這段時間動作頻頻。
明年正是京察大年,據說申行遠正在跟楊鬆爭奪京察主事的位置,如今已經鬧出真火來,朝堂上文臣爭執不休,皇帝也有意偏幫申行遠,估計還得再爭一陣子。
那位洪閣老許是為了避風頭,又或是為了維持自己幹臣的人設,已自請與察看皇陵去了。”
林思衡起身踱步,倏而笑道:
“是了,我竟忘了,明年就是六年一次的京察,這倒是件大事,正是排除異己,安插心腹的好時機。
楊鬆日顯衰朽,申行遠被他壓了幾十年,看來也坐不住了。
那這樣一來,杜儀那個吏科給事中的位置就愈發要緊,皇帝偏幫申行遠,看來也有意借著這機會削一削楊鬆的權柄聲勢...
我說江賀堂堂一部尚書,怎麽說退就退了,他這是早再跟皇帝暗通款曲。
等杜儀在京察之時給楊鬆添堵,到時候楊鬆必要找他算賬,他便是想不退都不行。
隻怕楊鬆現在也迴過味來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慪悔真放了杜儀到這要命的位置上,看來這次京察,楊鬆不爭也得爭了。”
說著又嗤笑一聲:
“隻是那個洪閣老,既要做個幹臣,我聽聞今年黃河又在泛濫,不見他去修,跑去皇陵算怎麽迴事?
不管是楊鬆還是申行遠來主持京察,總歸繞不開吏部和督察院,左都禦史魏中和一向中立,吏部那位錢尚書有什麽動靜?”
“那還能有什麽動靜,他現在被兩家擠在風口浪尖上,又上了年紀,哪邊也不敢得罪,誰的意見他都說好,反正到最後總少不得他的功勞。”
林思衡笑著點點頭:
“京察再是如何熱鬧,也是文官的事情,倒跟咱們關係不大,有機會就渾水摸魚,沒機會也就罷了,可還有其他事?”
孫機神色一正,低聲道:
“確有一事,隻怕與公子有些幹礙。忠靖侯史鼎正被人彈劾,罪名是跋扈不遜,豢養私兵。
史鼎如今已暫時交卸了右掖的掌軍大權,把自己關在府裏待參,連門都不出。”
林思衡乍聞此信,也悚然一驚:
“這是什麽時候的事?”
“就在公子下揚州不久,督查院據說先是抓到了史鼎家的寶貝兒子與人毆鬥,用家丁將人打成重傷,不知怎麽的就給攀扯到私兵身上去了。”
林思衡皺起眉頭:
“豢養私兵,這罪名可大可小,要往重了說,這是造反的苗頭,可要往輕了說,如今武將豢養家丁蔚然成風,也不是什麽新鮮事。
史鼎這右掖的差事一交出去,隻怕是拿不迴來了,他本就是順德一係,西苑裏那位還活著,皇帝對順德一係武將的忌憚,甚至更勝於元從一係...
我說這趟迴來,怎麽看著西府裏那位老太太似乎愈發迫切...
賈史薛王,薛家已顯敗落,王子騰以皇帝心腹自居,出遠巡邊,史鼐無能貪鄙,史鼎尚有些能耐,此番又被下了軍權,看來皇帝對賈家動手的日子也不遠了......
接替史鼎掌管右掖的是誰?”
孫機深深的看了林思衡一眼,低聲道:
“是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