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昭世之興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旦受封燕王,是漢武帝的三子,但是武帝一直看不上這個兒子。
後來的曆史也證明劉旦確實是一個隻會無能狂吠的蠢貨。
劉旦認為,昭帝是被群臣趁武帝病危立起來的傀儡。他父皇臨終前一定留了遺詔燕王登基。
在這種自信下,自認為是武帝最優秀的兒子的劉旦率先發難了。
而霍光壓根沒把劉旦放在眼裏,看著劉旦聚起來的聲勢和信書,霍光隻是淡淡的迴了一句,你小子是不是在燕國過得太窮了?這樣吧,我給你加一萬三千戶食邑,再賜你三千萬錢,一邊玩去吧。
這個處理結果卻是更讓劉旦大怒:“寡人本來應該是皇帝的,何須他人的賞賜!”
於是劉旦開始派人全天下散播謠言:昭帝不是武帝得親生兒子,甚至有可能是霍光的私生子,這大漢的天下被外姓賊人竊取了。
一邊散播謠言一邊開始招兵買馬的劉旦,可謂是意氣風發,仿佛吹在臉上的燕北寒風都已經變成了長安裏的暖風。
然而,這場鬧劇僅僅持續不到半年,劉旦密謀造反的事情就被霍光得知了。
按律當斬的劉旦也因為昭帝念及骨肉恩情,沒有治罪,隻是將所有蠱惑燕王的屬官全部正法。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
我們上麵已經說過了,武帝逝世前立五位輔政大臣,其中以霍光為攝政,金日磾死後,朝中便隻剩下上官桀、田千秋、桑弘羊三人。
而由於上官桀、劉旦的胞姐鄂邑長公主與霍光爭權而產生了間隙,所以懷恨在心,想要除掉霍光獨攬朝政。
他們知道蠢笨的劉旦與霍光有仇怨,於是便暗中聯係。
劉旦果然上鉤,先後派遣十幾批人馬攜帶大量金銀財寶,以此賄賂鄂邑長公主,求他們支持自己奪取帝位。
而自恃功高的老臣桑弘羊,也因為之前為子弟求官遭霍光拒絕,同樣也是懷恨在心。
於是,這三方人馬因為不同的經曆、相似的訴求而最終勾結在了一起,試圖殺死霍光,廢掉劉弗陵。】
殺死皇帝留下的攝政大臣?
廢掉皇帝立下的大漢天子?
你說是誰?啊?我幹的?
未央宮裏,桑弘羊滿臉蒼白,縱然已經被嚇的渾身僵硬的他,此時也明白天幕說的有多麽瘮人。
“好啊,造反?好得很啊!”劉徹坐在大殿之上,冷笑一聲道。
桑弘羊僵硬的身體這時才找到了控製權,他的兩條大腿早就軟趴趴的了,直接就是跪倒在地。
麵上的汗水如豆大般頃刻而下,他結結巴巴的道:“陛......陛下!陛下!臣絕對不敢有這樣的心思啊!陛下啊!!!”
大殿裏,桑弘羊汗淚齊下,宛如跳進河裏洗了個澡一樣,他噗通噗通的用腦袋用力的磕著頭,向皇帝哭喊道。
半晌,劉徹示意侍衛將他扶起,道:“算了!如果發生在未來的事情都要被清算的話,那朕豈不是要把天下都處理一遍?”
“已經發生過的沒有發生過的,朕都不能改變。”
“桑弘羊,朕希望你能明白,你的一切是誰給的。”
桑弘羊紅著眼眶叩謝帝恩。
劉徹隻是在心裏又默默的想了一句話。
這個廢物劉旦難怪沒有年長而被自己立儲,就這個腦子,被人當靶子耍的團團轉了,朕還真不信就這群烏合之眾,能對的過朕留下的攝政大臣?
【始元六年(前81年),上官桀等人列述霍光過錯,密謀劉旦上書昭帝告發霍光。
劉旦得書後十分高興,立即上疏昭帝,捏造說:“霍光正在檢閱京都兵備,京都附近道路已經戒嚴;蘇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肯降。但迴到漢朝後,隻為典屬國。然而霍光屬下長史並無功勞,卻被升為搜粟都尉;霍光擅自調動所屬兵力。所有這些,是為推翻昭帝,自立為帝。”
並聲稱燕王劉旦為了防止奸臣變亂,要入朝宿衛。
當時,霍光大權在握,任何政令都要先經過他批閱後,好的上奏給皇帝,不好的,可以壓下不報。
上官桀隻有等到霍光休假沐浴時才能代替霍光處理奏章。
於是上官桀趁霍光沐浴之機,將奏章送到昭帝手中,上官桀想通過昭帝把這事批複下來,而後再由他按照奏章內容來宣布霍光的“罪狀”,由桑弘羊組織朝臣共同脅迫霍光退位。
他們沒有想到,當燕王劉旦的書信到達漢昭帝的手中後,就被漢昭帝扣押在那裏,不予理睬。
次日早朝,霍光已得知上官桀的舉動,就站在張貼武帝所贈“周公輔成王圖”的畫室之中,不去上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態度。
昭帝見朝廷中沒有霍光,就向朝臣打聽,上官桀乘機迴答道:“因為燕王告發他的罪狀,他不敢來上朝了。”
於是,昭帝下詔召大將軍。
霍光進宮,除下將軍冠叩頭自責。
昭帝道:“將軍戴上冠,我知道那封書信是在造謠誹謗,將軍無罪。”
霍光道:“陛下怎麽知道的?”
昭帝道:“將軍到廣明亭去,召集郎官部屬罷了。如果你要調動所屬兵力,時間用不了十天,燕王劉旦遠在外地,怎麽能夠知道呢!況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也無須如此大動幹戈!”
是的,雖然才年僅十四歲的昭帝,卻很聰明,他知道如果大將軍真的想篡權,他根本沒有機會反抗的。
故而,當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十四歲的昭帝一語揭穿後,所有在朝大臣對昭帝如此聰明善斷無不表示驚歎,霍光的輔政地位也因此得到了更加穩固。
昭帝下令捉拿上奏書的人,上官桀等人害怕最後牽連到自己,於是就對昭帝說:“小事不值得追究。”
昭帝沒有理會這群人一直對霍光的詆毀和勸誡。
於是上官桀他們開始動用關係,讓上官皇後來吹枕邊風。
這讓昭帝十分的生氣,他直言怒道:
“大將軍是忠臣,先帝讓他輔佐朕,敢有詆毀他的按罪處置。”
被逼無奈,最後這一夥人的陰謀被揭露後,他們選擇了鋌而走險,武裝發起政變。
然而還沒等他們謀劃好時,昭帝和霍光就已經知道了他們要謀反。
霍光直接先發製人,將上官桀等人人贓俱獲,直接手起刀落,幹淨利索地解決了這一場醞釀中的政變,大漢朝並未受到一絲影響。
而平定內亂、解決政敵後,霍光也得到了昭帝的全麵信任,接下來,就是二人聯手秉政,締造了昭宣中興!】
後來的曆史也證明劉旦確實是一個隻會無能狂吠的蠢貨。
劉旦認為,昭帝是被群臣趁武帝病危立起來的傀儡。他父皇臨終前一定留了遺詔燕王登基。
在這種自信下,自認為是武帝最優秀的兒子的劉旦率先發難了。
而霍光壓根沒把劉旦放在眼裏,看著劉旦聚起來的聲勢和信書,霍光隻是淡淡的迴了一句,你小子是不是在燕國過得太窮了?這樣吧,我給你加一萬三千戶食邑,再賜你三千萬錢,一邊玩去吧。
這個處理結果卻是更讓劉旦大怒:“寡人本來應該是皇帝的,何須他人的賞賜!”
於是劉旦開始派人全天下散播謠言:昭帝不是武帝得親生兒子,甚至有可能是霍光的私生子,這大漢的天下被外姓賊人竊取了。
一邊散播謠言一邊開始招兵買馬的劉旦,可謂是意氣風發,仿佛吹在臉上的燕北寒風都已經變成了長安裏的暖風。
然而,這場鬧劇僅僅持續不到半年,劉旦密謀造反的事情就被霍光得知了。
按律當斬的劉旦也因為昭帝念及骨肉恩情,沒有治罪,隻是將所有蠱惑燕王的屬官全部正法。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
我們上麵已經說過了,武帝逝世前立五位輔政大臣,其中以霍光為攝政,金日磾死後,朝中便隻剩下上官桀、田千秋、桑弘羊三人。
而由於上官桀、劉旦的胞姐鄂邑長公主與霍光爭權而產生了間隙,所以懷恨在心,想要除掉霍光獨攬朝政。
他們知道蠢笨的劉旦與霍光有仇怨,於是便暗中聯係。
劉旦果然上鉤,先後派遣十幾批人馬攜帶大量金銀財寶,以此賄賂鄂邑長公主,求他們支持自己奪取帝位。
而自恃功高的老臣桑弘羊,也因為之前為子弟求官遭霍光拒絕,同樣也是懷恨在心。
於是,這三方人馬因為不同的經曆、相似的訴求而最終勾結在了一起,試圖殺死霍光,廢掉劉弗陵。】
殺死皇帝留下的攝政大臣?
廢掉皇帝立下的大漢天子?
你說是誰?啊?我幹的?
未央宮裏,桑弘羊滿臉蒼白,縱然已經被嚇的渾身僵硬的他,此時也明白天幕說的有多麽瘮人。
“好啊,造反?好得很啊!”劉徹坐在大殿之上,冷笑一聲道。
桑弘羊僵硬的身體這時才找到了控製權,他的兩條大腿早就軟趴趴的了,直接就是跪倒在地。
麵上的汗水如豆大般頃刻而下,他結結巴巴的道:“陛......陛下!陛下!臣絕對不敢有這樣的心思啊!陛下啊!!!”
大殿裏,桑弘羊汗淚齊下,宛如跳進河裏洗了個澡一樣,他噗通噗通的用腦袋用力的磕著頭,向皇帝哭喊道。
半晌,劉徹示意侍衛將他扶起,道:“算了!如果發生在未來的事情都要被清算的話,那朕豈不是要把天下都處理一遍?”
“已經發生過的沒有發生過的,朕都不能改變。”
“桑弘羊,朕希望你能明白,你的一切是誰給的。”
桑弘羊紅著眼眶叩謝帝恩。
劉徹隻是在心裏又默默的想了一句話。
這個廢物劉旦難怪沒有年長而被自己立儲,就這個腦子,被人當靶子耍的團團轉了,朕還真不信就這群烏合之眾,能對的過朕留下的攝政大臣?
【始元六年(前81年),上官桀等人列述霍光過錯,密謀劉旦上書昭帝告發霍光。
劉旦得書後十分高興,立即上疏昭帝,捏造說:“霍光正在檢閱京都兵備,京都附近道路已經戒嚴;蘇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肯降。但迴到漢朝後,隻為典屬國。然而霍光屬下長史並無功勞,卻被升為搜粟都尉;霍光擅自調動所屬兵力。所有這些,是為推翻昭帝,自立為帝。”
並聲稱燕王劉旦為了防止奸臣變亂,要入朝宿衛。
當時,霍光大權在握,任何政令都要先經過他批閱後,好的上奏給皇帝,不好的,可以壓下不報。
上官桀隻有等到霍光休假沐浴時才能代替霍光處理奏章。
於是上官桀趁霍光沐浴之機,將奏章送到昭帝手中,上官桀想通過昭帝把這事批複下來,而後再由他按照奏章內容來宣布霍光的“罪狀”,由桑弘羊組織朝臣共同脅迫霍光退位。
他們沒有想到,當燕王劉旦的書信到達漢昭帝的手中後,就被漢昭帝扣押在那裏,不予理睬。
次日早朝,霍光已得知上官桀的舉動,就站在張貼武帝所贈“周公輔成王圖”的畫室之中,不去上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態度。
昭帝見朝廷中沒有霍光,就向朝臣打聽,上官桀乘機迴答道:“因為燕王告發他的罪狀,他不敢來上朝了。”
於是,昭帝下詔召大將軍。
霍光進宮,除下將軍冠叩頭自責。
昭帝道:“將軍戴上冠,我知道那封書信是在造謠誹謗,將軍無罪。”
霍光道:“陛下怎麽知道的?”
昭帝道:“將軍到廣明亭去,召集郎官部屬罷了。如果你要調動所屬兵力,時間用不了十天,燕王劉旦遠在外地,怎麽能夠知道呢!況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也無須如此大動幹戈!”
是的,雖然才年僅十四歲的昭帝,卻很聰明,他知道如果大將軍真的想篡權,他根本沒有機會反抗的。
故而,當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十四歲的昭帝一語揭穿後,所有在朝大臣對昭帝如此聰明善斷無不表示驚歎,霍光的輔政地位也因此得到了更加穩固。
昭帝下令捉拿上奏書的人,上官桀等人害怕最後牽連到自己,於是就對昭帝說:“小事不值得追究。”
昭帝沒有理會這群人一直對霍光的詆毀和勸誡。
於是上官桀他們開始動用關係,讓上官皇後來吹枕邊風。
這讓昭帝十分的生氣,他直言怒道:
“大將軍是忠臣,先帝讓他輔佐朕,敢有詆毀他的按罪處置。”
被逼無奈,最後這一夥人的陰謀被揭露後,他們選擇了鋌而走險,武裝發起政變。
然而還沒等他們謀劃好時,昭帝和霍光就已經知道了他們要謀反。
霍光直接先發製人,將上官桀等人人贓俱獲,直接手起刀落,幹淨利索地解決了這一場醞釀中的政變,大漢朝並未受到一絲影響。
而平定內亂、解決政敵後,霍光也得到了昭帝的全麵信任,接下來,就是二人聯手秉政,締造了昭宣中興!】